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印随现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8 17:1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2:26
印随现象是指印随行为的现象。印随行为是指一些刚孵化出来不久的幼鸟和刚生下来的哺乳动物学着认识并跟随着它们所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通常是它们的母亲,这就是印随行为。印随行为一般在动物刚刚孵化或出生后发生。如刚孵化的小天鹅如果没有母天鹅,就会跟着人或其它行动目标走。
作用:印随作用十分有价值。首先,它使得幼小的动物们紧跟它们的母亲,这样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安全。其次它也使得幼小的动物们模仿它们的母亲或者同类做相同的事或者相同的动作,这样能最快最短时间内获得它们生存生活的技能技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2:27
前几天听到这样一件事:有位*老师让学生看南京大*的惨烈照片,许多学生一脸漠然,个别人甚至面带微笑。老师气得不得了,正抱怨间,有老师接口到:这还算奇怪吗?前一段时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有学生这样问:长征既然那么艰苦,那么红军爷爷饿了为什么不吃巧克力,渴了为什么不喝饮料呢?
是啊,难怪有人痛心疾首:我们的教育,把*传统弄丢了!前段时间轰轰烈烈的长征精神教育,恰恰也说明了这一点。
先说势头。的确,长征精神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弘扬,值得继承,于是一时间新闻报道铺天盖地,教育活动五花八门,你纪念我感怀,你演讲我歌唱,你参观我跋涉,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直闹腾得天花乱坠“精彩纷呈”,可怜我们的学生,哪经得起这一番狂轰乱炸,个个晕头转向。
再说后劲。声势造得确实不小,可惜的是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转眼之间,所有的教育活动销声匿迹。孩子们依然被圈在学校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死读书苦练功,一心一意为高分而奋战,依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副“不辱使命”的样子。也难怪他们从冷漠到冷酷,缺乏善心和同情心,如此穷于应付,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教育何在?!
《礼记》中有这样的句子: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思是说,只有在实践中去探究事物的原理,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我们的思想教育,如果只满足于口头宣讲,而不注重在行动中落实,不持之以恒地坚持去做,不力争使它深入到学生思想的深处,再过十年二十年,孩子们怕是连基本意识都没有了。
高中生物课有一个概念叫“印随”,说的是刚孵化出来的小动物总是下意识地跟着它所见到的第一个人,而不去理会这个东西是不是它的母亲,与它有没有血缘关系。学校教育的意义不也如此吗?我们的学生很容易把模仿的对象定位在教师群体,并积极效仿,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形成个体独立的性格特点与处世哲学。
许多人都认为,社会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不容忽略的是,学生们的性格与行为习惯往往在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基本形成,他们在这些方面上的审美标准大部分来源于学校教育所带出的信息,来源于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而这些业已形成的思维方式的雏形,将会直接影响到成长中的学生们文化心理的梳理,影响到他们在*后做事的行为取向。空谈思想教育,不在实践中生成和深化,在物欲横流许多人不知如何取舍的当今社会,我们未来的主人公当然不知何去何从。
因此说,依据印随心理,格物致知,真正抓好学校思想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更好发展的需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2:27
印随现象是指印随行为的现象。印随行为是指一些刚孵化出来不久的幼鸟和刚生下来的哺乳动物学着认识并跟随着它们所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通常是它们的母亲,这就是印随行为。印随行为一般在动物刚刚孵化或出生后发生。如刚孵化的小天鹅如果没有母天鹅,就会跟着人或其它行动目标走。
作用:印随作用十分有价值。首先,它使得幼小的动物们紧跟它们的母亲,这样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安全。其次它也使得幼小的动物们模仿它们的母亲或者同类做相同的事或者相同的动作,这样能最快最短时间内获得它们生存生活的技能技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2:27
前几天听到这样一件事:有位*老师让学生看南京大*的惨烈照片,许多学生一脸漠然,个别人甚至面带微笑。老师气得不得了,正抱怨间,有老师接口到:这还算奇怪吗?前一段时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有学生这样问:长征既然那么艰苦,那么红军爷爷饿了为什么不吃巧克力,渴了为什么不喝饮料呢?
是啊,难怪有人痛心疾首:我们的教育,把*传统弄丢了!前段时间轰轰烈烈的长征精神教育,恰恰也说明了这一点。
先说势头。的确,长征精神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弘扬,值得继承,于是一时间新闻报道铺天盖地,教育活动五花八门,你纪念我感怀,你演讲我歌唱,你参观我跋涉,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直闹腾得天花乱坠“精彩纷呈”,可怜我们的学生,哪经得起这一番狂轰乱炸,个个晕头转向。
再说后劲。声势造得确实不小,可惜的是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转眼之间,所有的教育活动销声匿迹。孩子们依然被圈在学校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死读书苦练功,一心一意为高分而奋战,依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副“不辱使命”的样子。也难怪他们从冷漠到冷酷,缺乏善心和同情心,如此穷于应付,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教育何在?!
《礼记》中有这样的句子: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思是说,只有在实践中去探究事物的原理,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我们的思想教育,如果只满足于口头宣讲,而不注重在行动中落实,不持之以恒地坚持去做,不力争使它深入到学生思想的深处,再过十年二十年,孩子们怕是连基本意识都没有了。
高中生物课有一个概念叫“印随”,说的是刚孵化出来的小动物总是下意识地跟着它所见到的第一个人,而不去理会这个东西是不是它的母亲,与它有没有血缘关系。学校教育的意义不也如此吗?我们的学生很容易把模仿的对象定位在教师群体,并积极效仿,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形成个体独立的性格特点与处世哲学。
许多人都认为,社会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不容忽略的是,学生们的性格与行为习惯往往在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基本形成,他们在这些方面上的审美标准大部分来源于学校教育所带出的信息,来源于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而这些业已形成的思维方式的雏形,将会直接影响到成长中的学生们文化心理的梳理,影响到他们在*后做事的行为取向。空谈思想教育,不在实践中生成和深化,在物欲横流许多人不知如何取舍的当今社会,我们未来的主人公当然不知何去何从。
因此说,依据印随心理,格物致知,真正抓好学校思想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更好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