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26 20: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2 04:09
因为袁绍的政治理想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立天子以争天下”。东汉帝国之所以走到目前的乱局,袁绍“功”不可没。是谁给当年的大将军何进建议杀尽宦官?是谁建议征召外军入京逼迫太后同意杀宦官?又是谁带领军队冲进皇宫将所有宦官全部斩尽杀绝?是袁绍。
袁绍早在没有进入大将军何进幕府为官时,就已经在私下里接触党人和侠义之识,不接受朝廷的征僻,隐居六年之久,作为出身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家族年轻一代最杰出人才的袁绍,在国家最需要人才的时候,偏偏在隐居和结交英雄,你觉得袁绍在做什么?
东汉近两百年的江山,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是豪强势力大,连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都拿豪强没有办法;二是宦官与外戚专权贯穿整个东汉除前三任皇帝之外的所有皇帝。
到东汉晚年时,由于皇帝需要加强权力,任用宦官打击外戚与豪强,所以宦官势力非常大,并且桓帝与灵帝朝还有党锢之祸,禁止党人参政,其实也就是士族豪强出身的人,所以对于士家大族来说,最恨的就是宦官。
而袁绍已然成为东汉末年士族的领袖,世家大族在地方上占据着绝对的主导权,所以袁绍空有一身四世三公,并且出身士家大族的身份,所以很快就凭借名声迅速成为东汉末年崛起的第一大势力,其崛起速度之快,人才聚焦之集中,实属罕见。
所以在大将军何进当政的期间,袁绍就给何进出主意要杀尽宦官,宦官已经在东汉存在了一百多年,是为了维护皇权的存在,是依附于皇权的,并且存在就是合理的,袁绍消灭宦官的建议,无非就是消灭皇权的目的。
消灭皇权,就是消灭皇帝,别以为豪强世家不敢干,事实上袁绍就敢。袁绍唯一失算的就是胜利果实被董卓摘取了,还因此赔上了袁家族人数十口的性命被董卓杀害,因为董卓这个袁家故吏不按常理出牌。
之后不久,袁绍就成为了反董联军的盟主,袁绍何德何能?为什么迅速就能成为世族豪强的领袖,而成为天下最大的势力呢?因为袁绍代表着世家大族的利益,这些士家大族的终极理想就是消灭皇权,成立一个傀儡皇帝,代表世家大族的政权,所以这也是袁绍的政治理想,简单的说,这个政汉理想就是另立一个傀儡皇帝,打着皇帝的旗号征服天下,再建立一个保证世家大族利益的政权。回到题目,袁绍为什么不“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按照汉献帝东归的路线来看,袁绍所控制的冀州、并州是离东都洛阳最近的地方,而曹操所在兖州则远得多,按理来说,袁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优先权,但是袁绍并没有迎立汉献帝。
因为袁绍首先考虑的是汉献帝是董卓立的,而袁绍是反对董卓的,在关东诸侯共同反董卓时,袁绍可是盟主,不可能董卓一倒台,袁绍立马就去拥立董卓立的皇帝,那袁绍不是打自已的脸吗?况且董卓还和袁绍有着血海深仇,董卓杀了袁绍留在洛阳的叔父袁隗及其族人数十口。
袁绍当时的想法是拥立另一个皇帝,也就是当时的汉室宗亲幽州刺史刘虞,这个刘虞是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的后人,是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可惜袁绍如意算盘又失算了,刘虞本人不同意。袁绍是世家大族捧起来的领袖,他代表的就是世家大族的利益,而且袁绍内部的势力也是派系林立,袁绍手下的头号谋士沮授向袁绍建议迎立汉献帝,可是得到郭图、淳于琼等人的反对,袁绍就开始犹豫了。
袁绍的势力虽然起来得很快,但是缺乏内部的强有力整合,包括官渡之战,袁绍都是输在内斗上,攘外必先安内,如果袁绍内部的各家势力争斗不息的话,严重影响了袁绍势力的发展,包括袁绍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争权夺利大打出手,甚至闹出了向曹操这样的敌人投降的笑话,可见袁绍内部的问题非常大。
袁绍这一犹豫,曹操那边可丝毫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发兵迎接汉献帝,虽然曹操离洛阳路程遥远,但是曹操有行动啊,袁绍没有行动,离得再近还不是拱手相让。
其实关于迎立汉献帝的建议,并不是只有曹操和袁绍有这个想法,其实当时靠得近的诸侯都有这样的讨论,关于是否迎立皇帝的讨论,比如说袁术,袁术手下就有人建议迎立汉献帝,可是被袁术否决了,袁术离洛阳也比曹操近啊。袁术为什么要否决呢?
很简单,袁术是想自已直接称帝,连傀儡那层遮羞布都不要了,可见袁术在政治上愚蠢到什么地步,当然了,袁绍也高明不到哪里去,就拿迎立汉献帝来说,由于犹犹豫豫,失去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