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7 10: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21:29
一、在发声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发声练习即练声,常使用于一堂课音乐课的开始阶段。练声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声音,还能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烘托课堂欢快的气氛,为以后的音乐教学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是唱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音乐课上,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利于进行创造思维的练声曲,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编不同情绪的曲子,常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老师向学生出示一条简单短小的曲子:
学生通过识谱后很快学会了,教师再问,如何将这条发声曲唱得连贯、圆润呢?大家可以试着添加我们以前学的音乐符号。有的学生通过联想和视唱,有的同学会想到用“连音线”(⌒),把它添加在音符上方。
这样一唱,声音果然连贯圆润了,教师再问,我们如何才能让曲子变得活泼、跳跃呢?学生试着唱出跳跃的感觉,马上有同学想到用顿音记号()。
通过这一次小小的创造性尝试,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因为他们创造出了两条不同情绪,不同唱法的新练声曲,产生了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他们也从中真正理解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和唱法,进一步掌握了有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在节奏创作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节奏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音符组成的,是组成乐曲旋律的要素之一,它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等情绪。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是让学生先读会歌曲的节奏,然后再学习曲谱。这样表面上看,学生们把歌曲学会了,但让他再读一读节奏,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读,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达到教会学生的目的。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着重在节奏创作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课上,我除了把歌曲中的重点节奏提出来让学生读外,还给学生提供一些动手动脑再创造的机会。
我发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这样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思维不断活跃,敢于想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使学生牢记了歌曲中的重难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歌词创编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歌词教学是学习歌曲的重点。歌词表达的是歌曲的内容及情绪,是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歌曲学会以后,让学生自己深入理解歌曲,去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因此,歌词创编过程也就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如:在教第二册《数*》时,学生已经学会了歌词:一只*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乒乒乓乓跳下水呀/*不吃水太平年……
我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展开想象,也编写一段歌词,看谁创编的好?学生们都放声唱起来,顿时,教室里充满了歌声。有的学生不仅创作的歌词很好,而且唱时音调也很准。有的同学这样创编的《数兔子》:
一只兔子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爱吃萝卜和青菜呀/蹦蹦跳跳真可爱……
我请同学把自己编的歌唱给那些创作得不太规范的同学听,并希望他下课后继续创作,鼓励他们做一名很棒的词作家。这种在歌词教学中不拘一格,在教学方法中注意表扬和肯定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敢于表现内容到善于表现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在表演和打击乐器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还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孩子们内心喜悦,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首先要求学生选择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等。然后再请同学们为歌曲设计伴奏型,并请学生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如第一册《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气氛。教师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样过的?同学们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呛”的词语,学生们听出这就是民族的锣鼓声,马上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呛的出现,也用手中的锣鼓给了大家听觉上的音响。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扭动身体。这种场面,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翩翩起舞的场面,活生生地表现了歌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