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罐的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18
我来回答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3:33
存钱罐历史是“扑满”是古时以泥烧制而成的贮钱罐。
上世纪50年代初,在湘潭古城,玩具摊上还在卖这种蓄钱的小陶罐,它的妙处是硬币可以放入,却无法取出。因此小孩子平日将父母给的零花钱从小孔中塞进去,到快过年时,钱贮满了,便打烂小陶罐,拿了钱去作快乐的消费,故此物又名“扑满”。“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西京杂记》卷五)。
扑满最早的记载文字,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它还有许多别称,如:悭囊、闷葫芦、储钱罐。
史料典籍
扑满常被诗人携入诗中,或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或被引申出新的含义。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催租行》中写道:“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从中可见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陆游则以此设喻,说明过度地聚敛钱财必会招致灾祸:“钱能祸扑满,酒不负鸱夷。”记得一位高僧诗人曾写过一首叫做《扑满子》的咏物诗。诗中说,扑满子“只爱满我腹,争知满害身,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
储蓄罐
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年少时家贫,放过猪,当过狱吏,但刻苦向学,孜孜不倦,近70岁时方入九卿之列,74岁升为丞相,官居极品。6年之后,以病死于任上。刚入官道时,他的老乡邹长倩送他一个扑满,并在赠词中说:“……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土,粗物也,钱,重货也。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而不可诫与?”公孙弘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保持勤俭的本色,盖布被,食粗粮。所余的钱,用来在相府设东阁客馆,招纳贤才,以推荐给皇帝选用。所以,他不因聚敛钱财,招至“满则扑之”的大祸,平平安安度过了他的一生。
“扑满”与满族入侵的擦边故事
当满族人聚集兵马,杀入关内,结束了汉族人为统治中心的明王朝,在300多年中,汉族的有志之士,无不试图推翻满族人的政权。清末由爱国志士组成的南社,就曾以“驱逐鞑虏”为己任,鼓吹*。而“扑满”二字,被生发出新的意味,即砸碎满清王朝。南社爱国诗人苏曼殊,在清光绪二十九年由日本到达苏州,“当时苏曼殊曾画过《扑满图》扇面一页赠包(笑天)。扑满是泥制的贮钱罐,丢入铜钱只进不出,只有等积满后扑碎了它才可取出。但这幅图却是一语双关,扑满者,扑灭满清也,寓藏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尤玉琪《三生有幸梦苏州》)。
常见存钱罐
早几年,在北京一家工艺小品店,见到了扑满。虽仍是陶制,造型却丰富多了,或小猪,或小虎,或小牛,憨态可掬,让人爱不释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4:51
存钱罐也叫“扑满”,是古时以泥烧制而成的贮钱罐。
1、上世纪50年代初,在湘潭古城,玩具摊上还在卖这种蓄钱的小陶罐,它的妙处是硬币可以放入,却无法取出。因此小孩子平日将父母给的零花钱从小孔中塞进去,到快过年时,钱贮满了,便打烂小陶罐,拿了钱去作快乐的消费,故此物又名“扑满”。“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西京杂记》卷五)。
2、扑满最早的记载文字,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它还有许多别称,如:悭囊、闷葫芦、储钱罐。
3、一般的存钱罐都被设计为专门用来存放硬币,并且多数为猪的形状。因为猪食量广大,体胖身圆,有招财纳福之意,故此几乎成为了存钱罐的标准样式。人们将胖乎乎的小猪存钱罐买给孩子,以培养小孩的理财能力,养成良好的财富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6:25
存钱罐以前叫“扑满”,因为“扑满”是古时以泥烧制而成的贮钱罐。上世纪50年代初,在湘潭古城,玩具摊上还在卖这种蓄钱的小陶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8:17
存钱罐也叫“扑满”,是古时以泥烧制而成的贮钱罐。
1、上世纪50年代初,在湘潭古城,玩具摊上还在卖这种蓄钱的小陶罐,它的妙处是硬币可以放入,却无法取出。因此小孩子平日将父母给的零花钱从小孔中塞进去,到快过年时,钱贮满了,便打烂小陶罐,拿了钱去作快乐的消费,故此物又名“扑满”。“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西京杂记》卷五)。
2、扑满最早的记载文字,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它还有许多别称,如:悭囊、闷葫芦、储钱罐。
3、一般的存钱罐都被设计为专门用来存放硬币,并且多数为猪的形状。因为猪食量广大,体胖身圆,有招财纳福之意,故此几乎成为了存钱罐的标准样式。人们将胖乎乎的小猪存钱罐买给孩子,以培养小孩的理财能力,养成良好的财富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10:25
扑满,又名钱筒、存钱筒、储蓄罐、存钱罐或闷葫芦罐,是储存硬币的容器。从前多以竹筒或陶瓷制造,现代亦使用塑胶、人造橡胶或金属等其他材质。传统的扑满除了竹筒采用原型外,其余多制作成猪的造形,其大肚子象征着财富的积累与富足,近年来扑满的造形则比较多样化。
旧时的扑满除了顶端有一个用于投入硬币的狭长小缝外,别无其他出入口,如果真的要用里面的钱,就必须破坏它。这个设计可以教育小孩储蓄的概念:用钱时必须慎重考虑。现在的扑满多在底部开有小洞,并用橡胶封住,以便将钱取出。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父母常会给孩子一个扑满,以帮助孩子养成存钱和理性消费的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12:49
早在秦代,便有存钱罐这种器物,名为“缿”(xiang四声),秦简《关市律》记载了这一器物。直至《汉书》仍有记载“缿”,直至后来,被“扑满”这一更为形象的名字取代。
扑满这个充满哲学意味的名字出现于《西京杂记》。该书卷五记载,汉武帝元光五年时,公孙弘家境贫困,邹长倩资助他,还寄给他一束鲜草、一把素丝、一个扑满和一封信,信中写道:
“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其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
其意在劝谏公孙弘勤俭、自律,听取了邹长倩劝告的公孙弘后来官至丞相,且平安度过了一生。
这段话还详细记载了汉代扑满的材质、外观和用途。简单来说,所谓扑满,就是用来存钱的陶器,器身上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等到里面装满零钱后,便摔碎将钱取出。
“满则扑之”,便是“扑满”一名的由来,同时也暗含着“满则溢、盈则亏”的哲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15:31
大概在战国时期。因为以前没有货币,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