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病防控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8:16
总结的几点 慢性病防控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的几要点用■ 注明了
其他一些的是详细资料 希望能对你用帮助
慢病防控综合机制正在形成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 孔灵芝
防控形势严峻
今年9月,第6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这是继2001年联大召开艾滋病防控会议后,联合国历史上第二次就健康问题举行的高级别会议。会议通过的《*宣言》提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1世纪各国发展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应对慢性病,各国*须承担首要责任,社会所有部门都必须作出努力,鼓励拟订多部门*,创造公平的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个人、家庭和社区有能力作出利于健康的选择。
当前,我国慢性病发病形势非常严峻。2010年18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行为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摄入过多的盐、油是非常突出的问题。80.9%的家庭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超过5克;83.4%的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超过25克。18岁及以上居民中,仅11.9%的人经常锻炼,体重超重率约30%,肥胖率约10%;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高胆固醇血症者超过3000万;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9.7%。癌症发病和死亡都在不断上升,慢性病造成过早死亡的比例占到57.8%。慢性病在所有疾病负担中所占的比重约为70%。
积极寻求新出路
2011年世界经济风险评估报告提出,慢性病不仅可以拖垮国家医疗体系,而且会对国家经济造成制动效应。如何应对我国慢性病防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待不断探索。
■一、需要顶层设计。 我国至今尚未出台慢性病防控的法律和国家级*;慢性病预防经费投入匮乏。目前,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科研资金,但慢性病特别是慢性病预防尚未置于优先领域。从2005年到2010年,*支付地方的癌症防控经费大幅增长,但对传染病和慢性病的投入仍然失衡,其比例大约是1001。在大量医疗费用中,慢性病晚期治疗费用又占绝大多数。以糖尿病为例,统计数据显示,80%以上费用用于对发症的治疗。
另外,像创建健康城市等行动仍是各地的自发行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等工作的覆盖范围和影响有限。
■二、需要解决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相关难题。 比如,居民健康档案很多变成死档,利用率低。对此卫生部要求今年年底建档率达到50%,并特别强调规范化使用;目前在社区开展35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截至2011年6月只管理了21%的高血压患者和12%的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加快推进。
■三、 防控体系需要协调机制。 目前,慢性病的防控力量分散在医疗、疾控、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各级防办、各类学会等社团也承担着相应的任务。为了形成合力,应建立卫生部门内的、技术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鼓励各地市、区疾控系统成立慢病科(所),鼓励各地在医疗机构内建立防病中心或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使各种防控力量形成合力。
优化选择干预措施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赵 琨
■卫生资金整体配置效率低
卫生资源稀缺是任何国家都面临的挑战,如何使用好稀缺的卫生资金更是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对卫生总费用测算显示, 70%的费用投向了医疗服务。对天津市和甘肃省的慢性病费用测算显示, 超过83%的费用发生在临床治疗上,不到2%的费用投向了公共卫生,这说明只有很少费用投向疾病的预防。慢性病预防和管理的费用过少,与慢性病驱动的疾病负担逐年增长对应,说明资金在整体配置上出现了低效率。
研究发现,慢性病治疗费用主要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的治疗上。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直接医疗费用一直排在最前列,其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 应明确资金分配优先次序
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明,60%的死亡与慢性病有关,而70%的慢性病可以通过预防来控制。世界银行今年7月发表的《构建健康和谐生活》报告提出,如果中国每年心脑血管死亡率再减少1个百分点,考虑到对寿命的固有价值观,每年可获得相当于2010年GDP19%的经济效益,约为8070亿美元;如果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3%,则年度经济效益将达到2010年GDP的48%,约为1.86万亿美元。
基于慢性病费用只有2%用于公共卫生,在分配卫生资源时应遵循2个原则,一是临床效果,另一个是成本效果。同时根据疾病发生演变进程,将疾病的防治按4个阶段标示,第一阶段为一级预防,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规避危险因素;第二阶段为二级预防,通过筛查和健康体检早发现、早治疗;第三阶段为疾病治疗和早期康复;第四阶段为稳定和恢复期康复。每一阶段会有不同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哪些措施最具有临床效果和成本效果?哪些干预措施、治疗方案对降低死亡率的贡献最大?在资源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进行优先选择。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天坛医院合作开展的脑卒中单元治疗的成本效果研究显示,卒中单元组较普通病房组神经功能缺损每减少1个分值,少花医疗费509.91元。卒中单元组较普通病房组生活残障等级每减少1级,少花医疗费 720.88元。卒中单元组较普通病房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每多提高5个分值,少花费42.6元。由此来看,在保证预防、治疗和康复质量前提下,选择费用最少的治疗方式,是一种理性选择。
一般而言,确定卫生资金分配优先次序的第一个标准是安全、有效果、疾病负担大、社会有需求;第二个标准是符合社会伦理和公平准则;第三个标准是具有成本效果或成本效益;第四个标准是经济上可行,组织上可行。
就慢性病防控来看,对位于疾病负担前几位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精神心理疾病,应依据公共资金能力,明确哪些干预防治技术成本效果或成本效益最优。同时,要考虑这些技术是由疾控或妇幼保健机构提供,还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院提供等。
■ 探索糖尿病管理新模式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纪立农
过去二三十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目前,如何管理好糖尿病患者是非常大的问题。
最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完成了糖尿病管理现状调查数据整理,该调查不仅覆盖全国不同地区,也覆盖了几乎所有级别的医院,共计103家,调查人数超过2.5万人。调查初步结果显示,糖尿病不是老年病,门诊糖尿病患者中65岁以下者占54%。
该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群体不只存在高血糖问题,大部分人同时伴有血脂代谢问题和血压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为2.86%。如果低密度脂蛋白以2.6为基本达标标准,被调查人群达标率仅为40%。从并发症发生情况看,糖尿病病程小于1年,近20%的人发生微血管病变,15%的人发生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病程大于10年的人中,50%的人有微血管并发症,近30%的人有大血管病变。该调查提示,糖尿病人群不但是一个各种危险因素都没得到很好控制的人群,其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尤其是病程较长患者。这些都对目前的糖尿病管理提出了挑战。
对已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可明显减少再次发生冠心病或发生死亡的风险。但我国患者使用率仅4%。关键措施不达标,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这其中有病人的问题,有医保*的问题,多个环节都存在问题。
在疾病管理中,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是建立糖尿病患者管理示范医院和科室,这些科室通过转化医学研究,能够把标准治疗落实到门诊和社区病人管理中,从而提高病人依从性,提高标准治疗落实率。制定指南也非常重要,但指南如何落实需要加以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在医疗*、继续教育策略、行为干预、病人自我管理上,摸索经验,影响*,影响医生行为,影响医院管理*,把我国慢性病管理提高到一个更高水平。
■ 糖尿病诊断方法应变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 宁 光
2010年中国糖尿病专项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的发生率与人均GDP的增长状况几乎是吻合的,把城市农村的糖尿病患者加起来大概是9650万人,而糖尿病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知晓率为36.1%。同时,还有64%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糖尿病,应该怎么去发现他们?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诊断率或是知晓率远远低于高血压,这最主要是诊断方法的问题。空腹服葡萄糖75克,再做一次两小时后的血糖,这一诊断方法太烦琐,很多患者因此流失。而查空腹血糖,只能发现不到1/3的患者。能否用其他方法检测?用糖化血红蛋白来测定应该是可以的。如果用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指标测定诊断,大概诊断的符合率是87.6%。也就是说,只要早上抽1次血,就能发现90%的糖尿病患者。从这个道理上来讲,不需要再做餐后两小时血糖。基于这个研究,能不能先大规模开展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把糖尿病患者筛选出来,再进一步做确诊检测?如此,糖尿病的发现率可以提高1倍。
慢病患者门诊费用将报销更多
*社保研究所医保研究室副主任 董朝晖
■门诊大病支付制度普遍建立
与2009年相比,2010年我国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增加了8000多家,定点药店增加了5000多家。其中,定点医疗机构增加主要为一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这有利于慢性病的前端防治。
目前,大多数地方已建立门诊大病支付制度,由统筹基金支付。调查显示,目前有85%以上的地区都实施了门诊大病(慢病)*,但各地的目录差异很大。据*社会保障研究所2008年对175个统筹地区进行调查,最小的门诊大病目录只有1个病种,而最大的目录则有43个病种。值得注意的是,门诊大病报销都针对慢性病并发症,大多数经费用在治疗并发症上,而不是用于慢性病早期防治。
■预付制促使医院主动干预
当前医保中有关慢性病付费*存在的问题是,按项目付费情况下医保为每个治疗项目买单,无论是医保还是医疗机构,都只考虑眼前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成本。此管理方法不适于慢性病防治。而在“板块式的统账结合”模式下,由个人账户支付的是普通门诊费用,这种基金结构下慢性病患者容易出现账户入不敷出,个人账户根本不足以支付慢性病就诊费用。并且,医保对慢性病普通门诊缺乏管理,导致慢性病治疗的依从性大打折扣。
去年下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两项医保改革重要措施,一个是探索门诊统筹,一个是付费方式改革。
从长远来看,从个人账户发展到门诊统筹,将使更多医保基金用于门诊医疗,并促使医疗机构重视门诊医疗。统筹基金将对早期慢性病进行支付,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将获得更多门诊费用的报销。而从按项目付费发展到预付制,对门诊慢性病实行按人头付费,将会促使医疗机构主动关注慢性病早期干预,避免大笔费用支出。
此外,实行预付制,通过增强医疗机构的独立决策权,促使其主动提供成本—效果较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
公平高效的慢性病保障和防治体系应该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通过法定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一个公平的保障体系,二是通过竞争性的基层医疗体系形成一个高效的防治体系。预付制则是联系这两个要素的重要机制。
■引导患者加强自我管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教授 董建群
上个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截然分开,医生只做诊疗,公共卫生医师只做预防,预防与治疗相脱节,慢性病危险因素管理没人做,病人对疾病缺乏自我管理。近年来,国际上大力倡导转变这一状况,目前我国也在着手进行*建设,完善疾病防治及管理,建设慢性病防治综合网络。
所谓患者自我管理,就是以患者为主体,在卫生专业人员协助下,由患者自己承担起主要的预防和治疗性保健任务,通过掌握慢性病防控必要技能和手段,提升高危人群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延长健康寿命。
自我管理最主要的因素是激发患者自身潜能,而不只是给他们信息。从2007年开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并于今年5月起开始探索糖尿病综合管理新模式,运用先进的国内外糖尿病防控管理理念,在5年内对全国500名中青年骨干医生、近万名基层医生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培训,使临床医生具备公共卫生理念;选择部分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建立患者互助小组,使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掌握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自助互助,共同收获健康。
在建立慢性病防治网络的基础上,还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宜技术。按照卫生部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正在逐渐推广慢性病管理适宜技术,把包括自我管理在内的低成本、高效益、安全可靠、适合推广的技术纳入全国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中。
■在疾病早期给予最适当的治疗
百时美施贵宝(中国)/中美上海施贵宝总裁 彭振科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制药企业来说,这都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代,因为大家已关注到慢性病,特别是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中国目前有9000多万糖尿病患者,但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有专家介绍,中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只有0.97%的人患糖尿病,但现在这个数字接近10%。糖尿病在迅速蔓延,我们必须遏制蔓延的速度。百时美施贵宝会为此将不断推出创新药品,也希望积极参与到中国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中。
慢性病的防控关键在于预防。有资料显示,投资1元钱在预防中,未来在治疗中就能节约6元钱。预防的任务不仅是在生病前,还包括在疾病早期就给予最适当的治疗。这种治疗应该是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百时美施贵宝不久前推出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安立泽不仅可以降低血糖,安全性高,而且1天只需服1次,方便患者服用。2014年我们预计还将推出2种糖尿病治疗药物。此外,我们还会继续支持医生和患者的培训,让医生了解和掌握如何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教育患者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服药。
慢性病的预防是一种社会责任。作为制药企业,我们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具有创新性的药物。疾病预防是一个团队性的工作,我们希望能与疾控机构、临床专家和媒体共同合作,现在就行动起来,与慢性病做斗争。
观点集锦
山西省卫生厅疾控处*阴彦祥:截至今年9月底,山西省已对39.7万糖尿病病人、145万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规范管理。一是防治结合,在管理患者过程中为群众服务;二是在医疗保障上向慢性病倾斜,对新农合慢性病患者给予一定补助;三是注重在农村和基层传播实用的疾病防治知识。
浙江省杭州市卫生局副*杨建华:对于慢性病防控有两点建议。第一,在慢性病示范区创建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国家层面设立创建载体。第二,慢性病防控重点在社区,使社区成为慢性病防控的重要阵地。
重庆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丁贤彬:农村是慢性病防治的主战场,加强村医网点建设很重要,应激励村医做公共卫生服务;消除慢性病防控空白地带。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后,基层对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但这种管理很多仅是测血压、测血糖,不能真正干预危险因素。
江西省南昌市卫生局副*陈天鹏:慢性病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过程。健康教育要从小孩抓起,要从妈妈抓起。要让妈妈了解并能言传身教,这样的作用会很大。此外,慢性病防控倡导多部门参与,也应让媒体积极参与。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教授邹大进:慢性病控制离不开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应进一步加大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力度;应鼓励药物大包装,以减少病人跑医院的次数和事件。
安徽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冯立中:糖尿病防控有三个环节:对正常人群健康教育;对早期糖耐量有问题或血糖指标不正常者作干预;对并发症患者积极救治。糖尿病防控策略
应注重第二个环节展开预防干预。
湖北省疾控中心慢病所副所长张庆军:国家正在推行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10项中有5项与慢性病密切相关。省级相关的疾控处、妇社处、农卫处应联合开展统一的行动,这需要从卫生行政层面成立一个办公室,设在专业机构,由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方案、考核指标等,对基层整体划拨经费,对工作统一督导考核。
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董忠:要在整个城市建设中纳入健康的元素。从2008年开始,北京有了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今年8月,又颁布了《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确定了更深层次的健康促进行动以及与健康、民生问题休戚相关的35项主要指标为核心任务目标。这35项指标中有一半以上与慢性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