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和华侨区别 华人和华侨的不同之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01 05: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5 05:51
导语:大家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人是在外国工作或者生活的,近些年来出现的华人和华侨也是越来越多了。我有些朋友搞不清楚华人和华侨区别有哪些?华人和华侨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华人和华侨区别
1、国籍不同:华侨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居住在国外的中国人,而华人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而是取得了居住地所在国家的国籍。
2、所需遵守法律不同:华侨是受中国法律约束和管辖的在国外居住的中国人,无论是否在中国居住,都必须尊重中国的法律,而华人和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和管辖,只接受所在国的法律的约束和管辖。
3、获取国外国籍时间不同:华侨不具有外国国籍,而华人是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并加入所在国国籍,因此获取外国国籍时间为其出生后。
华人文化
华人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典型的互惠型的社会关系。通常社会关系的不同是通过类似家庭称呼来表达的。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被称作“关系”,而这种联系里面的情感被称作“感情”。华人的社会关系通常是通过互相送礼来进行。
在华人的社会关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面子的概念和其它一些与东方人的文化有关的概念。例如与佛教有关的概念“缘分”就是其中之一。亦因此影响了华人对事情及人物的观感,往往以利害关系来判断事情好坏。
和其他民族、社会习惯于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比喻大小箱子关系的观点为不同,华人更趋向于把社会关系比喻为“网”。因此,华人评价与他人的社会关系的好坏是亲疏远近而不是里外。
华人和华侨的历史
我们中国人民移居国外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而在唐宋以前,移居国外的华人,没有固定的称谓。唐宋以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对外贸易的扩大、交通的发达,移居国外的人数急剧增多,他们多被居住国的人民称为“唐人”。直到明清时期,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才开始有了“华人”、“中华人”的称谓。
而“华侨”这一术语曾被使用来泛指在国外居住的具有中国血统的人。从清*到北洋军阀*乃至后来的国民*的相关国籍法规,均有规定:“数世不归”的华侨,继续保留其中国国籍,即所谓“冀其后裔绵延”,无论若干世系仍属中国国籍。因此,凡是具有中国血统而居住国外的人,都被认为是华侨。这个期间的中国国籍是按血统来划分的,因此只要有中国血统的人,都是有中国国籍的公民,所以说那个时候华人和华侨是没有区别,都是中国人。
这些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近代*乃至新中国的成立都起到重大的作用。例如:1911年的辛亥*中的绝大部分资金就是由海外华人提供;抗战时期,华人也提供了大量的财力,支持抗日事业,甚至还有数万人回国参战,当时中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中,华侨几乎占了四分之三;当年为*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许多海外华侨和洪门人士。因此,孙中山在评价中国民主*中华侨的地位和作用时,赞誉“华侨乃*之母”。
而华人和华侨真正开始区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时国内建设逐步恢复,一切欣欣向荣,抗美援朝的胜利更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许多华侨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生怕因加入了外国国籍而背上“忘掉祖国”的骂名。但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令中国*相当为难。因为适逢冷战的大环境下,东南亚华侨国籍与待遇问题使中国与当地国家的外交关系产生紧张和困难。毕竟全球范围内还有几千万华侨,一方面“双重国籍”是当时西方阵营指责华侨为“第五纵队”的“证据”。另一方面,华侨聚居最多的东南亚国家们也严重怀疑华侨们的忠诚。
显然,新中国如果不及时妥善解决“海外华侨问题”,这不仅不利于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系的发展,同时也不能保障华侨在所在国的安全和正当权益。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只好做出以下决定:
一、放弃多年以血统为准的国籍;
二、鼓励华侨加入所在国的国籍,但必须根据自愿;
三、不赞成实行双重国籍。
于是“华人”这个名词就开始出现了。根据中国相关的法律,我们在海外的侨胞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择继续保留中国国籍或者是加入住在国国籍。如果他们保留中国国籍,那就成为华侨。如果他们加入了住在国的国籍,那就成为外籍华人。
由于当时绝大多数的海外侨胞都取得了所在国的国籍,也就自然丧失了中国国籍,成为外籍华人;因此,大多数的海外侨胞都只能被称为华人。而华侨就是指那些定居国外,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他们是中国的公民,依法享有中国公民应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所以说华人和华侨区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历史特殊时期无奈的选择,因此只要这些海外侨胞们心中有我们祖国,那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不能不成熟地靠一个国籍本来说明谁爱不爱国。就像当年周总理所说的那样:“选择了别的国籍,朋友仍然是朋友,兄弟仍然是兄弟。”他甚至还多次说这是“亲戚关系”,“你们入了当地国籍回中国,就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一样,并随时“欢迎你们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