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20 07: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5 11:26
以一位小学老师兼班主任的视角来说,我觉得很有必要!原因如下:
一是现在孩子们面对疫情,不开学,不出门,他可以理解,但是却不容易配合!孩子正是爱玩爱动的年龄,突然之间把他们束缚在房间内,确实需要适应!
二是孩子们的自控能力相对来说很差,面对管控,他们不能出去玩,那就找到了 游戏 ,手机,有些家长认为总比上房揭瓦,大哭大闹强,也就听之任之,可是作为人类内心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面对自己如此荒废蹉跎人生,他还是内心不安的,这样矛盾的心理,容易让孩子们产生焦躁的心情,特别需要来一节心灵鸡汤课,去去毒。
三是面对线上教学,好多孩子不适应,内心很排斥,或者有些孩子由开始的好奇到现在的麻木,无聊,出现了好多学不进去,左耳听右耳冒的情况,这也让孩子们很慌乱,不知所措,甚至讨厌厌恶自己,对学习对自己失去信心,此时若有老师开导,一切顺利,回归从前。
四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心态,得当的方法,对孩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根据孩子们的状况,对症下药。一剂良药,让孩子们神清气爽,内心愉悦,重拾信心。
当然,心理教育要有针对性,有鼓舞性,振奋人心,同时要适时而开,不需太频繁,否则效果会打折扣。
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上心里课。 之所以家长和孩子都很焦虑,是因为家长和孩子对上课和玩 游戏 ,站的立场不同,家长是体现在学上,孩子体现在玩上。 那么该怎样把两个对立的问题联系起来呢?
因为 游戏 每一关时间短,只要通过就有赞美,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现实呢?面对的是父母吵,骂,打,贬低,孩子心里充满了恐惧,没有自信。
处于这个阶段,父母考虑一下,既然改变不了孩子,可以改变一下自己。可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甚至给孩子一些奖励。
课下时间陪孩子下下棋、锻炼锻炼身体,聊聊天。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尽量让他少接触到 游戏 ,坚持一段时间就好了。
上网课,有一部分家长和学生是很煎熬,但我觉得没有必要上心理教育课。只要各退一步,什么事都没有了。
首先,搞清家长和孩子围绕网课煎熬的原因。
家长想要孩子网课认真学习,孩子也按要求做了,皆大欢喜,都不煎熬;家长想要孩子学,孩子玩耍 游戏 ,就是不学,家长很煎熬;孩子被家长强制学习不许玩喜欢的 游戏 ,孩子煎熬。这个煎熬,弄得家长孩子都相当痛苦的,它是孩子想玩 游戏 不想网课和家长想让孩子网课制止孩子 游戏 这一对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
其次,解决之道。
我们知道了原因,就好解决了,也就没必要进行心理教育了。家长不要强制孩子听网课,把心放开些,他想玩 游戏 就玩,不过为了眼睛,还是限定一下时间。双方各退一步,看看是不是海阔天空?网课重要吗?有点。但是比起孩子的身心 健康 ,比起家庭的和睦和谐,比起父母与孩子的血缘亲情,网课那点可怜的知识还算个什么?想想,还有必要把家里那一系列的关系弄得那么紧张吗?
最后,不是题外话的题外话。
孩子自觉自律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的,也并不是网课期间才出现的,只是家长没怎么在意罢了。 网课不愿意上,可以少上;但 游戏 也要有度,可以看一些课外书,那也是学习和积累。双方都妥协一点、都退一步,就不会煎熬也不会焦虑了。
网课那点知识,开校回到学校后,有了学习气氛,有了老师的当面督促,孩子能用一些心,会补上的。更何况我们很可能还要把耽误的时间也要补上,放心吧。
总之,只要把网课看轻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根本不需要心理疏导的!
在网络课堂上直播了一个星期,感觉效果远超预期。真是感慨于国家基础设施硬实力和 科技 发展迅速,这在过去这么大规模的流量支持是不可想象的。有一下个人感受,跟大家分享,不一定对。
首先说一下网络教学的好处,如:
1. 课程内容丰富,承载量大
2. 直播形式丰富
3. 参与度高出勤率不低
4. 学习动力十足
5. 互动方式多样
再说说不足,期待改进。
1. 学生学习自控力要加强。
2. 在线学习习惯有待培养。
3. 学习效果有待时间检验。
4. 学习的硬件条件期待进一步完善。
5. 现场感不如传统教师有优势。
6. 家庭负担加重。
针对网上直播,好多家长和学生都很煎熬,有必要上心理教育课吗?我认为,没必要上心理教育课,只要弄明白,家长和孩子上网课为什么会煎熬这个问题就好!
我相信孩子刚开始网上学习肯定是很兴奋,很积极的。但上了几节课后,孩子就会觉得很枯燥,没有在学校的学习氛围,也没有同学可以去交流,看着视频里的老师上课很无聊,遇到不会的题目没法问老师,很多家长又不会,再加上作业又多,父母一直在旁边瞎操心,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还有一点就是在家里比较随意,心里一直想要玩手机,玩 游戏 。
家长的煎熬来自孩子,看到孩子在家上网课不认真就会着急,生怕孩子学习拉下,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且孩子上网课家长必须要全程盯着,还要拍作业,检查作业,上传作业,早上陪孩子早起学习。还有的家庭有两个孩子的,根本忙不过来,焦头烂额。孩子听话还好,就怕孩子不听话,不好好上网课,老是想着 游戏 。
孩子在家肯定会比在学校随意,毕竟没有学校的学习氛围,贪玩也是情理之中,家长也应该理解孩子,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里压力,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劳逸结合,只要把作业写完,课认真上完,玩一会也是可以的。
我是@MT教育碎碎念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习惯就好了。退一万步说,假如原来是网课一直长期占据教育的主要上课方式,那么突然换成师生面对面的教室上课,估计学生也不习惯,估计也是一种煎熬。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有必要上。
不过应该上的是:
计划生育前一般家庭的孩子是只管生不管养。
计划生育后,孩子成了宝贝宠着。 计划生育后十几年20几年,流传着一种可怕的说法就是咱们养了一批皇子皇孙皇帝皇爷。
毕淑敏,作家,站起来有话说:如果一个母鸡一辈子只让她生一个蛋,那么它如何呵护这只蛋都不算过分。
到了今天,几辈人,精致养,宠着养,456个大人围着孩子转,发展到小小的孩子就管不了。必须依孩子的性子来。他想玩手机就得给他手机。不给他手机就就发脾气,甚至舍弃理智,上去把父母给打了,或者自己一赌气跳楼了。对父母压榨威胁。
孩子不是我们从小养大的吗?
也有一幅漫画说得好,世上所有的证都得考,只有做父母不用考就可以上路,这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事情。
我们跟孩子的这种互相折磨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如果我的孩子现在已经读初中了,我们这种关系还有没有救?
本人觉得已经多次回答过这个问题。有的时候实在不想再赘述。
一.付起家长应有的爱心,负起家长应负的责任,树立起家长的威信。
家长向心力来源于三个方面:爱,正义,威信。
孩子1岁前,最容易培养起向心力,那就是对你的依赖性。错过这个最佳时机,12岁以前也可以。
李玫瑾教授:1岁前请自己带孩子,6岁前要对孩子说不,12岁前重视心理抚养。
孩子在依恋期里,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大房间,房间内有两个铁架子,一个是光秃秃、没有任何装饰物;另一个铁架上缠满了绒布,形似一只母猩猩,地上还有吃的、玩的物品。
然后,观察小猩猩是吃?是玩?还是要母猩猩?结果发现,小猩猩面对陌生的房间恐惧地叫几声,然后就爬上模拟的母猩猩架上,紧紧地抱住。
只有在饿的时候,它才下来,吃点东西后又会迅速爬上去、爬到紧紧抱住那只毛绒绒的母猩猩。
这一实验证明:幼小者对抚养者的依恋的需要,超过玩具的吸引。
孩子在一岁内,每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爱抚,烦躁的婴儿可以立即安静下来;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出现愉快、轻松的感受,相反,婴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
所以,专家建议,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应该保证1-2个固定的抚养人,而不应该总在变换照看。
所以建议所有的即将走上父母之路的年轻人都要明白:在准备怀孕、准备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你,尤其是出生的第一年!
当然,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
归纳:在孩子小的时候,对母亲的感觉是最熟悉的。母亲的生命特点,甚至心跳的特点,母亲身体的气息,对孩子都是一种安抚。这就是所谓母子连心。
孩子对母亲有天然的依赖性和信任感。
要注意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分清是非,建立是非观念,如果你和正义合在一起,管孩子,既有利于孩子也有利于你自己。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建立起大是大非的观念,没有养成好的品德:不知道对别人该如何对自己该如何;对父母该如何,对自己该如何?对读书学习该如何?对花钱该如何?对自己的欲望该不该节制?
如果这些大是大非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么后面还是变得难管是一定的。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要跟他说,怎样可以是是,这样可以是非。
归根结底,我们那些令人生气的孩子,都是我们栽培的结果。这话很无情。但是实情。
那么,此时,我们的权威性已经岌岌可危。我们不求回报的无私之爱与是非不分,简直就是培养了一颗毒瘤。有的家长不愿承认。但这又何尝不是事实。有的孩子长大会就会变成一把折磨父母的刀。
其实,这很正常。每个孩子在该成长的年纪里都会疯长。
关键是我们让他怎么长?
二.如果今天, 已经丧失了对孩子的权威性,应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重新取回。
那就要一边爱,一边负责任,一边斗争。
调皮的孩子将来会感谢曾经跟自己较劲的父母。
如果放弃,一定会都后悔。
如果孩子在读书,一定要读书。几乎所有的老师和书本都在帮你成就一个孝顺的孩子。
这是一定的,不要怀疑。
不要让孩子只看见钱。如果这样,将来你没了钱,孩子一样也看不见你。
唯利是图的人对于家庭和 社会 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有的家长说管不了怎么办?
现在孩子还小,你管他吃,管他穿,管他花钱,你都说管不了他,那么将来呢?
掌握了经济命脉,就是权力的一部分,也是权威的一部分。
对自己和孩子都狠一点儿。
如果你的篱笆不牢,根本圈不住风长的孩子。
自己好好工作,好好挣钱,读点书,实在读不下去就坐在旁边装装样子,或者从手机上下载讲课的音频,听一些。不要老拿着手机看和玩,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好好工作是为这半生,管好孩子是为后半生。
对孩子的学习提出明确要求。不可过高。可以稍微低一点。让孩子有成就感,让孩子自己选择更好。
不要老拿孩子跟他不如的同学比。甚至就不要拿孩子跟别人比。
根据孩子的智力,对孩子的学习水平提出要求。有目标有底线。既不逼迫孩子,也要让她跳一跳吃桃子。
持之以恒地陪孩子做作业。
这个陪不是他写作业,你就必须坐在一边不能做什么。不要养成这个习惯。
孩子很小的时候不好好做作业,可以问他作业有哪些困难需要帮助?在帮助的情况下,问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完成?然后帮助,然后把时间交给孩子,让他独立完成,你只管去收取作业。
如果对孩子的题不会,就完全可以看书写。书写不认真的孩子也很难在学习上用心。
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出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
达不到就真给他来个惩罚无情。
孩子能知道什么,小的时候就全凭父母来培育。
如果这样,孩子养成习惯,越大你会越省劲儿。就像培养出了一批好马,不用扬鞭自奋蹄。就像点燃起了一把火,生命之火点燃起来之后,自己就会越烧越旺。
三.也很希望热心的家长和朋友有优秀的教子方法在这里讨论,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我们都获得学习的机会。
有的家长确实很有办法,比专家都有办法。
总之这种折磨还得互相折磨下去。直到磨合好了:
记得有一句诗说:
做父母的也可以仿写一下这句话:
我看需要。今天,我打了电话给一个不交作业,不听课的学生家长。结果,孩子爸爸的电话,响了,没人接;孩子妈妈的电话,听到“此号是空号”。无奈,我在家长群微信里告知孩子情况,结果也没答复。后来,班主任给我打了电话,说是这个孩子因为上网课,一天到晚对着电脑,烦。于是出走了。所以,心理课的心理关怀和干预,特别时期,还是需要啊。
没有必要,任何事物都要有慢慢适应的过程,直播也一样。家长焦虑的是孩子对直播的接受能力,觉得孩子没有在学校里在老师的眼皮底下放心。其实孩子能适应直播,只是要看孩子的自律程度。
这就像居家隔离一样,最初倍受煎熬,现在不都适应了吗?孩子成绩好,网课表现好,只需督促即可,允许其适当玩玩 游戏 。孩子成绩差,网课时离开你的眼睛就不认真,那你还得盯紧了,否则孩子学业越落起多,有你犯愁的时候!现在煎熬点儿就煎熬点儿吧,要对孩子负责啊!孩子焦虑,多跟孩子交流交流,就啥事都没啦!现在没必要上心理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