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是个怎样的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0 05: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0 17:27
问题一:萧红是一个怎样的人 萧红是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萧红的小说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是*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
萧红
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仆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篇《马伯乐》 ,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死在香港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
问题二:萧红是怎样的一个人? 萧红叫萧军“三郎”,“郎华”是萧军的另一个笔名。
她因为识文断字,所以移了性情,竟抗婚出走,一手砸碎旧婚姻的枷锁,然后一头撞进新情感的桎梏。她邂逅的如意郎君,我小时候看的报告文学,说正是她抗婚的对象,不知是否以鼎传讹。总之,在出走的路上,她被爱情的蜜汤灌昏了心,在哈尔滨的一家旅馆里同居了很久,以致怀着身孕,被以回家取钱为由的情郎抛弃在旅馆抵债,奄奄一息。
所幸,她是个文学女青年,文学救人的道路看来是行得通的。她写信给当地报馆求助。血气方刚的三郎受命“采访”。在三郎眼里,这个受难的姑娘是极其美丽的,像她的小诗一样清新动人:“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啊!春天到了。”在洪水袭来的黑夜,旅馆倾颓的前一刻,三郎趁乱救出了悄吟。他们决定用一个相同的姓,她用火烧云的颜色做自己的名字,他原本有些武术功底,又有满腔报国的慷慨,以“军”为名。不过,这只是我的揣测。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倒可以用“他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煞尾。
可惜那不是童话故事,也不能到此结束。死里逃生,不过是从一个旅馆逃到另一个旅馆。他们只能暂时栖身在欧罗巴旅馆。因为没有钱,店老板抽走了雪白的被褥床垫,他们躺在光秃秃的棕板上,睡眠还可以将就,可是咕咕作响的肚子不能将就,每天早晨挂在对面房门上的大列巴比情人的密语还诱人。不知道苦捱过了多久,他们终于可以吃饱饭了,不是靠萧军作武术家教来糊口,而是二萧联袂,执笔闯天下。
正是萧军,给了萧红以做人的尊严,生存下去的勇气,开创新生活的希望;而且,萧军身体力行,冒严寒,忍饥饿,外出四处打工授课,养活了产后在家待业的萧红;正是萧军最早看出了萧红潜在的才华(这也是他与萧红结合的前提),并且不断给萧红以鼓励和几近手把手地扶持,才得以使萧红的初作――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发表在《国际协报》上,从而使萧红迈入了文坛的门坎……正是萧军率先提议,并且亲自执笔写信给鲁迅先生取得联系,将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呈到了鲁迅先生的案头上,使得萧红得以与萧军并驾齐驱蜚声国内外文坛。在这部被鲁迅赞誉为“力透纸背”的作品中,其中一些至关重要震撼人心、充满着强烈反满抗日情调的灵与肉、血与火搏击的活生生的场面,都是在萧军的提示下完成的。
她的命可以说是他拣回来的,他们一起外出的时候,总是一前一后的走着,萧军在前大踏步的走,萧红在后边跟着,很少见到他们并排走。这就是他们之间命定的姿态。他殴打她,也不是故意的*,也是因为爱她,当她是自己人,才不见外地动了手。他是个粗疏的男人,拳脚伺候的时候,压根想不起来她并不是顾大嫂和扈三娘。
这是萧红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这段蜜月在两年后不可避免地结束了。萧红和萧军之间发生了冲突,争吵日益激烈,性格暴躁的萧军甚至动手打了萧红。在萧红的身体和心灵深处遍布着难以医治的创伤。后来的人们这样对比萧红和萧军之间的差别:一个多愁善感,另一个坦荡豪爽;一个是长不大的女孩,另一个是血性汉子。萧军说: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萧红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家,在思想上是个同志,又一同在患难中挣扎过来的,可是做他的妻子却太痛苦了。
经过一番犹豫和痛苦,萧红把自己的情感和命运从萧军那里收回,转交给了另外一个男人――作家端木蕻良。她赠给端木相思豆和小竹竿,这两件定情物包含了一个受伤女人的心愿。相思豆代表爱,而小竹竿则象征着坚韧与永恒。1938年4月,身怀六甲的萧红跟萧军分手后,与端木同去武汉,5月在武汉大同酒家举行了婚礼.端木蕻良与萧红的结合是理智的结合,同时也是很突然的结合。新婚中......>>
问题三:作家萧红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家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西(加走字)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生死场》,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死在香港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宇慧)简历与书目:萧红(1911.6.2―1942.1.2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著作书目: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 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 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逊 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 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你可以去: white-collar/...ng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
问题四:在萧红的眼中,鲁迅做为人之夫、友、主是怎么样的人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笑容可掬的鲁迅就是这样活血是个率性而笑得人。他“不大注意人的衣裳”,可是在会对女士的衣服搭配提出自己的看法。多么温馨的场面,慈父一样的关怀!鲁迅自己吃的有时候很简单,然而若有朋友登门总还是要好生款待的。对待进步的年轻人更是百般的呵护支持。每有客人拜访总是要陪人聊很长时间的话,甚至留人家吃饭接着品茗再续。为朋友也可信!先生就是在大病未愈的情况下仍然积极支持进步青年的上海木刻展,就在这之后可能是6天,先生就去世了!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的热心,在和自己的兄弟周建人一家看完电影后,自己一家走的回,给兄弟全家租车回!所谓为兄弟也孝悌!这大致就是萧红笔下的鲁迅,一位笑容可掬、和蔼可亲、胸怀宽广的慈父一样的形象。在家即使一位慈爱的父亲,对兄弟一样是一位讲求孝悌的哥哥!这样的情感在自己周围的朋友,不管是年纪相仿的如瞿秋白、冯雪峰,还是年轻的萧红、萧军,体现的没太多的差别!
问题五:萧红有几个男人 谈到萧红的人生和情感经历,她和萧军关系是不能绕过的,正是二萧的相遇,才有后来的作为作家的萧红。也就是说,萧军在萧红的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人。 萧红十几岁的时候,家里给定的娃娃亲,后来祖父一死,父亲*她成亲。她逃到北京,后来钱不够,又回去了,再逃,这一次未婚夫追出来了,萧红与他来到哈尔滨,竟然同居了。 未婚夫的兄长一怒之下解除了他们的婚约,萧红于是把夫家的哥哥告了。这一年,萧红19岁。 萧红的未婚夫叫汪恩甲,汪恩甲只是个小县城里的富家子弟,大约也知书达理,汪恩甲虽软弱,却也仁厚,萧红再次逃婚的时候,他追出来接济。及至萧红怀孕,他逃走了,他成为踩向萧红命运的第一只脚。 此后萧军出现了,他就如天神一般,在松花江决堤的那个夏天,满城的汪洋,萧红被困于东兴顺旅馆,饿,挺着大肚子,交不起旅馆费,老板急吼吼想把她卖去当 *** …… 这时萧军现身了,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地点,扮演了他最喜欢、也最合适的角色英雄救美;可是萧军也没钱,因此,他像变戏法似的,也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叶小舟,搁于她的窗前,再系一根绳子把她从窗口吊下来……这一幕,简直像电影里的桥段。 二萧的结合,用今天的话就是闪婚加裸婚。二人在非常状况下闪电结合,一无所有,有的只是两颗年轻流浪的心的契合。在二萧患难与共、相依为命的日子里,萧红开始了文学创作,并因《生死场》而成名。 (PS:萧红在哈尔滨妇女儿童医院产下一女,这就是她和汪恩甲的孩子,后来那孩子被医院送给看门的老头,再后来那老头搬家,萧红的这个孩子便不知所踪。) 1934年的冬天,萧红23岁了。二萧启程去上海正式拜见鲁迅,二萧在上海待了不到两年,这也是鲁迅生命的最后两年。对于二萧来说,鲁迅差不多是半人半神式的、父亲一样的存在,所不同的是,萧红还是个女人,况且又那么年轻……起先,他们住在法租界,离鲁迅家很远,为了方便见面,他们就把房子换到鲁迅家附近了。 二萧常结伴来看鲁迅,每天都来,后来,就是萧红一个人来了。每天萧红都要去鲁迅家,常常一待就是一天,萧军知道她去哪儿,又不能阻止。 后来,萧红便离开了,她去了日本,这是1936年夏天的事。她为什么要离开呢?据说是“养病”,又有说是“精神上的苦闷”,她走的时候,鲁迅正在生病,她走了三个月以后,鲁迅就去世了。 这三个月中间,她跟鲁迅没有任何联系。鲁迅死了两个月以后,萧红回到了上海,先去万国公墓祭拜;这是1937年1月,半年以后,中日战争爆发。
问题六:萧红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句话概括 被命运沉浮所累,又希冀飞翔的折翅之鸟
问题七:萧红的眼里外祖母是怎样的一个人 她的外祖母是一个比较死板,传统的人。详细你可以去看看萧红的《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