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9: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3:25
年少的康熙智勇双全,除掉了权臣鳌拜,而满清第一巴图鲁鳌拜,可以说是咎由自取。这是年轻帝王和托孤大臣的权力之争,康熙除掉鳌拜后也开启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鳌拜是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的侄儿,八门提督卫齐的三儿子,但鳌拜的爵位,可不是靠他的叔叔、父亲的关系得来的,而是靠自己的战功一步步的成为了满清最具权利的人。
明朝将领毛文龙镇守皮岛,与锦宁一线的袁崇焕、祖大寿等互为掎角之势,前后夹击让皇太极如鲠在喉,好不难受。1637年,皇太极下定决心,拔掉这个“碉堡”。可战斗异常艰难,久攻不下,皇太极临阵换将,阿济格出马,鳌拜随阿济格出征,并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鳌拜不惜肉身,奋勇向前,士卒备受鼓舞,最终,攻克皮岛。鳌拜获首功,被封“巴图鲁”,晋爵三等男。
决定明清命运的松锦大战,鳌拜又立大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后又晋升护军统领。
1643年皇太极去世,鳌拜作为护军统领,与索尼等八大臣拥立皇太极长子豪格,派八旗护军将崇政殿围住。在豪格操作失误丢掉继承权资格后,鳌拜等人兵谏多尔衮,迫使他做出让步,立了皇太极的九子福临为帝,将豪格假辞让事件损失降到最低。
然而,这也让鳌拜得罪了多尔衮。顺治继位后,多尔衮利用摄政王的身份,多次打压鳌拜,鳌拜在征李自成、张献忠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多尔衮也不好擅杀功臣,最后将他削职为民。
1650年,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立马清算多尔衮残余势力,与此同时,启用了了索尼、鳌拜等备受多尔衮*的先帝重臣,鳌拜终于回来了。
顺治亲政期间,将鳌拜视为肱股之臣,鳌拜老伤复发,顺治亲自去府邸看望,这是何等的荣耀。可顺治也是个短命的帝王,由于最心爱的董鄂妃病逝,顺治皇帝伤心不已,1661年正月初八,也染病驾崩,追随董鄂妃而去。
顺治临终前将三儿子玄烨立为皇帝,并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鳌拜、遏必隆来帮助年幼的康熙处理朝政。四人立誓:
“先皇帝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鼇拜等为庸劣,遗诏寄讬,保翊冲主。索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餽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各为身谋,有违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
誓言喊的慷慨激昂,可慢慢的,一切都变了味。
苏克萨哈是因为揭发多尔衮,并在多尔衮死后投靠顺治一方,而受到顺治重用。但鳌拜、索尼这种硬骨头最鄙视的就是墙头草,不屑与他为伍。而苏克萨哈的两白旗因为多尔衮去世后,备受排挤,实力无法和两黄旗相提并论,苏克萨哈越来越言轻。
遏必隆看鳌拜太过强势,就装老好人,对鳌拜言听计从。史*载:
遏必隆知其恶,缄默不加阻,亦不劾奏。
遏必隆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扮演者沙僧的角色,遇事就一句话:大师兄说的对啊。
而索尼年老体弱,又和鳌拜关系不错,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处事风格,后来索尼病逝,鳌拜更肆无忌惮了。
这样鳌拜的地位日益凸显,鳌拜也越来越膨胀。史*载:
日与弟穆里玛、侄塞本特、讷莫及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玛尔赛、泰必图、济世、吴格塞等党比营私,凡事即家定议,然后施行。
鳌拜直接把朝会挪到了家里,商量好了再来上朝。鳌拜的专权与康熙日益成长对权力的渴望,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终于由隐患变为了冲突。
鳌拜圈地事件
鳌拜成为辅政大臣后,对曾经由多尔衮一派控制的两白旗进行了报复。鳌拜越看两白旗越不顺眼,而当时两白旗的封地由于多尔衮的原因竟然比两黄旗的还要好。鳌拜下令换地,苏克萨哈是两白旗的代表,表示反对,换地事件也因为出现了差头,迟迟未执行。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直隶巡抚王登联也上书反对,鳌拜请旨杀三人,康熙知道三人无罪,不想杀,可鳌拜竟然改了圣旨杀了他们。
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坐纷更阻挠,下刑部议罪,以律无正条,请鞭责籍没。上览奏,召辅臣议,鼇拜请置重典,索尼、遏必隆不能争,独苏克萨哈不对,上因不允。鼇拜卒矫命,悉弃市。
鳌拜竟然完全不把康熙放在眼里,这也为他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
强杀苏克萨哈
索尼临死给鳌拜挖了两个坑,也间接的导致了鳌拜的失败。给鳌拜挖的第一个坑是索尼告诉康熙14岁可以亲政了,这相当于在名义上剥夺鳌拜的权利,使鳌拜很被动。康熙对最高决定权渴望久矣,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1667年8月25日,康熙宣布亲政。然而,仅仅5天后鳌拜就让他知道了谁才是大清真正的主人。
苏克萨哈知道鳌拜势大,自己不是对手,想要卸甲归田,不问朝政了。
然而,因为之前意见总和鳌拜相左,鳌拜决定“趁他病,要他命”,罗织了他二十四款大罪,要将其凌迟处死。康熙知道苏克萨哈是被陷害的,他认为自己亲政了,可以处理政务了。可鳌拜强行*宫,史*载:
鼇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卒坐苏克萨哈处绞,馀悉如议。
鳌拜戎马一生,胳膊比小康熙腰还粗,他攘臂上前康熙吓坏了,不得不处死了苏克萨哈。
智擒鳌拜
通过和鳌拜几次的过招,康熙知道不能硬碰硬了,否则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是,康熙想到孝庄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让康熙和索尼家族联姻,将索尼绑在自己一方。索尼给鳌拜挖的第二个坑就是将自己的儿子索额图安排给康熙当贴身保镖。而索额图在擒鳌拜过程中扮演的是“韦小宝”、“魏东亭”的角色。
之后的故事都耳熟能详了,康熙用十几个库布擒住了鳌拜,立马宣布三十大罪状,立即问斩。
鳌拜被擒后,请求觐见康熙,袒露出满身的伤疤,康熙看了也不禁潸然泪下,最后由死刑改为终身囚禁。
结论
鳌拜虽为满清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掌权时期太过跋扈,虽无谋反之心,但多次藐视皇权,矫旨办事。鳌拜*智商并不高,又膨胀过度,放松警惕,康熙和孝庄太皇太后暗箱操作,鳌拜竟无丝毫察觉,被幽禁致死实乃咎由自取。
对于康熙这样雄才大略的帝王,怎么会允许鳌拜的存在?收拾鳌拜是早晚的事,康熙宁可被废也不会做委屈求全的汉献帝。康熙年纪轻轻就如此的沉稳,如此的心思缜密,不得不让人佩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3:25
年少的康熙智勇双全,除掉了权臣鳌拜,而满清第一巴图鲁鳌拜,可以说是咎由自取。这是年轻帝王和托孤大臣的权力之争,康熙除掉鳌拜后也开启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鳌拜是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的侄儿,八门提督卫齐的三儿子,但鳌拜的爵位,可不是靠他的叔叔、父亲的关系得来的,而是靠自己的战功一步步的成为了满清最具权利的人。
明朝将领毛文龙镇守皮岛,与锦宁一线的袁崇焕、祖大寿等互为掎角之势,前后夹击让皇太极如鲠在喉,好不难受。1637年,皇太极下定决心,拔掉这个“碉堡”。可战斗异常艰难,久攻不下,皇太极临阵换将,阿济格出马,鳌拜随阿济格出征,并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鳌拜不惜肉身,奋勇向前,士卒备受鼓舞,最终,攻克皮岛。鳌拜获首功,被封“巴图鲁”,晋爵三等男。
决定明清命运的松锦大战,鳌拜又立大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后又晋升护军统领。
1643年皇太极去世,鳌拜作为护军统领,与索尼等八大臣拥立皇太极长子豪格,派八旗护军将崇政殿围住。在豪格操作失误丢掉继承权资格后,鳌拜等人兵谏多尔衮,迫使他做出让步,立了皇太极的九子福临为帝,将豪格假辞让事件损失降到最低。
然而,这也让鳌拜得罪了多尔衮。顺治继位后,多尔衮利用摄政王的身份,多次打压鳌拜,鳌拜在征李自成、张献忠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多尔衮也不好擅杀功臣,最后将他削职为民。
1650年,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立马清算多尔衮残余势力,与此同时,启用了了索尼、鳌拜等备受多尔衮*的先帝重臣,鳌拜终于回来了。
顺治亲政期间,将鳌拜视为肱股之臣,鳌拜老伤复发,顺治亲自去府邸看望,这是何等的荣耀。可顺治也是个短命的帝王,由于最心爱的董鄂妃病逝,顺治皇帝伤心不已,1661年正月初八,也染病驾崩,追随董鄂妃而去。
顺治临终前将三儿子玄烨立为皇帝,并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鳌拜、遏必隆来帮助年幼的康熙处理朝政。四人立誓:
“先皇帝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鼇拜等为庸劣,遗诏寄讬,保翊冲主。索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餽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各为身谋,有违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
誓言喊的慷慨激昂,可慢慢的,一切都变了味。
苏克萨哈是因为揭发多尔衮,并在多尔衮死后投靠顺治一方,而受到顺治重用。但鳌拜、索尼这种硬骨头最鄙视的就是墙头草,不屑与他为伍。而苏克萨哈的两白旗因为多尔衮去世后,备受排挤,实力无法和两黄旗相提并论,苏克萨哈越来越言轻。
遏必隆看鳌拜太过强势,就装老好人,对鳌拜言听计从。史*载:
遏必隆知其恶,缄默不加阻,亦不劾奏。
遏必隆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扮演者沙僧的角色,遇事就一句话:大师兄说的对啊。
而索尼年老体弱,又和鳌拜关系不错,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处事风格,后来索尼病逝,鳌拜更肆无忌惮了。
这样鳌拜的地位日益凸显,鳌拜也越来越膨胀。史*载:
日与弟穆里玛、侄塞本特、讷莫及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玛尔赛、泰必图、济世、吴格塞等党比营私,凡事即家定议,然后施行。
鳌拜直接把朝会挪到了家里,商量好了再来上朝。鳌拜的专权与康熙日益成长对权力的渴望,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终于由隐患变为了冲突。
鳌拜圈地事件
鳌拜成为辅政大臣后,对曾经由多尔衮一派控制的两白旗进行了报复。鳌拜越看两白旗越不顺眼,而当时两白旗的封地由于多尔衮的原因竟然比两黄旗的还要好。鳌拜下令换地,苏克萨哈是两白旗的代表,表示反对,换地事件也因为出现了差头,迟迟未执行。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直隶巡抚王登联也上书反对,鳌拜请旨杀三人,康熙知道三人无罪,不想杀,可鳌拜竟然改了圣旨杀了他们。
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坐纷更阻挠,下刑部议罪,以律无正条,请鞭责籍没。上览奏,召辅臣议,鼇拜请置重典,索尼、遏必隆不能争,独苏克萨哈不对,上因不允。鼇拜卒矫命,悉弃市。
鳌拜竟然完全不把康熙放在眼里,这也为他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
强杀苏克萨哈
索尼临死给鳌拜挖了两个坑,也间接的导致了鳌拜的失败。给鳌拜挖的第一个坑是索尼告诉康熙14岁可以亲政了,这相当于在名义上剥夺鳌拜的权利,使鳌拜很被动。康熙对最高决定权渴望久矣,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1667年8月25日,康熙宣布亲政。然而,仅仅5天后鳌拜就让他知道了谁才是大清真正的主人。
苏克萨哈知道鳌拜势大,自己不是对手,想要卸甲归田,不问朝政了。
然而,因为之前意见总和鳌拜相左,鳌拜决定“趁他病,要他命”,罗织了他二十四款大罪,要将其凌迟处死。康熙知道苏克萨哈是被陷害的,他认为自己亲政了,可以处理政务了。可鳌拜强行*宫,史*载:
鼇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卒坐苏克萨哈处绞,馀悉如议。
鳌拜戎马一生,胳膊比小康熙腰还粗,他攘臂上前康熙吓坏了,不得不处死了苏克萨哈。
智擒鳌拜
通过和鳌拜几次的过招,康熙知道不能硬碰硬了,否则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是,康熙想到孝庄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让康熙和索尼家族联姻,将索尼绑在自己一方。索尼给鳌拜挖的第二个坑就是将自己的儿子索额图安排给康熙当贴身保镖。而索额图在擒鳌拜过程中扮演的是“韦小宝”、“魏东亭”的角色。
之后的故事都耳熟能详了,康熙用十几个库布擒住了鳌拜,立马宣布三十大罪状,立即问斩。
鳌拜被擒后,请求觐见康熙,袒露出满身的伤疤,康熙看了也不禁潸然泪下,最后由死刑改为终身囚禁。
结论
鳌拜虽为满清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掌权时期太过跋扈,虽无谋反之心,但多次藐视皇权,矫旨办事。鳌拜*智商并不高,又膨胀过度,放松警惕,康熙和孝庄太皇太后暗箱操作,鳌拜竟无丝毫察觉,被幽禁致死实乃咎由自取。
对于康熙这样雄才大略的帝王,怎么会允许鳌拜的存在?收拾鳌拜是早晚的事,康熙宁可被废也不会做委屈求全的汉献帝。康熙年纪轻轻就如此的沉稳,如此的心思缜密,不得不让人佩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3:25
年少的康熙智勇双全,除掉了权臣鳌拜,而满清第一巴图鲁鳌拜,可以说是咎由自取。这是年轻帝王和托孤大臣的权力之争,康熙除掉鳌拜后也开启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鳌拜是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的侄儿,八门提督卫齐的三儿子,但鳌拜的爵位,可不是靠他的叔叔、父亲的关系得来的,而是靠自己的战功一步步的成为了满清最具权利的人。
明朝将领毛文龙镇守皮岛,与锦宁一线的袁崇焕、祖大寿等互为掎角之势,前后夹击让皇太极如鲠在喉,好不难受。1637年,皇太极下定决心,拔掉这个“碉堡”。可战斗异常艰难,久攻不下,皇太极临阵换将,阿济格出马,鳌拜随阿济格出征,并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鳌拜不惜肉身,奋勇向前,士卒备受鼓舞,最终,攻克皮岛。鳌拜获首功,被封“巴图鲁”,晋爵三等男。
决定明清命运的松锦大战,鳌拜又立大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后又晋升护军统领。
1643年皇太极去世,鳌拜作为护军统领,与索尼等八大臣拥立皇太极长子豪格,派八旗护军将崇政殿围住。在豪格操作失误丢掉继承权资格后,鳌拜等人兵谏多尔衮,迫使他做出让步,立了皇太极的九子福临为帝,将豪格假辞让事件损失降到最低。
然而,这也让鳌拜得罪了多尔衮。顺治继位后,多尔衮利用摄政王的身份,多次打压鳌拜,鳌拜在征李自成、张献忠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多尔衮也不好擅杀功臣,最后将他削职为民。
1650年,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立马清算多尔衮残余势力,与此同时,启用了了索尼、鳌拜等备受多尔衮*的先帝重臣,鳌拜终于回来了。
顺治亲政期间,将鳌拜视为肱股之臣,鳌拜老伤复发,顺治亲自去府邸看望,这是何等的荣耀。可顺治也是个短命的帝王,由于最心爱的董鄂妃病逝,顺治皇帝伤心不已,1661年正月初八,也染病驾崩,追随董鄂妃而去。
顺治临终前将三儿子玄烨立为皇帝,并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鳌拜、遏必隆来帮助年幼的康熙处理朝政。四人立誓:
“先皇帝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鼇拜等为庸劣,遗诏寄讬,保翊冲主。索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餽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各为身谋,有违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
誓言喊的慷慨激昂,可慢慢的,一切都变了味。
苏克萨哈是因为揭发多尔衮,并在多尔衮死后投靠顺治一方,而受到顺治重用。但鳌拜、索尼这种硬骨头最鄙视的就是墙头草,不屑与他为伍。而苏克萨哈的两白旗因为多尔衮去世后,备受排挤,实力无法和两黄旗相提并论,苏克萨哈越来越言轻。
遏必隆看鳌拜太过强势,就装老好人,对鳌拜言听计从。史*载:
遏必隆知其恶,缄默不加阻,亦不劾奏。
遏必隆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扮演者沙僧的角色,遇事就一句话:大师兄说的对啊。
而索尼年老体弱,又和鳌拜关系不错,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处事风格,后来索尼病逝,鳌拜更肆无忌惮了。
这样鳌拜的地位日益凸显,鳌拜也越来越膨胀。史*载:
日与弟穆里玛、侄塞本特、讷莫及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玛尔赛、泰必图、济世、吴格塞等党比营私,凡事即家定议,然后施行。
鳌拜直接把朝会挪到了家里,商量好了再来上朝。鳌拜的专权与康熙日益成长对权力的渴望,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终于由隐患变为了冲突。
鳌拜圈地事件
鳌拜成为辅政大臣后,对曾经由多尔衮一派控制的两白旗进行了报复。鳌拜越看两白旗越不顺眼,而当时两白旗的封地由于多尔衮的原因竟然比两黄旗的还要好。鳌拜下令换地,苏克萨哈是两白旗的代表,表示反对,换地事件也因为出现了差头,迟迟未执行。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直隶巡抚王登联也上书反对,鳌拜请旨杀三人,康熙知道三人无罪,不想杀,可鳌拜竟然改了圣旨杀了他们。
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坐纷更阻挠,下刑部议罪,以律无正条,请鞭责籍没。上览奏,召辅臣议,鼇拜请置重典,索尼、遏必隆不能争,独苏克萨哈不对,上因不允。鼇拜卒矫命,悉弃市。
鳌拜竟然完全不把康熙放在眼里,这也为他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
强杀苏克萨哈
索尼临死给鳌拜挖了两个坑,也间接的导致了鳌拜的失败。给鳌拜挖的第一个坑是索尼告诉康熙14岁可以亲政了,这相当于在名义上剥夺鳌拜的权利,使鳌拜很被动。康熙对最高决定权渴望久矣,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1667年8月25日,康熙宣布亲政。然而,仅仅5天后鳌拜就让他知道了谁才是大清真正的主人。
苏克萨哈知道鳌拜势大,自己不是对手,想要卸甲归田,不问朝政了。
然而,因为之前意见总和鳌拜相左,鳌拜决定“趁他病,要他命”,罗织了他二十四款大罪,要将其凌迟处死。康熙知道苏克萨哈是被陷害的,他认为自己亲政了,可以处理政务了。可鳌拜强行*宫,史*载:
鼇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卒坐苏克萨哈处绞,馀悉如议。
鳌拜戎马一生,胳膊比小康熙腰还粗,他攘臂上前康熙吓坏了,不得不处死了苏克萨哈。
智擒鳌拜
通过和鳌拜几次的过招,康熙知道不能硬碰硬了,否则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是,康熙想到孝庄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让康熙和索尼家族联姻,将索尼绑在自己一方。索尼给鳌拜挖的第二个坑就是将自己的儿子索额图安排给康熙当贴身保镖。而索额图在擒鳌拜过程中扮演的是“韦小宝”、“魏东亭”的角色。
之后的故事都耳熟能详了,康熙用十几个库布擒住了鳌拜,立马宣布三十大罪状,立即问斩。
鳌拜被擒后,请求觐见康熙,袒露出满身的伤疤,康熙看了也不禁潸然泪下,最后由死刑改为终身囚禁。
结论
鳌拜虽为满清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掌权时期太过跋扈,虽无谋反之心,但多次藐视皇权,矫旨办事。鳌拜*智商并不高,又膨胀过度,放松警惕,康熙和孝庄太皇太后暗箱操作,鳌拜竟无丝毫察觉,被幽禁致死实乃咎由自取。
对于康熙这样雄才大略的帝王,怎么会允许鳌拜的存在?收拾鳌拜是早晚的事,康熙宁可被废也不会做委屈求全的汉献帝。康熙年纪轻轻就如此的沉稳,如此的心思缜密,不得不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