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下 新中源江西高安分厂的情况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0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6
10月9日,新中源陶瓷集团投资8亿元的高安生产基地奠基,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承接广东陶瓷产业转移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人们由此感受到了高安陶瓷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双向推动承接加速
今年,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可谓喜事连连。自5月高安市*和新中源陶瓷集团签订建设项目以来,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10月9日,新中源集团江西高安生产基地就破土奠基,进入火热的建设之中。项目分四期,一期工程年底即可竣工投产。此前的8月,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也与高安市*正式签订协议,计划投资12亿元,上年产6000万平方米的精品建筑陶瓷项目生产线。这两家陶瓷企业堪称两艘“中国陶瓷航母”,它们落户高安,标志着高安在“东陶西移,南陶北上”的陶瓷产业大转移中占得了先机。
广东建筑陶瓷产业今年呈现出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迹象。以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为例,该基地今年以来,已先后接待了意宝罗、宏宇、欧雅、汇亚、新华、中盛、蒙娜丽莎、新德威奈尔、高明顺成等陶瓷企业的考察。目前,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共接待考察企业超过100家,全国建陶30强以内的企业就来了一大半。
一方面沿海陶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方面高安以省级产业基地为平台,加大承接转移的力度。双向推动,使高安建筑陶瓷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市引进陶瓷生产企业21家,在建、拟建陶瓷生产线61条,发展建陶企业47家,拥有生产线75条。预计到2010年,高安建筑陶瓷生产线将达150条,年产各类建筑陶瓷产品5亿平方米,年产值200亿元。
引进产业传承文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高安,承接是双向的。高安承接的是产业、资金和技术,还有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而投资企业承接的却是高安深厚的陶瓷文化、优秀的陶瓷人才和丰富的陶瓷资源。
广东陶瓷企业家们非常羡慕高安:1982年就曾发掘出宋代窑包十余处,1983年发掘出国家一级文物元青花和釉里红,使高安博物馆馆藏元青花、釉里红数量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1978年就生产出了江西第一块釉面砖,到上世纪*十年代,高安釉面砖产量一度达到全国的十分之一,被誉为“釉面砖王国”和“新兴瓷城”;这里拥有生产内墙砖、外墙砖、地砖的全部矿种和除广东黑泥外的生产抛光砖的绝大部分矿种,探明储量达到5亿立方米,预测储量10亿立方米,可容纳400条生产线生产100年以上;这里形成了学制陶、办陶厂的风气,目前仅在广东从事建陶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就达2700人,熟练工人3万人……
曾几何时,这里也一度衰落。到2002年,高安仅剩下8家陶瓷企业、24条生产线,年产量1400多万平方米,产值仅2.3亿元,远远落后于广东佛山等地。其衰败的原因,关键是观念落后。高安陶瓷产业曾经缺乏的经营新理念、创新动力机制、品牌塑造方式、资本运作方法,在承接中得以弥补,而高安陶瓷业的文化、人才、资源优势在承接中发扬光大,双赢已不可避免。
勇于竞争共同发展
当一条甚至几条大鳄鱼闯进了鱼塘,鱼的命运注定是:要么是被鳄鱼吃掉,要么就是和鳄鱼一样变得强大。新中源、新明珠等国际国内知名的大型陶瓷集团入户高安,为本已走上了复兴路的高安本地企业增加了振兴产业的紧迫感,为做大做强高安陶瓷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高安市把提高科技含量、引进人才作为振兴陶瓷产业的重点工程,除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外,更鼓励本地企业高薪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领衔产品开发和生产,培育壮大本土企业。新红梅公司请来了“中扬”、“罗马”等国内知名陶瓷公司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聘请了台湾陶瓷工艺专家为公司首席生产监管,开发出“帕丽丝”内外墙系列、“云石宝”草原秋色等40多个花色品种,扩大了市场份额。目前,有100多名瓷业专家受聘于高安,由各陶瓷企业委培并聘任的大中专毕业生达300多人。在*的引导下,原本出走广东佛山等地的高安陶瓷人才,也纷纷重返家乡,报效故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安土生土长的陶瓷企业茁壮成长。吉尼斯公司产品经国家陶瓷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优等品率在90%以上,成长为国内知名的品牌。新瑞景公司在全省同行中第一个通过ISO国际标准化质量认证,并享有自营出口权,取得了国际销售通行证。
对于外来陶瓷企业来说,由于降低了人才、原料等诸多生产成本,陶瓷生产必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此,新中源陶瓷集团总裁霍炽昌先生一再强调,新中源落户高安是一个互惠双赢之举,集团的发展,既要依赖于高安陶瓷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高安陶瓷产业的发展,新中源将为高安陶瓷产业的重新崛起作出自己的奉献。
在承接中复兴、崛起,高安陶瓷给人希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6
应该不能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6
10月9日,新中源陶瓷集团投资8亿元的高安生产基地奠基,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承接广东陶瓷产业转移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人们由此感受到了高安陶瓷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双向推动承接加速
今年,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可谓喜事连连。自5月高安市*和新中源陶瓷集团签订建设项目以来,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10月9日,新中源集团江西高安生产基地就破土奠基,进入火热的建设之中。项目分四期,一期工程年底即可竣工投产。此前的8月,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也与高安市*正式签订协议,计划投资12亿元,上年产6000万平方米的精品建筑陶瓷项目生产线。这两家陶瓷企业堪称两艘“中国陶瓷航母”,它们落户高安,标志着高安在“东陶西移,南陶北上”的陶瓷产业大转移中占得了先机。
广东建筑陶瓷产业今年呈现出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迹象。以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为例,该基地今年以来,已先后接待了意宝罗、宏宇、欧雅、汇亚、新华、中盛、蒙娜丽莎、新德威奈尔、高明顺成等陶瓷企业的考察。目前,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共接待考察企业超过100家,全国建陶30强以内的企业就来了一大半。
一方面沿海陶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方面高安以省级产业基地为平台,加大承接转移的力度。双向推动,使高安建筑陶瓷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市引进陶瓷生产企业21家,在建、拟建陶瓷生产线61条,发展建陶企业47家,拥有生产线75条。预计到2010年,高安建筑陶瓷生产线将达150条,年产各类建筑陶瓷产品5亿平方米,年产值200亿元。
引进产业传承文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高安,承接是双向的。高安承接的是产业、资金和技术,还有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而投资企业承接的却是高安深厚的陶瓷文化、优秀的陶瓷人才和丰富的陶瓷资源。
广东陶瓷企业家们非常羡慕高安:1982年就曾发掘出宋代窑包十余处,1983年发掘出国家一级文物元青花和釉里红,使高安博物馆馆藏元青花、釉里红数量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1978年就生产出了江西第一块釉面砖,到上世纪*十年代,高安釉面砖产量一度达到全国的十分之一,被誉为“釉面砖王国”和“新兴瓷城”;这里拥有生产内墙砖、外墙砖、地砖的全部矿种和除广东黑泥外的生产抛光砖的绝大部分矿种,探明储量达到5亿立方米,预测储量10亿立方米,可容纳400条生产线生产100年以上;这里形成了学制陶、办陶厂的风气,目前仅在广东从事建陶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就达2700人,熟练工人3万人……
曾几何时,这里也一度衰落。到2002年,高安仅剩下8家陶瓷企业、24条生产线,年产量1400多万平方米,产值仅2.3亿元,远远落后于广东佛山等地。其衰败的原因,关键是观念落后。高安陶瓷产业曾经缺乏的经营新理念、创新动力机制、品牌塑造方式、资本运作方法,在承接中得以弥补,而高安陶瓷业的文化、人才、资源优势在承接中发扬光大,双赢已不可避免。
勇于竞争共同发展
当一条甚至几条大鳄鱼闯进了鱼塘,鱼的命运注定是:要么是被鳄鱼吃掉,要么就是和鳄鱼一样变得强大。新中源、新明珠等国际国内知名的大型陶瓷集团入户高安,为本已走上了复兴路的高安本地企业增加了振兴产业的紧迫感,为做大做强高安陶瓷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高安市把提高科技含量、引进人才作为振兴陶瓷产业的重点工程,除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外,更鼓励本地企业高薪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领衔产品开发和生产,培育壮大本土企业。新红梅公司请来了“中扬”、“罗马”等国内知名陶瓷公司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聘请了台湾陶瓷工艺专家为公司首席生产监管,开发出“帕丽丝”内外墙系列、“云石宝”草原秋色等40多个花色品种,扩大了市场份额。目前,有100多名瓷业专家受聘于高安,由各陶瓷企业委培并聘任的大中专毕业生达300多人。在*的引导下,原本出走广东佛山等地的高安陶瓷人才,也纷纷重返家乡,报效故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安土生土长的陶瓷企业茁壮成长。吉尼斯公司产品经国家陶瓷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优等品率在90%以上,成长为国内知名的品牌。新瑞景公司在全省同行中第一个通过ISO国际标准化质量认证,并享有自营出口权,取得了国际销售通行证。
对于外来陶瓷企业来说,由于降低了人才、原料等诸多生产成本,陶瓷生产必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此,新中源陶瓷集团总裁霍炽昌先生一再强调,新中源落户高安是一个互惠双赢之举,集团的发展,既要依赖于高安陶瓷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高安陶瓷产业的发展,新中源将为高安陶瓷产业的重新崛起作出自己的奉献。
在承接中复兴、崛起,高安陶瓷给人希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6
应该不能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6
10月9日,新中源陶瓷集团投资8亿元的高安生产基地奠基,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承接广东陶瓷产业转移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人们由此感受到了高安陶瓷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双向推动承接加速
今年,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可谓喜事连连。自5月高安市*和新中源陶瓷集团签订建设项目以来,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10月9日,新中源集团江西高安生产基地就破土奠基,进入火热的建设之中。项目分四期,一期工程年底即可竣工投产。此前的8月,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也与高安市*正式签订协议,计划投资12亿元,上年产6000万平方米的精品建筑陶瓷项目生产线。这两家陶瓷企业堪称两艘“中国陶瓷航母”,它们落户高安,标志着高安在“东陶西移,南陶北上”的陶瓷产业大转移中占得了先机。
广东建筑陶瓷产业今年呈现出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迹象。以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为例,该基地今年以来,已先后接待了意宝罗、宏宇、欧雅、汇亚、新华、中盛、蒙娜丽莎、新德威奈尔、高明顺成等陶瓷企业的考察。目前,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共接待考察企业超过100家,全国建陶30强以内的企业就来了一大半。
一方面沿海陶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方面高安以省级产业基地为平台,加大承接转移的力度。双向推动,使高安建筑陶瓷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市引进陶瓷生产企业21家,在建、拟建陶瓷生产线61条,发展建陶企业47家,拥有生产线75条。预计到2010年,高安建筑陶瓷生产线将达150条,年产各类建筑陶瓷产品5亿平方米,年产值200亿元。
引进产业传承文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高安,承接是双向的。高安承接的是产业、资金和技术,还有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而投资企业承接的却是高安深厚的陶瓷文化、优秀的陶瓷人才和丰富的陶瓷资源。
广东陶瓷企业家们非常羡慕高安:1982年就曾发掘出宋代窑包十余处,1983年发掘出国家一级文物元青花和釉里红,使高安博物馆馆藏元青花、釉里红数量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1978年就生产出了江西第一块釉面砖,到上世纪*十年代,高安釉面砖产量一度达到全国的十分之一,被誉为“釉面砖王国”和“新兴瓷城”;这里拥有生产内墙砖、外墙砖、地砖的全部矿种和除广东黑泥外的生产抛光砖的绝大部分矿种,探明储量达到5亿立方米,预测储量10亿立方米,可容纳400条生产线生产100年以上;这里形成了学制陶、办陶厂的风气,目前仅在广东从事建陶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就达2700人,熟练工人3万人……
曾几何时,这里也一度衰落。到2002年,高安仅剩下8家陶瓷企业、24条生产线,年产量1400多万平方米,产值仅2.3亿元,远远落后于广东佛山等地。其衰败的原因,关键是观念落后。高安陶瓷产业曾经缺乏的经营新理念、创新动力机制、品牌塑造方式、资本运作方法,在承接中得以弥补,而高安陶瓷业的文化、人才、资源优势在承接中发扬光大,双赢已不可避免。
勇于竞争共同发展
当一条甚至几条大鳄鱼闯进了鱼塘,鱼的命运注定是:要么是被鳄鱼吃掉,要么就是和鳄鱼一样变得强大。新中源、新明珠等国际国内知名的大型陶瓷集团入户高安,为本已走上了复兴路的高安本地企业增加了振兴产业的紧迫感,为做大做强高安陶瓷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高安市把提高科技含量、引进人才作为振兴陶瓷产业的重点工程,除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外,更鼓励本地企业高薪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领衔产品开发和生产,培育壮大本土企业。新红梅公司请来了“中扬”、“罗马”等国内知名陶瓷公司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聘请了台湾陶瓷工艺专家为公司首席生产监管,开发出“帕丽丝”内外墙系列、“云石宝”草原秋色等40多个花色品种,扩大了市场份额。目前,有100多名瓷业专家受聘于高安,由各陶瓷企业委培并聘任的大中专毕业生达300多人。在*的引导下,原本出走广东佛山等地的高安陶瓷人才,也纷纷重返家乡,报效故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安土生土长的陶瓷企业茁壮成长。吉尼斯公司产品经国家陶瓷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优等品率在90%以上,成长为国内知名的品牌。新瑞景公司在全省同行中第一个通过ISO国际标准化质量认证,并享有自营出口权,取得了国际销售通行证。
对于外来陶瓷企业来说,由于降低了人才、原料等诸多生产成本,陶瓷生产必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此,新中源陶瓷集团总裁霍炽昌先生一再强调,新中源落户高安是一个互惠双赢之举,集团的发展,既要依赖于高安陶瓷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高安陶瓷产业的发展,新中源将为高安陶瓷产业的重新崛起作出自己的奉献。
在承接中复兴、崛起,高安陶瓷给人希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6
应该不能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6
10月9日,新中源陶瓷集团投资8亿元的高安生产基地奠基,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承接广东陶瓷产业转移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人们由此感受到了高安陶瓷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双向推动承接加速
今年,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可谓喜事连连。自5月高安市*和新中源陶瓷集团签订建设项目以来,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10月9日,新中源集团江西高安生产基地就破土奠基,进入火热的建设之中。项目分四期,一期工程年底即可竣工投产。此前的8月,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也与高安市*正式签订协议,计划投资12亿元,上年产6000万平方米的精品建筑陶瓷项目生产线。这两家陶瓷企业堪称两艘“中国陶瓷航母”,它们落户高安,标志着高安在“东陶西移,南陶北上”的陶瓷产业大转移中占得了先机。
广东建筑陶瓷产业今年呈现出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迹象。以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为例,该基地今年以来,已先后接待了意宝罗、宏宇、欧雅、汇亚、新华、中盛、蒙娜丽莎、新德威奈尔、高明顺成等陶瓷企业的考察。目前,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共接待考察企业超过100家,全国建陶30强以内的企业就来了一大半。
一方面沿海陶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方面高安以省级产业基地为平台,加大承接转移的力度。双向推动,使高安建筑陶瓷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市引进陶瓷生产企业21家,在建、拟建陶瓷生产线61条,发展建陶企业47家,拥有生产线75条。预计到2010年,高安建筑陶瓷生产线将达150条,年产各类建筑陶瓷产品5亿平方米,年产值200亿元。
引进产业传承文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高安,承接是双向的。高安承接的是产业、资金和技术,还有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而投资企业承接的却是高安深厚的陶瓷文化、优秀的陶瓷人才和丰富的陶瓷资源。
广东陶瓷企业家们非常羡慕高安:1982年就曾发掘出宋代窑包十余处,1983年发掘出国家一级文物元青花和釉里红,使高安博物馆馆藏元青花、釉里红数量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1978年就生产出了江西第一块釉面砖,到上世纪*十年代,高安釉面砖产量一度达到全国的十分之一,被誉为“釉面砖王国”和“新兴瓷城”;这里拥有生产内墙砖、外墙砖、地砖的全部矿种和除广东黑泥外的生产抛光砖的绝大部分矿种,探明储量达到5亿立方米,预测储量10亿立方米,可容纳400条生产线生产100年以上;这里形成了学制陶、办陶厂的风气,目前仅在广东从事建陶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就达2700人,熟练工人3万人……
曾几何时,这里也一度衰落。到2002年,高安仅剩下8家陶瓷企业、24条生产线,年产量1400多万平方米,产值仅2.3亿元,远远落后于广东佛山等地。其衰败的原因,关键是观念落后。高安陶瓷产业曾经缺乏的经营新理念、创新动力机制、品牌塑造方式、资本运作方法,在承接中得以弥补,而高安陶瓷业的文化、人才、资源优势在承接中发扬光大,双赢已不可避免。
勇于竞争共同发展
当一条甚至几条大鳄鱼闯进了鱼塘,鱼的命运注定是:要么是被鳄鱼吃掉,要么就是和鳄鱼一样变得强大。新中源、新明珠等国际国内知名的大型陶瓷集团入户高安,为本已走上了复兴路的高安本地企业增加了振兴产业的紧迫感,为做大做强高安陶瓷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高安市把提高科技含量、引进人才作为振兴陶瓷产业的重点工程,除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外,更鼓励本地企业高薪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领衔产品开发和生产,培育壮大本土企业。新红梅公司请来了“中扬”、“罗马”等国内知名陶瓷公司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聘请了台湾陶瓷工艺专家为公司首席生产监管,开发出“帕丽丝”内外墙系列、“云石宝”草原秋色等40多个花色品种,扩大了市场份额。目前,有100多名瓷业专家受聘于高安,由各陶瓷企业委培并聘任的大中专毕业生达300多人。在*的引导下,原本出走广东佛山等地的高安陶瓷人才,也纷纷重返家乡,报效故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安土生土长的陶瓷企业茁壮成长。吉尼斯公司产品经国家陶瓷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优等品率在90%以上,成长为国内知名的品牌。新瑞景公司在全省同行中第一个通过ISO国际标准化质量认证,并享有自营出口权,取得了国际销售通行证。
对于外来陶瓷企业来说,由于降低了人才、原料等诸多生产成本,陶瓷生产必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此,新中源陶瓷集团总裁霍炽昌先生一再强调,新中源落户高安是一个互惠双赢之举,集团的发展,既要依赖于高安陶瓷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高安陶瓷产业的发展,新中源将为高安陶瓷产业的重新崛起作出自己的奉献。
在承接中复兴、崛起,高安陶瓷给人希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46
应该不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