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0:1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2:53
明朝的靖难之役后,朱棣夺取了尊位,要求方孝孺写诏书,方孝孺不同意,问为何不立朱标的儿子呢?朱棣大怒,杀了方孝孺。他对待自己的侄子和嫂子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一、朱标的儿子们,有的下落不明,有的惶惶不可终日,最终都是英年早逝
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君主,但是,他可能是受到儒生的影响,在改革的过程中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在削藩上就是一个例证。他的改革,目的是好的,但行动中存在很多问题。
朱棣在这个过程中反对,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攻打南京,其中有很多曲折,但朱棣成功了。成功以后,他发现朱允炆不见了,就发现几具烧焦的尸体,太监表示,这是朱允炆等人的尸首,朱棣就按照天子之礼安葬了朱允炆。
朱标的另外一个儿子朱允熥,在靖难之役后被降封为广泽郡王,居福建漳州府。之后不久就被朱棣召回京城,不知何故就被贬为庶人,囚禁在凤阳。生于帝王家的朱允熥,被安上了一个“意在谋反”的罪名,不知何故暴毙。
有人推测说是朱棣干的,但是,没有实际证据可以佐证这个事情,可能是吃的东西不好,有时候食物间相克(迷信的说法),也是可能导致中毒身亡的,不管是不是朱棣干的,去世的时候,仅仅39岁,属于英年早逝。
朱允熞,是朱标的第四个儿子,他在靖难之役后也被贬了,降为怀恩王,居住在建昌,也就是我们现在江西省的南城县。但是,很快就被朱棣调回京城了,跟他哥哥朱允熥一样,都被贬为庶人,在凤阳囚禁着。
他没有被安上谋反的罪名,但是,也没有活多久,他只有29岁。看来朱棣对哥哥的儿子们,出手还是比较狠的。虽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是朱棣干的,但是,召回京处置,囚禁侄子,就令人怀疑。
朱允熙的死,更是一件蹊跷的事。他跟前面两个哥哥不一样,他在靖难之役后被降为敷惠王”和母亲一起居住在太子的陵墓,也就是去守墓了。当守墓人可不是一件好差事。但是,他还是服从了。服从也没有逃过死亡的命运!
他的生活,一切看似平常,但在永乐四年,府邸中起火,他被火活活的烧死。这个死法,还是很奇特的。对于很多人而言,府中失火是常事,活活烧死一个王爷就让人难以琢磨了,为何呢?
二、对朱标妻女的处理,是另外一种方式
朱标的继妃是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之女,她生了四个儿子和几个女儿(因为女儿生母不可靠,有人说,江都与宜伦是常氏所生,要是如此的话,她生了两个女儿)。
常氏在洪武朝就去世了,所以躲过靖难之役了。吕氏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在靖难之役后,陪着最小的儿子一起去守墓。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终老,没有想到的是,小儿子在火中葬身,她也不知所踪。
有人说,吕氏也是葬身火海,因为*俩是生活在一起的。这个可能性也是有的,但是,历史中没有记载她的生卒年岁,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个事情,就是朱棣做的,只能这样写了。
吕氏的人生,算是结束了。但是,朱标的女儿有四个,分别是江都与宜伦两位公主加上另外两位,在一些记载中,后面两位连封号都没有,那就意味着两位小公主,还没有成年呢。
江都公主成年了,还嫁给了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璿,夫妻伉俪情深,耿璿在朱棣起兵的时候,就给老爹耿炳文出主意要直攻北平,由于老爹在真定(河北正定)失败了,他的主张就没有得到实施。
要是老爹耿炳文没有失败,那么,朱棣就可能不会成功,耿璿也不会称病不出的,就因为他称病不出,被朱棣下旨处死,以坐罪(连坐之罪)的名义处死的。应该是受到老爹耿炳文的牵连!
江都公主因为老公也受到牵连,降为郡主,江都公主因为老公被处死就狠生气了,又被降为郡主,更加生气,最终因为忧愤而去世。史书上没有记载她去世的年纪,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朱棣是故意这样做的。
宜伦郡主,也是*了,丈夫是于礼,之前是锦衣卫百户,后被封为中奉大夫,看来她还是没有受到朱标的影响,对于她而言,还是一件幸事。至于丈夫和儿子,都在朝中做官,这就是最好的安排了。
朱标另外两个女儿,一个是无名,一位是南平郡主,至于生于何时,没有记载。只知道她未成年,死于永乐十年,死后被朱棣追认为南平郡主。至于因何而亡,不得而知。能够知道的是,朱棣对哥哥的孩子和妻子,并不友善。
三、朱棣的个性比较奇特,生性多疑
朱棣对朱标的儿子,施以辣手,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形势。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占据了尊位,对于很多人而言,尤其是当时的文人而言,他的尊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不仅仅方孝孺不认可,很多士大夫也不认可。
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他杀了方孝孺十族(诛九族外加学生一族),企图用暴力来堵住悠悠众口。在当时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对于很多人敢怒不敢言的人来说,这个事情,可以记录下来。
朱棣也知道,这个事,凭着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但靖难之役是一根刺,刺在朱棣的心头。所以,为了不让这些事情传播开来,对有可能威胁到他统治的任何人,都施以辣手,加以摧残。
最先遭受毒手的,一定是朱标的家人。无论是他的妻女还是他的儿子。将他们解决了,就可以避免潜在的威胁了。之后就解决那些反对者,不管是之前的朝臣还是之前的关系网。
朱棣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从他的角度看,并没有什么问题。再加上他性格多疑,自然会怀疑到朱标的家人。对于朱标家人的做法,对于维护统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最起码可以堵住朱标家人的嘴!
朱标家人里,只有宜伦郡主活了下来,但也是战战兢兢地过日子,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算是平安顺遂。有人说过,无情最是帝王家!因为帝王家中的富贵多,利益大。
朱允炆要是跟朱棣那样现实,不那么重视儒生的意见,说不定,朱棣也不会起兵,就算是骑兵,也不会有靖难之役。只因为朱允炆读死书,又听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话,结果身死不说,还连累了家人。
朱棣,在治国上,很有一套,永乐年间的盛世,对于百姓而言,是一个福祉。但对于朱允炆一家人而言,可不是什么幸事。不过,成王败寇,自古使然。要怨恨,就怨恨朱允炆吧!
身死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对于历史上的事,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看法,有人觉得就算是朱允炆治理,未必有朱棣治理得那样好,从他削藩就可以看出来。大家觉得,要是朱允炆治理国家的话,会治理得好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2:53
明朝靖难之役后,夺位者朱棣,他是怎样对待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的?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四子,朱标是朱元璋长子,洪武元年,朱标就被立为太子,是帝国合法的继承人。朱元璋对*极端不信任,杀掉大量开国功臣,不过朱元璋对太子的教育很重视,宋濂、李善长、徐达、刘基等人都曾教导过朱标。
不同于朱元璋,朱标温文尔雅,处事温和,也多次劝说朱元璋不要滥杀,如果能顺利继位,也将是一位仁厚的君主。朱元璋的想法是一张一弛,在他的治下国家刚刚起步,战事频繁,所以需要一个强势的帝王,而随着国家的稳定,则需要一位温和的皇帝来缓和社会矛盾,这对国家、百姓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史料记载:
“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恸哭。”
天公不作美,着重培养的太子朱标,却在洪武二十五年突然病逝,这对朱元璋打击巨大,为此痛苦不已。朱标活着的时候,朱棣不敢有什么奢望,而朱标死后,朱棣的不臣之心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朱元璋众多儿子中,朱棣应是那个能力最强,最优秀的那一位,而朱元璋没有选择朱棣。由于朱标的死,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这让朱棣怒火中烧。多年在战场拼杀的朱棣,当然瞧不起朱允炆,对这个侄子,朱棣只有嫉妒和怨恨。
从朱允炆即位后的表现看,无论是*手腕还是军事水平,都跟朱棣差得太多。朱允炆几乎没有什么自我判断能力,全按照齐泰、黄子澄之流的方案操作,在靖难之役中败得一塌糊涂。在朱元璋的残酷杀戮下,朱允炆手下已经没有什么贤能之人,加上朱允炆本身的性格问题,哪怕朱棣不造反,朱允炆也不是个称职的皇帝。
当时,蒙古部落仍有相当实力,瓦剌、鞑靼仍对中原有一定威胁,朱元璋统一全国,而朱允炆是否能守住这基业都是个问题。如果朱允炆守不住大明基业,那么朱棣即位才是最佳方案,虽然朱棣是个反叛,但他也是最适合做皇帝的那个人。
对于国家来说,皇帝朱棣是个合适的人选,而对于朱标的嫔妃、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可能就是个灾难。自古以来,新皇即位后,对前代皇族,存在着赶尽杀绝的现象,宋武帝刘裕几乎杀光司马皇族,齐高帝萧道成则杀光了刘宋皇族,杨坚统一全国,却灭掉了宇文一族。
有时候生在皇族,并非什么好事,锦衣玉食之外,可能是无尽的杀机,不知道哪一天就可能成为案板上的鱼肉、待宰的羔羊。经过三年的奋战,朱棣终于攻破南京城,成为帝国真正的主宰,这一路上死了很多人,付出了巨大代价,收获的时候当然也不能糊涂。
史料记载:
“谷王橞、李景隆等开门纳王,都城遂陷。是日,王分命诸将守城及皇城,还驻龙江,下令抚安军民。”
李景隆打开城门之后,南京城即刻被攻陷,朱棣马上命令部队围住皇城,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抓住朱允炆,只要找到朱允炆,无论是死是活都好说。朱棣已经控制了局面,只要掌握住朱允炆,对外怎么说都可以,毕竟他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是有继承权的。
假如朱允炆还活着,可以*着朱允炆让出皇位,之后找个机会废掉朱允炆,就不会有后顾之忧。如果朱允炆的确是烧死了,那么也很好办,既然皇帝都没有了,那朱棣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即位。
如果按照事情的复杂程度,朱允炆死了最好,毕竟死人是无法说话的,最终的结果则是朱允炆不知所踪,成为了一个永远的谜团。为了找到朱允炆,朱棣花费了不少心思,甚至从他即位后,生育出现了问题,再也生不出孩子,可见其对这件事的关注程度。
在朱棣即位之初,找朱允炆不一定只是找到,很有可能是追杀,也就是发现后即刻处死,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效率也最高,杜绝后患。对朱允炆,朱棣已经是如此态度,那么对于朱标的后妃、其他儿子,也不会有什么优待*。
朱标有五个儿子,分别是虞怀王朱雄英、建文帝朱允炆、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朱标还有两位妃子,分别是元妃常氏、继妃吕氏。
史料记载:
“兴宗五子。后常氏生虞怀王雄英、吴王允熥。吕后生惠帝、衡王允熞、徐王允熙。”
本为嫡长孙的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就夭折,年仅八岁。正是因为朱雄英早夭,朱允炆才有机会成为皇太孙。朱允熥,在建文元年封到了杭州,只是还没有来得及去,朱棣开始发动战争。
史料记载:
“建文元年封国杭州,未之籓。成祖即位,降为广泽王,居漳州。未几,召还京,废为庶人,锢凤阳。永乐十五年卒。”
等到朱棣当上了皇帝,朱允熥也就没好日子过了,先降为广泽王,之后废成老百姓。哪怕成为老百姓也还好,最起码还能活下去,只是朱棣还把他囚禁在凤阳,永乐十五年去世,具体死因也就无关紧要了。
衡王朱允熞,朱棣先降格为怀恩王,在和他哥哥朱允熥一同关在凤阳,死亡时间在永乐十二年左右。徐王朱允熙,被降为敷惠王,和母亲吕氏一同居住在懿文太子陵墓,不久之后,居所发生火灾,被烧死,想来也不会是正常死亡。
朱标的妃子常氏,在洪武十一年,因为难产去世了,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产几乎是必死无疑。吕氏则和朱允熙一起,死在那场莫名其妙的火灾中。吕氏和朱允熙死得最蹊跷,一般来说火灾大多是人为的,且朱允熙死时才十六岁,很有可能跟朱棣有关。
这跟宋太宗赵光义有些相像,赵光义即位后,赵德昭自杀而死,赵德芳病逝,经过推测,后世大多认为赵德昭、赵德芳是被宋太宗害死的。
虽说朱棣是位英明神武的皇帝,但他也是一位刚愎自用、弑杀无度、多疑猜忌之人。在他即位后杀掉了不少人,有建文旧臣,有建文的将领,也有大量的宫女仆从。皇族之间可能并没有什么亲情可言,如果可以选择,朱标的儿子们可能不再想投胎到帝王之家。
朱棣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同样步了老爹后尘,总共三个活着的儿子,老二又造侄子明宣宗的反,兵败投降被杀,老三也是郁郁寡欢。
无情最是帝王家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2:54
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也是大明的第一位太子。他从朱元璋建立大明之时,就被明确的定位大明的继承者,也就是未来的皇帝。但是天妒英才,仁慈宽厚的朱标年仅37岁就突然病逝,而此时还仅仅只是洪武二十五年。最后洪武帝眼见自己最疼爱的儿子离自己而去,遂将对朱标所有的爱都转移到了其长子朱允炆的身上,他被立为皇长孙,并被明确为大明的后继之君。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登基为帝,改年号建文。建文帝一登基就开始对藩王开始了削藩,但无奈的是此时的朝中并没多少的治国之臣,朱允炆所信赖的黄子澄和齐泰等人都只是一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儒臣。所以建文帝毫无头脑的削藩最终引起了朱棣等藩王的抵抗,而最终因种种的原因建文帝被朱棣打败,朱棣登基为帝。
那么朱棣登基之后对于朱标所遗留下的儿子都是如何对待的呢?熟悉明史的人都应该知道,朱标一生一共生了五个儿子,除了皇长子早夭外,其余的四子都存活到了朱棣入住南京之后。而这四子分别是建文帝朱允炆、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和徐王朱允熙,那么这四人的结局最终都是如何的呢?
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朱标存活下来的第一个儿子,他是吕氏之子。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去世后他被立为皇长孙,被正式认定为皇位继承者。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正式登基称帝。
登基之后的朱允炆可以说是一位仁君无疑,他废除了朱元璋时期的一些*,并奉行与民休息。但是朱允炆毕竟是长在深宫蜜罐中的皇长孙,他治理国家太过于书生意气。尤其是在对待削藩上,虽削藩的确是势在必行,但是朱允炆太过于冲动,他的做法实在是操之过急,如果他以温水煮青蛙式的去削藩,那么到是大有可为,直可惜朱允炆的治国能力实在还是太过于薄弱。最终他的削藩引起朱棣等藩王的反弹。而后不到四年,建文帝的大军就被朱棣悉数所灭,其皇位也被朱棣所的,朱允炆下落不明。
吴王朱允熥朱允熥是朱标的第一任妻子常氏的长子,而常氏的父亲就是开平王常遇春,所以说他的出生可谓是极其高贵。建文元年,朱允炆登基后朱允熥与其余的二兄弟同封王,他为吴王。但是他的藩国封地还未确定之时,朱棣就攻进了南京,而后作为故帝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熥的待遇当然就不必以前了,他的爵位也有一字王降为二字王,是为广泽王,居漳州。
不过作为故帝的弟弟,朱允熥的处境可不是那么好,居住在漳州之时就被朱棣严密监控着,几乎不能出王府半步。而最后朱棣还是不放心,他恐惧建文帝的旧臣们会拿朱允熥这位现存的朱标长子来做文章,遂在1402年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就将朱允熥召回京师,并借口废掉了他的爵位贬为庶人,后直接将其软禁在了凤阳中。1417年谷王朱橞意欲谋反被朱棣贬为庶人,而朱允熥可能也对此有关系,于是最后在惶惶不安中暴卒而死,享年39岁。
衡王朱允熞朱允熞是朱允炆同父同母的弟弟,为朱标第四子。建文元年,被晋爵为衡王。靖难之役后,他被朱棣降爵为怀恩王,居建昌。 但是他的处境与朱允熥一般,由于被朱棣所猜忌,在1402年他也被朱棣召回京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废为庶人,软禁凤阳,并终生不得出府半步,直至去世。南明时他被恢复衡王爵位,被追谥号“愍”。
徐王朱允熙朱允熙是建文时期吕太后与朱标所生的第五子,也是朱标最小的儿子。建文元年,朱允熙与自己的哥哥们同封为王,是为徐王。后他也同自己的哥哥们一样,在朱棣登基后被降为敷惠王。当然与他的哥哥们不一样的是,朱允熙那个时候年龄尚小,所以朱棣对于他的防范之心并不是那么的重,所以在1402年他并未被贬为庶人,反而是改封为瓯宁王,不过藩国朱棣肯定是不会给的,朱棣给他的差事就是与母亲吕氏住在懿文太子的陵墓旁边,世奉懿文太子之祀。
不过朱允熙的结局却似乎要比自己的那些哥哥差得多。1404年不知何种缘故,朱允熙所居住的府邸突然莫名其妙的起火,而朱允熙则被烧死在了这场大火中,死时年仅十六岁。而朱棣在他死后也不知何故居然罕见地给予了其谥号谥曰哀简,就这样朱允熙成为了朱标的儿子当中唯一在永乐朝被赐予谥号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2:55
一、
朱允炆从他的爷爷朱元璋手里继承大统之后,也是风光了好一段时间,但说句实话,他的治国能力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而他之所以能当上皇帝靠的只有一点——他的身份。
朱允炆是朱标的次子,但是由于朱标的长子朱雄英8岁的时候便早夭了,这才便宜了朱标次子朱允炆,毕竟在朱元璋的眼里,他就是朱标的长子,不然大明的江山如论如何也落不到他的头上。
由此可见,有个好的出身,那是可以让自己少奋斗几年的,甚至是别人努力了几十年也达不到那般高度,朱允炆就有这样的好命,只可惜他没有能力来享受他爷爷、他爹爹拱手相送的皇帝宝座。
朱允炆继位初期,他的这些叔叔们倒是挺给他面子的,但是朱允炆不开心,他觉得这些叔叔们的权力太大了,一个个割据一方,简直就是在地方上的小朝廷。
他要削藩,还是急不可待的那种,龙椅还没坐热,他就开始拿叔叔们开刀了,结果这些藩王人人自危,实力颇强的燕王朱棣,最后在几个兄弟的支持下,反了。
二、
在战争打响的初期,朱棣连吃败仗,想想也是,朱允炆可是正儿八经的皇帝,是掌握了整个国家力量的人物,即便是藩王拥兵自重,但他的势力还是要远强于各地藩王,尤其是在经济上,更是各位藩王无可比拟的。
朱允炆拿了一手好牌,甚至还有王炸,但是他却把这手牌给打烂了,本来能出个顺子,他却打出了单张。
直到被朱棣扭转了局势,攻破了京师,抢到了皇位。
朱棣究竟有没有杀掉朱允炆,这是已经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至少朱棣很不自信,他一直觉得皇宫中被烧焦的可怜人不是朱允炆。
后来还满世界的找他,甚至多次派郑和下西洋,不过遗憾的是,朱允炆还真就消失了,所以朱棣对朱标的这位次子,应该算是无可奈何类型的吧。
我们继续看朱棣是如何对待朱标的其他儿子的。
上文我们已经说到了,朱雄英早夭,所以他还没活到朱棣即位,自然也就把他也省略了。
除去朱允炆和朱雄英之外,朱标还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
三、
朱允炆当上皇帝之后,就把朱允熥封为了吴王,藩地在杭州,不过还没等去就藩的时候,靖难之役便爆发了。
朱棣攻破了京师之后,朱允熥被降为了广泽王,封地为漳州,后来被朱棣召回到京师,贬为庶人,被禁锢在了凤阳,永乐十五年的时候,在凤阳暴毙身亡,年仅39岁,死因成谜。
朱允熞的遭遇和哥哥朱允熥的遭遇十分类似。
朱允炆当皇帝后,被封为衡王,朱棣称帝后被降封为怀恩王,封地建昌,后来与朱允熥一起被召入京而被贬为庶人和囚禁,大约在永乐十三年的时候去世,年仅29岁,死因成谜。
相比较自己的四位哥哥,朱允熙的下场更是让人唏嘘。
建文帝时期,朱允熙被封为了徐王,朱棣称帝之后,被降为了敷惠王,他被安排着去给朱标守陵墓去了,后来他又被改封为瓯宁王,世奉懿文太子之祀。
很不巧的是,两年之后,他的府邸被发生了大火,而朱允熙竟被这场大火夺去了性命,年仅16岁。
和朱允熙一起被烧的还有他的母亲——朱标的妃子吕氏。
两个可怜的人,就这么被一场大火烧没了,当真是水火无情,但仔细想想其中却让人接受不了,着了大火难道连跑都不会了吗,古代又不是几十层的大厦,跑出屋子就能活命,他们难道是睡的太香了?
朱标除了吕氏外,还有另外一个妃子常氏。
这个常氏的背景可不简单,她的爹爹是明朝的开国大将常遇春,她在洪武十一年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没有等到朱棣称帝,她的故事我们也就不再多说了。
四、
说完了朱标妻儿的下场,我们似乎在正史中找寻不到他们死亡的任何异样,要么莫名其妙地去世,要么直接被大火吞噬,好似极其正常。
但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可思议之处。
为何他们都没能善终呢,难道命运对他们这一家就那么不公平吗?
当然不是,确切地说,是朱棣对他们始终都有芥蒂,因为在当时人看来,朱棣地位不正,正统是朱标一脉,即便朱标去世了,朱允炆下落不明了,但只要朱标的其他儿子还在,朱棣就过得不安生。
他生怕这些侄子们,会借助朱标的名义再来抢自己的帝位。
就是在朱棣的这种担忧之下,朱标的儿子们一个个莫名都失去了性命,要是说朱棣和这些人死亡没有关系,不知道您会不会信,反正我是不信。
最是无情帝王家。
这是封建帝制时代被验证了无数次的道理,在皇权面前,亲情根本不止一提,类似的事件比比皆是,比如说唐朝那位英明神武的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也是以残酷的手段杀了自己十个侄子,手段令人发指。
可是只要能稳固自己的权力,哪位帝王又会在乎手上会沾满宗亲的鲜血呢?
参考文献:《明史》、《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2:55
以朱棣的性格,他当然不可能放过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在他登上了皇位之后,刚开始的时候对这几位侄子和大嫂还表现的宽宏大量,但没过几年便将他们都陆续的处理掉了。
囚禁至死朱标的三子朱允熥与四子朱允熞朱标一共有五个儿子,但是长子朱雄英在八岁的时候就夭折了,长子的夭折使得二儿子朱允炆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也就还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后世口中的建文帝,他在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朱标的三儿子叫朱允熥在建文帝时被封为吴王,四儿子叫朱允熞建文帝时被封为衡王。朱棣掌权之后并没对两人下杀手,还保留了两人的王位,只是将名称改为了广泽王和怀恩王,从这两个名字来看,可能是为了让当时的君臣百姓展示一下他的恩泽吧,同时也让两人牢记是朱棣给他们的恩赐,他们才能继续为王。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朱棣感觉不是很放心,便将两人降为了平民,按理说已经成为平民了,应该没有再反抗的能力了,但是朱棣始终觉得这两人是他的心头大患,于是干脆将朱允熥和朱允熞囚禁了起来,一直囚禁到了两人去世,至于两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死亡,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火烧朱标的五子朱允熙朱标最小的儿子叫朱允熙,朱棣靖难之役成功的时候,他刚刚十一岁,当时他被封为徐王,朱棣将他的称号改为了敷惠王,后来又改封为瓯宁王。
由于他年纪比较小,朱棣并没有急着对他下手,而是派他去为他的父亲朱标守墓,可过了几年,朱允熙慢慢的长大了,在他十六岁的时候,朱棣又感到不放心了。
朱棣安排了专人,每天去监视朱允熙,后来有一天,朱允熙住的房子突然起了大火,朱允熙也被烧死在了房中,当然也没有人知道这场火是怎么起来的,反正朱棣心头的一个隐患就这样不见了。
软禁朱标妻子和孙子朱文圭对于朱标的妻子,也就是朱允炆的母亲,朱棣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在那个时代,女性是很难掀起太大风浪的。
朱棣只是将朱标的妻子软禁了起来,并把她从皇太后降为了王妃,日常生活还是按照王妃的标准来提供,与他的几个儿子比起来,也算是不错了,至于她什么时候去世,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在朱棣登基的时候,朱允炆的儿子,也就是朱标的孙子朱文圭刚刚两岁,朱棣应该是觉得对这样还不懂事的孩子从小培养,不会对他有什么威胁,于是他将朱文圭也软禁在了宫中。
这一软禁就软禁了五十多年,当明英宗继位的时候,对朱文圭动了恻隐之心,将他放了出来,并且给了他专属的府邸,可是由于朱文圭这时年纪已经很大了,只过了一年的自由生活便去世了。
以上这些就是朱标一脉子女的结局,可以说面对薄情寡恩的朱棣,他们都没有落得太好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