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以貌取人的意思及历史典故 有着怎么样的教育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44
成语以貌取人的意思解释: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和才能。
成语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以貌取人的历史典故: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
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体态不雅,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从来不去巴结公卿大夫。后来,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的声誉传遍四方。
孔子听说了,感慨地说:“我凭言语判断人的品质,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以貌取人”是指用自己的观念来评判事物。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教育意义: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代圣人孔子尚且会犯这样的错,我们更应该小心警惕。任何人和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在对待人和事物的时候,不能钉住眼前一点表象,不要以貌取人,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对人和事物从本质上分析、判断,只有掌握了这样的方法,才可以做出正确的、符号自己利益的决策。人们应该懂得,美丽的白天鹅是从丑小鸭变来的,一个人现在很贫贱,不一定证明他以后就不能富贵,反之,一个人现在很风光,不能证明他以后就不会窘迫。要从这个人的本质看出他以后的情景,否则就会犯急功近利的错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44
成语以貌取人的意思解释: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和才能。
成语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以貌取人的历史典故: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
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体态不雅,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从来不去巴结公卿大夫。后来,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的声誉传遍四方。
孔子听说了,感慨地说:“我凭言语判断人的品质,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以貌取人”是指用自己的观念来评判事物。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教育意义: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代圣人孔子尚且会犯这样的错,我们更应该小心警惕。任何人和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在对待人和事物的时候,不能钉住眼前一点表象,不要以貌取人,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对人和事物从本质上分析、判断,只有掌握了这样的方法,才可以做出正确的、符号自己利益的决策。人们应该懂得,美丽的白天鹅是从丑小鸭变来的,一个人现在很贫贱,不一定证明他以后就不能富贵,反之,一个人现在很风光,不能证明他以后就不会窘迫。要从这个人的本质看出他以后的情景,否则就会犯急功近利的错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44
成语以貌取人的意思解释: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和才能。
成语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以貌取人的历史典故: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
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体态不雅,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从来不去巴结公卿大夫。后来,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的声誉传遍四方。
孔子听说了,感慨地说:“我凭言语判断人的品质,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以貌取人”是指用自己的观念来评判事物。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教育意义: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代圣人孔子尚且会犯这样的错,我们更应该小心警惕。任何人和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在对待人和事物的时候,不能钉住眼前一点表象,不要以貌取人,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对人和事物从本质上分析、判断,只有掌握了这样的方法,才可以做出正确的、符号自己利益的决策。人们应该懂得,美丽的白天鹅是从丑小鸭变来的,一个人现在很贫贱,不一定证明他以后就不能富贵,反之,一个人现在很风光,不能证明他以后就不会窘迫。要从这个人的本质看出他以后的情景,否则就会犯急功近利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