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虞秀才重修元武阁,方盐商大闹节孝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8 03:0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16:06
“这元武阁是要重新修的!”虞博士把茶杯在桌子上重重地放下,茶水摇晃出来,有几滴溅到茶盘里。
“可是,可是……”账房先生有些吞吞吐吐,“银子……银子不够。”
虞博士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窗外的景色。窗外的街道上,几个匠人正在修补屋顶,他看着他们熟练的动作,心里有了主意。
“那就找他借。”虞博士淡淡地说。
“借?”账房先生有些惊讶,“借谁?”
虞博士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找个有钱的借。”
账房先生愣了一下,然后恍然大悟,赶紧点头应是。
而方盐商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正在节孝祠里大闹,原因是他的儿子没有被选为孝子。他的声音在整个祠堂里回荡:“你们这些不识抬举的家伙,我银子白花了不成?”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议论声,但是方盐商却自顾自地说着:“我银子不是白给的,你们得给我个交代!”
祠堂的管理人赶紧上前安抚,但是方盐商却一把推开他,仍然不依不饶地大闹。
人群中的虞秀才看到这一幕,轻轻地摇了摇头,低声说:“这就是贪得无厌的下场。”
这一回的回目,正是《儒林外史》中的“修祠堂借银反闹祠”。在这一回中,作者吴敬梓通过虞博士和方盐商两个例子,揭示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虞博士的借银修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际关系;而方盐商的大闹祠堂,则体现了贪得无厌的下场和道德的缺失。这两个人物的对比,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16:06
上回说到
余大收到表兄的家信,要他回去做这自己孩子的教书先生。后来季苇萧又以公事之名,问了一些父母关的隐晦之事。后来又来了个成老爹……
余大的表哥——虞华轩,也不是个普通人。从小就是个神童,长大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就生在一个富贵之家,唯一遗憾的就是他出生在了五河县。
这个地方有个彭乡绅,处处压他一头。
虞华轩生在这种恶俗的地方,心中愤恨,有时做田产生意,说好卖又不卖,乡里人就更不待见他了。
这成老爹就是就是为买卖田产来的,成老爹又扯了谎,推说自己有事,方家某天要摆宴席,自己要去吃。
虞华轩特意请人去打听成老爹的话,知道是撒谎后,特意设了个局。
告诉成老爹,方家真的要摆宴席。
随便找个街上的小贩假扮成方家的仆人,一来二去,成老爹当真了,果然去。参加宴会了。
到了方家,聊了很久的天,却没有摆宴席的意思,也只好告辞离开。
“又吃了一道茶,也不见一个客来,也不见摆席”
虞华轩正在家里摆宴席,看到成老爹后,调侃他去吃了人家的好东西,现在才回来。还吩咐家人泡一些消食的茶,成老爹越喝越饿,又看着虞华轩他们大鱼大肉,心里那个滋味。
之前处处压虞华轩一头的彭家,和方家结个亲。这个方六老爷也是一样的脾气秉性。
赶巧了两家要办一件事。
节孝入祠(宋代以至明清,特别重视节孝,家族中出了节妇孝子,是全家族的光荣,因此,很多家谱在首卷都立节孝,贞洁烈女和孝子)
虞家要送八房的叔祖母,
方家要送方老太太。
虞家找族人商量,大家去说要去送方家老太太的。
于是方家,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仪式,周围的乡里乡亲都来看,哪还有人管虞家。
“若要不是方府,怎做的这样大事!”
这件事过后,虞家虽然气恼却也无可奈何。
继续找成老爹来处理自己买田产的事儿。成老爹把卖主、中人都约了来,大清早坐在虞家厅上。
虞华轩说“那田贵了!我不要!”
成老爹吓了一个痴。
虞华轩就是这样反复无常的性子,头一天谈好的,第二天便翻脸不认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