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荀彧的身份和事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0:5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5:26
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简要事迹
建安元年(196),随曹操击败黄巾军。七月,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返回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则对曹操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曹操认为荀彧之言有理,遂应安集将军董承的秘密召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奉迎献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从此造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并为其此后统一战争(参见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这是荀彧撼古震今的一次谋略,曹操正因为采纳了荀彧的意见奉天子,才一举成为东汉末年最有实力的军阀,为以后所有战争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荀彧
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荀彧侄)、钟繇”(《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善于举荐人才,起初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举荐了郭嘉。此外,还举荐了陈群、杜畿、司马懿(此处有争议 据晋书宣帝纪“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据后汉书“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锺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等人,都是当时名士,只有严象和韦康后来因为失败丧命。 自曹操迎天子后,引起了袁绍的不满。时袁绍雄居北方。曹操则东忧吕布,南拒张绣。建安二年(197)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大败而归。袁绍则更加骄矜溢,写信给曹操,辞语骄慢。曹操阅后大怒,诸将都说是作战不利的原故。钟繇因此问荀彧,荀彧说:“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见到曹操后,曹操将袁绍书信让荀彧观看,说:“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荀彧说:“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这番话虽然对曹操不乏溢美之词,但总约来说,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他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能抓住事物刘本质来作分析,这是很不容易的。 曹操闻后大悦,荀彧还说:“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曹操说:“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荀彧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建安三年(198)五月,曹操大败张绣;十二月,曹军攻入下邳,诛杀吕布,平定徐州。建安四年(199)四月,曹操派部将北渡黄河,击斩依附袁绍的眭固,攻占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控制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由于曹操在内线作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逐步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等州,为抗击袁绍集团准备了条件。 此时,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拥有冀(州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四州之地,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六月,河北割据势力袁绍统带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以实现他“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的目的。 围绕着是否抗袁的问题,在曹操集团内部又展开了一场辩论。名士孔融反对与袁绍抗争,他说:“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荀彧则反驳说:“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一席话,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爆发。九月,曹军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守许昌。荀彧回信说:“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采纳其建议,继续坚守待机。不久,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遂以奇兵袭乌巢(参见乌巢之战),斩淳于琼等人,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曹操最终取得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而“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等,和荀彧所预见的完全一样。 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袁绍败退北走,遣军屯于仓亭(今山东阳谷境)。建安六年(201)三月,曹操欲南击曾与袁绍结盟的荆州刘表。荀彧认为:“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纳其计,遂于四月挥军北进,扬兵于黄河之上;对驻守仓亭的袁绍军发起攻击,一举歼灭仓亭袁军。至此,袁绍主力丧失殆尽。九月,曹操班师返许(今河南许昌东)。次年(202)五月,袁绍因兵败惭愤,呕血而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5:27
荀彧(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为“荀令君”。
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姓名:荀彧(xún,yù) 三国鼎立
字:文若 生卒:163-212(50岁) 终属:魏国 籍贯:豫州颍川(今许昌到临颍一带) 容貌:伟美,有仪容 官至 :光禄大夫(建安十七年由尚书令、侍中转任,名义上持节参谋丞相府军事。)/太尉(魏咸熙二年追封) 谥号:敬 父亲:荀绲 配偶:唐氏 兄弟姐妹:荀衍,荀谌 侄:荀攸 荀彧(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确山)人,东汉末杰出的*家、军事家、战略家。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他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之一,为当时北方统一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后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荀彧旧从袁绍,因知袁绍终不能成大事遂与其侄荀攸投奔曹操,与曹操长谈后被称为“吾之子房也”。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荀彧为曹操出过很多重要的战略谋划,如以兖州为基地、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迎汉献帝往许都、开玄武湖练水军等等,立有大功。荀彧后为汉侍中、尚书令,参与国家大事并经常留守许都。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郭嘉用十胜十败之说开导曹操,荀彧也表示同意郭嘉的意见,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筹划粮草供给及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时董昭劝曹操称魏公,荀彧表示反对,曹操深感不满,遂将其招入军中,从征孙权。荀彧因病留于寿春,不久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自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5:26
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简要事迹
建安元年(196),随曹操击败黄巾军。七月,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返回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则对曹操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曹操认为荀彧之言有理,遂应安集将军董承的秘密召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奉迎献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从此造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并为其此后统一战争(参见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这是荀彧撼古震今的一次谋略,曹操正因为采纳了荀彧的意见奉天子,才一举成为东汉末年最有实力的军阀,为以后所有战争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荀彧
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荀彧侄)、钟繇”(《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善于举荐人才,起初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举荐了郭嘉。此外,还举荐了陈群、杜畿、司马懿(此处有争议 据晋书宣帝纪“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据后汉书“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锺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等人,都是当时名士,只有严象和韦康后来因为失败丧命。 自曹操迎天子后,引起了袁绍的不满。时袁绍雄居北方。曹操则东忧吕布,南拒张绣。建安二年(197)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大败而归。袁绍则更加骄矜溢,写信给曹操,辞语骄慢。曹操阅后大怒,诸将都说是作战不利的原故。钟繇因此问荀彧,荀彧说:“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见到曹操后,曹操将袁绍书信让荀彧观看,说:“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荀彧说:“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这番话虽然对曹操不乏溢美之词,但总约来说,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他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能抓住事物刘本质来作分析,这是很不容易的。 曹操闻后大悦,荀彧还说:“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曹操说:“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荀彧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建安三年(198)五月,曹操大败张绣;十二月,曹军攻入下邳,诛杀吕布,平定徐州。建安四年(199)四月,曹操派部将北渡黄河,击斩依附袁绍的眭固,攻占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控制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由于曹操在内线作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逐步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等州,为抗击袁绍集团准备了条件。 此时,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拥有冀(州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四州之地,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六月,河北割据势力袁绍统带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以实现他“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的目的。 围绕着是否抗袁的问题,在曹操集团内部又展开了一场辩论。名士孔融反对与袁绍抗争,他说:“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荀彧则反驳说:“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一席话,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爆发。九月,曹军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守许昌。荀彧回信说:“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采纳其建议,继续坚守待机。不久,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遂以奇兵袭乌巢(参见乌巢之战),斩淳于琼等人,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曹操最终取得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而“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等,和荀彧所预见的完全一样。 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袁绍败退北走,遣军屯于仓亭(今山东阳谷境)。建安六年(201)三月,曹操欲南击曾与袁绍结盟的荆州刘表。荀彧认为:“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纳其计,遂于四月挥军北进,扬兵于黄河之上;对驻守仓亭的袁绍军发起攻击,一举歼灭仓亭袁军。至此,袁绍主力丧失殆尽。九月,曹操班师返许(今河南许昌东)。次年(202)五月,袁绍因兵败惭愤,呕血而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5:27
荀彧(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为“荀令君”。
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姓名:荀彧(xún,yù) 三国鼎立
字:文若 生卒:163-212(50岁) 终属:魏国 籍贯:豫州颍川(今许昌到临颍一带) 容貌:伟美,有仪容 官至 :光禄大夫(建安十七年由尚书令、侍中转任,名义上持节参谋丞相府军事。)/太尉(魏咸熙二年追封) 谥号:敬 父亲:荀绲 配偶:唐氏 兄弟姐妹:荀衍,荀谌 侄:荀攸 荀彧(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确山)人,东汉末杰出的*家、军事家、战略家。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他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之一,为当时北方统一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后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荀彧旧从袁绍,因知袁绍终不能成大事遂与其侄荀攸投奔曹操,与曹操长谈后被称为“吾之子房也”。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荀彧为曹操出过很多重要的战略谋划,如以兖州为基地、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迎汉献帝往许都、开玄武湖练水军等等,立有大功。荀彧后为汉侍中、尚书令,参与国家大事并经常留守许都。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郭嘉用十胜十败之说开导曹操,荀彧也表示同意郭嘉的意见,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筹划粮草供给及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时董昭劝曹操称魏公,荀彧表示反对,曹操深感不满,遂将其招入军中,从征孙权。荀彧因病留于寿春,不久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自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5:27
上两位的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5:27
上两位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