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罐,两个口,只装火,不装酒。 (打一日常用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07:5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7:58
灯笼
洗漱用品:比如脸盆、杯子、牙刷和牙膏、毛巾、肥皂(洗衣服的)以及皂盒、洗发水和护发素、沐浴液、浴巾、浴球、浴帽等
家居用品:如家具、电器、室内配饰等
厨房用品:如锅、碗、瓢、盆、灶、所有的厨具,柴、米、油、盐、酱、醋、茶等
装饰用品:是可以起到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比如挂在墙上的画,窗帘、挂毯、挂盘、剪纸、刺绣、盆栽等。
化妆用品:洁面乳,保湿补水,隔离防晒,粉底(固体,液体,膏体),散粉(蜜粉)腮红,修容饼,眼影,眉粉,眉笔,唇彩,唇线笔,眼线笔(眼线液)睫毛膏,唇膏。
工具有,睫毛睫毛胶睫毛夹化妆刷等!
床上用品:如枕头、枕套、枕巾、被子、被套、棉被、毯子、床垫等等日用品又名生活用品,是普通人日常使用的物品,生活必需品,即是家庭用品,家居食物、家庭用具及家庭电器等。
【分类】按照用品的使用频率或范围划分为:生活必需品,或称日常生活用品、奢侈品按照用途划分有:洗漱用品家居用品炊事用品(有按厨卫用品归类)装饰用品化妆用品床上用品。
灯笼,别称灯彩,是中国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等工艺,有宫灯、纱灯等多种类型,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等,还有专供赏玩的走马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喜庆的氛围。
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了。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藉著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徵「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明朱元璋建都南京时,更于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支;永乐朝在午门大立虌山灯柱,又在华门外设「灯市」,使得北平尚有「灯市口」街道。*后,花灯之举虽仍在,但平淡了许多,幸亏如今因著中国热,灯笼又逐渐在居家装饰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灯笼的材料,有的由原来的纸、竹子,变成布、塑胶、铁线,而且灯笼的形状和颜色与传统也大不相同。
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学校)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徵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后来就由此演变成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由于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五、十六、十七这3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3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而作罢。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来纪念这个日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7:58
这个应该是过年家家挂的灯笼吧?古时候灯笼可是日常用品,里面就是烛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7:59
灯笼因为装火不装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