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5: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1:46
臧懋循(1550-1620年),字晋叔,浙江长兴县人。幼时便聪颖异常,五岁就能与大人联对。有一回,他随父亲臧晋芳拜访父亲的朋友先京兆,先京兆为试其才能,忽然说出一道上联:“手生五指。”臧懋循略加思索,对曰:“心悬七窍。”先京兆当场叹服,说道,这个孩子必定以后要以文名留世。臧懋循19岁那年,他的做过两任知府的父亲离世。臧懋循安葬了父亲之后,仍然继续他一如既往的读书应试。
24岁参加乡试,得以中举。以后,经过两次落第,才在31岁时以第三甲第八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开始了仕宦生活。然而,他的性格放诞任性,以致丞相姚光裕想要他到姚的故乡任职,他却推脱不去,弄得姚光裕老大不高兴。次年,便被派去荆州担任主管当地文教的府学教授,这是一个比较低的职务。又一年,他被调到南京主持乡试,乡试结束,便被调任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知县。这下子,他总算可以施展自己济世赈民的才干了。任职期间,他积极关心民间疾苦,除强扶善,颇有政绩。但是,仅仅做了一年知县,又再次回到南京,到当时王朝最高学府做博士,参加教学和管理工作。本来,臧懋循的仕途只要他小心维护,完全可以一帆风顺———他的社会背景极为丰富,父亲做过两任知府,在官场有一批朋友;他自己的岳丈又做知府,况且,他本人还是内阁首相申时行的门生,只要启用这些关系网,他跻身仕途,完全可以红红火火干出一番名堂来。但是,他自从担任国子监博士后,更加风流任诞,流连花酒。当时,因为他小有诗名,各式各样的人都来和他结交,他也不问识与不识,一律招待应酬,并且经常和这些人三五成群,骑马坐车,带上各种游乐器具,甚至带上男宠,去郊区游玩。朋友劝告,他当作耳旁风。终于,因为他的男宠之事,被国子监祭酒黄凤翔抓住机会,将其*。从此,臧懋循就告别了似乎和他的禀性格格不入的官场,时年36岁。
臧懋循不想再待在南京了,携妻归隐老家长兴。由于他自高祖到乃父,代代为官,所以家资还算殷实。臧氏退居故里,主要活动就是以诗文自娱,并与许多文人交往,如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梅鼎祚,散文家袁中道等,与之来往密切,并互有诗歌赠答。臧懋循与同群友人吴梦旸、吴家登和著名文学家茅坤之子茅维号称“吴兴四子”。57岁时,他与曹学全、陈邦瞻等十余人结成金陵社集。一时间,他在万历年间的江南诗坛竟然小有名气起来。现存几部明代诗歌总集,诸如钱谦益的《列朝诗集》、朱彝尊的《明诗综》、陈田的《明诗纪事》,都选录了臧氏的大作。他的诗歌虽然多为朋友间的应酬赠答,表现一个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感受,但是仍有部分作品清新可取。如《送姚园客还莆》:“寒江落日倚归槎,目尽南天不见家。莫向离程怨萧瑟,千山红叶似春花。”还有一些诗歌,表达作者对时事的关切,如《己亥书事》写税监之害,《关河》和《闻捷》写国家的内忧外患。但他的风格,正如今人徐朔方先生所说: “他并不远离现实,可是批评是如此委婉,讽刺差不多接近于歌颂。”
臧氏在50岁以后,在出版事业上呈现出比较活跃的状态。他出版的书籍,主要是文学类的,而且多为卷帙浩繁之作。这些书籍包括《古逸词》24卷,《古诗选》56卷,《唐诗选》47卷,《元曲选》100卷,《校正古本金钗记》、《玉茗堂四梦》、《改定昙花记》、《六博碎金》、弹词《仙游录》、《梦游录》、《侠游录》3种。仅仅就现在所知这一部分,总字数就超过300万字。“那些已经刻印但现在失传的就不算在内了。”当时完全依靠雕版印刷,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也是相当不易的了。另外,还有一些纳入出版计划但因种种原因而不能付诸实施的书籍,如他曾打算印刷一套从上古到先秦的诸史汇刊,后因曾经许诺资助的封疆大吏于若瀛过早去世而落空,《棋势》10册也未能面世。
明代后期,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炼铁、纺织、瓷器等行业十分活跃,资本主义的部分因素已在各行业展示自己的萌芽,文化事业也是这样。由于雇工现象的产生,书商得以雇佣大量佣工,分工从事出版业。当时,毛晋(《六十种曲》的编选者)家里就有专门的工人宿舍,臧懋循也在家乡雇请了不少农民帮忙。臧懋循的家乡,濒临太湖,农业和手工业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印刷业也因技术良好而享誉海内。
臧懋循在出版业上很有经营头脑。当时刻书业竞争相当激烈,各家为了能够打开市场,往往想方设法搞到一些珍惜秘籍来招徕顾客。臧懋循利用各种关系组织稿源。他趁送幼孙去河南完婚,绕道湖广麻城锦衣卫刘承禧家,利用他和刘的非常间接的姻亲关系,得见刘家祖上从内宫秘戏监抄出并经汤显祖鉴定过的元杂剧二三百种,从而得以完成他的《元曲选》的出版。他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降低印刷成本,不在南京而是回到老家,利用农村廉价劳动力,从而使得书的成本大大降低。他还善于加快资金周转,他出大部头书,如《古诗所》和《元曲选》,都是先出前集,等到资金回笼后,再出第二集。他还很重视广告宣传,每当新书面世,他都要请达官或者文人名士宣传推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1:46
臧懋循(1550-1620年),字晋叔,浙江长兴县人。幼时便聪颖异常,五岁就能与大人联对。有一回,他随父亲臧晋芳拜访父亲的朋友先京兆,先京兆为试其才能,忽然说出一道上联:“手生五指。”臧懋循略加思索,对曰:“心悬七窍。”先京兆当场叹服,说道,这个孩子必定以后要以文名留世。臧懋循19岁那年,他的做过两任知府的父亲离世。臧懋循安葬了父亲之后,仍然继续他一如既往的读书应试。
24岁参加乡试,得以中举。以后,经过两次落第,才在31岁时以第三甲第八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开始了仕宦生活。然而,他的性格放诞任性,以致丞相姚光裕想要他到姚的故乡任职,他却推脱不去,弄得姚光裕老大不高兴。次年,便被派去荆州担任主管当地文教的府学教授,这是一个比较低的职务。又一年,他被调到南京主持乡试,乡试结束,便被调任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知县。这下子,他总算可以施展自己济世赈民的才干了。任职期间,他积极关心民间疾苦,除强扶善,颇有政绩。但是,仅仅做了一年知县,又再次回到南京,到当时王朝最高学府做博士,参加教学和管理工作。本来,臧懋循的仕途只要他小心维护,完全可以一帆风顺———他的社会背景极为丰富,父亲做过两任知府,在官场有一批朋友;他自己的岳丈又做知府,况且,他本人还是内阁首相申时行的门生,只要启用这些关系网,他跻身仕途,完全可以红红火火干出一番名堂来。但是,他自从担任国子监博士后,更加风流任诞,流连花酒。当时,因为他小有诗名,各式各样的人都来和他结交,他也不问识与不识,一律招待应酬,并且经常和这些人三五成群,骑马坐车,带上各种游乐器具,甚至带上男宠,去郊区游玩。朋友劝告,他当作耳旁风。终于,因为他的男宠之事,被国子监祭酒黄凤翔抓住机会,将其*。从此,臧懋循就告别了似乎和他的禀性格格不入的官场,时年36岁。
臧懋循不想再待在南京了,携妻归隐老家长兴。由于他自高祖到乃父,代代为官,所以家资还算殷实。臧氏退居故里,主要活动就是以诗文自娱,并与许多文人交往,如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梅鼎祚,散文家袁中道等,与之来往密切,并互有诗歌赠答。臧懋循与同群友人吴梦旸、吴家登和著名文学家茅坤之子茅维号称“吴兴四子”。57岁时,他与曹学全、陈邦瞻等十余人结成金陵社集。一时间,他在万历年间的江南诗坛竟然小有名气起来。现存几部明代诗歌总集,诸如钱谦益的《列朝诗集》、朱彝尊的《明诗综》、陈田的《明诗纪事》,都选录了臧氏的大作。他的诗歌虽然多为朋友间的应酬赠答,表现一个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感受,但是仍有部分作品清新可取。如《送姚园客还莆》:“寒江落日倚归槎,目尽南天不见家。莫向离程怨萧瑟,千山红叶似春花。”还有一些诗歌,表达作者对时事的关切,如《己亥书事》写税监之害,《关河》和《闻捷》写国家的内忧外患。但他的风格,正如今人徐朔方先生所说: “他并不远离现实,可是批评是如此委婉,讽刺差不多接近于歌颂。”
臧氏在50岁以后,在出版事业上呈现出比较活跃的状态。他出版的书籍,主要是文学类的,而且多为卷帙浩繁之作。这些书籍包括《古逸词》24卷,《古诗选》56卷,《唐诗选》47卷,《元曲选》100卷,《校正古本金钗记》、《玉茗堂四梦》、《改定昙花记》、《六博碎金》、弹词《仙游录》、《梦游录》、《侠游录》3种。仅仅就现在所知这一部分,总字数就超过300万字。“那些已经刻印但现在失传的就不算在内了。”当时完全依靠雕版印刷,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也是相当不易的了。另外,还有一些纳入出版计划但因种种原因而不能付诸实施的书籍,如他曾打算印刷一套从上古到先秦的诸史汇刊,后因曾经许诺资助的封疆大吏于若瀛过早去世而落空,《棋势》10册也未能面世。
明代后期,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炼铁、纺织、瓷器等行业十分活跃,资本主义的部分因素已在各行业展示自己的萌芽,文化事业也是这样。由于雇工现象的产生,书商得以雇佣大量佣工,分工从事出版业。当时,毛晋(《六十种曲》的编选者)家里就有专门的工人宿舍,臧懋循也在家乡雇请了不少农民帮忙。臧懋循的家乡,濒临太湖,农业和手工业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印刷业也因技术良好而享誉海内。
臧懋循在出版业上很有经营头脑。当时刻书业竞争相当激烈,各家为了能够打开市场,往往想方设法搞到一些珍惜秘籍来招徕顾客。臧懋循利用各种关系组织稿源。他趁送幼孙去河南完婚,绕道湖广麻城锦衣卫刘承禧家,利用他和刘的非常间接的姻亲关系,得见刘家祖上从内宫秘戏监抄出并经汤显祖鉴定过的元杂剧二三百种,从而得以完成他的《元曲选》的出版。他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降低印刷成本,不在南京而是回到老家,利用农村廉价劳动力,从而使得书的成本大大降低。他还善于加快资金周转,他出大部头书,如《古诗所》和《元曲选》,都是先出前集,等到资金回笼后,再出第二集。他还很重视广告宣传,每当新书面世,他都要请达官或者文人名士宣传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