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旗,国徽,国歌的来历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1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8:34
中国古代虽然也有过各种各样的战旗,却从来没有正式的国旗。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开始和西方近代国家打交道。后来,洋务大臣李鸿章在同西方国家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国旗,而大清帝国却没有一面自己的国旗,便奏请朝廷制定一面代表大清帝国的国旗。19世纪80年代,清*制定了中国的第一面国旗,也称黄龙旗。旗面为*,是皇权的象征,旗面上绘飞龙戏珠的图案,龙为青色,珠为红色,龙头向左上方昂起。
孙中山领导辛亥*,需要制定一面自己的国旗,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前,孙中山的好友陆皓东制作了青天白日旗,后来,孙中山在青天白日旗上加上红底色,成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他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中,便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起义军的旗帜。但是孙中山使用的这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并没有得到*党人的一致赞同,黄兴就反对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未来的中国国旗,他认为青天白日旗有类似日本太阳旗之嫌,他自己设计制作了一面“井”字旗,象征古代中国的井田制度。孙中山则坚持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未来的中华*国旗,为此,他和黄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甚至一度为此而不和。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急需制定国旗,当时的*党人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国旗,主要的有十八星旗和五色旗。十八星旗象征汉族聚居的十八行省,含有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思想,而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意思,故最后决定以五色旗为国旗,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尚在美国,等他回到国内,国旗之议已定,他虽然表示反对,但也无可奈何。
1927年蒋介石北伐定都南京后,决定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中华*的国旗。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6月16日,全国政协筹备会议首次会议上,决定成立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并向全国发出征稿启事。一个月内就收到国内外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1992幅。
应征的国旗方案也各具特色,如陈嘉庚设计的国旗是镰刀斧头旗;郭沫若设计的国旗是两个长条,象征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江和黄河;朱德设计的国旗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嵌有红五角星,象征晴朗的天空。这些图案经过认真挑选,选出38幅图案印发给政协代表,让大家评议。最后确定其中的复字第32号图案,经*审查通过并在9月27日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作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这面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是上海一名普通的经济工作者。国旗的寓意是: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几颗小星环绕其后,形成众星拱北斗之势,大星即为中国*党,小星代表中国人民,党和人民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在确定小星的数目时,他联想到毛*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人民包括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以他决定以四颗小星代表广大人民。
从此,五星红旗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国徽的诞生
我们都知道,国徽是国家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国徽也专门作了规定。那么你知道国徽是怎么诞生的吗?1949年7月,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向全国公布征求国旗、国徽及国歌词谱的方案。由于种种原因,均未采用。因此,在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没有公布国徽方案。1950年初,受党*的委托,清华大学和*美术学院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两组同志在查阅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自己的方案。1950年6月20日晚,周总理亲自主持全国政协国徽审查组会议,最后一次讨论国徽方案。大家通过反复比较、讨论,最后决定采用清华大学设计的方案。1950年9月20日,****签发了向全国颁布国徽的命令。从此,国徽就诞生了。
国歌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能反映民族的心声和意志,除我们所唱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外,中国历史上还另外产生过6首国歌。
一。1896年,我国清朝*派遗北洋大虑、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滨的国歌,**的清*当时根本不知道国歌的意义和作用,哪有什么国歌。于是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为:
"金殿当头紫阁重(chóng), (抬头看见重重叠叠的辉煌王宫)
仙人掌上玉芙蓉, (就象神仙手中玉莲花绽放)
太平天子朝天日, (在这太平盛世天子出宫祭祀苍天)
五色云车驾六龙。" (坐着五彩的云车要六条神龙来拉)
(注解:这是唐朝王建的诗歌《宫词》中的一首)
因为李鸿章最早使用此曲,后改称《李中堂乐》。这就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
二。1900年以前,我国还未正式使用过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国歌。外国殖民者入侵中国后,打着自己的国旗,唱着自己的国歌,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中国人深感气愤屈辱。出于外交需要,1911年清*效仿西方诸国宣称"立宪",以法律条文颁布了国歌,歌名叫《巩金瓯》,歌词是:
"巩金瓯 (巩固伟大的河山)
承天帱(dào覆盖) (承受上天的恩宠)
民物铁凫藻 (人民坚定不移欢欣鼓舞地支持王朝)
喜同胞 (为同胞而欣喜)
清时兴遭 (大清盛世恰逢)
真熙嗥(háo 呼告) (天下太平吉祥)
帝国苍穹保 (国家疆土永保完整)
天高高 (就象苍天不改)
海滔滔。" (碧海永存!)
这首歌因不合国情*,一天也没传唱,颁布了仅一个月,辛亥*爆发,《巩金瓯》成了清王朝的葬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首国歌。
三。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颁布了中华*国歌,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歌词是:
"东亚开化中华早 (中国开创东亚革新之风气)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学习美国欧洲建造新强国)
飘扬五色旗国荣光 (飘扬着光荣的五色国旗)
锦秀山河普照 (照耀着锦绣的万里河山)
我同胞鼓舞文明 (同胞们齐来振兴中华文化)
世界和平永保。" (共同捍卫世界的美好和平)
曲调昂扬流畅,歌词通俗凝炼。这是我国第三首国歌。
四。1915年,袁世凯篡夺了中华*临时政权,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国歌,歌词是:
"中华雄踞天地间 (中华傲立在天地间)
廊八埏(shān) (八方长城是走廊)
华胄从来昆化巅 (中华精神自古是登峰造极)
江湖浩荡山锦连 (辽阔的疆土上群山如锦绣绵延)
勋华(对尧、舜二帝的尊称)捐开尧天(英明的君王奉献自我,开创了繁荣的 国家)
亿万年。" (永远,永远)
这首歌曲虽短小精炼,但宗旨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刚露面即被民主*的滚滚浪潮淹没。
五。1916年袁世凯下台。1920年段祺瑞*教育部征集国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选作歌词并作曲,全歌仅四句16字,歌词是:
"卿云灿兮 (吉祥的云彩多灿烂啊!)
纤缦缦兮 (铺展在空中变化多姿啊!)
日月光华 (太阳和月亮的光辉)
旦复旦兮。" (一天又一天照耀人间)
(以上四句均出典自《尚书大传 虞夏传》,末句即复旦大学得名由来)
并由教育部下令于1921年7月在全国传唱。这首歌为军阀混战的旧中国*,涂脂抹粉,遭到国民的唾弃。
PS这碰巧是复旦大学校名的来历
复旦校歌前两句就是: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六。中国历史上第六首国歌是1930年**根据孙中山1924年在黄雨军校的训词为歌词,由程懋铭作曲的《*党歌》。歌词是: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 (我党宗旨)
以建* (凭此建国)
以建大同 (构建乐土)
咨尔多士 (依靠大家的英勇)
为民前锋 (担当人民的先驱)
夙夜匪懈 (朝夕永不松懈)
主义是从 (遵从三民主义)
矢勤矢勇 (发誓勤奋勇敢)
必信必忠 (坚决诚信忠诚)
一心一德 (大家同心同德)
贯彻始终。 (始终坚定执行)
由于歌词主题突出,内容厚重,故广为流传。
七。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才有了真正代表劳动人民心声和意志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它是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歌,由著名诗人、剧作家田汉1935年在上海监狱中挥笔疾书而成,人民音乐家聂耳饱醮*谱曲。每当唱起这首歌,就铭记国家、民族创来的艰辛,就想起芦沟桥、平型关、延河水、沂蒙山
其实二十多年前《义勇军进行曲》曾改过一次词,最后一句改为“高举*思想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结束后恢复原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9:52
国徽的诞生
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国徽的图案和使用办法,由*或专门法律规定。
当国徽悬挂在各级*机关大门正上方或会场*台正上方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它是那么崇高,那么庄重;当人们看到为祖国争得荣誉的我国运动员身穿饰有国徽图案的运动服,站在领奖台向观众致意时,更觉得它是那么端庄、美丽,深深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幸福……
金光闪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怎样诞生的呢?
准确地说,国徽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许多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1949年7月,全国*协商会议筹备会为了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在《人民日报》登出了向全国征求国旗、国徽及国歌词谱的启事,明确提出对国徽设计的要求是:甲、要有中国特征;乙、要有政权特征;丙、形式要庄严富丽。
全国各界人士纷纷投身于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之中。同时,受*之命,负责征集国徽图稿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改为*美术学院)都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截止1949年8月20日,共收到国内及海外华侨寄来的国徽稿件一百一十二件,图案九百幅。这些稿件和图案虽各具特色,但都有不足之处,故都未被采纳。因此,在1949年9月下旬的政协全体会上,只通过了国旗方案和国歌词谱,没有公布国徽方案。
后来,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决定邀请清华大学营建系和*美术学院分别组织人力对国徽方案进行设计竞赛。
其中,清华大学营建系国徽设计组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营建系主任梁思成教授担任组长,成员有梁思成先生的夫人、建筑学家林徽音、画家李宗津、中国建筑专家莫宗江、建筑设计教师朱畅中、汪国瑜、胡允敬、张昌龄以及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者罗哲文等。
*美术学院国徽设计组由著名工艺美术家、教授张仃、张光宇、周令钊、钟灵等组成。
为了赶在1950年的国庆节挂上新国徽,两个设计组的专家和学者们,对各种构思和设想认真推敲,反复研究。梁思成、林徽音两位先生抱病参加设计工作。大家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决心拿出最美好的设计,为祖国增光。
根据政协国旗、国徽审查小组提出的要求及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见,并比较了所有设计方案,两个国徽图案设计组最后确定了国徽图案有如下内容:
用齿轮、麦稻穗,五星、绶带作为题材,体现在中国*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政权和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把天安门作为题材的一部分设计进去,用以代表“五四”民主运动发祥地、新中国的诞生地,以天安门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们的国徽上的麦稻穗,是谁提议画进国徽图案里的呢?
1942年冬天,山城重庆,寒风阵阵,宋庆龄同志在她寓所,为欢送董必武同志返回延安而举行茶话会。周恩来同志和邓颖超也应邀出席。茶桌上摆着重庆近郊农民送来的两串颗粒饱满的禾穗,被炉火映照得金光灿灿。这时有人赞美这禾穗*金子一般。宋庆龄说:“它比金子还宝贵。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周恩来同志*着饱满的禾穗,意味深长地说:“等到全国解放,我们要把禾穗画到国徽上。”果然,全国解放以后,他没有忘记自己在那次茶话会上的讲话,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时,他建议要把麦稻穗画上去。
(1)中国国旗图案的含义:
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旗面的红色象征*;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星用*是为着在红底上显出光明,*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2)通用规格为如下五种:
288cm X 192cm
240cm X 160cm
192cm X 128cm
144cm X 96cm
96cm X 64cm
(3)五星红旗绘制方法:
甲、为便于确定五星之位置,先将旗面对分为四个相等的长方形,将左上方之长方形上下划为十等分,左右划为十五等分。
乙、大五角星的中心点,在该长方形上五下五、左五右十之处。其画法为:以此点为圆心,以三等分为半径作一圆。在此圆周上,定出五个等距离的点,其一点须位于圆之正上方。然后将此五点中各相隔的两点相联,使各成一直线。此五直线所构成之外轮廓线,即为所需之大五角星。五角星之一个角尖正向上方。
丙、四颗小五角星的中心点,第一点在该长方形上二下八、左十右五之处,第二点在上四下六、左十二右三之处,第三点在上七下三、左十二右三之处,第四点在上九下一、左十右五之处。其画法为:以以上四点为圆心,各以一等分为半径,分别作四个圆。在每个圆上各定出五个等距离的点,其中均须各有一点位于大五角星中心点与以上四个圆心的各联结线上。然后用构成大五角星的同样方法,构成小五角星。此四颗小五角星均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五角星的中心点。(5)国旗的诞生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并于当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征稿启事。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将收到的3012幅图案选了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后,9月25日晚**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关于国旗的问题,**指出,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我们*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全体代表通过决议,选定了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决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
参考资料::http://www.lqe.com/bbs/dispbbs.asp?BoardID=31&replyID=7395&id=7395&skin=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