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01: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8:47
隆中对也好,草庐对也罢,指的是同一件事——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三分天下的战略。类似的主张,周瑜、鲁肃都提到过,所以很多人不把诸葛亮的隆中对当回事。殊不知,刘备的情况,跟东吴完全不同。
赤壁之战前后,孙权手中至少有三五万强军,还有吴地这块基本盘。周瑜抵抗曹操,开口就要五万大军,作为“大都督”,周瑜不可能胡说乱要,孙权必然能拿出这么多大军。
赤壁之战后,孙权打合肥,号称“十万”大军,跟号称“80万”大军的曹操一样,掺了不少水分,也许是把民夫、杂兵也加进去了。
刘备没孙权一般强的实力,否则刘表也不容不下他,撑死2、3万兵马(我更倾向于1万左右,否则也不会被曹操追击的十分狼狈)。
换句话说,孙权贪图荆州、益州,那是有实力支撑,而刘备凭什么?真当现实如演义,刘备可以凭借大汉皇叔的身份,一路哭过去,敌人纳头便拜?
刘备自*黄巾开始,便登上历史舞台,差不多参与了东汉末年的所有大事,*黄巾、诸侯讨董、徐州之战(曹操打陶谦)、官渡之战……也几乎跟所有诸侯打过交代,曹操、袁绍、陶谦、公孙瓒、袁术、吕布等等。
来回“叛变”的人也有,张辽先跟丁原,又跟何进,后又跟董卓吕布,最后又投降曹操,他能无事,只因“大将”的身份而非君主。
吕布勇猛,演义中被叫做“三姓家奴”,因为其当过“主君”的原因,不被曹操所容,命丧白门楼。周瑜曾劝孙权:我们在哪里都能当臣子,可你却不能在别处当主君。
刘备身份同吕布一样,跟过的诸侯数量更是远超吕布、张辽,但人家仍活得好好的,这就是本事。公孙瓒、吕布、袁术不能说不厉害,可刘备仍活着,他们坟头的草都快两米高了。
刘备能存活这么久,决不能简单归于运气,而是个人能力起到的作用,说明刘备不是一个傻子,最起码不是一个容易被忽悠的傻子。
公元200年,鲁肃提出的“榻上策”: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榻上策”要孙权趁着北方事务多,西进攻灭黄祖,进而灭刘表占据荆州。这里没有任何高明之处。孙权地处江左,只有三条路发展:江北的淮南、西面的荆州、扬州以南。
淮北暂时不用想,孙权暂时没实力同曹操对线。南方贫瘠,不是个好去处,只有向西发展,才能壮大孙权势力,稍有眼光的人都能看出来。
孙权是十分赞同鲁肃的话的,但是直到公元207年诸葛亮出山,孙权连黄祖这一关都没过去,更别说拿下荆州了。我们再来看诸葛亮和刘备。
诸葛亮在207年左右提出《隆中对》,刘表死后(208年)刘备迅速占据荆州四郡,不久后全部占据江南的荆州地盘,211年刘备开始着手拿下益州。
短短三年间,刘备一改前十来年的狼狈景象,呈现出勃勃生机,岂是用一句“时来运转”能解释的?改变刘备命运的便是诸葛亮的隆中对。
刘备打仗很有一套,博望坡、汉中之战赢得都很精彩,但他缺乏一定的战略眼光,早年拿下徐州后,却被一贯看作“有勇无谋”的吕布给撵出去,这真让人无话可说。
刘备擅长一对一打仗,人一多就有点乱,屡不清了。吕布占据徐州,袁术也帮了忙的,单单刘备看不出其中的厉害,被俩人撵出去。大概也因刘备如此明显的缺点,才没有被诸侯手下的谋士猜忌,言一定要杀掉刘备。
刘备逃亡刘表那里后,又想壮大己方势力,又怕被刘表发现,愁得大腿都长肉了。见到诸葛亮后,刘备对如何发展,才有了清晰计划。
诸葛亮先分析刘备最大缺点——没地盘,因此分析出抢先占据荆州、益州。我们觉得隆中对很简单,那是因为我们知道历史的走向,若我们抛弃“上帝视角”呢?
孙权图谋荆州的意图很明显的,但是正如上文所说——孙权连黄祖那一关都过不去。孙权的进取势头不够强劲(威胁性也最低),但孙氏占据江左历经三代,民心已定。这是十分理想的盟友。
曹操自占据兖州后,一直不断进取,灭吕布、擒袁术、攻占河北,打到长江只是时间问题。曹操的侵略性,注定只能同他为敌(或者投降),不存在求和一说。
隆中对只是大方向,还有更为详尽的计划,不可能记录于纸上,好比官渡之战的作战机密,也不会出现文书上,只会在曹操和众多谋臣武将间出现。
诸葛亮说两路出兵北伐,只是一种设想,毕竟连荆州还没拿下,就想着北伐,太过遥远了。
时人老是拿这一点评判诸葛亮,殊不知计划是可以改变的,更别说前提条件的“天下有变”了。没有隆中对,三国,就没刘备什么事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8:47
隆中对也好,草庐对也罢,指的是同一件事——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三分天下的战略。类似的主张,周瑜、鲁肃都提到过,所以很多人不把诸葛亮的隆中对当回事。殊不知,刘备的情况,跟东吴完全不同。
赤壁之战前后,孙权手中至少有三五万强军,还有吴地这块基本盘。周瑜抵抗曹操,开口就要五万大军,作为“大都督”,周瑜不可能胡说乱要,孙权必然能拿出这么多大军。
赤壁之战后,孙权打合肥,号称“十万”大军,跟号称“80万”大军的曹操一样,掺了不少水分,也许是把民夫、杂兵也加进去了。
刘备没孙权一般强的实力,否则刘表也不容不下他,撑死2、3万兵马(我更倾向于1万左右,否则也不会被曹操追击的十分狼狈)。
换句话说,孙权贪图荆州、益州,那是有实力支撑,而刘备凭什么?真当现实如演义,刘备可以凭借大汉皇叔的身份,一路哭过去,敌人纳头便拜?
刘备自*黄巾开始,便登上历史舞台,差不多参与了东汉末年的所有大事,*黄巾、诸侯讨董、徐州之战(曹操打陶谦)、官渡之战……也几乎跟所有诸侯打过交代,曹操、袁绍、陶谦、公孙瓒、袁术、吕布等等。
来回“叛变”的人也有,张辽先跟丁原,又跟何进,后又跟董卓吕布,最后又投降曹操,他能无事,只因“大将”的身份而非君主。
吕布勇猛,演义中被叫做“三姓家奴”,因为其当过“主君”的原因,不被曹操所容,命丧白门楼。周瑜曾劝孙权:我们在哪里都能当臣子,可你却不能在别处当主君。
刘备身份同吕布一样,跟过的诸侯数量更是远超吕布、张辽,但人家仍活得好好的,这就是本事。公孙瓒、吕布、袁术不能说不厉害,可刘备仍活着,他们坟头的草都快两米高了。
刘备能存活这么久,决不能简单归于运气,而是个人能力起到的作用,说明刘备不是一个傻子,最起码不是一个容易被忽悠的傻子。
公元200年,鲁肃提出的“榻上策”: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榻上策”要孙权趁着北方事务多,西进攻灭黄祖,进而灭刘表占据荆州。这里没有任何高明之处。孙权地处江左,只有三条路发展:江北的淮南、西面的荆州、扬州以南。
淮北暂时不用想,孙权暂时没实力同曹操对线。南方贫瘠,不是个好去处,只有向西发展,才能壮大孙权势力,稍有眼光的人都能看出来。
孙权是十分赞同鲁肃的话的,但是直到公元207年诸葛亮出山,孙权连黄祖这一关都没过去,更别说拿下荆州了。我们再来看诸葛亮和刘备。
诸葛亮在207年左右提出《隆中对》,刘表死后(208年)刘备迅速占据荆州四郡,不久后全部占据江南的荆州地盘,211年刘备开始着手拿下益州。
短短三年间,刘备一改前十来年的狼狈景象,呈现出勃勃生机,岂是用一句“时来运转”能解释的?改变刘备命运的便是诸葛亮的隆中对。
刘备打仗很有一套,博望坡、汉中之战赢得都很精彩,但他缺乏一定的战略眼光,早年拿下徐州后,却被一贯看作“有勇无谋”的吕布给撵出去,这真让人无话可说。
刘备擅长一对一打仗,人一多就有点乱,屡不清了。吕布占据徐州,袁术也帮了忙的,单单刘备看不出其中的厉害,被俩人撵出去。大概也因刘备如此明显的缺点,才没有被诸侯手下的谋士猜忌,言一定要杀掉刘备。
刘备逃亡刘表那里后,又想壮大己方势力,又怕被刘表发现,愁得大腿都长肉了。见到诸葛亮后,刘备对如何发展,才有了清晰计划。
诸葛亮先分析刘备最大缺点——没地盘,因此分析出抢先占据荆州、益州。我们觉得隆中对很简单,那是因为我们知道历史的走向,若我们抛弃“上帝视角”呢?
孙权图谋荆州的意图很明显的,但是正如上文所说——孙权连黄祖那一关都过不去。孙权的进取势头不够强劲(威胁性也最低),但孙氏占据江左历经三代,民心已定。这是十分理想的盟友。
曹操自占据兖州后,一直不断进取,灭吕布、擒袁术、攻占河北,打到长江只是时间问题。曹操的侵略性,注定只能同他为敌(或者投降),不存在求和一说。
隆中对只是大方向,还有更为详尽的计划,不可能记录于纸上,好比官渡之战的作战机密,也不会出现文书上,只会在曹操和众多谋臣武将间出现。
诸葛亮说两路出兵北伐,只是一种设想,毕竟连荆州还没拿下,就想着北伐,太过遥远了。
时人老是拿这一点评判诸葛亮,殊不知计划是可以改变的,更别说前提条件的“天下有变”了。没有隆中对,三国,就没刘备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