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7 12: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12:30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这本书的主题内容就是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一些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尤其是建筑制度,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今我们所见的《考工记》只是《周礼》的一部分,因为在西汉时期,河间献王刘德取《考工记》补入《周礼》。 《考工记》所说的都是百工之事,其中就建筑城池的一些方法对后世非常重要,书中有一副王城图,这张图「 ”整座城池为方形,宫殿建筑在中间,前面有三朝,宫城偏后就有六宫六寝,正南门与正北门不直通,正东门与正西门同样不直通,城边还做了环城路”。 这张图成了后世人建筑城池的蓝本,从选址到筑城,再到建筑城池的陪衬建筑,外有城墙和瓮城,内有宫殿、衙署和鼓楼,这些建筑施工过程中,古人还要注意很多方面,比如河流、建筑布局,道路划分等,本文主旨在探讨「 ”古代城池内部道路规划”。 城池内部道路规划的方式 汉朝时期建都长安,长安城为方形,全城的道路都不直通,从城门进城,之后遇到丁字街,城内有九街八陌六十闾(25户为1闾),其实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军事防御,这种做法对后世城池建筑影响非常大,很多后来建筑的城池都是运用这样的手法,但同时也会有所改变。 现如今一个城市的建设,道路的规划是重中之重,古代亦是如此,任何一座城池的道路规划原则就是「 ”四通八达、道路宽窄适中,人们进出城池便利,同时还要方便运输”。 道路类型 中心街:作为城池内的主干道,全城的枢纽,也是代表性街道,就好比现如今城市中最有名的街道,这是整个城池的气魄所在,一般来说路面宽广,正南方位,其中汉朝时长安城的安门大街、唐长安城的明德大街、明清时期的正阳门大街等都是如此。 长街:长街是每个城池都有的,类似于现代城市的步行街,这是中国古代城池独有的形式,例如唐扬州城的十里长街、清浙江的路桥十里长街等。 窄巷:窄巷都是因为街道用地面积不够,很多居民房屋出现相连状态,所以才有了窄巷,窄巷后有「 ”坊曲”(即街坊中的小巷),有的地方更加拥挤,有的小街叫「 ”墙缝”,只可以通行一人。 同时还会产生口袋路、斜街、曲路,口袋路也叫「 ”死胡同”,这种道路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就是安静,适合居住,弊端就是车马无法通行,即使是步行,一旦进入后想要出去只能原路返回;斜街与曲路则是因为城池中河道和水沟的影响而形成的。 道路网 既然是城池,道路自然是有主次的,就好比现如今的城市都用几环几环路代替,在古代,城池的道路安排也是极为妥当的。 主干路:每个城池都有十字大街,贯通城门,这个十字大街即是主干路,但是十字大街并未东西或者南北都是相通的,大多是有弯曲,这一点就是从军事防御上考虑的。 环状路:简单来说就是环城路,它主要就是建在距离城墙10米左右的地方,按环城方向设计; 一般路:一般路也称为二级路,通常情况下是笔直的; 此外还有建筑路口、拐角路口、丁字路口、弯曲路等形成的道路,每个城池,不论大小都会有一个完整的路网,所谓「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城池街道的规划最值得借鉴的还得是唐长安城,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池,道路的规划严整,东西方向有11条街道,南北方向又14条街道,各个街坊里面还有十字街,用这些道路形成的路网,呈现方格形,这种道路规划除了传播到后世人手中,就连日本人也前来学习,日本京城的道路规划就是按照长安城设计的。 当然如果你喜欢逛街,可以选择去宋朝的东京城,这里有大街小巷,道路同样直通全城,街道面貌与唐朝截然相反,唐长安城的大街两侧无非就是坊墙、寺院、庙宇或者府邸,而宋东京城大街上到处可见的都是面馆、酒楼、店铺、杂货铺,十分热闹,唐朝有夜禁制度,宋朝取消,还首次出现「 ”夜宵”,人们在晚饭后就去散步、逛街、吃小吃,《东京梦华录》中就描述的非常清楚。 「 ”大街小巷”的形成 历朝历代的都城都是最主要的城池,规模较大,城池在建设完其他附属建筑之后,除了规划道路交通,其次就是开始对居民区展开规划。 然而往往因为城池中建筑群(如宫廷、寺院、庙宇等)占用的面积过大,留下来的居民区相对较少,因此很多街坊都是在城墙角落或者道路旁建筑,这就产生了「 ”窄巷”,前面提到「 ”窄巷”就是众多房屋相连的状态,正是这些居民区才形成了街坊。 街坊不能乱,作为城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有严格的规划,其中原则就是东西南北道路必须纵横相交,构成矩形街坊,街坊四面临街,古人就住在其中,街坊面积大,就会出现十字街,如果是城池内重要街坊还会单独设置坊墙、坊门,一是为了方面出入,二是为了维护街坊的安定。 街坊的形成从商朝开始已有,一直延续到清朝,有了街坊自然就会出现大的街道和小的巷子,所以必须处理好,才能使得居民受益。 「 ”大街小巷”的规划方式 「 ”大街小巷”的道路规划方式正是起源于北宋东京城,这种设计一直延续到如今,在以后都会更加深入执行,就拿北京城来说,这些年,北京城内住有许多胡同里的居民表示,在这里面居住非常舒适,最主要的是安静不吵杂。 北宋东京城平面方形,南北城门各4个,东西城门各三个,东西大街11条,南北大街19条,据统计有200个街坊,道路规划上呈现「 ”大街小巷”的布局,这种布局的好处就是,古人在各大街建立商铺,逐渐形成了商业街,城市的经济发展飞速。 这一优势到了元朝被继续运用,元大都同样产生了「 ”大街小巷”的布局,明清时期发展更盛,当时除了北京城,就连其他的一些镇城也采用这样的规划方式,现如今南北大街有6条,东西有7条,大街两侧同样有小巷,大街两侧多为大型商店、机关单位,大型餐厅、酒楼,而小巷(也就是胡同)都是居民区。 虽说现在很多人运用了古人这种规划方式,但是现在城市更多的是东西南北大街一条宽,很多建筑也不分主次,这些街道都是属于兵营式、行列式,太过于单调,道路设计还是有些不合理。 奇异形道路的解析 我国古代城池众多,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比拟的,在南北方各有,所以在城池建设上会考虑许多问题,尤其是道路规划面临的问题,我国有许多奇异形道路很多人是不能理解的。 袋状路:袋状路也就是死胡同,这种道路是弯曲的,略宽,不直通,初建袋状路所考虑的因素就是因为战争防御,他们可以利用这种道路,诱敌深入、一举歼灭; 丁字路:丁字路同样不直通,当敌人走到端头时,两侧的道路就可以交路,进行两侧厮杀,还在一定程度让敌人迷路; 沿江路:沿江路就是沿着河边建立,其实很多城池的道路都有类似的,沿河路也叫河街,从古代城池遗址来看,很多城池都有这样的道路,这主要是方便交通,还可以方便救火以及居民用水,而这些奇异形的道路还会产生桥。 桥就是在河街与水道上直接架起的桥梁,这些桥梁设计合理,并不会影响船只通过,同时还可以成为城池中的风景线,因为桥的设计都不同,形状也有差异。 总结语 综上,中国古代城池建设中,道路规划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无论是大中小城池,都有不同的道路,一个城池内道路设计的合理,对城池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是有着推进作用的。 不同的道路在城池中的作用都是不同的,这都是古人们经过深思熟虑得出,是一种创造性的成果,历朝历代,无论是小村庄还是大城池,人们都会意识到道路的通畅性,有一个完整的道路网。 一座城池除了主要干道和二级道路,还需要有*道路,一些小巷子,这些道路还要主次分明,纵横交叉要非常清晰,所以人们在规划道路的过程中是极为细心、条条有理的。现如今后人应该从古人的道路设计中吸取经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道路规划还需探讨,最大限度避免道路拥堵,这才是重中之重。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