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描写秋天的水诗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15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7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正值雨过天晴,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出自:宋·范仲淹《苏幕遮》。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出自:唐·刘禹锡《望洞庭》。

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4、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出自: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5、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出自:汉·曹操《观沧海》。

译文: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7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正值雨过天晴,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出自:宋·范仲淹《苏幕遮》。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出自:唐·刘禹锡《望洞庭》。

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4、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出自: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5、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出自:汉·曹操《观沧海》。

译文: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8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尽白花煞;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描写秋天的诗句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秋思赠远(唐·张仲素)
博山沉燎绝馀香,

兰烬金檠怨夜长。
为问青青河畔草,

几回经雨复经霜。

中秋(唐·杜牧)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立 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风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子夜秋歌(南北·无名)
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

天净沙 秋思

这不是有现成的么?其实不用提问的……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

——〔战国楚 〕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鹜: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汉代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晋代陶潜: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

元代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绕东篱。

唐代王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

回答者: buyfood - 一级 2009-12-14 19:51

检举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湖风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断肠人在天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7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正值雨过天晴,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出自:宋·范仲淹《苏幕遮》。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出自:唐·刘禹锡《望洞庭》。

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4、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出自: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5、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出自:汉·曹操《观沧海》。

译文: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8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尽白花煞;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描写秋天的诗句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秋思赠远(唐·张仲素)
博山沉燎绝馀香,

兰烬金檠怨夜长。
为问青青河畔草,

几回经雨复经霜。

中秋(唐·杜牧)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立 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风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子夜秋歌(南北·无名)
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

天净沙 秋思

这不是有现成的么?其实不用提问的……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

——〔战国楚 〕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鹜: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汉代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晋代陶潜: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

元代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绕东篱。

唐代王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

回答者: buyfood - 一级 2009-12-14 19:51

检举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湖风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断肠人在天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8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

【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写作背景】

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李白此诗,就是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作品评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作者:李白(唐,701—762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千古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编辑本段]注释
1.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2.独酌: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3.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4 对:朝着
.5 不解饮:不会喝酒
6 徒:徒然,白白地。
7.将:和。
8 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及春:趁着阳光明媚之时
9 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
.10 无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指忘却世情的交游
.11 相期:相约会。
12 邈(miǎo):遥远。
13云汉:银河。
[编辑本段]诗词大意
月下独酌
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即不会喝酒?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和影,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吟诗,在九天徘徊不进,影随我舞剑,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会远的银河,再见!
诗文解释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编辑本段]诗词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题解]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赏析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但是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赏析三】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赏析】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首《月下独酌》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以下诗歌就由平声韵转入了仄声韵,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此时的李白,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而他觉得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交欢"一词,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足,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不过,他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独酌,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这种独往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因此他要说"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与无情之物交欢,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待诏翰林任上,有的是人迎奉吹嘘,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却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是,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所以为后人推崇备至,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下独酌》加以肯定的,"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
《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纯真而著称的,通观全诗其感情波澜可以明显分为几层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扬,"花间一壶酒",而第二句紧接着抑,"独酌无相亲"。但是接下来的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扫这种无相亲的冷落,孤单。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的结尾所出现的这种局面,是一种经过起伏、努力后获得的由冷清到热闹的场面。这第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开,是"月下"场景的布置与"人物"(包括虚拟的月亮和身影)的出场。虽然出现了一点困扰,但还是比较*地顺着诗人自己设想的轨迹进行的。
诗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诗人同样又经历了一次由悲凉到喜悦的情感的轮回。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尽人意,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节的正式展开,是"独酌"的实施,在这一阶段,诗人靠着自己虽然热烈但却是孤独的心境,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如果不可能完美,因为在孤独寂寞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饮"的月亮和"徒随身"影子,已经不可能完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尽管"暂伴月将影"一句的"暂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乐须及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
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乱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久的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种不离不散的执着情怀,我们只有对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真正体会。
这首诗歌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全诗的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的确,李白成名之后,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后尘,不过到头来却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只能对李白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发出由衷的赞叹了。
月下独酌的背景
李白怀才见弃,*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
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9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8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尽白花煞;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描写秋天的诗句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秋思赠远(唐·张仲素)
博山沉燎绝馀香,

兰烬金檠怨夜长。
为问青青河畔草,

几回经雨复经霜。

中秋(唐·杜牧)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立 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风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子夜秋歌(南北·无名)
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

天净沙 秋思

这不是有现成的么?其实不用提问的……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

——〔战国楚 〕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鹜: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汉代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晋代陶潜: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

元代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绕东篱。

唐代王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

回答者: buyfood - 一级 2009-12-14 19:51

检举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湖风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断肠人在天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10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尽白花煞;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描写秋天的诗句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8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

【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写作背景】

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李白此诗,就是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作品评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作者:李白(唐,701—762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千古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编辑本段]注释
1.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2.独酌: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3.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4 对:朝着
.5 不解饮:不会喝酒
6 徒:徒然,白白地。
7.将:和。
8 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及春:趁着阳光明媚之时
9 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
.10 无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指忘却世情的交游
.11 相期:相约会。
12 邈(miǎo):遥远。
13云汉:银河。
[编辑本段]诗词大意
月下独酌
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即不会喝酒?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和影,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吟诗,在九天徘徊不进,影随我舞剑,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会远的银河,再见!
诗文解释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编辑本段]诗词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题解]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赏析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但是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赏析三】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赏析】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首《月下独酌》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以下诗歌就由平声韵转入了仄声韵,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此时的李白,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而他觉得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交欢"一词,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足,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不过,他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独酌,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这种独往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因此他要说"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与无情之物交欢,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待诏翰林任上,有的是人迎奉吹嘘,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却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是,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所以为后人推崇备至,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下独酌》加以肯定的,"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
《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纯真而著称的,通观全诗其感情波澜可以明显分为几层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扬,"花间一壶酒",而第二句紧接着抑,"独酌无相亲"。但是接下来的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扫这种无相亲的冷落,孤单。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的结尾所出现的这种局面,是一种经过起伏、努力后获得的由冷清到热闹的场面。这第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开,是"月下"场景的布置与"人物"(包括虚拟的月亮和身影)的出场。虽然出现了一点困扰,但还是比较*地顺着诗人自己设想的轨迹进行的。
诗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诗人同样又经历了一次由悲凉到喜悦的情感的轮回。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尽人意,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节的正式展开,是"独酌"的实施,在这一阶段,诗人靠着自己虽然热烈但却是孤独的心境,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如果不可能完美,因为在孤独寂寞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饮"的月亮和"徒随身"影子,已经不可能完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尽管"暂伴月将影"一句的"暂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乐须及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
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乱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久的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种不离不散的执着情怀,我们只有对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真正体会。
这首诗歌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全诗的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的确,李白成名之后,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后尘,不过到头来却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只能对李白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发出由衷的赞叹了。
月下独酌的背景
李白怀才见弃,*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
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9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8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

【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写作背景】

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李白此诗,就是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作品评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作者:李白(唐,701—762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千古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编辑本段]注释
1.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2.独酌: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3.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4 对:朝着
.5 不解饮:不会喝酒
6 徒:徒然,白白地。
7.将:和。
8 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及春:趁着阳光明媚之时
9 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
.10 无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指忘却世情的交游
.11 相期:相约会。
12 邈(miǎo):遥远。
13云汉:银河。
[编辑本段]诗词大意
月下独酌
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即不会喝酒?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和影,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吟诗,在九天徘徊不进,影随我舞剑,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会远的银河,再见!
诗文解释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编辑本段]诗词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题解]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赏析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但是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赏析三】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赏析】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首《月下独酌》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以下诗歌就由平声韵转入了仄声韵,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此时的李白,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而他觉得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交欢"一词,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足,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不过,他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独酌,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这种独往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因此他要说"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与无情之物交欢,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待诏翰林任上,有的是人迎奉吹嘘,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却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是,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所以为后人推崇备至,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下独酌》加以肯定的,"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
《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纯真而著称的,通观全诗其感情波澜可以明显分为几层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扬,"花间一壶酒",而第二句紧接着抑,"独酌无相亲"。但是接下来的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扫这种无相亲的冷落,孤单。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的结尾所出现的这种局面,是一种经过起伏、努力后获得的由冷清到热闹的场面。这第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开,是"月下"场景的布置与"人物"(包括虚拟的月亮和身影)的出场。虽然出现了一点困扰,但还是比较*地顺着诗人自己设想的轨迹进行的。
诗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诗人同样又经历了一次由悲凉到喜悦的情感的轮回。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尽人意,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节的正式展开,是"独酌"的实施,在这一阶段,诗人靠着自己虽然热烈但却是孤独的心境,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如果不可能完美,因为在孤独寂寞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饮"的月亮和"徒随身"影子,已经不可能完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尽管"暂伴月将影"一句的"暂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乐须及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
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乱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久的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种不离不散的执着情怀,我们只有对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真正体会。
这首诗歌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全诗的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的确,李白成名之后,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后尘,不过到头来却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只能对李白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发出由衷的赞叹了。
月下独酌的背景
李白怀才见弃,*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
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9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10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尽白花煞;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描写秋天的诗句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7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正值雨过天晴,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出自:宋·范仲淹《苏幕遮》。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出自:唐·刘禹锡《望洞庭》。

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4、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出自: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5、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出自:汉·曹操《观沧海》。

译文: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8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尽白花煞;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描写秋天的诗句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秋思赠远(唐·张仲素)
博山沉燎绝馀香,

兰烬金檠怨夜长。
为问青青河畔草,

几回经雨复经霜。

中秋(唐·杜牧)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立 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风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子夜秋歌(南北·无名)
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

天净沙 秋思

这不是有现成的么?其实不用提问的……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

——〔战国楚 〕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鹜: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汉代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晋代陶潜: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

元代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绕东篱。

唐代王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

回答者: buyfood - 一级 2009-12-14 19:51

检举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湖风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断肠人在天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7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正值雨过天晴,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出自:宋·范仲淹《苏幕遮》。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出自:唐·刘禹锡《望洞庭》。

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4、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出自: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5、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出自:汉·曹操《观沧海》。

译文: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8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尽白花煞;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描写秋天的诗句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秋思赠远(唐·张仲素)
博山沉燎绝馀香,

兰烬金檠怨夜长。
为问青青河畔草,

几回经雨复经霜。

中秋(唐·杜牧)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立 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风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子夜秋歌(南北·无名)
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

天净沙 秋思

这不是有现成的么?其实不用提问的……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

——〔战国楚 〕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鹜: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汉代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晋代陶潜: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

元代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绕东篱。

唐代王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

回答者: buyfood - 一级 2009-12-14 19:51

检举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湖风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断肠人在天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8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

【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写作背景】

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李白此诗,就是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作品评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作者:李白(唐,701—762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千古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编辑本段]注释
1.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2.独酌: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3.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4 对:朝着
.5 不解饮:不会喝酒
6 徒:徒然,白白地。
7.将:和。
8 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及春:趁着阳光明媚之时
9 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
.10 无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指忘却世情的交游
.11 相期:相约会。
12 邈(miǎo):遥远。
13云汉:银河。
[编辑本段]诗词大意
月下独酌
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即不会喝酒?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和影,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吟诗,在九天徘徊不进,影随我舞剑,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会远的银河,再见!
诗文解释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编辑本段]诗词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题解]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赏析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但是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赏析三】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赏析】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首《月下独酌》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以下诗歌就由平声韵转入了仄声韵,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此时的李白,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而他觉得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交欢"一词,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足,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不过,他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独酌,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这种独往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因此他要说"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与无情之物交欢,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待诏翰林任上,有的是人迎奉吹嘘,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却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是,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所以为后人推崇备至,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下独酌》加以肯定的,"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
《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纯真而著称的,通观全诗其感情波澜可以明显分为几层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扬,"花间一壶酒",而第二句紧接着抑,"独酌无相亲"。但是接下来的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扫这种无相亲的冷落,孤单。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的结尾所出现的这种局面,是一种经过起伏、努力后获得的由冷清到热闹的场面。这第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开,是"月下"场景的布置与"人物"(包括虚拟的月亮和身影)的出场。虽然出现了一点困扰,但还是比较*地顺着诗人自己设想的轨迹进行的。
诗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诗人同样又经历了一次由悲凉到喜悦的情感的轮回。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尽人意,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节的正式展开,是"独酌"的实施,在这一阶段,诗人靠着自己虽然热烈但却是孤独的心境,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如果不可能完美,因为在孤独寂寞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饮"的月亮和"徒随身"影子,已经不可能完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尽管"暂伴月将影"一句的"暂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乐须及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
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乱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久的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种不离不散的执着情怀,我们只有对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真正体会。
这首诗歌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全诗的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的确,李白成名之后,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后尘,不过到头来却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只能对李白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发出由衷的赞叹了。
月下独酌的背景
李白怀才见弃,*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
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08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

【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写作背景】

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李白此诗,就是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作品评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作者:李白(唐,701—762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千古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编辑本段]注释
1.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2.独酌: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3.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4 对:朝着
.5 不解饮:不会喝酒
6 徒:徒然,白白地。
7.将:和。
8 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及春:趁着阳光明媚之时
9 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
.10 无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指忘却世情的交游
.11 相期:相约会。
12 邈(miǎo):遥远。
13云汉:银河。
[编辑本段]诗词大意
月下独酌
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即不会喝酒?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和影,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吟诗,在九天徘徊不进,影随我舞剑,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会远的银河,再见!
诗文解释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编辑本段]诗词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题解]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赏析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但是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赏析三】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赏析】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首《月下独酌》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以下诗歌就由平声韵转入了仄声韵,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此时的李白,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而他觉得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交欢"一词,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足,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不过,他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独酌,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这种独往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因此他要说"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与无情之物交欢,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待诏翰林任上,有的是人迎奉吹嘘,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却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是,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所以为后人推崇备至,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下独酌》加以肯定的,"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
《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纯真而著称的,通观全诗其感情波澜可以明显分为几层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扬,"花间一壶酒",而第二句紧接着抑,"独酌无相亲"。但是接下来的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扫这种无相亲的冷落,孤单。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的结尾所出现的这种局面,是一种经过起伏、努力后获得的由冷清到热闹的场面。这第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开,是"月下"场景的布置与"人物"(包括虚拟的月亮和身影)的出场。虽然出现了一点困扰,但还是比较*地顺着诗人自己设想的轨迹进行的。
诗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诗人同样又经历了一次由悲凉到喜悦的情感的轮回。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尽人意,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节的正式展开,是"独酌"的实施,在这一阶段,诗人靠着自己虽然热烈但却是孤独的心境,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如果不可能完美,因为在孤独寂寞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饮"的月亮和"徒随身"影子,已经不可能完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尽管"暂伴月将影"一句的"暂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乐须及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
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乱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久的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种不离不散的执着情怀,我们只有对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真正体会。
这首诗歌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全诗的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的确,李白成名之后,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后尘,不过到头来却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只能对李白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发出由衷的赞叹了。
月下独酌的背景
李白怀才见弃,*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
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狗狗更加忠诚护家、善解人意,养一只宠物陪伴自己,泰迪能长多大... 描写泰迪狗的外形和特点的句子 国外留学有用吗 花钱出国留学有用吗 !这叫什么号 百万医疗赔付后是否可以续保 前一年理赔过医疗险还能续保吗? 医疗住院险理赔后还能购买吗? 女生多大后可以不在长身高? 如何不用软件把手机投屏到电脑上手机屏幕怎样投放到电脑上 秋天露水几点开始出现? 秋天的水作文 秋天的水有几个? 秋天的池塘的池水是什么样子? 夏天露水多还是秋天露水多 为什么 怎样写秋天的水 美的电饭煲标准煮精华煮超快煮有什么区别,大概需要多久把米做好?谢谢了。 美的电饭锅超快煮中自动跳到精华煮是怎么回事 美的全智能电饭煲FS306功能的详细介绍。 美的智能电饭煲为什么煮饭这么久? 为什么美的的智能电饭煲一按精华煮就跳到预约功能上? 美的电饭煲有精华煮、快煮、蒸煮,做米饭用哪个功能最标准呀? 美的智能电饭煲为什么精华煮要那么长时间? 美的电饭煲上面的“精华煮”功能是什么? 美的智能电饭锅精华煮是什么意思? 移动宽带怎么发短信,改密码 登录或注册中国移动网络短信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办? 怎么样去掉中国移动网络短信群聊? 注册或登录中国移动网络短信是什么意思? 中国移动的网络短信对面没网的可以看到吗? 形容“秋天水”的句子有哪些? 急!!!与秋天的水有关的古诗 秋天的水的诗句古诗 秋天的水的诗句 描写秋天水的好句子 怎么给上小学的孩子培养阅读写作的习惯呢?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如何提高孩子写作能力学习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怎样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为什么写作需要先读书,怎样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如何让孩子爱上做读书笔记 怎样让四年级孩子爱上阅读和写作文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阅读? 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并提高作文水平 孩子学会学习,阅读习惯如何养成比较好呢? 摄像头不能用,提示打开设备失败 民间借贷纠纷的起诉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