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主要观点是???有急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8 21:0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8:36
1.从社会学上讲:治世需明君,明君需人才
理由:遍观各路诸侯,唯有符合上述条件者最后方能成王霸之业,符合则兴,不符合则衰。
2.从道德上讲:为人当忠厚仁义,勇武忠义。
PS:起义军为叛贼,*起义军不等于*百姓,这句话适用于刘备,君不见刘备虽满口仁义道德但却从未有劝诫黄巾军之举动,只一味杀戮以便邀功领赏。这里作者反倒拿刘备如何能破黄巾当做他的本事,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和*老百姓亦无分别。
理由:遍观各个诸侯将相,王侯大臣,凡有此类善举者均受作者所赞扬和推崇,而由于作者所推崇的这些观念能深入人心,与人们的道德观念相共鸣,因此此篇小说格外受世人推崇。
3.从成功学上讲:成功道路异常艰辛,一人必然孤掌难鸣
理由:无论曹操刘备抑或是孙策,遍观三位成功足迹,处处充满曲折艰辛,君不见,曹操弑贼未成反遭天下追捕,刘备初时与诸侯交战屡战屡败东奔西走苦无立锥之地,孙策含恨舍沾父血传国玺而借兵马过江东。曹操煞费苦心方得贾诩,荀彧叔侄,郭嘉,五子良将等众,刘备文有诸葛孔明之智,武有关张赵云之勇,孙策也是领着周瑜程普黄盖等众。拥有一帮志同道合的人才也是尤为重要啊,舍此之外看其他诸侯皆早晚消亡。
4.从守业上讲:继承人的选择关乎千秋大计
理由:选好继承人的则继续保存霸业,没选对的和没得选的则被他人抢走火偷窃果实。曹操选好了曹丕,可曹丕没选好,司马懿篆魏,曹操占荆州,刘备夺益州。
以上是个人的拙见,只为抛砖引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8:36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军事冲突,在*、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
1、 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2、 拥刘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继承并将它熔铸到了作品中,毛宗冈在修改时又加强了它;
3、 拥刘反曹的内涵:反映了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的意愿;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统思想的反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8:37
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了,必然统一。统一久了,必然*。) 2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强调政权更替)
3爱民思想,以民为本(接近于*的口号)
这些算是三国演义中提炼出的一些精华,仔细阅读便会发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8:37
反曹拥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