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罗迪尼亚超大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0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12

新元古代在整个地质历史中是一段十分重要而颇具特色的时期,除去众所周知的全球性广泛分布的冰川活动和艾迪卡拉动物群的出现外,超*的汇聚和裂解构成该时期的另一特色。中元古代末期和新元古代早期的造山运动使全球大地构造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碰撞作用使若干分离的*块汇聚成超*或联合*,汇聚后的超*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又重新裂解成若干*块体。目前国际地学界关注的罗迪尼亚超*的形成和裂解使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

McMenamin等(1990)首先提出新元古代“Rodinia”超*的概念,指出罗迪尼亚是一个10亿年前由*碰撞形成的全球性的超*。“罗迪尼亚”一词来源于俄语,原义为“祖国(motherland)”之意。赋予新元古代时期超*以“罗迪尼亚”一词,系指罗迪尼亚超*是显生宙所有*的“根”,而且罗迪尼亚超*的边缘(*架)是最早期动物诞生的摇篮。通过罗迪尼亚超*的研究,可能形成一种全新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同时罗迪尼亚超*的形成和裂解制约着元古宙及后期矿产的形成与分布。

许多著名的前寒武纪地质学家在SWEAT假说(美国西南部与东南极汇聚)(Moores,1991)的基础上,对罗迪尼亚超*的古地理再造做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其中较有影响的成果之一当数Hoffman(1991)所建立的新元古代时期超*复原图。该成果被许多文献引用。在他建立的超*复原图中,发生了以劳伦*为中心的聚合,东冈瓦纳(澳大利亚、印度和东南极)与其相邻。西伯利亚位于劳伦*的一侧,而另一侧遥相对应的则是波罗的、非洲和南美地块群。上述早前寒武纪地块主要以格林威尔时期(1300~1000Ma)造山带为缝合标志。在Hoffman的罗迪尼亚全球构造复原图的基础上,Li Z.X.等(1995、1996)讨论了中国华北与华南在超*中的位置,分别将华北和华南置于西伯利亚的两侧,并认为宽坪运动和四堡运动在时代上与格林威尔运动大致相当。

当劳伦*与东南极和澳大利亚*以后,形成了古太平洋。这是罗迪尼亚破裂以后第一次最重大的地质事件,时间推断在720Ma左右(Unrug,1996)。罗迪尼亚的破裂是通过裂谷、沉降盆地(sag basin)、陆内活动带、被动*边缘和岩浆弧的形式实现的。该超*的破裂奠定了形成冈瓦纳*的基础,冈瓦纳*的汇聚大致在古生代初最终完成。在罗迪尼亚破裂至冈瓦纳的汇聚过程中,当劳伦*依然和西伯利亚、波罗的陆块与亚马孙和Rio de la Plata陆块结合在一起时,冈瓦纳*其他部分在新元古代末期形成了一个短寿的超*,称为Pannotia(Powell,1995)。

从1999年开始执行的IGCP-440“罗迪尼亚超*汇聚与裂解”研究项目,在全球300多位科学家的参与下已取得许多重要进展。除罗迪尼亚超*复原图尚在编制中外,其主要进展简述如下。

1.从SWEAT假设到AUSWES和AUSMEX假设

SWEAT系指北美西南部与东南极连接的一种假设,是20世纪90年代初重建罗迪尼亚超*的重要基础。到90年代后半期,有些学者提出,澳大利亚东部与美国西部中—新元古代地质特点具有更大的相似性。因此,对罗迪尼亚超*的结构进行了调整,认为AUSWES比SWEAT假设更合理。到21世纪初,Pisarevsky等(2003)根据古地磁资料认为,在超*中与东澳位置最接近的应是北美更南端的墨西哥,而不是美国。因此,提出AUSMEX假设代替了前两种假设。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种假设并不存在谁是谁非,或者最新提出的假设可以完全替代早期假设。在Pisarevsky等(2003)提出一幅全新的罗迪尼亚重建图时,Rogers等(2003)同时也提出了一幅简化的罗迪尼亚复原图,依然坚持了SWEAT假设,将东南极置于与劳伦西南相邻的位置(图8-4)。图8-5列出了其他几幅有代表性的罗迪尼亚复原图。

2.关于东冈瓦纳聚合时代的争论

在罗迪尼亚研究中,目前争论最大的是关于东冈瓦纳聚合的年代。东冈瓦纳是由印度、澳大利亚和东南极组成的*块体群。一部分学者坚持东冈瓦纳是通过与格林威尔同期造山作用“焊接”而成的,是罗迪尼亚的组成部分,其中Rogers等甚至认为东冈瓦纳是一个长寿*,是Ur古*块群演化的结果,直到联合*解体,组成东冈瓦纳的印度、澳大利亚和东南极才各自分离。然而另一部分学者则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其依据有三方面:第一,精度较高的古地磁资料表明,在罗迪尼亚形成时,印度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区,不属超*的成员;第二,没有证据表明东南极分散的古老地质体在1000 Ma时已聚合,它们应是泛非运动的产物;第三,1000 Ma的地质事件属于热事件,虽然有大量深成侵入体的形成,但没有同期遭受变质作用的地质学和年代学证据,因此该时期的事件不具造山作用的性质,在东冈瓦纳陆块群内不存在与格林威尔相当的造山作用。东冈瓦纳直至600~550 Ma泛非期才聚合而成。

图8-4 Rogers于2003年发表的罗迪尼亚复原图

3.西伯利亚的位置

近年来至少有7种有关劳伦与西伯利亚连接的重建模式,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种模式,分别是西伯利亚南部与劳伦北部相连及西伯利亚北部与劳伦北部相连的模式。

沿西伯利亚边缘发育的里菲层序及年代和古地磁资料表明,在罗迪尼亚时期西伯利亚边缘被大洋所包围。根据最近获得的地质和古地磁资料,西伯利亚可能是古元古代超*裂解后形成的几个克拉通聚合的产物,这次聚合包括西伯利亚和劳伦*,并成为罗迪尼亚的核心。西伯利亚缺少大规模格林威尔期碰撞的地质记录,支持西伯利亚南部与劳伦北部相连的模式。西伯利亚南部幔源超铁镁质杂岩可能与地幔柱有关,后来引起罗迪尼亚的破裂。新元古代早期大量的岩墙和岩床在西伯利亚克拉通东部(约1000Ma)和南部(740~780Ma)十分发育,后者可能与劳伦北部Franklinian岩浆事件有关。在此阶段沿南缘(Sayan—Baikal)发育的被动*边缘指示了新洋盆的打开。西伯利利约在700Ma完全脱离了罗迪尼亚超*。

4.华南陆块

在IGCP-440项目执行过程中,数十位中国地质学家参与了中国古*与全球构造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根据地层学和事件地质学的资料,特别是新获得的大量U-Pb法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扬子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的新元古代地质历史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突出表现在热-构造事件的特征、序列和年代格架、克拉通化终结时间、南华系—震旦系地层层序、冰成岩层位及时代等诸多方面。根据这些相似性,作者等已撰文(陆松年等,2003c)提出中—新元古代扬子克拉通与塔里木克拉通相连或相邻的可能性。关于中国主要克拉通与罗迪尼亚超*的关系在第九章还要进一步讨论,这里着重介绍李正祥等在华南的研究成果。

华南陆块上保存着许多了解罗迪尼亚汇聚与裂解的关键性证据。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在华夏陆块西南端的海南岛上存在约1430 Ma的花岗岩及1300~1000 Ma期间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在扬子克拉通北缘和南缘同样也存在约1000 Ma的花岗质岩体和具有相似年龄的可能来源于华夏古陆的碎屑岩。这表明,在四堡造山带西部华夏古陆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可能集中在1000 Ma左右。然而,沿着扬子克拉通东南边缘约970 Ma的埃达克质花岗岩的存在表明在这一时期俯冲作用仍然继续进行。在*的增生/碰撞过程中,在扬子克拉通北缘和东南缘900 Ma的弧火山作用可能使得更为年轻的火山岩生成。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华南新元古代裂解历史与澳大利亚东部几乎一致,在罗迪尼亚超*中,华南置于劳伦南部与东澳大利亚之间是可能的。如果确是这样,那么则表明罗迪尼亚超*的主要块体直到1000 Ma以后,甚至是900 Ma才会聚到一起。这在地质上可以解释关于各种东澳大利亚-南极-劳伦连接假设的某些误差。当然,其他的一些重建模式,比如华南邻近印度和西澳大利亚也是可以接受的。当前古地磁数据对这些重建模式都是支持的。罗迪尼亚裂解时期,在罗迪尼亚中部和西部,有大量相同时代的非造山岩浆作用。这种岩浆作用持续了约100Ma,但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第一期约在830~795 Ma;另一期约在780~745 Ma。在这两个时期都有地幔柱成因的镁铁质岩石产生(如在西劳伦、华南、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地),前裂谷时期开始阶段的裂解可能与岩石圈伸展和减薄所造成的减压熔融作用无关。有理由推断,约在830Ma时期,罗迪尼亚超*之下存在一个超级地幔柱,并引发相应的深源岩浆作用;到820Ma左右,在罗迪尼亚超*内部出现裂解,并最终导致在斯图尔特(Sturtian)冰川作用期间罗迪尼亚超*的完全破裂。

图8-5 罗迪尼亚超*复原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12

新元古代在整个地质历史中是一段十分重要而颇具特色的时期,除去众所周知的全球性广泛分布的冰川活动和艾迪卡拉动物群的出现外,超*的汇聚和裂解构成该时期的另一特色。中元古代末期和新元古代早期的造山运动使全球大地构造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碰撞作用使若干分离的*块汇聚成超*或联合*,汇聚后的超*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又重新裂解成若干*块体。目前国际地学界关注的罗迪尼亚超*的形成和裂解使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

McMenamin等(1990)首先提出新元古代“Rodinia”超*的概念,指出罗迪尼亚是一个10亿年前由*碰撞形成的全球性的超*。“罗迪尼亚”一词来源于俄语,原义为“祖国(motherland)”之意。赋予新元古代时期超*以“罗迪尼亚”一词,系指罗迪尼亚超*是显生宙所有*的“根”,而且罗迪尼亚超*的边缘(*架)是最早期动物诞生的摇篮。通过罗迪尼亚超*的研究,可能形成一种全新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同时罗迪尼亚超*的形成和裂解制约着元古宙及后期矿产的形成与分布。

许多著名的前寒武纪地质学家在SWEAT假说(美国西南部与东南极汇聚)(Moores,1991)的基础上,对罗迪尼亚超*的古地理再造做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其中较有影响的成果之一当数Hoffman(1991)所建立的新元古代时期超*复原图。该成果被许多文献引用。在他建立的超*复原图中,发生了以劳伦*为中心的聚合,东冈瓦纳(澳大利亚、印度和东南极)与其相邻。西伯利亚位于劳伦*的一侧,而另一侧遥相对应的则是波罗的、非洲和南美地块群。上述早前寒武纪地块主要以格林威尔时期(1300~1000Ma)造山带为缝合标志。在Hoffman的罗迪尼亚全球构造复原图的基础上,Li Z.X.等(1995、1996)讨论了中国华北与华南在超*中的位置,分别将华北和华南置于西伯利亚的两侧,并认为宽坪运动和四堡运动在时代上与格林威尔运动大致相当。

当劳伦*与东南极和澳大利亚*以后,形成了古太平洋。这是罗迪尼亚破裂以后第一次最重大的地质事件,时间推断在720Ma左右(Unrug,1996)。罗迪尼亚的破裂是通过裂谷、沉降盆地(sag basin)、陆内活动带、被动*边缘和岩浆弧的形式实现的。该超*的破裂奠定了形成冈瓦纳*的基础,冈瓦纳*的汇聚大致在古生代初最终完成。在罗迪尼亚破裂至冈瓦纳的汇聚过程中,当劳伦*依然和西伯利亚、波罗的陆块与亚马孙和Rio de la Plata陆块结合在一起时,冈瓦纳*其他部分在新元古代末期形成了一个短寿的超*,称为Pannotia(Powell,1995)。

从1999年开始执行的IGCP-440“罗迪尼亚超*汇聚与裂解”研究项目,在全球300多位科学家的参与下已取得许多重要进展。除罗迪尼亚超*复原图尚在编制中外,其主要进展简述如下。

1.从SWEAT假设到AUSWES和AUSMEX假设

SWEAT系指北美西南部与东南极连接的一种假设,是20世纪90年代初重建罗迪尼亚超*的重要基础。到90年代后半期,有些学者提出,澳大利亚东部与美国西部中—新元古代地质特点具有更大的相似性。因此,对罗迪尼亚超*的结构进行了调整,认为AUSWES比SWEAT假设更合理。到21世纪初,Pisarevsky等(2003)根据古地磁资料认为,在超*中与东澳位置最接近的应是北美更南端的墨西哥,而不是美国。因此,提出AUSMEX假设代替了前两种假设。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种假设并不存在谁是谁非,或者最新提出的假设可以完全替代早期假设。在Pisarevsky等(2003)提出一幅全新的罗迪尼亚重建图时,Rogers等(2003)同时也提出了一幅简化的罗迪尼亚复原图,依然坚持了SWEAT假设,将东南极置于与劳伦西南相邻的位置(图8-4)。图8-5列出了其他几幅有代表性的罗迪尼亚复原图。

2.关于东冈瓦纳聚合时代的争论

在罗迪尼亚研究中,目前争论最大的是关于东冈瓦纳聚合的年代。东冈瓦纳是由印度、澳大利亚和东南极组成的*块体群。一部分学者坚持东冈瓦纳是通过与格林威尔同期造山作用“焊接”而成的,是罗迪尼亚的组成部分,其中Rogers等甚至认为东冈瓦纳是一个长寿*,是Ur古*块群演化的结果,直到联合*解体,组成东冈瓦纳的印度、澳大利亚和东南极才各自分离。然而另一部分学者则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其依据有三方面:第一,精度较高的古地磁资料表明,在罗迪尼亚形成时,印度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区,不属超*的成员;第二,没有证据表明东南极分散的古老地质体在1000 Ma时已聚合,它们应是泛非运动的产物;第三,1000 Ma的地质事件属于热事件,虽然有大量深成侵入体的形成,但没有同期遭受变质作用的地质学和年代学证据,因此该时期的事件不具造山作用的性质,在东冈瓦纳陆块群内不存在与格林威尔相当的造山作用。东冈瓦纳直至600~550 Ma泛非期才聚合而成。

图8-4 Rogers于2003年发表的罗迪尼亚复原图

3.西伯利亚的位置

近年来至少有7种有关劳伦与西伯利亚连接的重建模式,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种模式,分别是西伯利亚南部与劳伦北部相连及西伯利亚北部与劳伦北部相连的模式。

沿西伯利亚边缘发育的里菲层序及年代和古地磁资料表明,在罗迪尼亚时期西伯利亚边缘被大洋所包围。根据最近获得的地质和古地磁资料,西伯利亚可能是古元古代超*裂解后形成的几个克拉通聚合的产物,这次聚合包括西伯利亚和劳伦*,并成为罗迪尼亚的核心。西伯利亚缺少大规模格林威尔期碰撞的地质记录,支持西伯利亚南部与劳伦北部相连的模式。西伯利亚南部幔源超铁镁质杂岩可能与地幔柱有关,后来引起罗迪尼亚的破裂。新元古代早期大量的岩墙和岩床在西伯利亚克拉通东部(约1000Ma)和南部(740~780Ma)十分发育,后者可能与劳伦北部Franklinian岩浆事件有关。在此阶段沿南缘(Sayan—Baikal)发育的被动*边缘指示了新洋盆的打开。西伯利利约在700Ma完全脱离了罗迪尼亚超*。

4.华南陆块

在IGCP-440项目执行过程中,数十位中国地质学家参与了中国古*与全球构造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根据地层学和事件地质学的资料,特别是新获得的大量U-Pb法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扬子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的新元古代地质历史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突出表现在热-构造事件的特征、序列和年代格架、克拉通化终结时间、南华系—震旦系地层层序、冰成岩层位及时代等诸多方面。根据这些相似性,作者等已撰文(陆松年等,2003c)提出中—新元古代扬子克拉通与塔里木克拉通相连或相邻的可能性。关于中国主要克拉通与罗迪尼亚超*的关系在第九章还要进一步讨论,这里着重介绍李正祥等在华南的研究成果。

华南陆块上保存着许多了解罗迪尼亚汇聚与裂解的关键性证据。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在华夏陆块西南端的海南岛上存在约1430 Ma的花岗岩及1300~1000 Ma期间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在扬子克拉通北缘和南缘同样也存在约1000 Ma的花岗质岩体和具有相似年龄的可能来源于华夏古陆的碎屑岩。这表明,在四堡造山带西部华夏古陆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可能集中在1000 Ma左右。然而,沿着扬子克拉通东南边缘约970 Ma的埃达克质花岗岩的存在表明在这一时期俯冲作用仍然继续进行。在*的增生/碰撞过程中,在扬子克拉通北缘和东南缘900 Ma的弧火山作用可能使得更为年轻的火山岩生成。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华南新元古代裂解历史与澳大利亚东部几乎一致,在罗迪尼亚超*中,华南置于劳伦南部与东澳大利亚之间是可能的。如果确是这样,那么则表明罗迪尼亚超*的主要块体直到1000 Ma以后,甚至是900 Ma才会聚到一起。这在地质上可以解释关于各种东澳大利亚-南极-劳伦连接假设的某些误差。当然,其他的一些重建模式,比如华南邻近印度和西澳大利亚也是可以接受的。当前古地磁数据对这些重建模式都是支持的。罗迪尼亚裂解时期,在罗迪尼亚中部和西部,有大量相同时代的非造山岩浆作用。这种岩浆作用持续了约100Ma,但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第一期约在830~795 Ma;另一期约在780~745 Ma。在这两个时期都有地幔柱成因的镁铁质岩石产生(如在西劳伦、华南、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地),前裂谷时期开始阶段的裂解可能与岩石圈伸展和减薄所造成的减压熔融作用无关。有理由推断,约在830Ma时期,罗迪尼亚超*之下存在一个超级地幔柱,并引发相应的深源岩浆作用;到820Ma左右,在罗迪尼亚超*内部出现裂解,并最终导致在斯图尔特(Sturtian)冰川作用期间罗迪尼亚超*的完全破裂。

图8-5 罗迪尼亚超*复原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12

新元古代在整个地质历史中是一段十分重要而颇具特色的时期,除去众所周知的全球性广泛分布的冰川活动和艾迪卡拉动物群的出现外,超*的汇聚和裂解构成该时期的另一特色。中元古代末期和新元古代早期的造山运动使全球大地构造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碰撞作用使若干分离的*块汇聚成超*或联合*,汇聚后的超*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又重新裂解成若干*块体。目前国际地学界关注的罗迪尼亚超*的形成和裂解使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

McMenamin等(1990)首先提出新元古代“Rodinia”超*的概念,指出罗迪尼亚是一个10亿年前由*碰撞形成的全球性的超*。“罗迪尼亚”一词来源于俄语,原义为“祖国(motherland)”之意。赋予新元古代时期超*以“罗迪尼亚”一词,系指罗迪尼亚超*是显生宙所有*的“根”,而且罗迪尼亚超*的边缘(*架)是最早期动物诞生的摇篮。通过罗迪尼亚超*的研究,可能形成一种全新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同时罗迪尼亚超*的形成和裂解制约着元古宙及后期矿产的形成与分布。

许多著名的前寒武纪地质学家在SWEAT假说(美国西南部与东南极汇聚)(Moores,1991)的基础上,对罗迪尼亚超*的古地理再造做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其中较有影响的成果之一当数Hoffman(1991)所建立的新元古代时期超*复原图。该成果被许多文献引用。在他建立的超*复原图中,发生了以劳伦*为中心的聚合,东冈瓦纳(澳大利亚、印度和东南极)与其相邻。西伯利亚位于劳伦*的一侧,而另一侧遥相对应的则是波罗的、非洲和南美地块群。上述早前寒武纪地块主要以格林威尔时期(1300~1000Ma)造山带为缝合标志。在Hoffman的罗迪尼亚全球构造复原图的基础上,Li Z.X.等(1995、1996)讨论了中国华北与华南在超*中的位置,分别将华北和华南置于西伯利亚的两侧,并认为宽坪运动和四堡运动在时代上与格林威尔运动大致相当。

当劳伦*与东南极和澳大利亚*以后,形成了古太平洋。这是罗迪尼亚破裂以后第一次最重大的地质事件,时间推断在720Ma左右(Unrug,1996)。罗迪尼亚的破裂是通过裂谷、沉降盆地(sag basin)、陆内活动带、被动*边缘和岩浆弧的形式实现的。该超*的破裂奠定了形成冈瓦纳*的基础,冈瓦纳*的汇聚大致在古生代初最终完成。在罗迪尼亚破裂至冈瓦纳的汇聚过程中,当劳伦*依然和西伯利亚、波罗的陆块与亚马孙和Rio de la Plata陆块结合在一起时,冈瓦纳*其他部分在新元古代末期形成了一个短寿的超*,称为Pannotia(Powell,1995)。

从1999年开始执行的IGCP-440“罗迪尼亚超*汇聚与裂解”研究项目,在全球300多位科学家的参与下已取得许多重要进展。除罗迪尼亚超*复原图尚在编制中外,其主要进展简述如下。

1.从SWEAT假设到AUSWES和AUSMEX假设

SWEAT系指北美西南部与东南极连接的一种假设,是20世纪90年代初重建罗迪尼亚超*的重要基础。到90年代后半期,有些学者提出,澳大利亚东部与美国西部中—新元古代地质特点具有更大的相似性。因此,对罗迪尼亚超*的结构进行了调整,认为AUSWES比SWEAT假设更合理。到21世纪初,Pisarevsky等(2003)根据古地磁资料认为,在超*中与东澳位置最接近的应是北美更南端的墨西哥,而不是美国。因此,提出AUSMEX假设代替了前两种假设。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种假设并不存在谁是谁非,或者最新提出的假设可以完全替代早期假设。在Pisarevsky等(2003)提出一幅全新的罗迪尼亚重建图时,Rogers等(2003)同时也提出了一幅简化的罗迪尼亚复原图,依然坚持了SWEAT假设,将东南极置于与劳伦西南相邻的位置(图8-4)。图8-5列出了其他几幅有代表性的罗迪尼亚复原图。

2.关于东冈瓦纳聚合时代的争论

在罗迪尼亚研究中,目前争论最大的是关于东冈瓦纳聚合的年代。东冈瓦纳是由印度、澳大利亚和东南极组成的*块体群。一部分学者坚持东冈瓦纳是通过与格林威尔同期造山作用“焊接”而成的,是罗迪尼亚的组成部分,其中Rogers等甚至认为东冈瓦纳是一个长寿*,是Ur古*块群演化的结果,直到联合*解体,组成东冈瓦纳的印度、澳大利亚和东南极才各自分离。然而另一部分学者则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其依据有三方面:第一,精度较高的古地磁资料表明,在罗迪尼亚形成时,印度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区,不属超*的成员;第二,没有证据表明东南极分散的古老地质体在1000 Ma时已聚合,它们应是泛非运动的产物;第三,1000 Ma的地质事件属于热事件,虽然有大量深成侵入体的形成,但没有同期遭受变质作用的地质学和年代学证据,因此该时期的事件不具造山作用的性质,在东冈瓦纳陆块群内不存在与格林威尔相当的造山作用。东冈瓦纳直至600~550 Ma泛非期才聚合而成。

图8-4 Rogers于2003年发表的罗迪尼亚复原图

3.西伯利亚的位置

近年来至少有7种有关劳伦与西伯利亚连接的重建模式,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种模式,分别是西伯利亚南部与劳伦北部相连及西伯利亚北部与劳伦北部相连的模式。

沿西伯利亚边缘发育的里菲层序及年代和古地磁资料表明,在罗迪尼亚时期西伯利亚边缘被大洋所包围。根据最近获得的地质和古地磁资料,西伯利亚可能是古元古代超*裂解后形成的几个克拉通聚合的产物,这次聚合包括西伯利亚和劳伦*,并成为罗迪尼亚的核心。西伯利亚缺少大规模格林威尔期碰撞的地质记录,支持西伯利亚南部与劳伦北部相连的模式。西伯利亚南部幔源超铁镁质杂岩可能与地幔柱有关,后来引起罗迪尼亚的破裂。新元古代早期大量的岩墙和岩床在西伯利亚克拉通东部(约1000Ma)和南部(740~780Ma)十分发育,后者可能与劳伦北部Franklinian岩浆事件有关。在此阶段沿南缘(Sayan—Baikal)发育的被动*边缘指示了新洋盆的打开。西伯利利约在700Ma完全脱离了罗迪尼亚超*。

4.华南陆块

在IGCP-440项目执行过程中,数十位中国地质学家参与了中国古*与全球构造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根据地层学和事件地质学的资料,特别是新获得的大量U-Pb法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扬子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的新元古代地质历史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突出表现在热-构造事件的特征、序列和年代格架、克拉通化终结时间、南华系—震旦系地层层序、冰成岩层位及时代等诸多方面。根据这些相似性,作者等已撰文(陆松年等,2003c)提出中—新元古代扬子克拉通与塔里木克拉通相连或相邻的可能性。关于中国主要克拉通与罗迪尼亚超*的关系在第九章还要进一步讨论,这里着重介绍李正祥等在华南的研究成果。

华南陆块上保存着许多了解罗迪尼亚汇聚与裂解的关键性证据。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在华夏陆块西南端的海南岛上存在约1430 Ma的花岗岩及1300~1000 Ma期间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在扬子克拉通北缘和南缘同样也存在约1000 Ma的花岗质岩体和具有相似年龄的可能来源于华夏古陆的碎屑岩。这表明,在四堡造山带西部华夏古陆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可能集中在1000 Ma左右。然而,沿着扬子克拉通东南边缘约970 Ma的埃达克质花岗岩的存在表明在这一时期俯冲作用仍然继续进行。在*的增生/碰撞过程中,在扬子克拉通北缘和东南缘900 Ma的弧火山作用可能使得更为年轻的火山岩生成。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华南新元古代裂解历史与澳大利亚东部几乎一致,在罗迪尼亚超*中,华南置于劳伦南部与东澳大利亚之间是可能的。如果确是这样,那么则表明罗迪尼亚超*的主要块体直到1000 Ma以后,甚至是900 Ma才会聚到一起。这在地质上可以解释关于各种东澳大利亚-南极-劳伦连接假设的某些误差。当然,其他的一些重建模式,比如华南邻近印度和西澳大利亚也是可以接受的。当前古地磁数据对这些重建模式都是支持的。罗迪尼亚裂解时期,在罗迪尼亚中部和西部,有大量相同时代的非造山岩浆作用。这种岩浆作用持续了约100Ma,但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第一期约在830~795 Ma;另一期约在780~745 Ma。在这两个时期都有地幔柱成因的镁铁质岩石产生(如在西劳伦、华南、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地),前裂谷时期开始阶段的裂解可能与岩石圈伸展和减薄所造成的减压熔融作用无关。有理由推断,约在830Ma时期,罗迪尼亚超*之下存在一个超级地幔柱,并引发相应的深源岩浆作用;到820Ma左右,在罗迪尼亚超*内部出现裂解,并最终导致在斯图尔特(Sturtian)冰川作用期间罗迪尼亚超*的完全破裂。

图8-5 罗迪尼亚超*复原图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宁波社保卡办理需要什么材料 宁波社保卡如何申领 有什么高性价比的隔离霜可以推荐? 防晒效果好的隔离霜有哪些值得入手? 下雨天经常爬在房子墙上的那种软体动物,不是蜗牛没壳的,可以在墙上把身... 原来是美男啊里面插曲、主题曲都有哪些? 请问下各位大虾,我在外地用外地农行卡网上转账到本地邮政卡星期六转账的... 为什么用支付宝买东西明明我余额足够,付款时却说我余额不足?2个... 萍乡烛式过滤器品牌 衡水烛式过滤器品牌推荐 在农村养殖什么比较好? dnf超大陆的崩坏套装怎么获得 哥伦比亚超大陆 有没有dnf超大陆踹恶魔的图片 冻逝的时光套装设计图材料需要什么? dnf休亚的亿万年星光套礼盒是一套还是一件,不是设计图,是灵魂拷问升级的那个礼盒 DNF亿万年的星光设计图,是一个设计图升级一件还是升级一套 贵阳周边有哪些景点 贵阳周边娃娃好玩的地方 贵阳周边有那些城市?简称是什么? 贵阳附近好玩的地方 景点 贵阳附近有什么好玩的景点景区 查贵阳周边有哪些城市 贵阳周边有哪些市县? 乒乓女团决赛中,王曼昱跟陈梦谁表现得更好一些? 飞利浦剃须刀对胡子多的人适合哪个型号 刘诗雯祝贺队友夺金,王曼昱是如何回应的? 飞利浦hq30剃须刀,好用吗?能用水清洗刀头吗? 世乒赛决赛孙颖莎王曼昱争冠谁将会拿下女冠? 飞利浦剃须刀的HQ136对比HQ40哪个好些 科学家公开模拟图,3亿年后的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 西兰花中DIM的含量 前寒武纪超大陆旋回及在中国的响应 西兰花中含有哪些营养成份? 古郯庐地震带与全球构造(Rodinia) 很多人喜欢吃西蓝花,西蓝花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板块构造研究 超大陆是什么,超大陆在哪 西兰花中有什么好处? 学术指导思想和研究途径 西兰花中都含有哪些营养元素? 请简要阐述启用工资系统的步骤? 地壳或岩石圈的演化:超大陆旋回 西兰花中有哪些营养物质? 第一次打开薪资管理系统需要怎么做? 地质编图 西兰花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有哪些,可以长期食用吗? 工资管理系统启用问题? 美国大峡谷的地层系统 西兰花中什么营养物质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