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12: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2:57
被人们称为“唐初四杰”“王杨卢骆”是那个时代的高峰。他们都生于唐初,活跃在唐太宗李世民和女皇武则天在位期间。在七十年的时光里,他们留下了《滕王阁诗》《从军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军行(烽火照西京)》《长安古意》等佳作。从诗风看,王勃清新、杨炯雄厚、卢照邻奔放、骆宾王激扬,让时人眼前一亮。
诗圣杜甫给他们的评价很高,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然而,个人的命运往往*在帝国的战车之上。堪称当时网红式人物的唐初四杰,其命运并不是一路绿灯,个个结局让人扼腕叹息。
王勃的一生是极其短暂,犹如一枚彗星带着亮色匆匆而过。他天生聪慧,六岁能赋诗、九岁作《指瑕》十卷,并通读文史经典,勘误颜师古所注的《汉书》。其文学功力很不一般。
十六岁时,王勃即幽素科及第,步入仕途,做上了一个从七品上的朝散郎,成为年轻有为的*内后备干部。特别是在写出了《乾元殿颂》之后,唐高宗李治交口称赞,王勃的仕途阳光灿烂。
尽管人生短暂,但王勃经历了两次贬官。之后,王勃,得到的称赞。也正是因为皇帝的盛赞,年轻的王勃才被推为“初唐四杰”,并居于首位。
对成长期的王勃而言,人云亦云或许会被淹没,但观点鲜明却又会招致黑手。
面对宫廷奢靡,王勃的《檄英王鸡文》鞭笞英王斗鸡。如果就事论事,这篇文章算得上一个*对大政的担当,关键是高宗李治认为王勃在王子之间制造矛盾。
王勃被免,他的道路变得坎坷。
厚道人变得尔虞我诈的可能性不大,但厚道人往往谨小慎微。
咸亨二年(671),官奴曹达犯罪,王勃在虢州藏匿了他。官府追查,王勃情急之下杀了曹达。命案在身,他被被判了死罪。
幸运的是,高宗李治大赦天下,王勃保住了性命。“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从《旧唐书》的记载中看,王勃与曹达的这一出戏似乎是同僚给下的套子。
江湖险恶,人生的意外一个连着一个。父亲王福畴被他牵连被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前去探望,路途结缘滕王阁,留下了惹眼的《滕王阁序》。
而王勃入仕的念头正在熄灭,他郁郁不得志。在探望父亲返回时,南海风浪大作,王勃掉海,受惊而亡。
和王勃一样,其他三个人都是才华横溢的有志少年。杨炯十一岁时即以神童的身份进入弘文馆待制,上元三年(676)成为秘书省校书郎;卢照邻家世显赫又才学过人,约摸加冠之龄便深得邓王李元裕的器重,是邓王的府典签;骆宾王虽家境贫寒,但七岁能诗,神童之名远扬。
永淳元年(682),杨炯从一个末流小官一跃成为东宫詹事司直,掌管东宫庶务;高宗龙朔末年(一说高宗乾封初年),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高宗永徽年间,骆宾王升任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
有天资无技巧,仕途注定一塌糊涂。
永淳三年(684),因为堂兄杨神让参与骆宾王讨伐武则天的行动,兵变失败后,杨炯受牵连被贬为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司法参军。尽管才情荡漾,但他始终没有和武则天政权苟同。“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几经沉浮,杨炯厌倦了那时候的阴诈和昏庸,始终用自己的率真向*叫板。最终,他被一贬再贬,四十多岁去世。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写尽了帝都长安的骄奢淫逸和昏聩倾轧。因言惹祸,武三思很是生气。卢照邻被贬,命运跌进了峡谷。“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在留下冰冷的文字之后,疾病缠身的卢照邻,自投颍河,溺水而亡。
武则天操盘天下之后,时为长安主簿的骆宾王被贬为临海丞。在三朝元老李绩的孙子李敬业扬州兵变之际,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是射向武则天心底的利剑。李敬业兵败,骆宾王的生命随之消失。
不啊权贵、耿直忠厚的骆宾王依然没有逃出宿命。
初唐四杰给人们留下了无数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