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共享的知识文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17: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0:26
很多人都听说过煮青蛙的故事,这里赘叙一下:将一只青蛙放在大锅里,锅里加水并用小火缓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隐约感觉到外界温度慢慢变化,却因惰性没有立即往外跳,最后只落得被热水煮熟却不自知的结局。对企业来说,剧烈的环境变化往往并不是最可怕的,因为炙热大家都可以立即感知,反而是渐热式的改变更难防范。
现在竞争环境就正发生着一场渐热式的改变,在这个变局中,有一个标志性词语:知识经济。这与其说是一个新概念,不如说是一种竞争环境的改变。在这个环境下,看不见的东西往往比看得见的东西更重要,这无疑对企业经营和管理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但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实实在在的做着一种工作——知识管理。摩托罗拉主管在每季推广的TCS(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活动中,主动让员工了解知识管理所推动的共享及创新对组织非常重要,这样跨部门的品管圈活动,可分享知识及整合其它部门意见;IBM则通过建立知识分享和信任的文化,培养员工贡献想法的习惯;麦肯锡的资深管理者会说服专业人员去和他们的同事分享知识和经验,以帮助提升他们的人际网络;惠普建立了专家网络,让遍布全球、拥有个别特殊专业知识的员工能在需要的时候迅速被找到;而台积电的每个新人一入司都会被指派一个资深员工来进行传帮带。
这些都是一些先进的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的点滴做法,而这些做法也非常值得目前的很多国内企业加以借鉴和学习。但在以往的知识管理咨询实践中,发现在企业推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如:员工没有时间、领导不重视、大家不愿意分享知识、不知道知识管理价值如何评估、不知道到底要管哪些知识,等等。
根据自己的体会,我觉得上述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体现为三种障碍:视而不见、见而不行、行而不达。
视而不见——这主要是“不知道”的问题,目前国内还有很多企业不知道什么是知识管理、不知道为什么要知识管理、不知道自己的知识管理做得如何、不知道自己的知识管理存在哪些关键问题。对这些企业来说,要推进知识管理还需要在基础层面解决认知问题。
见而不行——这主要是“不能够”的问题,目前也有很多国内企业对知识管理这个事情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如果做还不是很清楚,比如:不能够明晰影响知识管理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关键战略举措、不能够识别企业的核心知识领域、不能够对这些核心知识领域采取正确的知识管理行动、不能够合理安排和有效执行知识管理行动等等。对这些企业来说,需要引进外部的知识管理专业服务机构来辅助他们来进行知识管理规划和实施。
行而不达——这主要是“不愿意”的问题,企业已经走上了知识管理之路,但总有人不愿跟上,也有人怎么一段路就掉了队,如何保障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够有一个持续的发展和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方面,既需要借助IT手段让知识管理能够切实落地,也要关注知识管理配套管理制度,关注知识管理的效果评估。
在上面三个障碍中,最难的但也最需要解决的还是第三个——行而不达,这本质上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本篇文章也想重点从这个角度来谈一谈。
事实上,对知识文化塑造问题的越来越重视重视,从很多企业对知识管理咨询的期望中就可以发现,比如某些领导就非常关注也很想了解:知识管理的标杆企业都有什么样的知识文化?它们是如何塑造这样的知识文化的?听到这样的问题,首先是欣喜,欣喜在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不再一谈知识管理就是OA、就是IT,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更加深入;然后则担忧,担忧在于总会有企业不可避免地抱着“就文化而谈文化”的倾向。
这些问题带给自己的思索则是多方面的,比如:组织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知识导向的文化?知识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知识文化如何塑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反复思来,觉得有三个方面需要重点抓住:一是知识文化内核;二是知识文化塑造之道;三是知识文化推动之路。
知识文化内核:走出共享困境
记得有位外国学者用一种人际活动的观点来探讨企业文化,他觉得可以用四种颜色来代表不同的企业文化形态:
冷淡的绿文化:组织成员通常都非常聪明能干,偏好以自己的方式做事而不依赖别人的指导。
热烈的红文化:组织成员通常都胸怀大志,认为自己强大有力,可承担更大的领导者职责。
真诚的蓝文化:组织成员是人群导向的,渴望相互支持并注重友善的人际关系,乐好助人。
愚钝的灰文化:组织成员通常循规蹈矩,视野狭窄,只关注份内之事而不是公司目标的达成。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R3yz4T7InkPxu_-4r6NTxRxM1Goz7zH1LTc5LxTAMRk1OAOqwLUAcRpk6NuU0B1GxwufeRV7Q8XYM7HDSJUD-5rlfO3jMSRu3G5hfhUJyj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