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4 14:3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05
一、人类发展意义上的理由:
简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思想领域,人们把人和人生存所处的环境、过去现在和未来等空间和时间上的概念看作是一个体系,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并以此批判那种盲目以当世代人类需求为唯一导向的观念。人类社会进步的实现,有赖于从过去的和永恒不灭的知识中,尤其是从传统的文化遗产里体现出来的真理中汲取营养,历史文物作为过去的见证物,对其进行保护就是为了今天和未来的进步与发展,意味着文明的延续,同样意味着人类自身价值的递进。
二、文物价值论意义上的理由
文物的价值:学界较为公认的说法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然而我准备换个维度来解释。
(1)文化的自明:一个文明的历程,被看作是一个系统,文物在原生文化的环境中,可以起到自明的作用,使原生文化的普通观众了解文明发展的历程和脉络,甚至会促使普通观众去学习文明的发展史,在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对于文化的认同。有些人认为普通观众未必看得懂文物,其实观众基本上是在博物馆中观看文物,博物馆的展览以及一系列的教育活动,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此外,尽管可能理性上难以理解,但是普通观众在博物馆展览环境下的感性理解,即一种宛若对话的体验(文物说明牌在此时非常关键)也十分重要。
(2)时间的认同:现在和未来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受到过去的影响。人类社会进步的实现,有赖于从过去的和永恒不灭的知识中,尤其是从传统的文化遗产里体现出来的真理中汲取营养,文物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我们今天的社会、历史、人类取得的一切成就,以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然与环境变迁。
(3)经济的增长:文物的经济作用我想可能很多人都能体会得到,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等等领域都有文物的身影,很多机构和企业还以文物作为自己的形象logo(中国邮政的马踏飞燕、华夏银行的C形玉龙)。《文化遗产蓝皮书·2008》做过一个测算表明,文物系统财政投入1元给国民经济所带来的产出为8.1元。虽然这个数字可能高估了,但是仍说明现有的文物保护方式不但能够给文物所在地带来益处,而且具备可持续发展性。
三、复制品的道德伦理问题——真实性。一般来说,复制品有自己精确地定义:必须要用原物材料和工艺制作,和原物大小一致的“三原原则”。但是,并非所有文物的复制品都能和原物严密一致,精细的细节,譬如青铜器的锈色文理,书画的笔意神气等等,复制品都不能完美的表现;
其次,假设在形制、工艺上能完全一致,原物有着复制品无法复制的流传经历和记录性信息,这是复制品不能取代原物的根本性因素——无形的价值是不可复制的。复制品有自己的作用,即在功能上部分代替原物以避免原物在使用中受到磨损,但是如果硬说复制品就是原物,那么就犯了上述的真实性原则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06
这样我们就会很直观的去了解之前的历史,而且也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素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06
历史就像是一个车轮滚滚前进。历史是一个文明一个民族发展的写照。而古迹也是大量历史的载体。了解历史可以让我们进步,历史就是一面镜子,能够反射出好的,也能反射出不好的,这样就能使我们不断进步。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07
了解历史古迹,是了解历史很直观的一种手段。我们在浏览过程中,不但能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同时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品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07
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品味,增长见识,开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