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德报怨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2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2:18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本位、宗法意识、等级观念、礼治主义。
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其核心就是伦理道德学说,其宇宙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中国文化十分强调“惩恶扬善”和教化作用。如中国古代文学历来就强调“文以载道”,十分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提倡美与善相结合。
中国古代文化特别重视宣传“忠”、“孝”观念。宗法*的中国古代社会把天下(国家)视为一个大家庭,封建国家的政体就是按照父权家长制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君主是全国的“严父”。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民族性、农耕性、连续性、传承性、显著的伦理型特征、独特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
中国人很早就对文化类型有所认识,古代人已将中原地区的华夏农耕文化与周边四夷的游牧文化或渔猎文化加以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以下几方面特征加以认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
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2:18
以德报怨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
这是因为,说以德报怨是传统文化的人肯定不懂国学。“以德报怨”虽然出自《论语·宪问》,但原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如果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可见,在《论语·宪问》里,是对“以德报怨”这种文化持否定态度的。
“以德报怨”,只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断章取义的说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2:18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本位、宗法意识、等级观念、礼治主义。
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其核心就是伦理道德学说,其宇宙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中国文化十分强调“惩恶扬善”和教化作用。如中国古代文学历来就强调“文以载道”,十分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提倡美与善相结合。
中国古代文化特别重视宣传“忠”、“孝”观念。宗法*的中国古代社会把天下(国家)视为一个大家庭,封建国家的政体就是按照父权家长制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君主是全国的“严父”。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民族性、农耕性、连续性、传承性、显著的伦理型特征、独特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
中国人很早就对文化类型有所认识,古代人已将中原地区的华夏农耕文化与周边四夷的游牧文化或渔猎文化加以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以下几方面特征加以认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
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2:18
以德报怨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
这是因为,说以德报怨是传统文化的人肯定不懂国学。“以德报怨”虽然出自《论语·宪问》,但原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如果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可见,在《论语·宪问》里,是对“以德报怨”这种文化持否定态度的。
“以德报怨”,只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断章取义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