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求幼师论文3000字不低于10篇文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5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15

  养成教育从幼儿开始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摘自《***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案例  悄悄话帮我解了围 (北京市)

  “老师,我的书皮儿掉了,不知道是谁给我撕掉的。”昊昊一边说一边将撕破的书递给我,接过被撕坏的书我问道:“这本书是谁撕坏的?”孩子们抬起头看着我,没有人理我。近阶段班里正在开展爱护图书的活动,竟然还有损坏书的事情发生,我有点生气地说:“都把书放回书架,然后坐好。”孩子们按我说的做了。接着我又说:“是谁把昊昊的书弄坏了,谁承认了,老师会原谅他,并且和他一起把书补好。要不然,我就不原谅他了。”教室里鸦雀无声,还是没有人承认。在我和孩子对看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看到是某某拿过这本书”……

  不一会儿,孩子们又安静下来了,一双双渴望弄清事实的眼睛渐渐地变成了指责的目光,使劲地盯着我,像在对我说:“老师,我没弄坏书,全班只有一个小朋友把书弄坏了,为什么让我们大家来陪着呢?”一个场景在脑海中浮现:“老师,我弄坏的,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想让大家知道”。我猛然惊醒,于是说:“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想法用悄悄话的方法告诉老师?”这时孩子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个接一个地趴在我耳边说上几句悄悄话。凡凡走到我跟前,小声说:“书是我弄坏的,我不是故意的,刚才书被夹到书架的空里,我一拿,书皮就拉掉了,一会儿我帮他修好。”我点了点头。悄悄话继续进行……

  在孩子们不经意的时候,书修好了,归还给了书的主人昊昊,修书的人是谁?只有昊昊、孟凡和老师知道。悄悄话帮我解了围。

  点评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两次说教活动就可以达到目标的,需要我们耐心地帮助和等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许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只要我们能够给孩子机会,不伤害他们的幼小心灵,他们是会改正自己弱点的。

  游戏之中有德育 (无锡市)

  镜头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5月1日起施行了,“五·一”长假后遵守交通法规就成了我园教育活动的主题,然而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让老师的心情顿时觉得沉甸甸的。佳佳说:“假期里,妈妈带我上街去。过马路时,我对妈妈说要走人行横道,妈妈说横道线在那边,走过去太远了,这里没*,拉着我就过马路了。”小轩说:“今天早上爸爸送我上幼儿园,到十字路口正好红灯亮了,我说‘红灯停’。爸爸说上班来不及了,汽车不会撞我们的,带着我闯红灯了。”说着说着,孩子们的眼神里流露出无奈与疑惑。于是老师说:“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接着组织孩子以自己的名义向家长们发出了《小手拉大手,共守交通法》的倡议书。

  镜头二:琪琪是中一班一位活泼能干的小姑娘。一天早上,琪琪的妈妈来到幼儿园,焦急地要陈老师帮帮忙。原来前一天,妈妈到幼儿园接了琪琪坐公交车回家,离家还有两站路时,上来一位老奶奶,妈妈让琪琪给老奶奶让座,琪琪却怎么也不肯。妈妈很为自己的孩子不懂尊敬老人而担心。

  当天,陈老师带孩子们玩起开汽车的游戏,让大家扮演不同角色,再现乘坐公交汽车的场景,其中也有让座的情节。琪琪快乐地玩着,在同伴的引导下自然地让座给小伙伴。下午老师将做游戏的活动告诉了琪琪妈妈,还给琪琪写了封信让妈妈读给她听,妈妈因势利导,就这样在游戏中让琪琪懂得了应该怎样做。

  点评

  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以及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是最有成效的思想品德启蒙教育。(吴世园)

  孩子们的“不喜欢” 北京市延庆县幼儿园 郭留英

  秋季开学,我又迎来了新一班的孩子。与他们相处数日后,总觉得有一种距离感。

  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和老师交朋友”的活动。一天,我问孩子:“你们喜欢老师什么?不喜欢老师什么?”说起前一个问题,孩子们滔滔不绝,说到后一个问题却没有人回答。当我再一次问孩子:“你们不喜欢老师什么”时,活泼的滔滔一马当先:“我不喜欢老师批评我们,还虎着脸,老师能不能好好和我说?”听到这儿,我心里有些愧疚,但还是心悦诚服地点着头。看到我能坦然接受,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我不喜欢老师生气”;“不喜欢老师叫错我的名字”;“不喜欢老师画完画总是擦”;“不喜欢老师离我太远”;“不喜欢老师大声吵着和我们说话”;“不喜欢老师太胖”;“你答应给我们小红花,有时总是忘”……孩子们真诚的话语,让我既感动又惭愧。感情细腻的小诺走到我身边小声说道:“老师,我喜欢您!您别生气!”听到如此温暖的安慰,感激之情战胜了心中一丝的尴尬,我赶忙说:“不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弱点,老师也是,你们愿意帮助老师改正吗?”“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听到孩子们的提醒:“老师,你该给我们红花了!”“老师,您小点声说话,多喝水,别嗓子疼。”孩子们把对老师的不喜欢变成了叮嘱、提醒和体谅。

  点评

  教师在改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只有抱着主动真诚、平等的态度,才能平静坦然地接受孩子们面对面的批评。而孩子们也能在教师创设的宽松的心理氛围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心声,用心和老师交流。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审视自身的言行,便是对幼儿真正的接纳和尊重。(颜媛)

  做真正的“奥特曼” (内蒙古)

  奥特曼是源源特别喜欢的动画人物,因此,他经常模仿奥特曼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趁同学不备,扑上去就动起拳脚。为了壮“士气”源源还与兔兔结成了“统一联盟”,一起打班里比较弱小的同学。一些孩子不愿意和源源坐在一起,他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班里正常的教学秩序,针对他的行为,我决定帮助他认识自己的不足。

  一天早晨,源源来晚了,谁也不肯把旁边的座位让给他,尤其是鹏鹏哭着对老师说,“老师,我怕他,我不和他坐。”看到机会成熟了,我一边安慰鹏鹏,一边让愿意和源源坐在一起的孩子举手,教室里顿时像炸了锅似的“声讨”起源源来。“他老打人,我才不和他坐呢!”源源不服气地说:“我是奥特曼。”孩子反驳到:“奥特曼是英雄,他消灭怪兽,可是你老欺负我们。”兔兔也抱怨地说:“你也打我呢。”我把目光转向源源问道:“你觉得你是真正的‘奥特曼’吗?”源源摇摇头,然后说:“我以后再也不欺负同学了,我要做真正的奥特曼!”

  这件事对源源的触动很大,他真正感受到了平时打人带来的后果。那以后,我不断提供各种机会让源源体验保护同学的好处,还与他一起分享*英雄故事。

  点评

  在这则事例中,霍老师抓住有利时机,让源源体验同伴不接纳的失落,促使他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与同学相处,调整自己的行为,知道英雄是帮助别人、不妨碍别人、对人友好的。同时教师正确引导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齐秀花)

  观点 关注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 (浙江大学)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应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引导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培养的重要内容。社会性知识和技能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和技能,社会性发展与培养也不同于一般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境性、模仿性、重复性、内隐性等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也是幼儿习得心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应该是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的统一,而且应该是由行到情、由情到知、然后由知和情合成信的过程。然而,中国的传统主张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学生,是一种教育者对被教育者“高控制”的教育策略。在教育方法上,以教师为主导,而较少考虑幼儿的主体作用,只是把幼儿看作被动接受的个体,而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忽视了幼儿自身的要求,强调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而很少顾及幼儿的个别特点与差别,以外在的价值标准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行为要求。教师和家长习惯于强调“应该怎么样”,或“不应该怎么样”。片面地强调幼儿对于义务、责任的认同,孤立地要求幼儿做出分享、谦让和友爱等行为。这种高控制的策略从根本上说是对学生个人需要与潜能以及人格的不尊重。因此,有必要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培养入手,为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理解和尊重孩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老师不尊重学生、父母不尊重子女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家长和教师对幼儿这种“由上而下”的教育,对于行为塑造的作用微乎其微。研究者提出,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是使学生在内心里培养起对他人的尊重之心,而不在于向他们灌输道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能否互相尊重,已成为德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重视引导启发而不是教导。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不能依靠*的要求和说教,缺乏情感体验的道德认知是苍白无力的。研究表明,过于强调道德认知,忽视道德情感,导致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分离,无法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

  通过模仿和重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儿童的道德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基本的规则意识,虽然幼儿不能描述这种规则,但这种内隐的规则意识会自动地影响其行为。在一个规则意识薄弱和规则随时可以被修改的环境中,很难养成儿童的规则意识,自然也不利于养成儿童的道德行为。

  关注幼儿的感受,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情绪能力包括对自己情绪的识别、对他人情绪的理解、情绪调节与情绪表达等,儿童情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的养成。如果教师和家长缺少与幼儿的情感沟通,则不利于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如果幼儿很少甚至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则容易产生任性、固执、欺负、胆小、害羞、退缩、逆反、紧张、焦虑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总之,我们要创设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理解和尊重孩子,重视引导而不是教导,通过模仿和重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获得良好的社会行为,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健康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不仅让孩子“动手”和“动脑”,而且让孩子“动心”,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一个智慧的头脑,一颗快乐的心。

  实效性的幼教德育观 北京教育学院 梅汝莉

  道德范畴具有层次性,儿童的道德认知也有特定的发展轨迹。作为幼儿阶段的德育,必须注重夯实道德教育的基础,这才有可能保证德育的实效性。我国近代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对儿童德育的主张十分务实,他说:“‘舍己为人’原是做人的最高理想,这要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才能做到,自古以来,有不少大圣古贤就是这一类人的代表。普通的人能够做到‘互助’也已经很不错了。”

  他正是从大多数普通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出发,将“互助”确定为德育的基本目标。对于儿童的道德修养来说,“互助”尽管比“舍己为人”低一个档次,但它是对儿童自发的“自我中心”的超越,使儿童确立“互助”的观念,意味着他们在与个人中心诀别,儿童一旦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下走出来,才可能理解他人的需要,才可能逐渐培养服务的精神,形成做人的合作态度。

  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后方能“减少许多问题”。

  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是十分重要的。19世纪的著名心理学家李德也认为:“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足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儿童一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还应看到,习惯如同蛛网,虽然微不可视,它对人的束缚可以形成巨型钢缆般的力量。拘泥于陈旧落后的习惯势力,也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同时,必须使他们具有超越落后保守习惯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创造的习惯和能力。儿童天生喜欢创造,具有创造的能力,关键在于教育要得当,“要加以适当的训练”。这就“要从做中学,做中求创造”,“要有科学的头脑……手脑并用,才能创造”。这就是说,习惯的培养,必须有所选择,既需要培育儿童良好的品行,还需要促进他们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应当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经验 重视“人之初”的德育 (北京市)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之初”的德育。教幼儿“从小学做人”是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面对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由此,我园紧紧抓住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培养行为规范入手,十多年来开展的“快快乐乐学本领,高高兴兴学做人(简称:从小学做人)”活动,对我园幼儿实施“学习生存和生活,学做健康人;学习交往和关心,学做社会人;学习创造和学习,学做智慧人”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从小学做人”的活动,按照幼儿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了多个主题,其中包括:我的小手真能干、自信—成功—快乐、夸夸我的好朋友、我把关爱送给他人等。在实施“从小学做人”的过程中,突出了一个“大”字和一个“小”字。所谓“大”,是指主题从大处着眼,培养未来的中国人所必备的素质;行动上下大力量,将社会、家庭、幼儿园合为一体,对幼儿实施立体教育,使“从小学做人”的家教指导行动健康发展。所谓“小”,即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让幼儿从小认知基本的社会公德。

  “从小学做人”将幼儿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结合起来。根据幼儿善于运用外部语言指导自己行动的特点,幼儿园为孩子们创编了一组《生活自理儿歌》,包括洗脸、梳头、穿衣、吃饭等28首。幼儿园自订的《幼儿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幼儿卫生行为规范》、《幼儿安全行为规范》、《幼儿在园行为规范》、《幼儿在家行为规范》,在征求家长们的意见之后,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实施。

  “从小学做人”的活动贴近幼儿实际,如同一时期,年龄阶段不同,家教的重点不同,小班新入园时,以克服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为主;大班,则以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为主;同一阶段,接受能力不同,家教的要求不同,小班,自己能做的事情学着做,中班,自己能做的事情努力做,大班,自己能做的事情主动做。

  【链接】 教孩子“从小学做人”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道别。
  ●教育孩子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会说:“请您帮我……”受到帮助后,会说:“谢谢”。
  ●教育孩子当自己不注意影响别人时,会主动诚恳地道歉,而当别人影响了自己时,能克制、谅解别人,会说:“没关系,不要紧。”
  ●教育孩子当别人在谈话时,应不插嘴、不妨碍;*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地听,不打断别人讲话,不离开,不嫌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15

  养成教育从幼儿开始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摘自《***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案例  悄悄话帮我解了围 (北京市)

  “老师,我的书皮儿掉了,不知道是谁给我撕掉的。”昊昊一边说一边将撕破的书递给我,接过被撕坏的书我问道:“这本书是谁撕坏的?”孩子们抬起头看着我,没有人理我。近阶段班里正在开展爱护图书的活动,竟然还有损坏书的事情发生,我有点生气地说:“都把书放回书架,然后坐好。”孩子们按我说的做了。接着我又说:“是谁把昊昊的书弄坏了,谁承认了,老师会原谅他,并且和他一起把书补好。要不然,我就不原谅他了。”教室里鸦雀无声,还是没有人承认。在我和孩子对看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看到是某某拿过这本书”……

  不一会儿,孩子们又安静下来了,一双双渴望弄清事实的眼睛渐渐地变成了指责的目光,使劲地盯着我,像在对我说:“老师,我没弄坏书,全班只有一个小朋友把书弄坏了,为什么让我们大家来陪着呢?”一个场景在脑海中浮现:“老师,我弄坏的,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想让大家知道”。我猛然惊醒,于是说:“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想法用悄悄话的方法告诉老师?”这时孩子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个接一个地趴在我耳边说上几句悄悄话。凡凡走到我跟前,小声说:“书是我弄坏的,我不是故意的,刚才书被夹到书架的空里,我一拿,书皮就拉掉了,一会儿我帮他修好。”我点了点头。悄悄话继续进行……

  在孩子们不经意的时候,书修好了,归还给了书的主人昊昊,修书的人是谁?只有昊昊、孟凡和老师知道。悄悄话帮我解了围。

  点评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两次说教活动就可以达到目标的,需要我们耐心地帮助和等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许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只要我们能够给孩子机会,不伤害他们的幼小心灵,他们是会改正自己弱点的。

  游戏之中有德育 (无锡市)

  镜头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5月1日起施行了,“五·一”长假后遵守交通法规就成了我园教育活动的主题,然而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让老师的心情顿时觉得沉甸甸的。佳佳说:“假期里,妈妈带我上街去。过马路时,我对妈妈说要走人行横道,妈妈说横道线在那边,走过去太远了,这里没*,拉着我就过马路了。”小轩说:“今天早上爸爸送我上幼儿园,到十字路口正好红灯亮了,我说‘红灯停’。爸爸说上班来不及了,汽车不会撞我们的,带着我闯红灯了。”说着说着,孩子们的眼神里流露出无奈与疑惑。于是老师说:“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接着组织孩子以自己的名义向家长们发出了《小手拉大手,共守交通法》的倡议书。

  镜头二:琪琪是中一班一位活泼能干的小姑娘。一天早上,琪琪的妈妈来到幼儿园,焦急地要陈老师帮帮忙。原来前一天,妈妈到幼儿园接了琪琪坐公交车回家,离家还有两站路时,上来一位老奶奶,妈妈让琪琪给老奶奶让座,琪琪却怎么也不肯。妈妈很为自己的孩子不懂尊敬老人而担心。

  当天,陈老师带孩子们玩起开汽车的游戏,让大家扮演不同角色,再现乘坐公交汽车的场景,其中也有让座的情节。琪琪快乐地玩着,在同伴的引导下自然地让座给小伙伴。下午老师将做游戏的活动告诉了琪琪妈妈,还给琪琪写了封信让妈妈读给她听,妈妈因势利导,就这样在游戏中让琪琪懂得了应该怎样做。

  点评

  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以及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是最有成效的思想品德启蒙教育。(吴世园)

  孩子们的“不喜欢” 北京市延庆县幼儿园 郭留英

  秋季开学,我又迎来了新一班的孩子。与他们相处数日后,总觉得有一种距离感。

  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和老师交朋友”的活动。一天,我问孩子:“你们喜欢老师什么?不喜欢老师什么?”说起前一个问题,孩子们滔滔不绝,说到后一个问题却没有人回答。当我再一次问孩子:“你们不喜欢老师什么”时,活泼的滔滔一马当先:“我不喜欢老师批评我们,还虎着脸,老师能不能好好和我说?”听到这儿,我心里有些愧疚,但还是心悦诚服地点着头。看到我能坦然接受,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我不喜欢老师生气”;“不喜欢老师叫错我的名字”;“不喜欢老师画完画总是擦”;“不喜欢老师离我太远”;“不喜欢老师大声吵着和我们说话”;“不喜欢老师太胖”;“你答应给我们小红花,有时总是忘”……孩子们真诚的话语,让我既感动又惭愧。感情细腻的小诺走到我身边小声说道:“老师,我喜欢您!您别生气!”听到如此温暖的安慰,感激之情战胜了心中一丝的尴尬,我赶忙说:“不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弱点,老师也是,你们愿意帮助老师改正吗?”“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听到孩子们的提醒:“老师,你该给我们红花了!”“老师,您小点声说话,多喝水,别嗓子疼。”孩子们把对老师的不喜欢变成了叮嘱、提醒和体谅。

  点评

  教师在改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只有抱着主动真诚、平等的态度,才能平静坦然地接受孩子们面对面的批评。而孩子们也能在教师创设的宽松的心理氛围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心声,用心和老师交流。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审视自身的言行,便是对幼儿真正的接纳和尊重。(颜媛)

  做真正的“奥特曼” (内蒙古)

  奥特曼是源源特别喜欢的动画人物,因此,他经常模仿奥特曼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趁同学不备,扑上去就动起拳脚。为了壮“士气”源源还与兔兔结成了“统一联盟”,一起打班里比较弱小的同学。一些孩子不愿意和源源坐在一起,他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班里正常的教学秩序,针对他的行为,我决定帮助他认识自己的不足。

  一天早晨,源源来晚了,谁也不肯把旁边的座位让给他,尤其是鹏鹏哭着对老师说,“老师,我怕他,我不和他坐。”看到机会成熟了,我一边安慰鹏鹏,一边让愿意和源源坐在一起的孩子举手,教室里顿时像炸了锅似的“声讨”起源源来。“他老打人,我才不和他坐呢!”源源不服气地说:“我是奥特曼。”孩子反驳到:“奥特曼是英雄,他消灭怪兽,可是你老欺负我们。”兔兔也抱怨地说:“你也打我呢。”我把目光转向源源问道:“你觉得你是真正的‘奥特曼’吗?”源源摇摇头,然后说:“我以后再也不欺负同学了,我要做真正的奥特曼!”

  这件事对源源的触动很大,他真正感受到了平时打人带来的后果。那以后,我不断提供各种机会让源源体验保护同学的好处,还与他一起分享*英雄故事。

  点评

  在这则事例中,霍老师抓住有利时机,让源源体验同伴不接纳的失落,促使他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与同学相处,调整自己的行为,知道英雄是帮助别人、不妨碍别人、对人友好的。同时教师正确引导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齐秀花)

  观点 关注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 (浙江大学)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应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引导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培养的重要内容。社会性知识和技能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和技能,社会性发展与培养也不同于一般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境性、模仿性、重复性、内隐性等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也是幼儿习得心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应该是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的统一,而且应该是由行到情、由情到知、然后由知和情合成信的过程。然而,中国的传统主张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学生,是一种教育者对被教育者“高控制”的教育策略。在教育方法上,以教师为主导,而较少考虑幼儿的主体作用,只是把幼儿看作被动接受的个体,而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忽视了幼儿自身的要求,强调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而很少顾及幼儿的个别特点与差别,以外在的价值标准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行为要求。教师和家长习惯于强调“应该怎么样”,或“不应该怎么样”。片面地强调幼儿对于义务、责任的认同,孤立地要求幼儿做出分享、谦让和友爱等行为。这种高控制的策略从根本上说是对学生个人需要与潜能以及人格的不尊重。因此,有必要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培养入手,为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理解和尊重孩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老师不尊重学生、父母不尊重子女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家长和教师对幼儿这种“由上而下”的教育,对于行为塑造的作用微乎其微。研究者提出,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是使学生在内心里培养起对他人的尊重之心,而不在于向他们灌输道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能否互相尊重,已成为德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重视引导启发而不是教导。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不能依靠*的要求和说教,缺乏情感体验的道德认知是苍白无力的。研究表明,过于强调道德认知,忽视道德情感,导致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分离,无法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

  通过模仿和重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儿童的道德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基本的规则意识,虽然幼儿不能描述这种规则,但这种内隐的规则意识会自动地影响其行为。在一个规则意识薄弱和规则随时可以被修改的环境中,很难养成儿童的规则意识,自然也不利于养成儿童的道德行为。

  关注幼儿的感受,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情绪能力包括对自己情绪的识别、对他人情绪的理解、情绪调节与情绪表达等,儿童情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的养成。如果教师和家长缺少与幼儿的情感沟通,则不利于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如果幼儿很少甚至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则容易产生任性、固执、欺负、胆小、害羞、退缩、逆反、紧张、焦虑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总之,我们要创设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理解和尊重孩子,重视引导而不是教导,通过模仿和重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获得良好的社会行为,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健康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不仅让孩子“动手”和“动脑”,而且让孩子“动心”,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一个智慧的头脑,一颗快乐的心。

  实效性的幼教德育观 北京教育学院 梅汝莉

  道德范畴具有层次性,儿童的道德认知也有特定的发展轨迹。作为幼儿阶段的德育,必须注重夯实道德教育的基础,这才有可能保证德育的实效性。我国近代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对儿童德育的主张十分务实,他说:“‘舍己为人’原是做人的最高理想,这要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才能做到,自古以来,有不少大圣古贤就是这一类人的代表。普通的人能够做到‘互助’也已经很不错了。”

  他正是从大多数普通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出发,将“互助”确定为德育的基本目标。对于儿童的道德修养来说,“互助”尽管比“舍己为人”低一个档次,但它是对儿童自发的“自我中心”的超越,使儿童确立“互助”的观念,意味着他们在与个人中心诀别,儿童一旦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下走出来,才可能理解他人的需要,才可能逐渐培养服务的精神,形成做人的合作态度。

  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后方能“减少许多问题”。

  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是十分重要的。19世纪的著名心理学家李德也认为:“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足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儿童一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还应看到,习惯如同蛛网,虽然微不可视,它对人的束缚可以形成巨型钢缆般的力量。拘泥于陈旧落后的习惯势力,也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同时,必须使他们具有超越落后保守习惯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创造的习惯和能力。儿童天生喜欢创造,具有创造的能力,关键在于教育要得当,“要加以适当的训练”。这就“要从做中学,做中求创造”,“要有科学的头脑……手脑并用,才能创造”。这就是说,习惯的培养,必须有所选择,既需要培育儿童良好的品行,还需要促进他们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应当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经验 重视“人之初”的德育 (北京市)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之初”的德育。教幼儿“从小学做人”是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面对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由此,我园紧紧抓住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培养行为规范入手,十多年来开展的“快快乐乐学本领,高高兴兴学做人(简称:从小学做人)”活动,对我园幼儿实施“学习生存和生活,学做健康人;学习交往和关心,学做社会人;学习创造和学习,学做智慧人”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从小学做人”的活动,按照幼儿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了多个主题,其中包括:我的小手真能干、自信—成功—快乐、夸夸我的好朋友、我把关爱送给他人等。在实施“从小学做人”的过程中,突出了一个“大”字和一个“小”字。所谓“大”,是指主题从大处着眼,培养未来的中国人所必备的素质;行动上下大力量,将社会、家庭、幼儿园合为一体,对幼儿实施立体教育,使“从小学做人”的家教指导行动健康发展。所谓“小”,即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让幼儿从小认知基本的社会公德。

  “从小学做人”将幼儿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结合起来。根据幼儿善于运用外部语言指导自己行动的特点,幼儿园为孩子们创编了一组《生活自理儿歌》,包括洗脸、梳头、穿衣、吃饭等28首。幼儿园自订的《幼儿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幼儿卫生行为规范》、《幼儿安全行为规范》、《幼儿在园行为规范》、《幼儿在家行为规范》,在征求家长们的意见之后,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实施。

  “从小学做人”的活动贴近幼儿实际,如同一时期,年龄阶段不同,家教的重点不同,小班新入园时,以克服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为主;大班,则以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为主;同一阶段,接受能力不同,家教的要求不同,小班,自己能做的事情学着做,中班,自己能做的事情努力做,大班,自己能做的事情主动做。

  【链接】 教孩子“从小学做人”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道别。
  ●教育孩子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会说:“请您帮我……”受到帮助后,会说:“谢谢”。
  ●教育孩子当自己不注意影响别人时,会主动诚恳地道歉,而当别人影响了自己时,能克制、谅解别人,会说:“没关系,不要紧。”
  ●教育孩子当别人在谈话时,应不插嘴、不妨碍;*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地听,不打断别人讲话,不离开,不嫌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15

  养成教育从幼儿开始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摘自《***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案例  悄悄话帮我解了围 (北京市)

  “老师,我的书皮儿掉了,不知道是谁给我撕掉的。”昊昊一边说一边将撕破的书递给我,接过被撕坏的书我问道:“这本书是谁撕坏的?”孩子们抬起头看着我,没有人理我。近阶段班里正在开展爱护图书的活动,竟然还有损坏书的事情发生,我有点生气地说:“都把书放回书架,然后坐好。”孩子们按我说的做了。接着我又说:“是谁把昊昊的书弄坏了,谁承认了,老师会原谅他,并且和他一起把书补好。要不然,我就不原谅他了。”教室里鸦雀无声,还是没有人承认。在我和孩子对看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看到是某某拿过这本书”……

  不一会儿,孩子们又安静下来了,一双双渴望弄清事实的眼睛渐渐地变成了指责的目光,使劲地盯着我,像在对我说:“老师,我没弄坏书,全班只有一个小朋友把书弄坏了,为什么让我们大家来陪着呢?”一个场景在脑海中浮现:“老师,我弄坏的,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想让大家知道”。我猛然惊醒,于是说:“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想法用悄悄话的方法告诉老师?”这时孩子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个接一个地趴在我耳边说上几句悄悄话。凡凡走到我跟前,小声说:“书是我弄坏的,我不是故意的,刚才书被夹到书架的空里,我一拿,书皮就拉掉了,一会儿我帮他修好。”我点了点头。悄悄话继续进行……

  在孩子们不经意的时候,书修好了,归还给了书的主人昊昊,修书的人是谁?只有昊昊、孟凡和老师知道。悄悄话帮我解了围。

  点评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两次说教活动就可以达到目标的,需要我们耐心地帮助和等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许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只要我们能够给孩子机会,不伤害他们的幼小心灵,他们是会改正自己弱点的。

  游戏之中有德育 (无锡市)

  镜头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5月1日起施行了,“五·一”长假后遵守交通法规就成了我园教育活动的主题,然而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让老师的心情顿时觉得沉甸甸的。佳佳说:“假期里,妈妈带我上街去。过马路时,我对妈妈说要走人行横道,妈妈说横道线在那边,走过去太远了,这里没*,拉着我就过马路了。”小轩说:“今天早上爸爸送我上幼儿园,到十字路口正好红灯亮了,我说‘红灯停’。爸爸说上班来不及了,汽车不会撞我们的,带着我闯红灯了。”说着说着,孩子们的眼神里流露出无奈与疑惑。于是老师说:“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接着组织孩子以自己的名义向家长们发出了《小手拉大手,共守交通法》的倡议书。

  镜头二:琪琪是中一班一位活泼能干的小姑娘。一天早上,琪琪的妈妈来到幼儿园,焦急地要陈老师帮帮忙。原来前一天,妈妈到幼儿园接了琪琪坐公交车回家,离家还有两站路时,上来一位老奶奶,妈妈让琪琪给老奶奶让座,琪琪却怎么也不肯。妈妈很为自己的孩子不懂尊敬老人而担心。

  当天,陈老师带孩子们玩起开汽车的游戏,让大家扮演不同角色,再现乘坐公交汽车的场景,其中也有让座的情节。琪琪快乐地玩着,在同伴的引导下自然地让座给小伙伴。下午老师将做游戏的活动告诉了琪琪妈妈,还给琪琪写了封信让妈妈读给她听,妈妈因势利导,就这样在游戏中让琪琪懂得了应该怎样做。

  点评

  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以及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是最有成效的思想品德启蒙教育。(吴世园)

  孩子们的“不喜欢” 北京市延庆县幼儿园 郭留英

  秋季开学,我又迎来了新一班的孩子。与他们相处数日后,总觉得有一种距离感。

  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和老师交朋友”的活动。一天,我问孩子:“你们喜欢老师什么?不喜欢老师什么?”说起前一个问题,孩子们滔滔不绝,说到后一个问题却没有人回答。当我再一次问孩子:“你们不喜欢老师什么”时,活泼的滔滔一马当先:“我不喜欢老师批评我们,还虎着脸,老师能不能好好和我说?”听到这儿,我心里有些愧疚,但还是心悦诚服地点着头。看到我能坦然接受,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我不喜欢老师生气”;“不喜欢老师叫错我的名字”;“不喜欢老师画完画总是擦”;“不喜欢老师离我太远”;“不喜欢老师大声吵着和我们说话”;“不喜欢老师太胖”;“你答应给我们小红花,有时总是忘”……孩子们真诚的话语,让我既感动又惭愧。感情细腻的小诺走到我身边小声说道:“老师,我喜欢您!您别生气!”听到如此温暖的安慰,感激之情战胜了心中一丝的尴尬,我赶忙说:“不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弱点,老师也是,你们愿意帮助老师改正吗?”“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听到孩子们的提醒:“老师,你该给我们红花了!”“老师,您小点声说话,多喝水,别嗓子疼。”孩子们把对老师的不喜欢变成了叮嘱、提醒和体谅。

  点评

  教师在改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只有抱着主动真诚、平等的态度,才能平静坦然地接受孩子们面对面的批评。而孩子们也能在教师创设的宽松的心理氛围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心声,用心和老师交流。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审视自身的言行,便是对幼儿真正的接纳和尊重。(颜媛)

  做真正的“奥特曼” (内蒙古)

  奥特曼是源源特别喜欢的动画人物,因此,他经常模仿奥特曼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趁同学不备,扑上去就动起拳脚。为了壮“士气”源源还与兔兔结成了“统一联盟”,一起打班里比较弱小的同学。一些孩子不愿意和源源坐在一起,他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班里正常的教学秩序,针对他的行为,我决定帮助他认识自己的不足。

  一天早晨,源源来晚了,谁也不肯把旁边的座位让给他,尤其是鹏鹏哭着对老师说,“老师,我怕他,我不和他坐。”看到机会成熟了,我一边安慰鹏鹏,一边让愿意和源源坐在一起的孩子举手,教室里顿时像炸了锅似的“声讨”起源源来。“他老打人,我才不和他坐呢!”源源不服气地说:“我是奥特曼。”孩子反驳到:“奥特曼是英雄,他消灭怪兽,可是你老欺负我们。”兔兔也抱怨地说:“你也打我呢。”我把目光转向源源问道:“你觉得你是真正的‘奥特曼’吗?”源源摇摇头,然后说:“我以后再也不欺负同学了,我要做真正的奥特曼!”

  这件事对源源的触动很大,他真正感受到了平时打人带来的后果。那以后,我不断提供各种机会让源源体验保护同学的好处,还与他一起分享*英雄故事。

  点评

  在这则事例中,霍老师抓住有利时机,让源源体验同伴不接纳的失落,促使他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与同学相处,调整自己的行为,知道英雄是帮助别人、不妨碍别人、对人友好的。同时教师正确引导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齐秀花)

  观点 关注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 (浙江大学)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应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引导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培养的重要内容。社会性知识和技能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和技能,社会性发展与培养也不同于一般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境性、模仿性、重复性、内隐性等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也是幼儿习得心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应该是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的统一,而且应该是由行到情、由情到知、然后由知和情合成信的过程。然而,中国的传统主张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学生,是一种教育者对被教育者“高控制”的教育策略。在教育方法上,以教师为主导,而较少考虑幼儿的主体作用,只是把幼儿看作被动接受的个体,而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忽视了幼儿自身的要求,强调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而很少顾及幼儿的个别特点与差别,以外在的价值标准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行为要求。教师和家长习惯于强调“应该怎么样”,或“不应该怎么样”。片面地强调幼儿对于义务、责任的认同,孤立地要求幼儿做出分享、谦让和友爱等行为。这种高控制的策略从根本上说是对学生个人需要与潜能以及人格的不尊重。因此,有必要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培养入手,为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理解和尊重孩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老师不尊重学生、父母不尊重子女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家长和教师对幼儿这种“由上而下”的教育,对于行为塑造的作用微乎其微。研究者提出,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是使学生在内心里培养起对他人的尊重之心,而不在于向他们灌输道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能否互相尊重,已成为德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重视引导启发而不是教导。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不能依靠*的要求和说教,缺乏情感体验的道德认知是苍白无力的。研究表明,过于强调道德认知,忽视道德情感,导致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分离,无法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

  通过模仿和重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儿童的道德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基本的规则意识,虽然幼儿不能描述这种规则,但这种内隐的规则意识会自动地影响其行为。在一个规则意识薄弱和规则随时可以被修改的环境中,很难养成儿童的规则意识,自然也不利于养成儿童的道德行为。

  关注幼儿的感受,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情绪能力包括对自己情绪的识别、对他人情绪的理解、情绪调节与情绪表达等,儿童情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的养成。如果教师和家长缺少与幼儿的情感沟通,则不利于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如果幼儿很少甚至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则容易产生任性、固执、欺负、胆小、害羞、退缩、逆反、紧张、焦虑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总之,我们要创设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理解和尊重孩子,重视引导而不是教导,通过模仿和重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获得良好的社会行为,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健康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不仅让孩子“动手”和“动脑”,而且让孩子“动心”,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一个智慧的头脑,一颗快乐的心。

  实效性的幼教德育观 北京教育学院 梅汝莉

  道德范畴具有层次性,儿童的道德认知也有特定的发展轨迹。作为幼儿阶段的德育,必须注重夯实道德教育的基础,这才有可能保证德育的实效性。我国近代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对儿童德育的主张十分务实,他说:“‘舍己为人’原是做人的最高理想,这要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才能做到,自古以来,有不少大圣古贤就是这一类人的代表。普通的人能够做到‘互助’也已经很不错了。”

  他正是从大多数普通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出发,将“互助”确定为德育的基本目标。对于儿童的道德修养来说,“互助”尽管比“舍己为人”低一个档次,但它是对儿童自发的“自我中心”的超越,使儿童确立“互助”的观念,意味着他们在与个人中心诀别,儿童一旦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下走出来,才可能理解他人的需要,才可能逐渐培养服务的精神,形成做人的合作态度。

  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后方能“减少许多问题”。

  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是十分重要的。19世纪的著名心理学家李德也认为:“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足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儿童一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还应看到,习惯如同蛛网,虽然微不可视,它对人的束缚可以形成巨型钢缆般的力量。拘泥于陈旧落后的习惯势力,也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同时,必须使他们具有超越落后保守习惯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创造的习惯和能力。儿童天生喜欢创造,具有创造的能力,关键在于教育要得当,“要加以适当的训练”。这就“要从做中学,做中求创造”,“要有科学的头脑……手脑并用,才能创造”。这就是说,习惯的培养,必须有所选择,既需要培育儿童良好的品行,还需要促进他们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应当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经验 重视“人之初”的德育 (北京市)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之初”的德育。教幼儿“从小学做人”是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面对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由此,我园紧紧抓住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培养行为规范入手,十多年来开展的“快快乐乐学本领,高高兴兴学做人(简称:从小学做人)”活动,对我园幼儿实施“学习生存和生活,学做健康人;学习交往和关心,学做社会人;学习创造和学习,学做智慧人”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从小学做人”的活动,按照幼儿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了多个主题,其中包括:我的小手真能干、自信—成功—快乐、夸夸我的好朋友、我把关爱送给他人等。在实施“从小学做人”的过程中,突出了一个“大”字和一个“小”字。所谓“大”,是指主题从大处着眼,培养未来的中国人所必备的素质;行动上下大力量,将社会、家庭、幼儿园合为一体,对幼儿实施立体教育,使“从小学做人”的家教指导行动健康发展。所谓“小”,即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让幼儿从小认知基本的社会公德。

  “从小学做人”将幼儿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结合起来。根据幼儿善于运用外部语言指导自己行动的特点,幼儿园为孩子们创编了一组《生活自理儿歌》,包括洗脸、梳头、穿衣、吃饭等28首。幼儿园自订的《幼儿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幼儿卫生行为规范》、《幼儿安全行为规范》、《幼儿在园行为规范》、《幼儿在家行为规范》,在征求家长们的意见之后,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实施。

  “从小学做人”的活动贴近幼儿实际,如同一时期,年龄阶段不同,家教的重点不同,小班新入园时,以克服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为主;大班,则以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为主;同一阶段,接受能力不同,家教的要求不同,小班,自己能做的事情学着做,中班,自己能做的事情努力做,大班,自己能做的事情主动做。

  【链接】 教孩子“从小学做人”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道别。
  ●教育孩子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会说:“请您帮我……”受到帮助后,会说:“谢谢”。
  ●教育孩子当自己不注意影响别人时,会主动诚恳地道歉,而当别人影响了自己时,能克制、谅解别人,会说:“没关系,不要紧。”
  ●教育孩子当别人在谈话时,应不插嘴、不妨碍;*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地听,不打断别人讲话,不离开,不嫌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15

  养成教育从幼儿开始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摘自《***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案例  悄悄话帮我解了围 (北京市)

  “老师,我的书皮儿掉了,不知道是谁给我撕掉的。”昊昊一边说一边将撕破的书递给我,接过被撕坏的书我问道:“这本书是谁撕坏的?”孩子们抬起头看着我,没有人理我。近阶段班里正在开展爱护图书的活动,竟然还有损坏书的事情发生,我有点生气地说:“都把书放回书架,然后坐好。”孩子们按我说的做了。接着我又说:“是谁把昊昊的书弄坏了,谁承认了,老师会原谅他,并且和他一起把书补好。要不然,我就不原谅他了。”教室里鸦雀无声,还是没有人承认。在我和孩子对看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看到是某某拿过这本书”……

  不一会儿,孩子们又安静下来了,一双双渴望弄清事实的眼睛渐渐地变成了指责的目光,使劲地盯着我,像在对我说:“老师,我没弄坏书,全班只有一个小朋友把书弄坏了,为什么让我们大家来陪着呢?”一个场景在脑海中浮现:“老师,我弄坏的,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想让大家知道”。我猛然惊醒,于是说:“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想法用悄悄话的方法告诉老师?”这时孩子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个接一个地趴在我耳边说上几句悄悄话。凡凡走到我跟前,小声说:“书是我弄坏的,我不是故意的,刚才书被夹到书架的空里,我一拿,书皮就拉掉了,一会儿我帮他修好。”我点了点头。悄悄话继续进行……

  在孩子们不经意的时候,书修好了,归还给了书的主人昊昊,修书的人是谁?只有昊昊、孟凡和老师知道。悄悄话帮我解了围。

  点评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两次说教活动就可以达到目标的,需要我们耐心地帮助和等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许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只要我们能够给孩子机会,不伤害他们的幼小心灵,他们是会改正自己弱点的。

  游戏之中有德育 (无锡市)

  镜头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5月1日起施行了,“五·一”长假后遵守交通法规就成了我园教育活动的主题,然而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让老师的心情顿时觉得沉甸甸的。佳佳说:“假期里,妈妈带我上街去。过马路时,我对妈妈说要走人行横道,妈妈说横道线在那边,走过去太远了,这里没*,拉着我就过马路了。”小轩说:“今天早上爸爸送我上幼儿园,到十字路口正好红灯亮了,我说‘红灯停’。爸爸说上班来不及了,汽车不会撞我们的,带着我闯红灯了。”说着说着,孩子们的眼神里流露出无奈与疑惑。于是老师说:“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接着组织孩子以自己的名义向家长们发出了《小手拉大手,共守交通法》的倡议书。

  镜头二:琪琪是中一班一位活泼能干的小姑娘。一天早上,琪琪的妈妈来到幼儿园,焦急地要陈老师帮帮忙。原来前一天,妈妈到幼儿园接了琪琪坐公交车回家,离家还有两站路时,上来一位老奶奶,妈妈让琪琪给老奶奶让座,琪琪却怎么也不肯。妈妈很为自己的孩子不懂尊敬老人而担心。

  当天,陈老师带孩子们玩起开汽车的游戏,让大家扮演不同角色,再现乘坐公交汽车的场景,其中也有让座的情节。琪琪快乐地玩着,在同伴的引导下自然地让座给小伙伴。下午老师将做游戏的活动告诉了琪琪妈妈,还给琪琪写了封信让妈妈读给她听,妈妈因势利导,就这样在游戏中让琪琪懂得了应该怎样做。

  点评

  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以及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是最有成效的思想品德启蒙教育。(吴世园)

  孩子们的“不喜欢” 北京市延庆县幼儿园 郭留英

  秋季开学,我又迎来了新一班的孩子。与他们相处数日后,总觉得有一种距离感。

  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和老师交朋友”的活动。一天,我问孩子:“你们喜欢老师什么?不喜欢老师什么?”说起前一个问题,孩子们滔滔不绝,说到后一个问题却没有人回答。当我再一次问孩子:“你们不喜欢老师什么”时,活泼的滔滔一马当先:“我不喜欢老师批评我们,还虎着脸,老师能不能好好和我说?”听到这儿,我心里有些愧疚,但还是心悦诚服地点着头。看到我能坦然接受,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我不喜欢老师生气”;“不喜欢老师叫错我的名字”;“不喜欢老师画完画总是擦”;“不喜欢老师离我太远”;“不喜欢老师大声吵着和我们说话”;“不喜欢老师太胖”;“你答应给我们小红花,有时总是忘”……孩子们真诚的话语,让我既感动又惭愧。感情细腻的小诺走到我身边小声说道:“老师,我喜欢您!您别生气!”听到如此温暖的安慰,感激之情战胜了心中一丝的尴尬,我赶忙说:“不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弱点,老师也是,你们愿意帮助老师改正吗?”“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听到孩子们的提醒:“老师,你该给我们红花了!”“老师,您小点声说话,多喝水,别嗓子疼。”孩子们把对老师的不喜欢变成了叮嘱、提醒和体谅。

  点评

  教师在改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只有抱着主动真诚、平等的态度,才能平静坦然地接受孩子们面对面的批评。而孩子们也能在教师创设的宽松的心理氛围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心声,用心和老师交流。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审视自身的言行,便是对幼儿真正的接纳和尊重。(颜媛)

  做真正的“奥特曼” (内蒙古)

  奥特曼是源源特别喜欢的动画人物,因此,他经常模仿奥特曼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趁同学不备,扑上去就动起拳脚。为了壮“士气”源源还与兔兔结成了“统一联盟”,一起打班里比较弱小的同学。一些孩子不愿意和源源坐在一起,他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班里正常的教学秩序,针对他的行为,我决定帮助他认识自己的不足。

  一天早晨,源源来晚了,谁也不肯把旁边的座位让给他,尤其是鹏鹏哭着对老师说,“老师,我怕他,我不和他坐。”看到机会成熟了,我一边安慰鹏鹏,一边让愿意和源源坐在一起的孩子举手,教室里顿时像炸了锅似的“声讨”起源源来。“他老打人,我才不和他坐呢!”源源不服气地说:“我是奥特曼。”孩子反驳到:“奥特曼是英雄,他消灭怪兽,可是你老欺负我们。”兔兔也抱怨地说:“你也打我呢。”我把目光转向源源问道:“你觉得你是真正的‘奥特曼’吗?”源源摇摇头,然后说:“我以后再也不欺负同学了,我要做真正的奥特曼!”

  这件事对源源的触动很大,他真正感受到了平时打人带来的后果。那以后,我不断提供各种机会让源源体验保护同学的好处,还与他一起分享*英雄故事。

  点评

  在这则事例中,霍老师抓住有利时机,让源源体验同伴不接纳的失落,促使他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与同学相处,调整自己的行为,知道英雄是帮助别人、不妨碍别人、对人友好的。同时教师正确引导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齐秀花)

  观点 关注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 (浙江大学)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应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引导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培养的重要内容。社会性知识和技能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和技能,社会性发展与培养也不同于一般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境性、模仿性、重复性、内隐性等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也是幼儿习得心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应该是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的统一,而且应该是由行到情、由情到知、然后由知和情合成信的过程。然而,中国的传统主张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学生,是一种教育者对被教育者“高控制”的教育策略。在教育方法上,以教师为主导,而较少考虑幼儿的主体作用,只是把幼儿看作被动接受的个体,而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忽视了幼儿自身的要求,强调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而很少顾及幼儿的个别特点与差别,以外在的价值标准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行为要求。教师和家长习惯于强调“应该怎么样”,或“不应该怎么样”。片面地强调幼儿对于义务、责任的认同,孤立地要求幼儿做出分享、谦让和友爱等行为。这种高控制的策略从根本上说是对学生个人需要与潜能以及人格的不尊重。因此,有必要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培养入手,为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理解和尊重孩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老师不尊重学生、父母不尊重子女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家长和教师对幼儿这种“由上而下”的教育,对于行为塑造的作用微乎其微。研究者提出,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是使学生在内心里培养起对他人的尊重之心,而不在于向他们灌输道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能否互相尊重,已成为德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重视引导启发而不是教导。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不能依靠*的要求和说教,缺乏情感体验的道德认知是苍白无力的。研究表明,过于强调道德认知,忽视道德情感,导致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分离,无法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

  通过模仿和重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儿童的道德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基本的规则意识,虽然幼儿不能描述这种规则,但这种内隐的规则意识会自动地影响其行为。在一个规则意识薄弱和规则随时可以被修改的环境中,很难养成儿童的规则意识,自然也不利于养成儿童的道德行为。

  关注幼儿的感受,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情绪能力包括对自己情绪的识别、对他人情绪的理解、情绪调节与情绪表达等,儿童情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的养成。如果教师和家长缺少与幼儿的情感沟通,则不利于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如果幼儿很少甚至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则容易产生任性、固执、欺负、胆小、害羞、退缩、逆反、紧张、焦虑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总之,我们要创设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理解和尊重孩子,重视引导而不是教导,通过模仿和重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获得良好的社会行为,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健康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不仅让孩子“动手”和“动脑”,而且让孩子“动心”,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一个智慧的头脑,一颗快乐的心。

  实效性的幼教德育观 北京教育学院 梅汝莉

  道德范畴具有层次性,儿童的道德认知也有特定的发展轨迹。作为幼儿阶段的德育,必须注重夯实道德教育的基础,这才有可能保证德育的实效性。我国近代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对儿童德育的主张十分务实,他说:“‘舍己为人’原是做人的最高理想,这要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才能做到,自古以来,有不少大圣古贤就是这一类人的代表。普通的人能够做到‘互助’也已经很不错了。”

  他正是从大多数普通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出发,将“互助”确定为德育的基本目标。对于儿童的道德修养来说,“互助”尽管比“舍己为人”低一个档次,但它是对儿童自发的“自我中心”的超越,使儿童确立“互助”的观念,意味着他们在与个人中心诀别,儿童一旦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下走出来,才可能理解他人的需要,才可能逐渐培养服务的精神,形成做人的合作态度。

  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后方能“减少许多问题”。

  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是十分重要的。19世纪的著名心理学家李德也认为:“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足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儿童一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还应看到,习惯如同蛛网,虽然微不可视,它对人的束缚可以形成巨型钢缆般的力量。拘泥于陈旧落后的习惯势力,也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同时,必须使他们具有超越落后保守习惯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创造的习惯和能力。儿童天生喜欢创造,具有创造的能力,关键在于教育要得当,“要加以适当的训练”。这就“要从做中学,做中求创造”,“要有科学的头脑……手脑并用,才能创造”。这就是说,习惯的培养,必须有所选择,既需要培育儿童良好的品行,还需要促进他们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应当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经验 重视“人之初”的德育 (北京市)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之初”的德育。教幼儿“从小学做人”是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面对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由此,我园紧紧抓住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培养行为规范入手,十多年来开展的“快快乐乐学本领,高高兴兴学做人(简称:从小学做人)”活动,对我园幼儿实施“学习生存和生活,学做健康人;学习交往和关心,学做社会人;学习创造和学习,学做智慧人”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从小学做人”的活动,按照幼儿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了多个主题,其中包括:我的小手真能干、自信—成功—快乐、夸夸我的好朋友、我把关爱送给他人等。在实施“从小学做人”的过程中,突出了一个“大”字和一个“小”字。所谓“大”,是指主题从大处着眼,培养未来的中国人所必备的素质;行动上下大力量,将社会、家庭、幼儿园合为一体,对幼儿实施立体教育,使“从小学做人”的家教指导行动健康发展。所谓“小”,即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让幼儿从小认知基本的社会公德。

  “从小学做人”将幼儿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结合起来。根据幼儿善于运用外部语言指导自己行动的特点,幼儿园为孩子们创编了一组《生活自理儿歌》,包括洗脸、梳头、穿衣、吃饭等28首。幼儿园自订的《幼儿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幼儿卫生行为规范》、《幼儿安全行为规范》、《幼儿在园行为规范》、《幼儿在家行为规范》,在征求家长们的意见之后,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实施。

  “从小学做人”的活动贴近幼儿实际,如同一时期,年龄阶段不同,家教的重点不同,小班新入园时,以克服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为主;大班,则以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为主;同一阶段,接受能力不同,家教的要求不同,小班,自己能做的事情学着做,中班,自己能做的事情努力做,大班,自己能做的事情主动做。

  【链接】 教孩子“从小学做人”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道别。
  ●教育孩子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会说:“请您帮我……”受到帮助后,会说:“谢谢”。
  ●教育孩子当自己不注意影响别人时,会主动诚恳地道歉,而当别人影响了自己时,能克制、谅解别人,会说:“没关系,不要紧。”
  ●教育孩子当别人在谈话时,应不插嘴、不妨碍;*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地听,不打断别人讲话,不离开,不嫌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15

  养成教育从幼儿开始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摘自《***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案例  悄悄话帮我解了围 (北京市)

  “老师,我的书皮儿掉了,不知道是谁给我撕掉的。”昊昊一边说一边将撕破的书递给我,接过被撕坏的书我问道:“这本书是谁撕坏的?”孩子们抬起头看着我,没有人理我。近阶段班里正在开展爱护图书的活动,竟然还有损坏书的事情发生,我有点生气地说:“都把书放回书架,然后坐好。”孩子们按我说的做了。接着我又说:“是谁把昊昊的书弄坏了,谁承认了,老师会原谅他,并且和他一起把书补好。要不然,我就不原谅他了。”教室里鸦雀无声,还是没有人承认。在我和孩子对看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看到是某某拿过这本书”……

  不一会儿,孩子们又安静下来了,一双双渴望弄清事实的眼睛渐渐地变成了指责的目光,使劲地盯着我,像在对我说:“老师,我没弄坏书,全班只有一个小朋友把书弄坏了,为什么让我们大家来陪着呢?”一个场景在脑海中浮现:“老师,我弄坏的,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想让大家知道”。我猛然惊醒,于是说:“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想法用悄悄话的方法告诉老师?”这时孩子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个接一个地趴在我耳边说上几句悄悄话。凡凡走到我跟前,小声说:“书是我弄坏的,我不是故意的,刚才书被夹到书架的空里,我一拿,书皮就拉掉了,一会儿我帮他修好。”我点了点头。悄悄话继续进行……

  在孩子们不经意的时候,书修好了,归还给了书的主人昊昊,修书的人是谁?只有昊昊、孟凡和老师知道。悄悄话帮我解了围。

  点评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两次说教活动就可以达到目标的,需要我们耐心地帮助和等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许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只要我们能够给孩子机会,不伤害他们的幼小心灵,他们是会改正自己弱点的。

  游戏之中有德育 (无锡市)

  镜头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5月1日起施行了,“五·一”长假后遵守交通法规就成了我园教育活动的主题,然而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让老师的心情顿时觉得沉甸甸的。佳佳说:“假期里,妈妈带我上街去。过马路时,我对妈妈说要走人行横道,妈妈说横道线在那边,走过去太远了,这里没*,拉着我就过马路了。”小轩说:“今天早上爸爸送我上幼儿园,到十字路口正好红灯亮了,我说‘红灯停’。爸爸说上班来不及了,汽车不会撞我们的,带着我闯红灯了。”说着说着,孩子们的眼神里流露出无奈与疑惑。于是老师说:“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接着组织孩子以自己的名义向家长们发出了《小手拉大手,共守交通法》的倡议书。

  镜头二:琪琪是中一班一位活泼能干的小姑娘。一天早上,琪琪的妈妈来到幼儿园,焦急地要陈老师帮帮忙。原来前一天,妈妈到幼儿园接了琪琪坐公交车回家,离家还有两站路时,上来一位老奶奶,妈妈让琪琪给老奶奶让座,琪琪却怎么也不肯。妈妈很为自己的孩子不懂尊敬老人而担心。

  当天,陈老师带孩子们玩起开汽车的游戏,让大家扮演不同角色,再现乘坐公交汽车的场景,其中也有让座的情节。琪琪快乐地玩着,在同伴的引导下自然地让座给小伙伴。下午老师将做游戏的活动告诉了琪琪妈妈,还给琪琪写了封信让妈妈读给她听,妈妈因势利导,就这样在游戏中让琪琪懂得了应该怎样做。

  点评

  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以及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是最有成效的思想品德启蒙教育。(吴世园)

  孩子们的“不喜欢” 北京市延庆县幼儿园 郭留英

  秋季开学,我又迎来了新一班的孩子。与他们相处数日后,总觉得有一种距离感。

  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和老师交朋友”的活动。一天,我问孩子:“你们喜欢老师什么?不喜欢老师什么?”说起前一个问题,孩子们滔滔不绝,说到后一个问题却没有人回答。当我再一次问孩子:“你们不喜欢老师什么”时,活泼的滔滔一马当先:“我不喜欢老师批评我们,还虎着脸,老师能不能好好和我说?”听到这儿,我心里有些愧疚,但还是心悦诚服地点着头。看到我能坦然接受,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我不喜欢老师生气”;“不喜欢老师叫错我的名字”;“不喜欢老师画完画总是擦”;“不喜欢老师离我太远”;“不喜欢老师大声吵着和我们说话”;“不喜欢老师太胖”;“你答应给我们小红花,有时总是忘”……孩子们真诚的话语,让我既感动又惭愧。感情细腻的小诺走到我身边小声说道:“老师,我喜欢您!您别生气!”听到如此温暖的安慰,感激之情战胜了心中一丝的尴尬,我赶忙说:“不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弱点,老师也是,你们愿意帮助老师改正吗?”“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听到孩子们的提醒:“老师,你该给我们红花了!”“老师,您小点声说话,多喝水,别嗓子疼。”孩子们把对老师的不喜欢变成了叮嘱、提醒和体谅。

  点评

  教师在改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只有抱着主动真诚、平等的态度,才能平静坦然地接受孩子们面对面的批评。而孩子们也能在教师创设的宽松的心理氛围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心声,用心和老师交流。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审视自身的言行,便是对幼儿真正的接纳和尊重。(颜媛)

  做真正的“奥特曼” (内蒙古)

  奥特曼是源源特别喜欢的动画人物,因此,他经常模仿奥特曼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趁同学不备,扑上去就动起拳脚。为了壮“士气”源源还与兔兔结成了“统一联盟”,一起打班里比较弱小的同学。一些孩子不愿意和源源坐在一起,他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班里正常的教学秩序,针对他的行为,我决定帮助他认识自己的不足。

  一天早晨,源源来晚了,谁也不肯把旁边的座位让给他,尤其是鹏鹏哭着对老师说,“老师,我怕他,我不和他坐。”看到机会成熟了,我一边安慰鹏鹏,一边让愿意和源源坐在一起的孩子举手,教室里顿时像炸了锅似的“声讨”起源源来。“他老打人,我才不和他坐呢!”源源不服气地说:“我是奥特曼。”孩子反驳到:“奥特曼是英雄,他消灭怪兽,可是你老欺负我们。”兔兔也抱怨地说:“你也打我呢。”我把目光转向源源问道:“你觉得你是真正的‘奥特曼’吗?”源源摇摇头,然后说:“我以后再也不欺负同学了,我要做真正的奥特曼!”

  这件事对源源的触动很大,他真正感受到了平时打人带来的后果。那以后,我不断提供各种机会让源源体验保护同学的好处,还与他一起分享*英雄故事。

  点评

  在这则事例中,霍老师抓住有利时机,让源源体验同伴不接纳的失落,促使他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与同学相处,调整自己的行为,知道英雄是帮助别人、不妨碍别人、对人友好的。同时教师正确引导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齐秀花)

  观点 关注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 (浙江大学)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应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引导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培养的重要内容。社会性知识和技能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和技能,社会性发展与培养也不同于一般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境性、模仿性、重复性、内隐性等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也是幼儿习得心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应该是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的统一,而且应该是由行到情、由情到知、然后由知和情合成信的过程。然而,中国的传统主张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学生,是一种教育者对被教育者“高控制”的教育策略。在教育方法上,以教师为主导,而较少考虑幼儿的主体作用,只是把幼儿看作被动接受的个体,而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忽视了幼儿自身的要求,强调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而很少顾及幼儿的个别特点与差别,以外在的价值标准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行为要求。教师和家长习惯于强调“应该怎么样”,或“不应该怎么样”。片面地强调幼儿对于义务、责任的认同,孤立地要求幼儿做出分享、谦让和友爱等行为。这种高控制的策略从根本上说是对学生个人需要与潜能以及人格的不尊重。因此,有必要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培养入手,为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理解和尊重孩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老师不尊重学生、父母不尊重子女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家长和教师对幼儿这种“由上而下”的教育,对于行为塑造的作用微乎其微。研究者提出,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是使学生在内心里培养起对他人的尊重之心,而不在于向他们灌输道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能否互相尊重,已成为德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重视引导启发而不是教导。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不能依靠*的要求和说教,缺乏情感体验的道德认知是苍白无力的。研究表明,过于强调道德认知,忽视道德情感,导致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分离,无法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

  通过模仿和重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儿童的道德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基本的规则意识,虽然幼儿不能描述这种规则,但这种内隐的规则意识会自动地影响其行为。在一个规则意识薄弱和规则随时可以被修改的环境中,很难养成儿童的规则意识,自然也不利于养成儿童的道德行为。

  关注幼儿的感受,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情绪能力包括对自己情绪的识别、对他人情绪的理解、情绪调节与情绪表达等,儿童情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的养成。如果教师和家长缺少与幼儿的情感沟通,则不利于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如果幼儿很少甚至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则容易产生任性、固执、欺负、胆小、害羞、退缩、逆反、紧张、焦虑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总之,我们要创设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理解和尊重孩子,重视引导而不是教导,通过模仿和重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获得良好的社会行为,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健康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不仅让孩子“动手”和“动脑”,而且让孩子“动心”,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一个智慧的头脑,一颗快乐的心。

  实效性的幼教德育观 北京教育学院 梅汝莉

  道德范畴具有层次性,儿童的道德认知也有特定的发展轨迹。作为幼儿阶段的德育,必须注重夯实道德教育的基础,这才有可能保证德育的实效性。我国近代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对儿童德育的主张十分务实,他说:“‘舍己为人’原是做人的最高理想,这要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才能做到,自古以来,有不少大圣古贤就是这一类人的代表。普通的人能够做到‘互助’也已经很不错了。”

  他正是从大多数普通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出发,将“互助”确定为德育的基本目标。对于儿童的道德修养来说,“互助”尽管比“舍己为人”低一个档次,但它是对儿童自发的“自我中心”的超越,使儿童确立“互助”的观念,意味着他们在与个人中心诀别,儿童一旦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下走出来,才可能理解他人的需要,才可能逐渐培养服务的精神,形成做人的合作态度。

  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后方能“减少许多问题”。

  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是十分重要的。19世纪的著名心理学家李德也认为:“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足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儿童一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还应看到,习惯如同蛛网,虽然微不可视,它对人的束缚可以形成巨型钢缆般的力量。拘泥于陈旧落后的习惯势力,也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同时,必须使他们具有超越落后保守习惯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创造的习惯和能力。儿童天生喜欢创造,具有创造的能力,关键在于教育要得当,“要加以适当的训练”。这就“要从做中学,做中求创造”,“要有科学的头脑……手脑并用,才能创造”。这就是说,习惯的培养,必须有所选择,既需要培育儿童良好的品行,还需要促进他们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应当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经验 重视“人之初”的德育 (北京市)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之初”的德育。教幼儿“从小学做人”是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面对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由此,我园紧紧抓住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培养行为规范入手,十多年来开展的“快快乐乐学本领,高高兴兴学做人(简称:从小学做人)”活动,对我园幼儿实施“学习生存和生活,学做健康人;学习交往和关心,学做社会人;学习创造和学习,学做智慧人”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从小学做人”的活动,按照幼儿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了多个主题,其中包括:我的小手真能干、自信—成功—快乐、夸夸我的好朋友、我把关爱送给他人等。在实施“从小学做人”的过程中,突出了一个“大”字和一个“小”字。所谓“大”,是指主题从大处着眼,培养未来的中国人所必备的素质;行动上下大力量,将社会、家庭、幼儿园合为一体,对幼儿实施立体教育,使“从小学做人”的家教指导行动健康发展。所谓“小”,即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让幼儿从小认知基本的社会公德。

  “从小学做人”将幼儿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结合起来。根据幼儿善于运用外部语言指导自己行动的特点,幼儿园为孩子们创编了一组《生活自理儿歌》,包括洗脸、梳头、穿衣、吃饭等28首。幼儿园自订的《幼儿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幼儿卫生行为规范》、《幼儿安全行为规范》、《幼儿在园行为规范》、《幼儿在家行为规范》,在征求家长们的意见之后,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实施。

  “从小学做人”的活动贴近幼儿实际,如同一时期,年龄阶段不同,家教的重点不同,小班新入园时,以克服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为主;大班,则以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为主;同一阶段,接受能力不同,家教的要求不同,小班,自己能做的事情学着做,中班,自己能做的事情努力做,大班,自己能做的事情主动做。

  【链接】 教孩子“从小学做人”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道别。
  ●教育孩子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会说:“请您帮我……”受到帮助后,会说:“谢谢”。
  ●教育孩子当自己不注意影响别人时,会主动诚恳地道歉,而当别人影响了自己时,能克制、谅解别人,会说:“没关系,不要紧。”
  ●教育孩子当别人在谈话时,应不插嘴、不妨碍;*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地听,不打断别人讲话,不离开,不嫌烦。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有没有什么软件可以加到微信支付付款人? 有啥相亲软件聊天付费可以用微信支付的 昌南地铁线设哪些站 在北七定镇怎么去八达岭长城 北七家离南邵地铁站有多远 老人餐具消毒用什么材质的锅好 消毒餐具用什么材质 北京哪有夜校 北邮3G北邮3G课程 移动云计算工信部移动云计算教育培训中心 求计算机休眠代码 如何做一名幼儿教师论文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论文 好多电脑专业术语(指英文的),特别是一些英文大写字母缩写,在哪里有专门... 五香卤豆干的做法步骤图,五香卤豆干怎么做 病毒是怎么让杀毒软件无法启动的? 卤水煮豆干的做法,卤水煮豆干怎么做好吃,卤水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论文 rstandard意思 幼师心得论文 我的任务管理器打开后为什么只出现用户信息 关于c语言计算器的问题 搜幼师实习论文、三千字! 卤味豆腐干如何做 关于产检怎么用生育保险问题 生育保险有几种用那种报销合适 女性生育保险怎么用 生育险在医院怎么使用 五险里的生育保险怎么使用 生孩子的时候生育保险怎么用 2.4g和5g要不要合并?对生活有什么影响么? 求一篇3000字左右的幼师毕业论文 ~~!急求~~! 数码宝贝 装甲进化 罗马音 我为什么要做幼儿教师500字左右的论文 Polo plus得到过什么奖项? 词法扫描器 c c++ 根据幼教专业,写一篇关于理想的论文!1500字! 《RS江湖》Runescape怎么玩如何赚钱? 幼教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c++问题求解 php怎么获取钉钉员工授权信息? vb游戏修改器(没分了,大侠) c# 使用Forms.Message类型或者调用API的方法 java 关于file reading and token 绍兴的房子可以在萧山的银行做房子抵押贷款吗?有区域限制吗 萧山典当行房贷利息是几离? 小伙背30年房贷去相亲被嫌弃,30年房贷的压力有多大? 小伙背着月供8700元的30年房贷相亲,姑娘被吓跑,你能接受高房贷吗? 带三十年房贷相亲被骂小伙发声:“我还得起,我买房没错”,他真的没错吗? 手机设置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