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物理该怎么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8:44
在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物理该怎么教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四年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曾有少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走向极端,甚至是很荒唐的,具体表现:一是课时教案撰写无用论,崇尚“零教案”教学;二是书面作业批阅无用论,盛行“零作业”学习。笔者认为,不深入撰写教案就不可能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势必会导致教学的随意性;不深入批阅作业就不可能准确把握学生情况,势必导致教学的盲目性。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同样要提前作出规划和计划。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计和筹划,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事先总应该有个初步方案,研究教学设计就是研究为了达到教与学的目标而应采取的教与学活动的初步方案。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应该明确“教学有法”是前提,“教无定法”是原则。任何事情都其内在的规律性,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有其客观规律性,所以教学不能随心所欲,毫无章法,而应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教学的随意性并不等于是教学的灵活性,教学的盲目性并不等于是教学的开放性;强调教学行为的规范性并不意味着教条,强调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并不意味着机械。我们必须明确,过于狭窄的路线会导致思想僵化,同样,过于宽泛的路线则会由于精力的分散而丧失关注的中心。所以,对每一节课我们都应该进行精心设计,确保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过程的时效性。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是什么?
教学设计过程就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在研究教学设计时应注意:教学设计以分析教与学需求为基础,以形成解决教与学问题的方案为目的;是一个系统规划的过程,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其指向是教与学目标的达成;其具体产物是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
课堂情景有可预测和不可预测两个方面,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预测学生可能会怎么样, 明确学生希望教师怎么样。
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学生,以一颗“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明确他们好什么求什么,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
2.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预测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困惑,明确希望学生最终怎么样。
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经验,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来设计教学,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的情景尽可能做到能在课堂再现,不能再现的情景应该是学生经历的、熟悉的,至少是曾经听说过的。
3.研究个体差异,立足因材施教,做到人人发展。
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特点、认知能力是不会完全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找到适合所有学生的某种教学方法。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等筹划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还应具备的条件是:1.教学内容开放。在教学设计中要从教材以外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书本走向社会。2.教学过程开放。其基本思维程序是“课前自主研究,发现问题—课堂互动研讨,解决问题—课后延伸思考,拓展能力”。3.教学问题开放。新课程应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高级思维的能力。4.组织形式多样化。采用多种媒体手段传递、交流教与学的信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思维碰撞。5.教学过程体验化。让学生多参与操作、体验过程和探究方法。6.课堂环境民主化。多创设语言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特别要关注学困生所存在的问题的展示和解决。
三、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成功的教学既然是高度的科学性与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要通过艺术性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想学、会学、学会的问题。学生想不想学由教师的教学艺术决定,学生会不会学由教师的学法指导决定,学生能否学会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没有适合教材本质的、适合于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正在发展中的人的本质的教学方法,一堂课就不可能获得成效。教学设计就是要研究情景创设,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式,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宏观上,要突出重点,讲究策略
1.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
(1)创设富有社会气息的情境。物理学科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尽可能地联系科学和社会实际,加深对学科知识对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2 )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就在身边,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当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学习就会变得欢乐有趣。
(3)创设富有想象气息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和学生的对话中设境,在对学科美的欣赏中设境,在学科知识的应用中设境,在和学生交流中设境。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标新立异。
2.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互动过程,是师生思维活动和思维碰撞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就是引发问题、呈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的原则是:揭露矛盾,提出疑问,指导方法。
(1)要提隐性问题,不要提显性问题,也就是要提揭露矛盾本质的问题。要切实注意问题与启发的区别:问题是要求学生得出某种答案,启发是为了使学生产生某种行为。
(2)要抓住关键,及时启发。要注意时机:要抓住学生积极思维的起爆点,真正的启发一节课只有两三个,不要搞成了整节课都是启发,没有思维。
(3)突出重点,重锤击鼓。要注意准确:学生感到难懂的重点、难点处,易错易混的疑点处,知识间有重要区别与联系的盲点处,能举一反三的(问题)闪光点处。
重点:重要或主要的地方,即具有重大意义、起决定作用和有重要影响的部分。
难点: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疑点:不太明白,产生怀疑或困惑的地方。
盲点: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的地方。
闪光点:能够拓展其功能的地方。
(4)优化组合,变换教法。要注意教法的随机应变:让学生眼、耳、手、脑并用,要讲、议、看、练相结合,不要搞单打一,因为学生整节课以单一方式集中精力是不可能的。
3.课堂教学的全局构建
一节课的全局结构主要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大环节。总的原则是:
(1)开头:导语要精炼,意图要明确。要注意:开头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新课的主要学习意图,激起求知欲,不要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使学生在等待中丧失兴趣。
(2)中间:丰富、有实际内容。要注意:避免长时间风平浪静,平铺直叙,也要避免长时间强音轰鸣,使人精神紧张,不能突出重点。主张围绕重点目标,有一、两个高浪,形式上有张有弛,起伏交错。
(3)结尾:高度概括,结而不散,为下节课埋下伏笔。要注意:结尾的目的是要形成知识结构,总结和结尾不要说(或写)黑板上没有涉及到的,防止把总结搞成了拓宽,掩饰了本节课的重点。
4.课堂教学的行为艺术
(1)形态表演艺术.。教师如何运用眼、体、(表)情进行信息传递的艺术。在这里要注意:
①情与言的配合过程:情因文异,情因人发。
②充分利用眼的艺术:眼睛是交流感情的窗口,要善于用眼睛表达,眼睛比语言更重要,学生的眼神是最好的反馈信息的窗口。
③巧妙利用体态艺术:手势语(上挑表示呼唤、下指表示反感、摆手表示失望),体态语(前倾表示感兴趣,后倾表示不感兴趣,侧转表示失望)。
(2)语言表演艺术。教师的语言主要是促进学生思维,传达教学信息,交流师生情感。课堂语言要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在这里要注意:
①规范语言风格。要注意科学的逻辑性、抽象性、简洁性,有艺术感染性,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新。
②恰当利用语言形态:从信息载体角度来看,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从思维方式来看,有传输性语言和贮存性语言。原则是该说的说,该写的写。
③不要讲不携带任何信息的废话,如:“啊”、“呀”、“这个”、“哪个”、“对不对”、“是不是”之类。
④要有启发性,有幽默感,注重轻重缓急。要用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能把话说完说尽,要含而不漏,适当地留下空白,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补充发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实验表演艺术。所谓实验表演艺术,就是指实验态度和实验操作艺术。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实际教学中尽量不要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实验操作。在这里要注意:
①要真实、客观、有规律性,要有实事求是之心,不要有哗众取宠之意。
②要简化实验:越是简化的实验,对客观事实的表现越直接。
③实验仪器具有两重性: 保证试验在仪器尽可能少、尽可能简单的条件下进行,因为仪器存在的本身对教学就是一种干扰。
④要做到直观、明显、和谐:尽量保证试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可视性,尽量放大数据,保证学生观察明显,操作要规范。
⑤要使试验生动、形象、典型、奇异:要想法使语言具有启发性、指导性,设计思想要新奇,实验现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微观上,要突出问题,讲究方法
1.目标的确定
目标的确定要科学,所谓科学就是适度,度掌握得越好,科学性就越强。教学目标的确定艺术就是准确把握目标确定过程中的度,度要受到教学大纲和教育对象的制约。低了达不到课标的基本要求不行,高了超越学生实际接受水平也不行。目标制定应遵循的原则是:
(1)时代人才观的要求,主要依据学科教学大纲,明确相关知识教和学要达到的度,使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依据性,目标的低要有度,体现对教和学的约束性;
(2)高考改革的要求,主要依据高考说明和往年高考试题,使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实效性,拓宽和提高要有价值,要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3)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目标的高要可攀,要体现因材施教,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2.重点、难点与关键点的确定
课堂教学不能平均用力,好多知识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的,同时一节课45分钟,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教学的重点,指所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中重要的或起决定作用的部分。教学重点的确定原则是根据知识的地位和功能。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重点突出,同时应采取的措施是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其意义,强化相关训练。应注意的问题是:避免无重点和重点太多的两个极端。
教学难点,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不易解决或容易产生障碍的地方。教学难点的确定原则是根据理解和接受该部分知识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学生实际具备的能力、可能实现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突破难点,同时应采取的措施是针对补偿,分散难点,化难为易。应注意的问题是:应避免难点太多,同时不要向学生投放难点,防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点往往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和想当然的思维方式。
教学关键点,是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至关紧要的部分,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学关键点的确定原则是根据知识点的地位和学生的思维习惯。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抓住关键,应采取的措施是讲清知识的准确内涵和外延,强化辨析。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要把知识重点视为关键点,教学的关键点往往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纠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和想当然的思维方式。
3.课题的导入
导入课题是课堂教学的开幕戏,它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即要学什么;激起学生的学习*,即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使师生共同进入实战状态。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简洁自然,具有激发作用。通常采取的方式有: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性导入;从生活中的感性知识与所学知最大限度地激起学习兴趣,杨振宁讲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总之,就是要使学生达到跃跃欲试的境界。
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定律”一课时,讲这样一件轶事:“物理学家盖莫夫,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布洛赫三人在湖边散步,有一人问他们三人:一只装满石头的船浮在水池中,如果将船上的石头投入水中,水池中水面的高度如何变化。有趣的是三人都答错了”。借此导入“阿基米德定律”。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简洁自然,具有激发作用。
通常采取的方式有: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性导入;从生活中的感性知识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导入;从学生的思维盲点导入;进行情景演示,通过提出问题导入等。
应注意的问题是:避免平铺直叙,长篇大论,让学生在长时间的等待中丧失学习兴致,要达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4.知识点的过渡
过渡,是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中。知识点的过渡艺术,就是指教学过程中,由一个知识点向另一个知识点转入的教学艺术。
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因势利导,自然过渡,避免思维断线,体现逐渐发展变化。
应采取的措施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学生思维活跃的时机,在学生急待探究新知识的关键时刻导出新的知识点。
应注意的问题是:一方面要避免跨度太大,增加学生的思维难度;另一方面要避免过渡繁杂,冲淡了新知识。
5.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只有对某一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在研究该事物时精力高度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就必须设法使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兴趣。
激发兴趣的原则是不能脱离教学目标,不能对学生进行反面的思想教育。例如学生对偷电技术很感兴趣,物理教师决不能用偷电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锁技术与偷盗等。
兴趣衰退的原因是某一现象持续时间过长、重复过多或者失败过多,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使学生一节课始终精力高度集中是很困难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在教学过程的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新奇感;时常投放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有成功感。
应注意的问题是:避免信口开河,随心所欲,脱离教学目标。
6.疑点的点拨
疑点的积累是学生思维积极性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消除疑点是使学生积极进取的关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同一部分知识中不同学生的疑点也不一样,这一环节的处理水平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推动学生积极思维;
定位要准确——个别指导还是集体讲解;
时机要成熟——在积极思维的起爆点上,不要把点拨搞成了包办,也不要在学生已经失去信心后再点拨。即要做到雪中送炭,不要搞成了雨后送伞;
方法要得当——不要把点拨搞成了干扰,原来的疑点未解决,却带来了许多新疑点。
(2)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强集体备课,最大限度地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研究对策;
②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讨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减少疑点;
③讲练结合实现双向沟通,通过练检验认识,暴露错误,通过暴露的错误找准切入点;
④牢牢把握课堂*主动权,抓住机遇,适时点拨,学生练要有度,教师讲要到位。
(3)应注意的问题是:疑点点拨的主要方式是启发式诱导,是启发,不是强迫,是启发学生思考,不是*着学生吆喝。
7.课堂教学的设问艺术
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课堂设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是诱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是获取学情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设问的目的:课堂设问的根本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不是单一追求让个学生回答出问题本身,而是通过让学生回答预设问题暴露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解决暴露的问题,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设问的原则
(1)要找准设置问题的角度,选择最佳的切入点。
一是问题的设置角度要新颖,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注意。
二是问题的设置要富有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
(2)要把握设置问题的难度,找准最近发展区。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是问题的设置难度要适中。以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3)要控制问题设置的跨度,充分发挥问题的牵线、搭桥和引路的功效。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点”上的信息量(难度)。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
二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面”上的信息量(跨度)。新授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要尽量小一点,复习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可适度大一些。
(4)要控制问题设置的梯度,不要急于求成。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
二是问题的设置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逐渐接近问题的结论。
(5)要注重问题设置的广度,以拓宽问题的实际效应。
一是设置的问题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以发挥问题对不同层面学生的辐射广度。
二是设置的问题要能够进行梯度、角度的*度变换,使其具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以发挥问题对知识和方法的辐射广度。
(6)要控制问题设置的密度,确保问题得到充分思考。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疏密适度,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众“度”,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二是设置的问题要充分解决,在每一个问题提出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对问题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思考。
8.课堂例题的教学
例题的主要功能,一是用来向学生说明重难知识的内涵、外延和条件。二是用来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三是用来对解题规范的示范,让学生明确怎样才算是规范的。例题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①根据题目表述的材料特征(过程、环节等),把材料情景转化为学科情景,以发掘隐含条件。②根据学科情景的特点和性质,把学科情景转化为学科条件,以确定已知和未知。③根据学科条件的关联规律,把学科条件转化为工具条件,以确定概念、原理或规律。
(2)突出题目的破解方法。①根据环节(状态)、阶段(过程)决定破解方案。每一个状态对应一个子问题,每一个阶段对应一个子问题,任意两个状态之间对应一个过程;对文科,每一个要点对应一个子问题,要点之间通过事件联系在一起。②根据要培养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基本环节决定破解的问题层次。每一层次对应一个子问题,每一个子问题对应一个思维环节。
(3)强化解题过程的呈现规范。①解题过程的呈现与规范要求相对应,呈现的顺序要与基本思路相对应,以利最后提炼思路和方法。②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图表,表述要简洁,重在体现思维环节。③思维过程的呈现应包括针对哪一对象、在哪个过程中、依据什么规律(概念或原理)、原始方程、代数结果、数据带入、最终结果。
(4)落实思路与方法的归纳提炼。①思路要体现分析问题的切入点,解决问题的思维环节和思维程序。②方法要体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本学科方法和跨学科方法。③提炼的细节要与例题的解题环节内容相迎合(即不能脱离题目谈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8.全课结束的归纳与拓宽
归纳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归纳,才能使学生清晰的了解一节课究竟学习了哪些知识,探讨了哪些方法,提高了哪些能力,把新知识、新能力充实到学生的知识贮存库中。
拓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并不是每节课非拓宽不行,拓宽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的外延,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新知识带来的新问题,为下节课的继续再学习埋下伏笔。
归纳与拓宽的原则是:回扣教学目标,理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拓宽知识外延,延展学生思维。
应采取的措施是:根据目标理出纲,抓住内涵列出目,通过外延找联系,最后纳入知识库。
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要把归纳搞成了简单的重复或压缩讲课,不要把拓宽搞成了讲座,拓宽的内容比授课内容还多,使学生不知道本节课到底该抓什么。
(三)评价上,要突出学情,讲究激励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同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自身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是明确评价目的,把握评价标准。评价的主题是学生行为状态,教师行为状态。评价的内容是学生发现和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探究和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提高了哪些能力和素养。
同行之间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优点、问题与建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收获、困惑与建议;自身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对学情的评价、对方法的反思和改进的思路。
教师对学情的评价要注重面向全体、培养信心、点拨方法、突出激励,要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出的研究性问题,更要关注学困生存在的基本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有明确的态度和观点,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对回答问题存在错误或不能回答时,要适时搭建合适的思维台阶,指导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非语言评价方式,如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让学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感受评价带来的收获。
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何种方法,最根本的是启发点拨。启发点拨是教学方法的灵魂,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是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改革教学方法时,必须首先端正教育思想。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艺术。
以情景创设为切入点,以教学目标为主线,以问题探究为主环,以互动—探究为平台,以思路和方法的形成为归宿;因材施教,适时启发,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激发思维,推进创新,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8:44
在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物理该怎么教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四年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曾有少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走向极端,甚至是很荒唐的,具体表现:一是课时教案撰写无用论,崇尚“零教案”教学;二是书面作业批阅无用论,盛行“零作业”学习。笔者认为,不深入撰写教案就不可能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势必会导致教学的随意性;不深入批阅作业就不可能准确把握学生情况,势必导致教学的盲目性。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同样要提前作出规划和计划。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计和筹划,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事先总应该有个初步方案,研究教学设计就是研究为了达到教与学的目标而应采取的教与学活动的初步方案。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应该明确“教学有法”是前提,“教无定法”是原则。任何事情都其内在的规律性,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有其客观规律性,所以教学不能随心所欲,毫无章法,而应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教学的随意性并不等于是教学的灵活性,教学的盲目性并不等于是教学的开放性;强调教学行为的规范性并不意味着教条,强调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并不意味着机械。我们必须明确,过于狭窄的路线会导致思想僵化,同样,过于宽泛的路线则会由于精力的分散而丧失关注的中心。所以,对每一节课我们都应该进行精心设计,确保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过程的时效性。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是什么?
教学设计过程就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在研究教学设计时应注意:教学设计以分析教与学需求为基础,以形成解决教与学问题的方案为目的;是一个系统规划的过程,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其指向是教与学目标的达成;其具体产物是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
课堂情景有可预测和不可预测两个方面,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预测学生可能会怎么样, 明确学生希望教师怎么样。
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学生,以一颗“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明确他们好什么求什么,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
2.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预测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困惑,明确希望学生最终怎么样。
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经验,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来设计教学,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的情景尽可能做到能在课堂再现,不能再现的情景应该是学生经历的、熟悉的,至少是曾经听说过的。
3.研究个体差异,立足因材施教,做到人人发展。
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特点、认知能力是不会完全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找到适合所有学生的某种教学方法。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等筹划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还应具备的条件是:1.教学内容开放。在教学设计中要从教材以外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书本走向社会。2.教学过程开放。其基本思维程序是“课前自主研究,发现问题—课堂互动研讨,解决问题—课后延伸思考,拓展能力”。3.教学问题开放。新课程应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高级思维的能力。4.组织形式多样化。采用多种媒体手段传递、交流教与学的信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思维碰撞。5.教学过程体验化。让学生多参与操作、体验过程和探究方法。6.课堂环境民主化。多创设语言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特别要关注学困生所存在的问题的展示和解决。
三、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成功的教学既然是高度的科学性与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要通过艺术性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想学、会学、学会的问题。学生想不想学由教师的教学艺术决定,学生会不会学由教师的学法指导决定,学生能否学会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没有适合教材本质的、适合于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正在发展中的人的本质的教学方法,一堂课就不可能获得成效。教学设计就是要研究情景创设,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式,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宏观上,要突出重点,讲究策略
1.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
(1)创设富有社会气息的情境。物理学科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尽可能地联系科学和社会实际,加深对学科知识对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2 )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就在身边,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当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学习就会变得欢乐有趣。
(3)创设富有想象气息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和学生的对话中设境,在对学科美的欣赏中设境,在学科知识的应用中设境,在和学生交流中设境。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标新立异。
2.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互动过程,是师生思维活动和思维碰撞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就是引发问题、呈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的原则是:揭露矛盾,提出疑问,指导方法。
(1)要提隐性问题,不要提显性问题,也就是要提揭露矛盾本质的问题。要切实注意问题与启发的区别:问题是要求学生得出某种答案,启发是为了使学生产生某种行为。
(2)要抓住关键,及时启发。要注意时机:要抓住学生积极思维的起爆点,真正的启发一节课只有两三个,不要搞成了整节课都是启发,没有思维。
(3)突出重点,重锤击鼓。要注意准确:学生感到难懂的重点、难点处,易错易混的疑点处,知识间有重要区别与联系的盲点处,能举一反三的(问题)闪光点处。
重点:重要或主要的地方,即具有重大意义、起决定作用和有重要影响的部分。
难点: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疑点:不太明白,产生怀疑或困惑的地方。
盲点: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的地方。
闪光点:能够拓展其功能的地方。
(4)优化组合,变换教法。要注意教法的随机应变:让学生眼、耳、手、脑并用,要讲、议、看、练相结合,不要搞单打一,因为学生整节课以单一方式集中精力是不可能的。
3.课堂教学的全局构建
一节课的全局结构主要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大环节。总的原则是:
(1)开头:导语要精炼,意图要明确。要注意:开头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新课的主要学习意图,激起求知欲,不要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使学生在等待中丧失兴趣。
(2)中间:丰富、有实际内容。要注意:避免长时间风平浪静,平铺直叙,也要避免长时间强音轰鸣,使人精神紧张,不能突出重点。主张围绕重点目标,有一、两个高浪,形式上有张有弛,起伏交错。
(3)结尾:高度概括,结而不散,为下节课埋下伏笔。要注意:结尾的目的是要形成知识结构,总结和结尾不要说(或写)黑板上没有涉及到的,防止把总结搞成了拓宽,掩饰了本节课的重点。
4.课堂教学的行为艺术
(1)形态表演艺术.。教师如何运用眼、体、(表)情进行信息传递的艺术。在这里要注意:
①情与言的配合过程:情因文异,情因人发。
②充分利用眼的艺术:眼睛是交流感情的窗口,要善于用眼睛表达,眼睛比语言更重要,学生的眼神是最好的反馈信息的窗口。
③巧妙利用体态艺术:手势语(上挑表示呼唤、下指表示反感、摆手表示失望),体态语(前倾表示感兴趣,后倾表示不感兴趣,侧转表示失望)。
(2)语言表演艺术。教师的语言主要是促进学生思维,传达教学信息,交流师生情感。课堂语言要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在这里要注意:
①规范语言风格。要注意科学的逻辑性、抽象性、简洁性,有艺术感染性,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新。
②恰当利用语言形态:从信息载体角度来看,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从思维方式来看,有传输性语言和贮存性语言。原则是该说的说,该写的写。
③不要讲不携带任何信息的废话,如:“啊”、“呀”、“这个”、“哪个”、“对不对”、“是不是”之类。
④要有启发性,有幽默感,注重轻重缓急。要用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能把话说完说尽,要含而不漏,适当地留下空白,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补充发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实验表演艺术。所谓实验表演艺术,就是指实验态度和实验操作艺术。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实际教学中尽量不要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实验操作。在这里要注意:
①要真实、客观、有规律性,要有实事求是之心,不要有哗众取宠之意。
②要简化实验:越是简化的实验,对客观事实的表现越直接。
③实验仪器具有两重性: 保证试验在仪器尽可能少、尽可能简单的条件下进行,因为仪器存在的本身对教学就是一种干扰。
④要做到直观、明显、和谐:尽量保证试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可视性,尽量放大数据,保证学生观察明显,操作要规范。
⑤要使试验生动、形象、典型、奇异:要想法使语言具有启发性、指导性,设计思想要新奇,实验现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微观上,要突出问题,讲究方法
1.目标的确定
目标的确定要科学,所谓科学就是适度,度掌握得越好,科学性就越强。教学目标的确定艺术就是准确把握目标确定过程中的度,度要受到教学大纲和教育对象的制约。低了达不到课标的基本要求不行,高了超越学生实际接受水平也不行。目标制定应遵循的原则是:
(1)时代人才观的要求,主要依据学科教学大纲,明确相关知识教和学要达到的度,使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依据性,目标的低要有度,体现对教和学的约束性;
(2)高考改革的要求,主要依据高考说明和往年高考试题,使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实效性,拓宽和提高要有价值,要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3)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目标的高要可攀,要体现因材施教,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2.重点、难点与关键点的确定
课堂教学不能平均用力,好多知识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的,同时一节课45分钟,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教学的重点,指所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中重要的或起决定作用的部分。教学重点的确定原则是根据知识的地位和功能。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重点突出,同时应采取的措施是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其意义,强化相关训练。应注意的问题是:避免无重点和重点太多的两个极端。
教学难点,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不易解决或容易产生障碍的地方。教学难点的确定原则是根据理解和接受该部分知识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学生实际具备的能力、可能实现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突破难点,同时应采取的措施是针对补偿,分散难点,化难为易。应注意的问题是:应避免难点太多,同时不要向学生投放难点,防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点往往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和想当然的思维方式。
教学关键点,是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至关紧要的部分,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学关键点的确定原则是根据知识点的地位和学生的思维习惯。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抓住关键,应采取的措施是讲清知识的准确内涵和外延,强化辨析。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要把知识重点视为关键点,教学的关键点往往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纠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和想当然的思维方式。
3.课题的导入
导入课题是课堂教学的开幕戏,它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即要学什么;激起学生的学习*,即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使师生共同进入实战状态。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简洁自然,具有激发作用。通常采取的方式有: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性导入;从生活中的感性知识与所学知最大限度地激起学习兴趣,杨振宁讲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总之,就是要使学生达到跃跃欲试的境界。
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定律”一课时,讲这样一件轶事:“物理学家盖莫夫,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布洛赫三人在湖边散步,有一人问他们三人:一只装满石头的船浮在水池中,如果将船上的石头投入水中,水池中水面的高度如何变化。有趣的是三人都答错了”。借此导入“阿基米德定律”。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简洁自然,具有激发作用。
通常采取的方式有: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性导入;从生活中的感性知识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导入;从学生的思维盲点导入;进行情景演示,通过提出问题导入等。
应注意的问题是:避免平铺直叙,长篇大论,让学生在长时间的等待中丧失学习兴致,要达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4.知识点的过渡
过渡,是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中。知识点的过渡艺术,就是指教学过程中,由一个知识点向另一个知识点转入的教学艺术。
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因势利导,自然过渡,避免思维断线,体现逐渐发展变化。
应采取的措施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学生思维活跃的时机,在学生急待探究新知识的关键时刻导出新的知识点。
应注意的问题是:一方面要避免跨度太大,增加学生的思维难度;另一方面要避免过渡繁杂,冲淡了新知识。
5.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只有对某一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在研究该事物时精力高度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就必须设法使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兴趣。
激发兴趣的原则是不能脱离教学目标,不能对学生进行反面的思想教育。例如学生对偷电技术很感兴趣,物理教师决不能用偷电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锁技术与偷盗等。
兴趣衰退的原因是某一现象持续时间过长、重复过多或者失败过多,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使学生一节课始终精力高度集中是很困难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在教学过程的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新奇感;时常投放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有成功感。
应注意的问题是:避免信口开河,随心所欲,脱离教学目标。
6.疑点的点拨
疑点的积累是学生思维积极性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消除疑点是使学生积极进取的关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同一部分知识中不同学生的疑点也不一样,这一环节的处理水平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推动学生积极思维;
定位要准确——个别指导还是集体讲解;
时机要成熟——在积极思维的起爆点上,不要把点拨搞成了包办,也不要在学生已经失去信心后再点拨。即要做到雪中送炭,不要搞成了雨后送伞;
方法要得当——不要把点拨搞成了干扰,原来的疑点未解决,却带来了许多新疑点。
(2)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强集体备课,最大限度地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研究对策;
②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讨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减少疑点;
③讲练结合实现双向沟通,通过练检验认识,暴露错误,通过暴露的错误找准切入点;
④牢牢把握课堂*主动权,抓住机遇,适时点拨,学生练要有度,教师讲要到位。
(3)应注意的问题是:疑点点拨的主要方式是启发式诱导,是启发,不是强迫,是启发学生思考,不是*着学生吆喝。
7.课堂教学的设问艺术
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课堂设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是诱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是获取学情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设问的目的:课堂设问的根本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不是单一追求让个学生回答出问题本身,而是通过让学生回答预设问题暴露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解决暴露的问题,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设问的原则
(1)要找准设置问题的角度,选择最佳的切入点。
一是问题的设置角度要新颖,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注意。
二是问题的设置要富有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
(2)要把握设置问题的难度,找准最近发展区。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是问题的设置难度要适中。以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3)要控制问题设置的跨度,充分发挥问题的牵线、搭桥和引路的功效。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点”上的信息量(难度)。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
二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面”上的信息量(跨度)。新授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要尽量小一点,复习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可适度大一些。
(4)要控制问题设置的梯度,不要急于求成。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
二是问题的设置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逐渐接近问题的结论。
(5)要注重问题设置的广度,以拓宽问题的实际效应。
一是设置的问题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以发挥问题对不同层面学生的辐射广度。
二是设置的问题要能够进行梯度、角度的*度变换,使其具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以发挥问题对知识和方法的辐射广度。
(6)要控制问题设置的密度,确保问题得到充分思考。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疏密适度,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众“度”,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二是设置的问题要充分解决,在每一个问题提出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对问题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思考。
8.课堂例题的教学
例题的主要功能,一是用来向学生说明重难知识的内涵、外延和条件。二是用来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三是用来对解题规范的示范,让学生明确怎样才算是规范的。例题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①根据题目表述的材料特征(过程、环节等),把材料情景转化为学科情景,以发掘隐含条件。②根据学科情景的特点和性质,把学科情景转化为学科条件,以确定已知和未知。③根据学科条件的关联规律,把学科条件转化为工具条件,以确定概念、原理或规律。
(2)突出题目的破解方法。①根据环节(状态)、阶段(过程)决定破解方案。每一个状态对应一个子问题,每一个阶段对应一个子问题,任意两个状态之间对应一个过程;对文科,每一个要点对应一个子问题,要点之间通过事件联系在一起。②根据要培养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基本环节决定破解的问题层次。每一层次对应一个子问题,每一个子问题对应一个思维环节。
(3)强化解题过程的呈现规范。①解题过程的呈现与规范要求相对应,呈现的顺序要与基本思路相对应,以利最后提炼思路和方法。②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图表,表述要简洁,重在体现思维环节。③思维过程的呈现应包括针对哪一对象、在哪个过程中、依据什么规律(概念或原理)、原始方程、代数结果、数据带入、最终结果。
(4)落实思路与方法的归纳提炼。①思路要体现分析问题的切入点,解决问题的思维环节和思维程序。②方法要体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本学科方法和跨学科方法。③提炼的细节要与例题的解题环节内容相迎合(即不能脱离题目谈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8.全课结束的归纳与拓宽
归纳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归纳,才能使学生清晰的了解一节课究竟学习了哪些知识,探讨了哪些方法,提高了哪些能力,把新知识、新能力充实到学生的知识贮存库中。
拓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并不是每节课非拓宽不行,拓宽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的外延,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新知识带来的新问题,为下节课的继续再学习埋下伏笔。
归纳与拓宽的原则是:回扣教学目标,理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拓宽知识外延,延展学生思维。
应采取的措施是:根据目标理出纲,抓住内涵列出目,通过外延找联系,最后纳入知识库。
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要把归纳搞成了简单的重复或压缩讲课,不要把拓宽搞成了讲座,拓宽的内容比授课内容还多,使学生不知道本节课到底该抓什么。
(三)评价上,要突出学情,讲究激励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同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自身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是明确评价目的,把握评价标准。评价的主题是学生行为状态,教师行为状态。评价的内容是学生发现和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探究和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提高了哪些能力和素养。
同行之间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优点、问题与建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收获、困惑与建议;自身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对学情的评价、对方法的反思和改进的思路。
教师对学情的评价要注重面向全体、培养信心、点拨方法、突出激励,要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出的研究性问题,更要关注学困生存在的基本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有明确的态度和观点,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对回答问题存在错误或不能回答时,要适时搭建合适的思维台阶,指导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非语言评价方式,如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让学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感受评价带来的收获。
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何种方法,最根本的是启发点拨。启发点拨是教学方法的灵魂,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是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改革教学方法时,必须首先端正教育思想。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艺术。
以情景创设为切入点,以教学目标为主线,以问题探究为主环,以互动—探究为平台,以思路和方法的形成为归宿;因材施教,适时启发,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激发思维,推进创新,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8:44
在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物理该怎么教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四年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曾有少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走向极端,甚至是很荒唐的,具体表现:一是课时教案撰写无用论,崇尚“零教案”教学;二是书面作业批阅无用论,盛行“零作业”学习。笔者认为,不深入撰写教案就不可能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势必会导致教学的随意性;不深入批阅作业就不可能准确把握学生情况,势必导致教学的盲目性。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同样要提前作出规划和计划。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计和筹划,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事先总应该有个初步方案,研究教学设计就是研究为了达到教与学的目标而应采取的教与学活动的初步方案。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应该明确“教学有法”是前提,“教无定法”是原则。任何事情都其内在的规律性,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有其客观规律性,所以教学不能随心所欲,毫无章法,而应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教学的随意性并不等于是教学的灵活性,教学的盲目性并不等于是教学的开放性;强调教学行为的规范性并不意味着教条,强调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并不意味着机械。我们必须明确,过于狭窄的路线会导致思想僵化,同样,过于宽泛的路线则会由于精力的分散而丧失关注的中心。所以,对每一节课我们都应该进行精心设计,确保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过程的时效性。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是什么?
教学设计过程就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在研究教学设计时应注意:教学设计以分析教与学需求为基础,以形成解决教与学问题的方案为目的;是一个系统规划的过程,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其指向是教与学目标的达成;其具体产物是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
课堂情景有可预测和不可预测两个方面,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预测学生可能会怎么样, 明确学生希望教师怎么样。
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学生,以一颗“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明确他们好什么求什么,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
2.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预测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困惑,明确希望学生最终怎么样。
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经验,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来设计教学,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的情景尽可能做到能在课堂再现,不能再现的情景应该是学生经历的、熟悉的,至少是曾经听说过的。
3.研究个体差异,立足因材施教,做到人人发展。
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特点、认知能力是不会完全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找到适合所有学生的某种教学方法。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等筹划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还应具备的条件是:1.教学内容开放。在教学设计中要从教材以外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书本走向社会。2.教学过程开放。其基本思维程序是“课前自主研究,发现问题—课堂互动研讨,解决问题—课后延伸思考,拓展能力”。3.教学问题开放。新课程应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高级思维的能力。4.组织形式多样化。采用多种媒体手段传递、交流教与学的信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思维碰撞。5.教学过程体验化。让学生多参与操作、体验过程和探究方法。6.课堂环境民主化。多创设语言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特别要关注学困生所存在的问题的展示和解决。
三、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成功的教学既然是高度的科学性与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要通过艺术性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想学、会学、学会的问题。学生想不想学由教师的教学艺术决定,学生会不会学由教师的学法指导决定,学生能否学会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没有适合教材本质的、适合于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正在发展中的人的本质的教学方法,一堂课就不可能获得成效。教学设计就是要研究情景创设,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式,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宏观上,要突出重点,讲究策略
1.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
(1)创设富有社会气息的情境。物理学科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尽可能地联系科学和社会实际,加深对学科知识对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2 )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就在身边,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当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学习就会变得欢乐有趣。
(3)创设富有想象气息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和学生的对话中设境,在对学科美的欣赏中设境,在学科知识的应用中设境,在和学生交流中设境。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标新立异。
2.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互动过程,是师生思维活动和思维碰撞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就是引发问题、呈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的原则是:揭露矛盾,提出疑问,指导方法。
(1)要提隐性问题,不要提显性问题,也就是要提揭露矛盾本质的问题。要切实注意问题与启发的区别:问题是要求学生得出某种答案,启发是为了使学生产生某种行为。
(2)要抓住关键,及时启发。要注意时机:要抓住学生积极思维的起爆点,真正的启发一节课只有两三个,不要搞成了整节课都是启发,没有思维。
(3)突出重点,重锤击鼓。要注意准确:学生感到难懂的重点、难点处,易错易混的疑点处,知识间有重要区别与联系的盲点处,能举一反三的(问题)闪光点处。
重点:重要或主要的地方,即具有重大意义、起决定作用和有重要影响的部分。
难点: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疑点:不太明白,产生怀疑或困惑的地方。
盲点: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的地方。
闪光点:能够拓展其功能的地方。
(4)优化组合,变换教法。要注意教法的随机应变:让学生眼、耳、手、脑并用,要讲、议、看、练相结合,不要搞单打一,因为学生整节课以单一方式集中精力是不可能的。
3.课堂教学的全局构建
一节课的全局结构主要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大环节。总的原则是:
(1)开头:导语要精炼,意图要明确。要注意:开头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新课的主要学习意图,激起求知欲,不要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使学生在等待中丧失兴趣。
(2)中间:丰富、有实际内容。要注意:避免长时间风平浪静,平铺直叙,也要避免长时间强音轰鸣,使人精神紧张,不能突出重点。主张围绕重点目标,有一、两个高浪,形式上有张有弛,起伏交错。
(3)结尾:高度概括,结而不散,为下节课埋下伏笔。要注意:结尾的目的是要形成知识结构,总结和结尾不要说(或写)黑板上没有涉及到的,防止把总结搞成了拓宽,掩饰了本节课的重点。
4.课堂教学的行为艺术
(1)形态表演艺术.。教师如何运用眼、体、(表)情进行信息传递的艺术。在这里要注意:
①情与言的配合过程:情因文异,情因人发。
②充分利用眼的艺术:眼睛是交流感情的窗口,要善于用眼睛表达,眼睛比语言更重要,学生的眼神是最好的反馈信息的窗口。
③巧妙利用体态艺术:手势语(上挑表示呼唤、下指表示反感、摆手表示失望),体态语(前倾表示感兴趣,后倾表示不感兴趣,侧转表示失望)。
(2)语言表演艺术。教师的语言主要是促进学生思维,传达教学信息,交流师生情感。课堂语言要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在这里要注意:
①规范语言风格。要注意科学的逻辑性、抽象性、简洁性,有艺术感染性,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新。
②恰当利用语言形态:从信息载体角度来看,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从思维方式来看,有传输性语言和贮存性语言。原则是该说的说,该写的写。
③不要讲不携带任何信息的废话,如:“啊”、“呀”、“这个”、“哪个”、“对不对”、“是不是”之类。
④要有启发性,有幽默感,注重轻重缓急。要用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能把话说完说尽,要含而不漏,适当地留下空白,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补充发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实验表演艺术。所谓实验表演艺术,就是指实验态度和实验操作艺术。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实际教学中尽量不要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实验操作。在这里要注意:
①要真实、客观、有规律性,要有实事求是之心,不要有哗众取宠之意。
②要简化实验:越是简化的实验,对客观事实的表现越直接。
③实验仪器具有两重性: 保证试验在仪器尽可能少、尽可能简单的条件下进行,因为仪器存在的本身对教学就是一种干扰。
④要做到直观、明显、和谐:尽量保证试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可视性,尽量放大数据,保证学生观察明显,操作要规范。
⑤要使试验生动、形象、典型、奇异:要想法使语言具有启发性、指导性,设计思想要新奇,实验现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微观上,要突出问题,讲究方法
1.目标的确定
目标的确定要科学,所谓科学就是适度,度掌握得越好,科学性就越强。教学目标的确定艺术就是准确把握目标确定过程中的度,度要受到教学大纲和教育对象的制约。低了达不到课标的基本要求不行,高了超越学生实际接受水平也不行。目标制定应遵循的原则是:
(1)时代人才观的要求,主要依据学科教学大纲,明确相关知识教和学要达到的度,使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依据性,目标的低要有度,体现对教和学的约束性;
(2)高考改革的要求,主要依据高考说明和往年高考试题,使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实效性,拓宽和提高要有价值,要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3)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目标的高要可攀,要体现因材施教,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2.重点、难点与关键点的确定
课堂教学不能平均用力,好多知识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的,同时一节课45分钟,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教学的重点,指所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中重要的或起决定作用的部分。教学重点的确定原则是根据知识的地位和功能。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重点突出,同时应采取的措施是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其意义,强化相关训练。应注意的问题是:避免无重点和重点太多的两个极端。
教学难点,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不易解决或容易产生障碍的地方。教学难点的确定原则是根据理解和接受该部分知识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学生实际具备的能力、可能实现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突破难点,同时应采取的措施是针对补偿,分散难点,化难为易。应注意的问题是:应避免难点太多,同时不要向学生投放难点,防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点往往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和想当然的思维方式。
教学关键点,是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至关紧要的部分,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学关键点的确定原则是根据知识点的地位和学生的思维习惯。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抓住关键,应采取的措施是讲清知识的准确内涵和外延,强化辨析。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要把知识重点视为关键点,教学的关键点往往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纠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和想当然的思维方式。
3.课题的导入
导入课题是课堂教学的开幕戏,它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即要学什么;激起学生的学习*,即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使师生共同进入实战状态。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简洁自然,具有激发作用。通常采取的方式有: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性导入;从生活中的感性知识与所学知最大限度地激起学习兴趣,杨振宁讲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总之,就是要使学生达到跃跃欲试的境界。
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定律”一课时,讲这样一件轶事:“物理学家盖莫夫,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布洛赫三人在湖边散步,有一人问他们三人:一只装满石头的船浮在水池中,如果将船上的石头投入水中,水池中水面的高度如何变化。有趣的是三人都答错了”。借此导入“阿基米德定律”。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简洁自然,具有激发作用。
通常采取的方式有: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性导入;从生活中的感性知识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导入;从学生的思维盲点导入;进行情景演示,通过提出问题导入等。
应注意的问题是:避免平铺直叙,长篇大论,让学生在长时间的等待中丧失学习兴致,要达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4.知识点的过渡
过渡,是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中。知识点的过渡艺术,就是指教学过程中,由一个知识点向另一个知识点转入的教学艺术。
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因势利导,自然过渡,避免思维断线,体现逐渐发展变化。
应采取的措施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学生思维活跃的时机,在学生急待探究新知识的关键时刻导出新的知识点。
应注意的问题是:一方面要避免跨度太大,增加学生的思维难度;另一方面要避免过渡繁杂,冲淡了新知识。
5.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只有对某一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在研究该事物时精力高度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就必须设法使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兴趣。
激发兴趣的原则是不能脱离教学目标,不能对学生进行反面的思想教育。例如学生对偷电技术很感兴趣,物理教师决不能用偷电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锁技术与偷盗等。
兴趣衰退的原因是某一现象持续时间过长、重复过多或者失败过多,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使学生一节课始终精力高度集中是很困难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在教学过程的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新奇感;时常投放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有成功感。
应注意的问题是:避免信口开河,随心所欲,脱离教学目标。
6.疑点的点拨
疑点的积累是学生思维积极性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消除疑点是使学生积极进取的关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同一部分知识中不同学生的疑点也不一样,这一环节的处理水平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推动学生积极思维;
定位要准确——个别指导还是集体讲解;
时机要成熟——在积极思维的起爆点上,不要把点拨搞成了包办,也不要在学生已经失去信心后再点拨。即要做到雪中送炭,不要搞成了雨后送伞;
方法要得当——不要把点拨搞成了干扰,原来的疑点未解决,却带来了许多新疑点。
(2)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强集体备课,最大限度地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研究对策;
②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讨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减少疑点;
③讲练结合实现双向沟通,通过练检验认识,暴露错误,通过暴露的错误找准切入点;
④牢牢把握课堂*主动权,抓住机遇,适时点拨,学生练要有度,教师讲要到位。
(3)应注意的问题是:疑点点拨的主要方式是启发式诱导,是启发,不是强迫,是启发学生思考,不是*着学生吆喝。
7.课堂教学的设问艺术
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课堂设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是诱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是获取学情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设问的目的:课堂设问的根本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不是单一追求让个学生回答出问题本身,而是通过让学生回答预设问题暴露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解决暴露的问题,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设问的原则
(1)要找准设置问题的角度,选择最佳的切入点。
一是问题的设置角度要新颖,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注意。
二是问题的设置要富有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
(2)要把握设置问题的难度,找准最近发展区。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是问题的设置难度要适中。以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3)要控制问题设置的跨度,充分发挥问题的牵线、搭桥和引路的功效。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点”上的信息量(难度)。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
二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面”上的信息量(跨度)。新授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要尽量小一点,复习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可适度大一些。
(4)要控制问题设置的梯度,不要急于求成。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
二是问题的设置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逐渐接近问题的结论。
(5)要注重问题设置的广度,以拓宽问题的实际效应。
一是设置的问题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以发挥问题对不同层面学生的辐射广度。
二是设置的问题要能够进行梯度、角度的*度变换,使其具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以发挥问题对知识和方法的辐射广度。
(6)要控制问题设置的密度,确保问题得到充分思考。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疏密适度,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众“度”,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二是设置的问题要充分解决,在每一个问题提出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对问题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思考。
8.课堂例题的教学
例题的主要功能,一是用来向学生说明重难知识的内涵、外延和条件。二是用来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三是用来对解题规范的示范,让学生明确怎样才算是规范的。例题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①根据题目表述的材料特征(过程、环节等),把材料情景转化为学科情景,以发掘隐含条件。②根据学科情景的特点和性质,把学科情景转化为学科条件,以确定已知和未知。③根据学科条件的关联规律,把学科条件转化为工具条件,以确定概念、原理或规律。
(2)突出题目的破解方法。①根据环节(状态)、阶段(过程)决定破解方案。每一个状态对应一个子问题,每一个阶段对应一个子问题,任意两个状态之间对应一个过程;对文科,每一个要点对应一个子问题,要点之间通过事件联系在一起。②根据要培养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基本环节决定破解的问题层次。每一层次对应一个子问题,每一个子问题对应一个思维环节。
(3)强化解题过程的呈现规范。①解题过程的呈现与规范要求相对应,呈现的顺序要与基本思路相对应,以利最后提炼思路和方法。②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图表,表述要简洁,重在体现思维环节。③思维过程的呈现应包括针对哪一对象、在哪个过程中、依据什么规律(概念或原理)、原始方程、代数结果、数据带入、最终结果。
(4)落实思路与方法的归纳提炼。①思路要体现分析问题的切入点,解决问题的思维环节和思维程序。②方法要体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本学科方法和跨学科方法。③提炼的细节要与例题的解题环节内容相迎合(即不能脱离题目谈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8.全课结束的归纳与拓宽
归纳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归纳,才能使学生清晰的了解一节课究竟学习了哪些知识,探讨了哪些方法,提高了哪些能力,把新知识、新能力充实到学生的知识贮存库中。
拓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并不是每节课非拓宽不行,拓宽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的外延,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新知识带来的新问题,为下节课的继续再学习埋下伏笔。
归纳与拓宽的原则是:回扣教学目标,理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拓宽知识外延,延展学生思维。
应采取的措施是:根据目标理出纲,抓住内涵列出目,通过外延找联系,最后纳入知识库。
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要把归纳搞成了简单的重复或压缩讲课,不要把拓宽搞成了讲座,拓宽的内容比授课内容还多,使学生不知道本节课到底该抓什么。
(三)评价上,要突出学情,讲究激励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同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自身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是明确评价目的,把握评价标准。评价的主题是学生行为状态,教师行为状态。评价的内容是学生发现和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探究和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提高了哪些能力和素养。
同行之间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优点、问题与建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收获、困惑与建议;自身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对学情的评价、对方法的反思和改进的思路。
教师对学情的评价要注重面向全体、培养信心、点拨方法、突出激励,要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出的研究性问题,更要关注学困生存在的基本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有明确的态度和观点,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对回答问题存在错误或不能回答时,要适时搭建合适的思维台阶,指导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非语言评价方式,如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让学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感受评价带来的收获。
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何种方法,最根本的是启发点拨。启发点拨是教学方法的灵魂,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是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改革教学方法时,必须首先端正教育思想。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艺术。
以情景创设为切入点,以教学目标为主线,以问题探究为主环,以互动—探究为平台,以思路和方法的形成为归宿;因材施教,适时启发,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激发思维,推进创新,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8:44
在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物理该怎么教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四年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曾有少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走向极端,甚至是很荒唐的,具体表现:一是课时教案撰写无用论,崇尚“零教案”教学;二是书面作业批阅无用论,盛行“零作业”学习。笔者认为,不深入撰写教案就不可能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势必会导致教学的随意性;不深入批阅作业就不可能准确把握学生情况,势必导致教学的盲目性。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同样要提前作出规划和计划。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计和筹划,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事先总应该有个初步方案,研究教学设计就是研究为了达到教与学的目标而应采取的教与学活动的初步方案。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应该明确“教学有法”是前提,“教无定法”是原则。任何事情都其内在的规律性,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有其客观规律性,所以教学不能随心所欲,毫无章法,而应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教学的随意性并不等于是教学的灵活性,教学的盲目性并不等于是教学的开放性;强调教学行为的规范性并不意味着教条,强调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并不意味着机械。我们必须明确,过于狭窄的路线会导致思想僵化,同样,过于宽泛的路线则会由于精力的分散而丧失关注的中心。所以,对每一节课我们都应该进行精心设计,确保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过程的时效性。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是什么?
教学设计过程就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在研究教学设计时应注意:教学设计以分析教与学需求为基础,以形成解决教与学问题的方案为目的;是一个系统规划的过程,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其指向是教与学目标的达成;其具体产物是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
课堂情景有可预测和不可预测两个方面,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预测学生可能会怎么样, 明确学生希望教师怎么样。
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学生,以一颗“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明确他们好什么求什么,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
2.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预测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困惑,明确希望学生最终怎么样。
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经验,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来设计教学,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的情景尽可能做到能在课堂再现,不能再现的情景应该是学生经历的、熟悉的,至少是曾经听说过的。
3.研究个体差异,立足因材施教,做到人人发展。
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特点、认知能力是不会完全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找到适合所有学生的某种教学方法。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等筹划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还应具备的条件是:1.教学内容开放。在教学设计中要从教材以外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书本走向社会。2.教学过程开放。其基本思维程序是“课前自主研究,发现问题—课堂互动研讨,解决问题—课后延伸思考,拓展能力”。3.教学问题开放。新课程应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高级思维的能力。4.组织形式多样化。采用多种媒体手段传递、交流教与学的信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思维碰撞。5.教学过程体验化。让学生多参与操作、体验过程和探究方法。6.课堂环境民主化。多创设语言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特别要关注学困生所存在的问题的展示和解决。
三、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成功的教学既然是高度的科学性与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要通过艺术性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想学、会学、学会的问题。学生想不想学由教师的教学艺术决定,学生会不会学由教师的学法指导决定,学生能否学会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没有适合教材本质的、适合于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正在发展中的人的本质的教学方法,一堂课就不可能获得成效。教学设计就是要研究情景创设,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式,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宏观上,要突出重点,讲究策略
1.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
(1)创设富有社会气息的情境。物理学科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尽可能地联系科学和社会实际,加深对学科知识对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2 )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就在身边,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当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学习就会变得欢乐有趣。
(3)创设富有想象气息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和学生的对话中设境,在对学科美的欣赏中设境,在学科知识的应用中设境,在和学生交流中设境。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标新立异。
2.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互动过程,是师生思维活动和思维碰撞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就是引发问题、呈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的原则是:揭露矛盾,提出疑问,指导方法。
(1)要提隐性问题,不要提显性问题,也就是要提揭露矛盾本质的问题。要切实注意问题与启发的区别:问题是要求学生得出某种答案,启发是为了使学生产生某种行为。
(2)要抓住关键,及时启发。要注意时机:要抓住学生积极思维的起爆点,真正的启发一节课只有两三个,不要搞成了整节课都是启发,没有思维。
(3)突出重点,重锤击鼓。要注意准确:学生感到难懂的重点、难点处,易错易混的疑点处,知识间有重要区别与联系的盲点处,能举一反三的(问题)闪光点处。
重点:重要或主要的地方,即具有重大意义、起决定作用和有重要影响的部分。
难点: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疑点:不太明白,产生怀疑或困惑的地方。
盲点: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的地方。
闪光点:能够拓展其功能的地方。
(4)优化组合,变换教法。要注意教法的随机应变:让学生眼、耳、手、脑并用,要讲、议、看、练相结合,不要搞单打一,因为学生整节课以单一方式集中精力是不可能的。
3.课堂教学的全局构建
一节课的全局结构主要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大环节。总的原则是:
(1)开头:导语要精炼,意图要明确。要注意:开头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新课的主要学习意图,激起求知欲,不要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使学生在等待中丧失兴趣。
(2)中间:丰富、有实际内容。要注意:避免长时间风平浪静,平铺直叙,也要避免长时间强音轰鸣,使人精神紧张,不能突出重点。主张围绕重点目标,有一、两个高浪,形式上有张有弛,起伏交错。
(3)结尾:高度概括,结而不散,为下节课埋下伏笔。要注意:结尾的目的是要形成知识结构,总结和结尾不要说(或写)黑板上没有涉及到的,防止把总结搞成了拓宽,掩饰了本节课的重点。
4.课堂教学的行为艺术
(1)形态表演艺术.。教师如何运用眼、体、(表)情进行信息传递的艺术。在这里要注意:
①情与言的配合过程:情因文异,情因人发。
②充分利用眼的艺术:眼睛是交流感情的窗口,要善于用眼睛表达,眼睛比语言更重要,学生的眼神是最好的反馈信息的窗口。
③巧妙利用体态艺术:手势语(上挑表示呼唤、下指表示反感、摆手表示失望),体态语(前倾表示感兴趣,后倾表示不感兴趣,侧转表示失望)。
(2)语言表演艺术。教师的语言主要是促进学生思维,传达教学信息,交流师生情感。课堂语言要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在这里要注意:
①规范语言风格。要注意科学的逻辑性、抽象性、简洁性,有艺术感染性,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新。
②恰当利用语言形态:从信息载体角度来看,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从思维方式来看,有传输性语言和贮存性语言。原则是该说的说,该写的写。
③不要讲不携带任何信息的废话,如:“啊”、“呀”、“这个”、“哪个”、“对不对”、“是不是”之类。
④要有启发性,有幽默感,注重轻重缓急。要用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能把话说完说尽,要含而不漏,适当地留下空白,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补充发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实验表演艺术。所谓实验表演艺术,就是指实验态度和实验操作艺术。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实际教学中尽量不要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实验操作。在这里要注意:
①要真实、客观、有规律性,要有实事求是之心,不要有哗众取宠之意。
②要简化实验:越是简化的实验,对客观事实的表现越直接。
③实验仪器具有两重性: 保证试验在仪器尽可能少、尽可能简单的条件下进行,因为仪器存在的本身对教学就是一种干扰。
④要做到直观、明显、和谐:尽量保证试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可视性,尽量放大数据,保证学生观察明显,操作要规范。
⑤要使试验生动、形象、典型、奇异:要想法使语言具有启发性、指导性,设计思想要新奇,实验现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微观上,要突出问题,讲究方法
1.目标的确定
目标的确定要科学,所谓科学就是适度,度掌握得越好,科学性就越强。教学目标的确定艺术就是准确把握目标确定过程中的度,度要受到教学大纲和教育对象的制约。低了达不到课标的基本要求不行,高了超越学生实际接受水平也不行。目标制定应遵循的原则是:
(1)时代人才观的要求,主要依据学科教学大纲,明确相关知识教和学要达到的度,使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依据性,目标的低要有度,体现对教和学的约束性;
(2)高考改革的要求,主要依据高考说明和往年高考试题,使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实效性,拓宽和提高要有价值,要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3)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目标的高要可攀,要体现因材施教,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2.重点、难点与关键点的确定
课堂教学不能平均用力,好多知识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的,同时一节课45分钟,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教学的重点,指所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中重要的或起决定作用的部分。教学重点的确定原则是根据知识的地位和功能。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重点突出,同时应采取的措施是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其意义,强化相关训练。应注意的问题是:避免无重点和重点太多的两个极端。
教学难点,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不易解决或容易产生障碍的地方。教学难点的确定原则是根据理解和接受该部分知识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学生实际具备的能力、可能实现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突破难点,同时应采取的措施是针对补偿,分散难点,化难为易。应注意的问题是:应避免难点太多,同时不要向学生投放难点,防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点往往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和想当然的思维方式。
教学关键点,是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至关紧要的部分,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学关键点的确定原则是根据知识点的地位和学生的思维习惯。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要抓住关键,应采取的措施是讲清知识的准确内涵和外延,强化辨析。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要把知识重点视为关键点,教学的关键点往往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纠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和想当然的思维方式。
3.课题的导入
导入课题是课堂教学的开幕戏,它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即要学什么;激起学生的学习*,即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使师生共同进入实战状态。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简洁自然,具有激发作用。通常采取的方式有: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性导入;从生活中的感性知识与所学知最大限度地激起学习兴趣,杨振宁讲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总之,就是要使学生达到跃跃欲试的境界。
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定律”一课时,讲这样一件轶事:“物理学家盖莫夫,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布洛赫三人在湖边散步,有一人问他们三人:一只装满石头的船浮在水池中,如果将船上的石头投入水中,水池中水面的高度如何变化。有趣的是三人都答错了”。借此导入“阿基米德定律”。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简洁自然,具有激发作用。
通常采取的方式有: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和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性导入;从生活中的感性知识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导入;从学生的思维盲点导入;进行情景演示,通过提出问题导入等。
应注意的问题是:避免平铺直叙,长篇大论,让学生在长时间的等待中丧失学习兴致,要达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4.知识点的过渡
过渡,是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中。知识点的过渡艺术,就是指教学过程中,由一个知识点向另一个知识点转入的教学艺术。
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因势利导,自然过渡,避免思维断线,体现逐渐发展变化。
应采取的措施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学生思维活跃的时机,在学生急待探究新知识的关键时刻导出新的知识点。
应注意的问题是:一方面要避免跨度太大,增加学生的思维难度;另一方面要避免过渡繁杂,冲淡了新知识。
5.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只有对某一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在研究该事物时精力高度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就必须设法使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兴趣。
激发兴趣的原则是不能脱离教学目标,不能对学生进行反面的思想教育。例如学生对偷电技术很感兴趣,物理教师决不能用偷电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锁技术与偷盗等。
兴趣衰退的原因是某一现象持续时间过长、重复过多或者失败过多,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使学生一节课始终精力高度集中是很困难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在教学过程的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新奇感;时常投放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有成功感。
应注意的问题是:避免信口开河,随心所欲,脱离教学目标。
6.疑点的点拨
疑点的积累是学生思维积极性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消除疑点是使学生积极进取的关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同一部分知识中不同学生的疑点也不一样,这一环节的处理水平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推动学生积极思维;
定位要准确——个别指导还是集体讲解;
时机要成熟——在积极思维的起爆点上,不要把点拨搞成了包办,也不要在学生已经失去信心后再点拨。即要做到雪中送炭,不要搞成了雨后送伞;
方法要得当——不要把点拨搞成了干扰,原来的疑点未解决,却带来了许多新疑点。
(2)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强集体备课,最大限度地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研究对策;
②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讨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减少疑点;
③讲练结合实现双向沟通,通过练检验认识,暴露错误,通过暴露的错误找准切入点;
④牢牢把握课堂*主动权,抓住机遇,适时点拨,学生练要有度,教师讲要到位。
(3)应注意的问题是:疑点点拨的主要方式是启发式诱导,是启发,不是强迫,是启发学生思考,不是*着学生吆喝。
7.课堂教学的设问艺术
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课堂设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是诱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是获取学情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设问的目的:课堂设问的根本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不是单一追求让个学生回答出问题本身,而是通过让学生回答预设问题暴露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解决暴露的问题,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设问的原则
(1)要找准设置问题的角度,选择最佳的切入点。
一是问题的设置角度要新颖,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注意。
二是问题的设置要富有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
(2)要把握设置问题的难度,找准最近发展区。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是问题的设置难度要适中。以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3)要控制问题设置的跨度,充分发挥问题的牵线、搭桥和引路的功效。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点”上的信息量(难度)。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
二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面”上的信息量(跨度)。新授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要尽量小一点,复习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可适度大一些。
(4)要控制问题设置的梯度,不要急于求成。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
二是问题的设置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逐渐接近问题的结论。
(5)要注重问题设置的广度,以拓宽问题的实际效应。
一是设置的问题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以发挥问题对不同层面学生的辐射广度。
二是设置的问题要能够进行梯度、角度的*度变换,使其具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以发挥问题对知识和方法的辐射广度。
(6)要控制问题设置的密度,确保问题得到充分思考。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疏密适度,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众“度”,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二是设置的问题要充分解决,在每一个问题提出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对问题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思考。
8.课堂例题的教学
例题的主要功能,一是用来向学生说明重难知识的内涵、外延和条件。二是用来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三是用来对解题规范的示范,让学生明确怎样才算是规范的。例题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①根据题目表述的材料特征(过程、环节等),把材料情景转化为学科情景,以发掘隐含条件。②根据学科情景的特点和性质,把学科情景转化为学科条件,以确定已知和未知。③根据学科条件的关联规律,把学科条件转化为工具条件,以确定概念、原理或规律。
(2)突出题目的破解方法。①根据环节(状态)、阶段(过程)决定破解方案。每一个状态对应一个子问题,每一个阶段对应一个子问题,任意两个状态之间对应一个过程;对文科,每一个要点对应一个子问题,要点之间通过事件联系在一起。②根据要培养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基本环节决定破解的问题层次。每一层次对应一个子问题,每一个子问题对应一个思维环节。
(3)强化解题过程的呈现规范。①解题过程的呈现与规范要求相对应,呈现的顺序要与基本思路相对应,以利最后提炼思路和方法。②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图表,表述要简洁,重在体现思维环节。③思维过程的呈现应包括针对哪一对象、在哪个过程中、依据什么规律(概念或原理)、原始方程、代数结果、数据带入、最终结果。
(4)落实思路与方法的归纳提炼。①思路要体现分析问题的切入点,解决问题的思维环节和思维程序。②方法要体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本学科方法和跨学科方法。③提炼的细节要与例题的解题环节内容相迎合(即不能脱离题目谈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8.全课结束的归纳与拓宽
归纳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归纳,才能使学生清晰的了解一节课究竟学习了哪些知识,探讨了哪些方法,提高了哪些能力,把新知识、新能力充实到学生的知识贮存库中。
拓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并不是每节课非拓宽不行,拓宽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的外延,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新知识带来的新问题,为下节课的继续再学习埋下伏笔。
归纳与拓宽的原则是:回扣教学目标,理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拓宽知识外延,延展学生思维。
应采取的措施是:根据目标理出纲,抓住内涵列出目,通过外延找联系,最后纳入知识库。
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要把归纳搞成了简单的重复或压缩讲课,不要把拓宽搞成了讲座,拓宽的内容比授课内容还多,使学生不知道本节课到底该抓什么。
(三)评价上,要突出学情,讲究激励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同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自身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是明确评价目的,把握评价标准。评价的主题是学生行为状态,教师行为状态。评价的内容是学生发现和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探究和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提高了哪些能力和素养。
同行之间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优点、问题与建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收获、困惑与建议;自身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突出对学情的评价、对方法的反思和改进的思路。
教师对学情的评价要注重面向全体、培养信心、点拨方法、突出激励,要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出的研究性问题,更要关注学困生存在的基本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有明确的态度和观点,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对回答问题存在错误或不能回答时,要适时搭建合适的思维台阶,指导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非语言评价方式,如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让学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感受评价带来的收获。
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何种方法,最根本的是启发点拨。启发点拨是教学方法的灵魂,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是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改革教学方法时,必须首先端正教育思想。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艺术。
以情景创设为切入点,以教学目标为主线,以问题探究为主环,以互动—探究为平台,以思路和方法的形成为归宿;因材施教,适时启发,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激发思维,推进创新,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