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名的“安史之乱”是那位将军平定叛乱的?21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26 05:0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2:14
平定“安史之乱”的将军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
扩展资料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 [1] ),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 。
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 ,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载(756年),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宝应元年(762年),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进封临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
宝应元年(762年)初,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平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与唐朝军将发生矛盾导致长安缺乏防御,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吐蕃趁机长安缺乏防御之时入寇、攻入长安;唐代宗启用郭子仪,郭子仪调集军队。吐蕃占长安10余天,听说郭子仪与唐军靠近,吐蕃立即逃离了长安。 公元765年,唐朝官员仆固怀恩反叛,引吐蕃、回纥入寇,郭子仪在骑说服回纥,唐军骑兵联合回纥,大破吐蕃。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2:14
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2:13
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率15万叛军南下。一路上烧杀抢夺,地方官吓得弃缄逃跑或开门出降。叛军很快就渡过黄河占领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安禄山自称是大燕皇帝,他盘踞洛阳、攻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以范阳为大都。叛将史思明步其后尘,定范阳为燕京(今北京)。
在这危难之际,唐肃宗任命大将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今宁夏一带),率部队讨伐。郭子仪迅速出兵,与河北节度使李光弼内外夹击叛军史思明,收复河被十余郡。安禄山大惧。子仪、光弼等面对来势汹汹的2万救援史思明的叛军沉着应战,郭子仪认为,叛军跋山涉水,远道而来,疲于奔命;并且由于对方轻敌,斗志松馏,自己将其击败是完全有可能的。于是,他领兵退驻恒阳(今河北省灵寺县),深沟高垒,据险坚守,做好反攻准备。同时采取“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则练兵,夜袭其营”的作战方针,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叛军杀来,果然疲劳不堪,士气沮丧,而唐军兵强马壮,兵分两翼向敌营杀去,敌兵弃甲抛戈,四散溃逃,唐军大获全胜。仅此一役,斩杀敌军数万人,活捉敌6千人,缴获战马4百匹。敌将史思明被飞箭射中,仓皇出逃,坠马后被唐军杀死。
公元757年9月,郭子仪串部队夺回潼关(这时安禄山已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即率汉、番15万将士乘胜前进,直逼长安,他兵分3路,昼夜兼程,很快来到长安西番积附近。叛军10万人马驻扎在长安城北,与唐军对垒。战斗一开始,郭子仪扬鞭策马,挥舞战刀,率大军猛烈攻击,番兵以奇兵从敌阵之后夹击,擂鼓声、喊杀声震天动地,叛贼大溃,被杀6万余人,傍晚,残余叛军急忙逃出长安。第二天,被叛军骚扰的老百姓夹道欢迎官兵人城,有人哭着说:“没想到今天还能看到官军回来!”匪首安庆绪获悉长安失守,大惊失色,急派严庄率兵迎战。两军在新店(今河南省陕县西)相遇,敌军依山扎营,凭地势险要,居高临下而固守。郭子仪审时度势,变劣势为优势,他一面选派2千名英勇善战的骑兵迅速冲进敌蕾,一面派出1千多名弓箭手埋伏在山下,另命3百精兵从叛军背后登山偷袭,自己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从正面追击敌人。叛军被唐军前后包围,左右挨打,进退不得,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安庆绪只好放弃洛阳,逃奔相州,唐军收复洛阳,平复河东、河西、河南等州县。
公元758年9月,唐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9个节度使再次出兵讨伐乱臣贼子安庆绪。唐军总兵力5.5万,一齐出动,围攻相州城。此战由宦官鱼朝恩做监军督使,监督诸将,但他不懂兵法,又嫉忌郭子仪等,便胡乱指挥。结果,唐军吃了败仗,洛阳、河东重陷敌手。河中、太原等地相继发生叛乱,一些节度使被杀。唐王朝再次起用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出兵泽州讨伐叛军。他一举擒杀叛匪头子王元振数人,使河东诸镇因惧其威名而不敢作乱。4年后,唐肃宗死,代宗登基。第二年元月,代宗任命雍王李适(即后来的德宗)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率兵继续讨伐叛军。叛将史朝义败逃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北),畏罪自杀。至此,“安史之乱”完全平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2:19
郭子仪, 李光弼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2:17
郭子仪
历史有名的“安史之乱”是那位将军平定叛乱的?
平定“安史之乱”的将军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哪个皇帝平定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安史之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的。郭子仪和李光弼皆为唐朝名将,两人齐名,世称“李郭”。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12月16日,又因为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被称为天宝之乱,最终结束于公元763年2月17日。郭子仪的介绍郭子仪是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一共两个人,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1、郭子仪 郭子仪是中唐时期的名将,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太子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并且册封郭子仪为方节度使(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命其讨伐安禄山。郭子仪率军先后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郭子仪在...
唐朝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1. 安史之乱期间,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的身份,在河北击败了史思明,为平定叛乱做出了重大贡献。2. 郭子仪不仅军事才能卓越,而且政治智慧高超,他联合回纥军队,成功收复了洛阳和长安两京,因功被晋封为中书令和汾阳郡王。3.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代公元755年至763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历史事件。当时...
平定“安史之乱”的将领是哪两位?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安史之乱的平定:乾元元年(758)九月 ,唐派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统兵20余万(后增至60万),讨安庆绪,包围了邺城。次年三月,史思明率兵来援,唐军60万众溃于城下。史思明杀安庆绪,还范阳,称大燕皇帝。九月,攻占洛阳,与唐军相持年余...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
安史之乱是哪一个皇帝在位?是怎么平定的?
回答: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在位,由李光弼平定的。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
安史之乱是哪一个皇帝在位?是怎么平定的?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在位,由李光弼平定的。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安史之乱在哪年是谁平定的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具体时间为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此次叛乱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起,两人背叛唐朝,争夺统治权,导致唐朝国力大幅削弱,人口大量减少。安史之乱中被认为平定叛乱的关键人物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其中郭子仪因功被封为汾阳郡王。郭子仪是唐朝的名将和政治家...
安史之乱是谁发起的?是谁平定的?
安史之乱是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由郭子仪平定的。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