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丰子恺先生的认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5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0:15
今日读过丰子恺文章,本来多愁善感的心情更是添了几分怅惘。
夏师是丰子恺的老师,所谓良师也许再不过就像夏 尊这样的人了,如果丰子恺还在世, 夏先生也还在世,兴许,我会背包前往,拜尊师一番,只怨自己早生了几十年,真是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文章中,丰子恺这样悼念夏先生:“他看见世间的一切不快、不安、不真、不善、不美的状态,都要皱眉、叹气。他不但忧自家、又忧友、忧校、忧店、忧国、忧世。朋友中有人生病了,夏先生就皱着眉头替他担忧;有人失业了,夏先生又皱着眉头替他着急;有人吵架了,有人吃醉了,甚至朋友的太太要生产了,小孩子跌跤了……夏先生都要皱着眉头替他们忧愁。”
这是一种真心的忧愁,所以,他只能忧伤终老。
我是个喜欢多愁善感的人,但比较起夏先生的多忧善愁却显的卑微许多。开始是会对他人他事心生几分忧愁的,到后来便无心去理会了,总对着落叶伤感,对着微风忧愁,无痛*的,尽显得有些媚俗了。
突然感觉自己在假忧愁,假伤感起来。
从这一天起,我开始逐渐忘却着那些我们一直关注的,在那逐渐消逝,离我们远去的灵魂里,有太多值得怀念的东西,然而我们盲从,忽略和践踏着,走过那长长的广场,步伐坚定的只有士兵和掠夺者,其它的就像随风扬起的落叶,轻轻浮起又轻轻落下,没有声音的怯懦。
上个月有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子,美丽的女子,和丈夫新婚后不久,战争的原因,丈夫去服役了,留下这个美丽的妻子,在空袭中,女子的父亲被炸死,远方传来噩耗丈夫战死,美丽的女子无依无靠在饥饿、妒忌和无助的情况下轮为妓女,却在和平到来时被当地的妇人毒打,由于嫉妒和残暴,女子离开了自己的故乡……
我不知道怎么会突然想到这个故事,只是突然想到要是夏先生知道了,该会多么忧愁。我们也许不会担忧故事里的女子,也不会担忧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而自己的内心又有多少人在担忧呢?
我们怜伤,怜伤自己的生活不尽人意,怜伤世界对我们太不公平,却不知道真正应该怜伤的是自己的内心。
现在的山川早已被高楼和汽车占领,我不可能再在寻觅到像丰子恺那样隐居的住所,悠然平静,从而注定我要和这烦乱的世界斗争一生,该是为自己怜伤的时候了,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可能再有像夏先生这样的人为我们的担忧了,是该为自己考虑的时候了。
共和*和国民*的纷争、美国登月的置疑、大学毕业生的失业,可笑的法律纠纷、那些可笑至及的人类像蚂蚁一样的蜂拥和盲乱让整个当代成为了可笑的蚁巢。
我们还能养鸭观柳、看蝌蚪游弋、看蜜蜂飞舞,看残菊有感吗?
我知道我似乎开始和夏先生一样,在发出同样的心境,但时代已经改变,昨日的微风已不是今日的微风,昨日的沙坪美酒早已失传,唯一能看到的只有摇曳于远方那飘渺的灵魂。在等待所有人忧伤终老。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809209.html?fr=idnw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0:16
简介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锋、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丰子恺小传 丰华瞻(子)
父亲于一*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九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祖上在石门镇开一家小染坊。祖父名丰
璜(字斛泉),长于诗文,于一九零二年乡试时中「举人」。父亲是祖父的第七个孩子,是长子;父亲的姐弟大多夭折早亡。父亲八岁时,
祖父就患肺病去世。父亲九岁时进私塾读书,十二岁入石门湾西溪小学。一九一四年他十六岁时,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浙江第一师范的教师李叔同先生(后出家,法号「弘一法师」)教他图画、音乐,发现他的才能,鼓励他向绘画方面发展。李先生不但精于图画、音乐,也擅长戏剧、文学、书法,对父亲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一九一九年父亲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后,在上海专科师范任教。一九二一年初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参加洋画研究会与音乐研究会。年底由日本返国。
一九二二年,父亲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这时开始作漫画。有几幅画发表于《我们》杂志上。一九二四年父亲辞去春晖中学职到
上海创办立达学园。一九二五年父亲的漫画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周报》上连续发表,称为〖子恺漫画〗。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由文学周报社出版《子恺漫画》,内收画六十幅,这是父亲的第一本画集,也是中国的第一本漫画集。
从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三七年间陆续出版的画集有《子恺画集》、《护生画集》、《学生漫画》、《儿童漫画》、《都会之音》、《云霓》、
《人间相》等。其中除描写诗词意境、儿童生活与学生生活的画外,有大量的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与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同一时期中父亲出版了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等,又出版了大量的音乐书与艺术理论书,如《音乐入书》、《中文名歌五十曲》、《近世十大音乐家》、《西洋画派十二讲》、《艺术趣味》、《艺术漫谈》等。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十一月,父亲率全家逃难。从故乡出发,经江西,到达湖南长沙。后迁广西桂林。一九三九年春,父亲受浙江大学
之聘,到广西宜山浙大任教。后随浙大迁往贵州遵义。一九四二年秋,父亲到达四川重庆,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一年后辞职,在家著述为生。
抗战期间父亲在西南各省出版的画集有《漫画阿Q正传》、《大树画册》、《客窗漫画》、《画中有诗》等。一九四一年在遵义绘成《子凯漫画全集》,至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由开明书店在上海出版。《全集》共分六册,收画四百二十四幅。
一九四五年抗战结束,次年父亲回到杭州。一九四六至四八年住在杭州期间出版的画集有《又生画集》与彩色版《子恺漫画选》等。
建国后父亲一直住在上海。任上海市人民代表与政协委员,又任全国政协委员。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上海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一九六零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大部分时间在家著述。
建国以后父亲主要从事翻译俄文与日文的文学作品。译有《猎人笔记》、《夏目漱石选集》、《源氏物语》等。画集方面出版的有《绘画鲁迅小说》、《子恺漫画选》(一九五五年)、《丰子恺儿童漫选》英文本与印尼文本(一九五六年)、彩色的《丰子恺画集》(一
九六三年)。
父亲一生著作丰富,共有一百五十多种。他在绘画、文学、音乐、书法、艺术理论与翻译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贡献。他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
影响。
十年浩劫期间,父亲被林彪、‘四人帮’加上莫须有罪名,遭到残酷*,身心备受摧残。一九七零年初他患重病,卧病半年。病愈后,他不顾林彪、‘四人帮’的*,仍坚持作画,并从事翻译。但由于长期受折磨,患了肺癌。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父亲在阴霾蔽日的情况下含恨长逝。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上海龙华公墓大厅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上海市领导同志在骨灰安放仪式悼词中指出:父亲痛恨旧社会
的反动统治,用美术创作来表示他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建国后他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忘我地进行劳动,热情歌颂了中国*党,歌颂了
社会主义。宣读了*上海*为父亲彻底平反的决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0:15
今日读过丰子恺文章,本来多愁善感的心情更是添了几分怅惘。
夏师是丰子恺的老师,所谓良师也许再不过就像夏 尊这样的人了,如果丰子恺还在世, 夏先生也还在世,兴许,我会背包前往,拜尊师一番,只怨自己早生了几十年,真是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文章中,丰子恺这样悼念夏先生:“他看见世间的一切不快、不安、不真、不善、不美的状态,都要皱眉、叹气。他不但忧自家、又忧友、忧校、忧店、忧国、忧世。朋友中有人生病了,夏先生就皱着眉头替他担忧;有人失业了,夏先生又皱着眉头替他着急;有人吵架了,有人吃醉了,甚至朋友的太太要生产了,小孩子跌跤了……夏先生都要皱着眉头替他们忧愁。”
这是一种真心的忧愁,所以,他只能忧伤终老。
我是个喜欢多愁善感的人,但比较起夏先生的多忧善愁却显的卑微许多。开始是会对他人他事心生几分忧愁的,到后来便无心去理会了,总对着落叶伤感,对着微风忧愁,无痛*的,尽显得有些媚俗了。
突然感觉自己在假忧愁,假伤感起来。
从这一天起,我开始逐渐忘却着那些我们一直关注的,在那逐渐消逝,离我们远去的灵魂里,有太多值得怀念的东西,然而我们盲从,忽略和践踏着,走过那长长的广场,步伐坚定的只有士兵和掠夺者,其它的就像随风扬起的落叶,轻轻浮起又轻轻落下,没有声音的怯懦。
上个月有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子,美丽的女子,和丈夫新婚后不久,战争的原因,丈夫去服役了,留下这个美丽的妻子,在空袭中,女子的父亲被炸死,远方传来噩耗丈夫战死,美丽的女子无依无靠在饥饿、妒忌和无助的情况下轮为妓女,却在和平到来时被当地的妇人毒打,由于嫉妒和残暴,女子离开了自己的故乡……
我不知道怎么会突然想到这个故事,只是突然想到要是夏先生知道了,该会多么忧愁。我们也许不会担忧故事里的女子,也不会担忧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而自己的内心又有多少人在担忧呢?
我们怜伤,怜伤自己的生活不尽人意,怜伤世界对我们太不公平,却不知道真正应该怜伤的是自己的内心。
现在的山川早已被高楼和汽车占领,我不可能再在寻觅到像丰子恺那样隐居的住所,悠然平静,从而注定我要和这烦乱的世界斗争一生,该是为自己怜伤的时候了,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可能再有像夏先生这样的人为我们的担忧了,是该为自己考虑的时候了。
共和*和国民*的纷争、美国登月的置疑、大学毕业生的失业,可笑的法律纠纷、那些可笑至及的人类像蚂蚁一样的蜂拥和盲乱让整个当代成为了可笑的蚁巢。
我们还能养鸭观柳、看蝌蚪游弋、看蜜蜂飞舞,看残菊有感吗?
我知道我似乎开始和夏先生一样,在发出同样的心境,但时代已经改变,昨日的微风已不是今日的微风,昨日的沙坪美酒早已失传,唯一能看到的只有摇曳于远方那飘渺的灵魂。在等待所有人忧伤终老。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809209.html?fr=idnw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0:16
简介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锋、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丰子恺小传 丰华瞻(子)
父亲于一*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九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祖上在石门镇开一家小染坊。祖父名丰
璜(字斛泉),长于诗文,于一九零二年乡试时中「举人」。父亲是祖父的第七个孩子,是长子;父亲的姐弟大多夭折早亡。父亲八岁时,
祖父就患肺病去世。父亲九岁时进私塾读书,十二岁入石门湾西溪小学。一九一四年他十六岁时,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浙江第一师范的教师李叔同先生(后出家,法号「弘一法师」)教他图画、音乐,发现他的才能,鼓励他向绘画方面发展。李先生不但精于图画、音乐,也擅长戏剧、文学、书法,对父亲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一九一九年父亲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后,在上海专科师范任教。一九二一年初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参加洋画研究会与音乐研究会。年底由日本返国。
一九二二年,父亲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这时开始作漫画。有几幅画发表于《我们》杂志上。一九二四年父亲辞去春晖中学职到
上海创办立达学园。一九二五年父亲的漫画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周报》上连续发表,称为〖子恺漫画〗。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由文学周报社出版《子恺漫画》,内收画六十幅,这是父亲的第一本画集,也是中国的第一本漫画集。
从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三七年间陆续出版的画集有《子恺画集》、《护生画集》、《学生漫画》、《儿童漫画》、《都会之音》、《云霓》、
《人间相》等。其中除描写诗词意境、儿童生活与学生生活的画外,有大量的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与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同一时期中父亲出版了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等,又出版了大量的音乐书与艺术理论书,如《音乐入书》、《中文名歌五十曲》、《近世十大音乐家》、《西洋画派十二讲》、《艺术趣味》、《艺术漫谈》等。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十一月,父亲率全家逃难。从故乡出发,经江西,到达湖南长沙。后迁广西桂林。一九三九年春,父亲受浙江大学
之聘,到广西宜山浙大任教。后随浙大迁往贵州遵义。一九四二年秋,父亲到达四川重庆,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一年后辞职,在家著述为生。
抗战期间父亲在西南各省出版的画集有《漫画阿Q正传》、《大树画册》、《客窗漫画》、《画中有诗》等。一九四一年在遵义绘成《子凯漫画全集》,至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由开明书店在上海出版。《全集》共分六册,收画四百二十四幅。
一九四五年抗战结束,次年父亲回到杭州。一九四六至四八年住在杭州期间出版的画集有《又生画集》与彩色版《子恺漫画选》等。
建国后父亲一直住在上海。任上海市人民代表与政协委员,又任全国政协委员。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上海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一九六零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大部分时间在家著述。
建国以后父亲主要从事翻译俄文与日文的文学作品。译有《猎人笔记》、《夏目漱石选集》、《源氏物语》等。画集方面出版的有《绘画鲁迅小说》、《子恺漫画选》(一九五五年)、《丰子恺儿童漫选》英文本与印尼文本(一九五六年)、彩色的《丰子恺画集》(一
九六三年)。
父亲一生著作丰富,共有一百五十多种。他在绘画、文学、音乐、书法、艺术理论与翻译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贡献。他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
影响。
十年浩劫期间,父亲被林彪、‘四人帮’加上莫须有罪名,遭到残酷*,身心备受摧残。一九七零年初他患重病,卧病半年。病愈后,他不顾林彪、‘四人帮’的*,仍坚持作画,并从事翻译。但由于长期受折磨,患了肺癌。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父亲在阴霾蔽日的情况下含恨长逝。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上海龙华公墓大厅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上海市领导同志在骨灰安放仪式悼词中指出:父亲痛恨旧社会
的反动统治,用美术创作来表示他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建国后他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忘我地进行劳动,热情歌颂了中国*党,歌颂了
社会主义。宣读了*上海*为父亲彻底平反的决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0:15
今日读过丰子恺文章,本来多愁善感的心情更是添了几分怅惘。
夏师是丰子恺的老师,所谓良师也许再不过就像夏 尊这样的人了,如果丰子恺还在世, 夏先生也还在世,兴许,我会背包前往,拜尊师一番,只怨自己早生了几十年,真是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文章中,丰子恺这样悼念夏先生:“他看见世间的一切不快、不安、不真、不善、不美的状态,都要皱眉、叹气。他不但忧自家、又忧友、忧校、忧店、忧国、忧世。朋友中有人生病了,夏先生就皱着眉头替他担忧;有人失业了,夏先生又皱着眉头替他着急;有人吵架了,有人吃醉了,甚至朋友的太太要生产了,小孩子跌跤了……夏先生都要皱着眉头替他们忧愁。”
这是一种真心的忧愁,所以,他只能忧伤终老。
我是个喜欢多愁善感的人,但比较起夏先生的多忧善愁却显的卑微许多。开始是会对他人他事心生几分忧愁的,到后来便无心去理会了,总对着落叶伤感,对着微风忧愁,无痛*的,尽显得有些媚俗了。
突然感觉自己在假忧愁,假伤感起来。
从这一天起,我开始逐渐忘却着那些我们一直关注的,在那逐渐消逝,离我们远去的灵魂里,有太多值得怀念的东西,然而我们盲从,忽略和践踏着,走过那长长的广场,步伐坚定的只有士兵和掠夺者,其它的就像随风扬起的落叶,轻轻浮起又轻轻落下,没有声音的怯懦。
上个月有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子,美丽的女子,和丈夫新婚后不久,战争的原因,丈夫去服役了,留下这个美丽的妻子,在空袭中,女子的父亲被炸死,远方传来噩耗丈夫战死,美丽的女子无依无靠在饥饿、妒忌和无助的情况下轮为妓女,却在和平到来时被当地的妇人毒打,由于嫉妒和残暴,女子离开了自己的故乡……
我不知道怎么会突然想到这个故事,只是突然想到要是夏先生知道了,该会多么忧愁。我们也许不会担忧故事里的女子,也不会担忧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而自己的内心又有多少人在担忧呢?
我们怜伤,怜伤自己的生活不尽人意,怜伤世界对我们太不公平,却不知道真正应该怜伤的是自己的内心。
现在的山川早已被高楼和汽车占领,我不可能再在寻觅到像丰子恺那样隐居的住所,悠然平静,从而注定我要和这烦乱的世界斗争一生,该是为自己怜伤的时候了,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可能再有像夏先生这样的人为我们的担忧了,是该为自己考虑的时候了。
共和*和国民*的纷争、美国登月的置疑、大学毕业生的失业,可笑的法律纠纷、那些可笑至及的人类像蚂蚁一样的蜂拥和盲乱让整个当代成为了可笑的蚁巢。
我们还能养鸭观柳、看蝌蚪游弋、看蜜蜂飞舞,看残菊有感吗?
我知道我似乎开始和夏先生一样,在发出同样的心境,但时代已经改变,昨日的微风已不是今日的微风,昨日的沙坪美酒早已失传,唯一能看到的只有摇曳于远方那飘渺的灵魂。在等待所有人忧伤终老。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809209.html?fr=idnw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0:16
简介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锋、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丰子恺小传 丰华瞻(子)
父亲于一*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九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祖上在石门镇开一家小染坊。祖父名丰
璜(字斛泉),长于诗文,于一九零二年乡试时中「举人」。父亲是祖父的第七个孩子,是长子;父亲的姐弟大多夭折早亡。父亲八岁时,
祖父就患肺病去世。父亲九岁时进私塾读书,十二岁入石门湾西溪小学。一九一四年他十六岁时,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浙江第一师范的教师李叔同先生(后出家,法号「弘一法师」)教他图画、音乐,发现他的才能,鼓励他向绘画方面发展。李先生不但精于图画、音乐,也擅长戏剧、文学、书法,对父亲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一九一九年父亲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后,在上海专科师范任教。一九二一年初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参加洋画研究会与音乐研究会。年底由日本返国。
一九二二年,父亲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这时开始作漫画。有几幅画发表于《我们》杂志上。一九二四年父亲辞去春晖中学职到
上海创办立达学园。一九二五年父亲的漫画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周报》上连续发表,称为〖子恺漫画〗。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由文学周报社出版《子恺漫画》,内收画六十幅,这是父亲的第一本画集,也是中国的第一本漫画集。
从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三七年间陆续出版的画集有《子恺画集》、《护生画集》、《学生漫画》、《儿童漫画》、《都会之音》、《云霓》、
《人间相》等。其中除描写诗词意境、儿童生活与学生生活的画外,有大量的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与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同一时期中父亲出版了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等,又出版了大量的音乐书与艺术理论书,如《音乐入书》、《中文名歌五十曲》、《近世十大音乐家》、《西洋画派十二讲》、《艺术趣味》、《艺术漫谈》等。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十一月,父亲率全家逃难。从故乡出发,经江西,到达湖南长沙。后迁广西桂林。一九三九年春,父亲受浙江大学
之聘,到广西宜山浙大任教。后随浙大迁往贵州遵义。一九四二年秋,父亲到达四川重庆,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一年后辞职,在家著述为生。
抗战期间父亲在西南各省出版的画集有《漫画阿Q正传》、《大树画册》、《客窗漫画》、《画中有诗》等。一九四一年在遵义绘成《子凯漫画全集》,至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由开明书店在上海出版。《全集》共分六册,收画四百二十四幅。
一九四五年抗战结束,次年父亲回到杭州。一九四六至四八年住在杭州期间出版的画集有《又生画集》与彩色版《子恺漫画选》等。
建国后父亲一直住在上海。任上海市人民代表与政协委员,又任全国政协委员。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上海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一九六零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大部分时间在家著述。
建国以后父亲主要从事翻译俄文与日文的文学作品。译有《猎人笔记》、《夏目漱石选集》、《源氏物语》等。画集方面出版的有《绘画鲁迅小说》、《子恺漫画选》(一九五五年)、《丰子恺儿童漫选》英文本与印尼文本(一九五六年)、彩色的《丰子恺画集》(一
九六三年)。
父亲一生著作丰富,共有一百五十多种。他在绘画、文学、音乐、书法、艺术理论与翻译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贡献。他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
影响。
十年浩劫期间,父亲被林彪、‘四人帮’加上莫须有罪名,遭到残酷*,身心备受摧残。一九七零年初他患重病,卧病半年。病愈后,他不顾林彪、‘四人帮’的*,仍坚持作画,并从事翻译。但由于长期受折磨,患了肺癌。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父亲在阴霾蔽日的情况下含恨长逝。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上海龙华公墓大厅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上海市领导同志在骨灰安放仪式悼词中指出:父亲痛恨旧社会
的反动统治,用美术创作来表示他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建国后他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忘我地进行劳动,热情歌颂了中国*党,歌颂了
社会主义。宣读了*上海*为父亲彻底平反的决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0:15
今日读过丰子恺文章,本来多愁善感的心情更是添了几分怅惘。
夏师是丰子恺的老师,所谓良师也许再不过就像夏 尊这样的人了,如果丰子恺还在世, 夏先生也还在世,兴许,我会背包前往,拜尊师一番,只怨自己早生了几十年,真是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文章中,丰子恺这样悼念夏先生:“他看见世间的一切不快、不安、不真、不善、不美的状态,都要皱眉、叹气。他不但忧自家、又忧友、忧校、忧店、忧国、忧世。朋友中有人生病了,夏先生就皱着眉头替他担忧;有人失业了,夏先生又皱着眉头替他着急;有人吵架了,有人吃醉了,甚至朋友的太太要生产了,小孩子跌跤了……夏先生都要皱着眉头替他们忧愁。”
这是一种真心的忧愁,所以,他只能忧伤终老。
我是个喜欢多愁善感的人,但比较起夏先生的多忧善愁却显的卑微许多。开始是会对他人他事心生几分忧愁的,到后来便无心去理会了,总对着落叶伤感,对着微风忧愁,无痛*的,尽显得有些媚俗了。
突然感觉自己在假忧愁,假伤感起来。
从这一天起,我开始逐渐忘却着那些我们一直关注的,在那逐渐消逝,离我们远去的灵魂里,有太多值得怀念的东西,然而我们盲从,忽略和践踏着,走过那长长的广场,步伐坚定的只有士兵和掠夺者,其它的就像随风扬起的落叶,轻轻浮起又轻轻落下,没有声音的怯懦。
上个月有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子,美丽的女子,和丈夫新婚后不久,战争的原因,丈夫去服役了,留下这个美丽的妻子,在空袭中,女子的父亲被炸死,远方传来噩耗丈夫战死,美丽的女子无依无靠在饥饿、妒忌和无助的情况下轮为妓女,却在和平到来时被当地的妇人毒打,由于嫉妒和残暴,女子离开了自己的故乡……
我不知道怎么会突然想到这个故事,只是突然想到要是夏先生知道了,该会多么忧愁。我们也许不会担忧故事里的女子,也不会担忧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而自己的内心又有多少人在担忧呢?
我们怜伤,怜伤自己的生活不尽人意,怜伤世界对我们太不公平,却不知道真正应该怜伤的是自己的内心。
现在的山川早已被高楼和汽车占领,我不可能再在寻觅到像丰子恺那样隐居的住所,悠然平静,从而注定我要和这烦乱的世界斗争一生,该是为自己怜伤的时候了,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可能再有像夏先生这样的人为我们的担忧了,是该为自己考虑的时候了。
共和*和国民*的纷争、美国登月的置疑、大学毕业生的失业,可笑的法律纠纷、那些可笑至及的人类像蚂蚁一样的蜂拥和盲乱让整个当代成为了可笑的蚁巢。
我们还能养鸭观柳、看蝌蚪游弋、看蜜蜂飞舞,看残菊有感吗?
我知道我似乎开始和夏先生一样,在发出同样的心境,但时代已经改变,昨日的微风已不是今日的微风,昨日的沙坪美酒早已失传,唯一能看到的只有摇曳于远方那飘渺的灵魂。在等待所有人忧伤终老。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809209.html?fr=idnw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0:16
简介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锋、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丰子恺小传 丰华瞻(子)
父亲于一*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九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祖上在石门镇开一家小染坊。祖父名丰
璜(字斛泉),长于诗文,于一九零二年乡试时中「举人」。父亲是祖父的第七个孩子,是长子;父亲的姐弟大多夭折早亡。父亲八岁时,
祖父就患肺病去世。父亲九岁时进私塾读书,十二岁入石门湾西溪小学。一九一四年他十六岁时,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浙江第一师范的教师李叔同先生(后出家,法号「弘一法师」)教他图画、音乐,发现他的才能,鼓励他向绘画方面发展。李先生不但精于图画、音乐,也擅长戏剧、文学、书法,对父亲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一九一九年父亲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后,在上海专科师范任教。一九二一年初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参加洋画研究会与音乐研究会。年底由日本返国。
一九二二年,父亲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这时开始作漫画。有几幅画发表于《我们》杂志上。一九二四年父亲辞去春晖中学职到
上海创办立达学园。一九二五年父亲的漫画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周报》上连续发表,称为〖子恺漫画〗。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由文学周报社出版《子恺漫画》,内收画六十幅,这是父亲的第一本画集,也是中国的第一本漫画集。
从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三七年间陆续出版的画集有《子恺画集》、《护生画集》、《学生漫画》、《儿童漫画》、《都会之音》、《云霓》、
《人间相》等。其中除描写诗词意境、儿童生活与学生生活的画外,有大量的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与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同一时期中父亲出版了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等,又出版了大量的音乐书与艺术理论书,如《音乐入书》、《中文名歌五十曲》、《近世十大音乐家》、《西洋画派十二讲》、《艺术趣味》、《艺术漫谈》等。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十一月,父亲率全家逃难。从故乡出发,经江西,到达湖南长沙。后迁广西桂林。一九三九年春,父亲受浙江大学
之聘,到广西宜山浙大任教。后随浙大迁往贵州遵义。一九四二年秋,父亲到达四川重庆,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一年后辞职,在家著述为生。
抗战期间父亲在西南各省出版的画集有《漫画阿Q正传》、《大树画册》、《客窗漫画》、《画中有诗》等。一九四一年在遵义绘成《子凯漫画全集》,至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由开明书店在上海出版。《全集》共分六册,收画四百二十四幅。
一九四五年抗战结束,次年父亲回到杭州。一九四六至四八年住在杭州期间出版的画集有《又生画集》与彩色版《子恺漫画选》等。
建国后父亲一直住在上海。任上海市人民代表与政协委员,又任全国政协委员。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上海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一九六零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大部分时间在家著述。
建国以后父亲主要从事翻译俄文与日文的文学作品。译有《猎人笔记》、《夏目漱石选集》、《源氏物语》等。画集方面出版的有《绘画鲁迅小说》、《子恺漫画选》(一九五五年)、《丰子恺儿童漫选》英文本与印尼文本(一九五六年)、彩色的《丰子恺画集》(一
九六三年)。
父亲一生著作丰富,共有一百五十多种。他在绘画、文学、音乐、书法、艺术理论与翻译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贡献。他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
影响。
十年浩劫期间,父亲被林彪、‘四人帮’加上莫须有罪名,遭到残酷*,身心备受摧残。一九七零年初他患重病,卧病半年。病愈后,他不顾林彪、‘四人帮’的*,仍坚持作画,并从事翻译。但由于长期受折磨,患了肺癌。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父亲在阴霾蔽日的情况下含恨长逝。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上海龙华公墓大厅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上海市领导同志在骨灰安放仪式悼词中指出:父亲痛恨旧社会
的反动统治,用美术创作来表示他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建国后他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忘我地进行劳动,热情歌颂了中国*党,歌颂了
社会主义。宣读了*上海*为父亲彻底平反的决定。
丰子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丰子恺是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
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
人们对丰子恺的评价是什么?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
如何评价丰子恺
丰子恺先生也非常喜欢书法,他从日常生活中去理解书法,写出来的字也非常具有个人风格。我从丰子恺先生的文字中总能找到内心深处的共鸣与开心,虽然丰子恺先生已经于1975年逝世了,但是他留下来了非常棒的作品,而且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一位文学家。
秋丰子恺读后感300字
丰子恺先生有一付善于观察的眼睛, 有一付善于分析的大脑, 有一付善于描写现实的手。他的所写所画,像似在不经意之中随意勾画,有些画,笔法简单到不可再减一笔的境界。然 而他所表现的,却几乎包含了社会的所有层面。因此也可以说,对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与其 说是“看”,不如说是“读”,...
幸有我来山未孤——丰子恺画作
当然,丰子恺故乡的文化对丰子恺的影响,同样是研究丰子恺不可或缺的。钟桂松作为大师同乡,几十年来时常感受到丰子恺先生的崇高和伟大,所以钟桂松曾经写了丰子恺的青少年时代,写了丰子恺和杭州的渊源,也编了一些丰子恺的作品集和怀念他的文集,但是对他的研究和宣传,与他对世界的贡献相比,很多人觉得...
丰子恺的生平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
了解作者丰子恺及他作品
丰子恺,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字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于1975年9月15日逝世,享年77岁。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
初读《丰子恺的审美世界》有感
近来很喜欢丰子恺先生,最初接触他是通过高中的语文阅读题,当时并未有现在的欣赏,却也觉得这位作者文章的味道不同于别人,说抒情却有理有据,说论理却通透诙谐,读起来有趣不累。 再一次接触...
丰子恺简介
1930年,母亲去世后,丰子恺住到了嘉兴。1932年秋天,丰子恺用版税和开明书店的分红,得以在家乡石门湾建造真正的缘缘堂。后往返于石门湾和杭州之间。1937年抗战爆发,从江西一路逃到桂林,后居重庆,至1946年9月15日才返回上海,辗转多地,先暂居杭州西湖招贤寺。1947年3月11日迁入杭州静江路(今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