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7 12: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8:14
1.会馆,按“行业”而设
旧时代的会馆,一般是按不同行业分别设立的,所以也叫“行馆”。行馆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是同行业组成的。如北京南新华街的玉行长春会馆、北芦草园的颜料会馆、崇外东兴隆街的药行会馆、精忠庙的梨园会馆等。另一种也是冠以地名的会馆,但实际却是行馆。因为旧时京城或各大城市有不少行业的商人和从业人员往往是某一地区的人互相援引而来的,形成行业的地区垄断,因而这些行业的会馆就以这些人的家乡为馆名。例如北京郭家井的宁波药材商人建立的四明会馆、小蒋家胡同的山西布行商人建立的晋翼会馆、广内大街的烟行商人建立的河东会馆等皆属于此类。
会馆的规模则因各个城市的大小、旅居人士的多少及其经济实力和热心程度而各有不同。大的有四五进院落和几层跨院,有的还建有聚会、宴筵的会所,祭神仙、祭魁星、祭乡贤的庙宇,有的会馆附有花园、游廊,还有的建有戏台以为聚会演出助兴之用。如果再加上各种附产、义园、学校等,规模就更大了。 会馆源于两汉、兴于晋隋,繁盛于明清,它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都市的出现和繁荣,都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在都市逐渐兴起的一种具有地缘性质的帮会组织,主要用于联络乡谊、感怀乡情、会聚会议、祭祀神灵、聚众演戏、帮助同乡等。
中国人自古讲究“内外有别”、“亲疏有别”,没有“熟人”办任何事情心里都不踏实,生意伙伴也只有变成熟人之后才更放心。可以想象,刚刚离开乡土、脱离宗族的乡村人到了都市里面对茫茫人海难免不知所措,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和人打交道,为了安全、可靠,最捷径的方法就是“找老乡”。因为老乡单靠语音就可识别,很容易找到相识、相知、相互接受和认可的话题,不消几日,就可以寻找到有乡土情维系的同乡人,不久就可以成为“熟人”。其后,“熟人”介绍“熟人”,滚雪球一般,同乡人的圈子越来越大,支支脉脉的关系越来越多,这么多的人互相之间见面、说话、相互之间拜托办事、商量一些具有事关大家共同利益的问题,总应该有个固定场所才好。这种内在的需求正是会馆在都市中按地域分别兴建的文化基础,也是最原始的思想初衷。 会馆在中国的历史上曾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中国民族团结、文化融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中国文化发展的许多方面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今天,大多数会馆早已面目全非,在城市房屋成片改造当中,不少馆舍被夷为平地,园林被毁,碑碣散失。少数会馆虽然被当作历史文物,得以保存下来,但是要想恢复昔日风貌,尚须假以时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会馆在赋予其现代内涵之后,再次风行21世纪的神州大地,自东向西、从南到北,诸如“艺海国际商务会馆”、“亚力山大会馆”、“雅商会馆”、“八号公馆”、“浪淘沙”、“嘉年华”、“东方夏威夷”……之类的新型会馆(包括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引来无数的瞩目和惊喜,也给国内外商务精英人士的商洽、宴请、休闲平添了几分温馨与高雅。 会馆,会馆,乃聚“会”之“馆”。然而,与过去按“行业”而设的会馆大相径庭的是,如今的会馆已完全失去了“行馆”的味道,而多了些“宾馆”的味道,更多的则是集商务、洗浴、餐饮、客房、棋牌、娱乐、健身、购物等功能于一体,在硬件设施、装修档次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也是今非昔比。以中国主题会馆知名品牌——北京某国际商务会馆为例,整个会馆以现代时尚的欧式风格为基调,秉承中国休闲文化,营造出精致典雅的环境,内设总统套房、伯爵套房、豪华标间等,配备一流设施,提供客房、洗浴、健身、美容SPA、社交美食等多方位服务,该会馆所首创的“全程跟班服务理念”更奠定了其京城“商务宴请头等仓”的地位。同时为了推广商务会馆,该会馆管理集团又推出了中国商务会馆连锁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