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8 12: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4:36
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孜孜不倦、秉烛达旦 笃学好古、牛角挂书, 囊萤映雪、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好学不倦、韦编三绝、闻鸡起舞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 豁然开朗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释卷 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耳闻则诵 古为今用 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 名落孙山 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 然荻读书 融会贯通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书声琅琅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万世师表。
挂角囊萤百尺竿头还进步 悬梁刺骨九天云路竞登先。
两句内容包含的都是刻苦学习的典故。
“挂角”典故:据新旧《唐书》记载:隋末李密年轻时,听说包恺在缑山,欲前往寻之。于是便骑牛外出,挂《汉书》于牛角,一面手握牛鞭,一面翻书阅读。恰巧被越国公杨素在路上看到了,催马紧随其后问道:“何处书生,如此好学?”李密认识杨素,乃下牛再拜,自报姓名。杨素问所读何书,李密回答说是《项羽传》。杨素与之交谈,很是惊叹。从此,李密“挂角读书”便流传开来。
“囊萤”典故: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百尺竿头”典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出自一则佛教典故。据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记载,当时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其佛学造诣极高,常被各地请去传道讲经。一天,他应邀到佛寺讲经时,有僧人施礼请他解答关于佛教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问题。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唱了一句偈语:“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为如果道行的修养到了百尺竿头那样的境地不再前进,那么,虽然了得,却还不是纯真,即使修到百足竿头的顶端,仍然不能松劲,绝对不能自满,也绝对不能中辍,继续用心去做,仔细去做,才会取得更大进步。形容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