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7 08: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6:22
“百善孝为先”,自古,孝顺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不仅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还包含听话、顺从的意思。
而今,时代的进步,我们更加追求平等与自由,孝顺两个字便有些不合时宜了。孝,是反哺,是感恩,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但在很多老人眼中,孝顺其实更偏向于“顺”,但这种孝顺并不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因为其中包含了更多强迫甚至是交易的味道。
比如“养儿防老”,如果养育孩子只是为了将来赡养自己,那这便成了一种交易。本质上而言这是一种利己行为。
父母生育孩子是一种本能,养育孩子其实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他们实现了为人父母的愿望,完整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和孩子是彼此滋养,相互成就的。但现实却是,父母经常用“我生了你”的恩情来对子女进行道德绑架与控制。
赵女士想要和丈夫离婚,这段婚姻已经支离破碎,两人在一起就是无尽的争吵。她想要结束这样的痛苦,但是一年多了,婚一直没有离成,原因并不是丈夫不同意,而是自己的父母不允许她这么做。因为离婚太丢人,父母说丢不起人。
赵女士每天都处在崩溃的边缘,人生好像进入了一个死胡同,不能进,退不得。她萌生过很多次轻生的念头,但最后都被自己打消了,因为她害怕父母承受不了她的离去。
生活中,多少人活成了赵女士的样子,即便自己深陷痛苦与绝望,仍然要让父母开心,因为父母不开心就表示“不孝”,这样的罪过太大,大到超过了自己的生死感受。
在这样的关系里,父母看不到孩子的痛苦,孩子也不能发自真心地回馈父母。看似是高浓度的亲情关系,实则根本没有爱,只有道德*的压力。
武志红老师说: “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
这场*里,孩子遍体鳞伤。
孝顺,并不是要活成父母的傀儡,而是因为心中有爱,我们发自本心地对他们感恩与尊重。
《隐秘的角落》里有这样的一幕,让人感觉无比压抑。
夏夜,妈妈端着一杯热牛奶坐到朱朝阳的床边:“喝吧,不烫,喝完了早点睡觉,我好洗杯子。”
朱朝阳喝得比较慢,妈妈一脸疑惑:“有那么烫吗?”她拿过来自己喝了一口:“”这不正好吗?”
朱朝阳仍然拒绝:“我自己会洗杯子。”
然后妈妈开始发飙,她扯下朱朝阳的耳机,火力全开。
朱朝阳并不想和妈妈争吵,无奈之下,作为妥协的表现,他将牛奶一饮而尽。妈妈对于儿子的妥协非常满意,嘴角扬起一丝微笑。这个时候,妈妈看到儿子嘴角的牛奶,想帮他擦掉,而朱朝阳却躲掉了。
妈妈再次被激怒,她几乎强力地将儿子嘴角的牛奶擦掉了。
剧里的这杯牛奶,其实也是隐喻妈妈对朱朝阳的爱。看似是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实则是妈妈以爱之名,对朱朝阳实施的 情感 操控,倘若朱朝阳不服从命令,她就会对儿子进行各种侮辱抱怨,甚至以*自己的方式*迫孩子听话。
即你爱妈妈,就得这样做。
妈妈独自一个人带大朱朝阳,其中的困难艰辛不计其数,她的世界里只有朱朝阳一人,她害怕儿子会在某一天离开自己,但她越是恐慌,越是无法控制自己在儿子身上索取安全感。
沉重的母爱或父爱,最终都会成为缠绕孩子的枷锁,剥夺他们自由成长的权利。
孝顺不是无条件的服从,孩子也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父母真正的成功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早日从孩子的生活中抽离。
《女心理师》里有一个单元讲述的是蒋静和妈妈的故事。蒋妈妈被丈夫抛弃后,便对女儿表现出极大的控制欲,她要把女儿牢牢地抓在手里。从穿衣打扮到兴趣爱好,统统都要按照自己的要求来,不允许女儿有一丝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
每天练习10小时的钢琴,练不好就不许吃饭。哪怕手指头全是血,也不能停止练习。这是妈妈对蒋静的要求,也是妈妈一直对蒋静说的:“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蒋静知道妈妈独自抚养自己不容易,她心疼妈妈,所以一直压抑自己的需求去满足妈妈的要求。但由于妈妈的控制和打压式教育,她为了对抗焦虑开始暴饮暴食,之后又会采取补偿心理去催吐。如此反复,最终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
蒋静与妈妈的关系是典型的病态共生关系,她们相互依存,但同时又彼此伤害。蒋妈妈知道自己的婚姻失败,所以她把成功的*强加在蒋静身上,这本身就是一种 情感 复仇。蒋静知道母亲不容易,所以过分照顾母亲的情绪,但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照顾,反而壮大了母亲的强势。长此以往,这种关系就成了恶性循环。
那么,什么是共生关系呢?
所谓共生是婴儿时期和妈妈的共生,称为母婴共同体,婴儿感觉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是一个人,我即是你,你即是我。
共生关系只有6个月前的婴儿是正常的,之后的共生都是病态。病态的共生往往是一个人控制了共生关系,而另一个人的自我被毁掉,这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
可悲的是,病态共生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缩影。父母打着“为你好”的大旗,行控制、打压孩子之事。孩子在这种扭曲的、窒息的爱中成长,自信和自尊全部被吞噬,最终只能陷入绝境。
曾奇峰老师说过: “爱制造分离,施虐制造忠诚。”
离不开父母的孩子,内心都是极度缺爱的。而他们所谓的孝顺,也不过是一种病态的纠缠。
真正的孝顺,从来不是对父母的盲从,而是拥有自己独立的意识,拥有能力,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让父母安心。
父*女一场,放下偏执和对立,朝同一方向奔跑,或许那些愿望自会一路生花。
最后,附上我很喜欢的一段话:
我们为什么要生小孩?
在三四十岁的某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 生命中最好的事,都已经发生过了,剩下的只是重复和老去,一年一年,一天又一天。而孩子会冲走重复,让生活重新变得未知。他/她让我们烦恼,让我们牵挂,让我们欢喜,让我们惊讶,让我们再经历一次童年,让我们明白当年父母的心境,让我们有理由买曾经求而不得的玩具,让我们在痛苦时坚强,在危机中冷静,让我们看到童年时的自己,看到他的勇敢,他的好奇,他的局促,他的不安,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接受自己。
父母养育了孩子,孩子也陪伴了父母,父母和孩子滋养了彼此,也成就了彼此。
在飞逝的时光中,孩子让我们对未来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