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10:1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1:49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春夏
春夏阳令也,春时阳生,夏时阳盛。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民间谚语谓春季不宜过早减衣,亦即此理,以养人体之阳。夏时阳极盛,暑热邪盛,大热耗气,气者阳也,故大热亦伤人体之阳。
夏夜人们喜纳凉,易受寒湿之邪,寒湿伤阳。夏季炎热,人们喜冷饮,饮食太过则易伤阳,故夏时既要善处阴凉以避大热,又要避免过食冷饮以防伤阳;夏夜纳凉,当避湿露,适当盖覆,以避寒湿。
2、秋冬
秋冬阴令也,秋时阴收,冬时阴藏。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
秋时渐寒,冬时寒盛,人们喜食辛辣好饮酒以御寒。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因此,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扩展资料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据此,很多人认为,到了秋冬就该吃补阴的药了,这个理解只说对了一半。因为“秋冬养阴”除了要利用秋冬,这个四季中消化功能最好的季节来进补,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思,到了秋冬要延长睡眠时间。睡眠才是最好的养阴。
中医认为,秋冬是“封藏”的季节。所谓“封藏”就是减少消耗,给身体打基础。中医说的“阴”,是身体的固定资产,西医学中的细胞组织器官等都属于中医说的“阴”,只不过中医将它用“血”、“津”、“精”等来表述,而且都属于“阴”的范畴。
它们是身体功能产生的基础,因此也是生命的根基,补阴补的就是这里,类似于帮助身体蓄力储能,这也是中医的“封藏”之意。
秋冬养阴的另一层含义则是,秋冬季节日照时间短,而中医对睡眠的讲究,向来不提倡早睡早起,而是要求“以待日光”。意思是,在太阳升起之后再起床,夏天天亮得早,就要早起;秋冬太阳很晚才出来,自然就要晚起。
如果能按这个讲究去做,人们在秋冬就可以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因为只有在睡眠中,身体的细胞才能修复。这个修复就是中医说的“养阴”,就是秋冬补养的要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秋冬养阴”的另一层含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1:50
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春夏保养人体生长之阳气,秋冬保养人体秋冬收藏之阴气
自然界的阳气和阴气分别是指春夏的生长之气和秋冬的收藏之气,具体说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阳气上升,天地间孕育的是生发之气,因此当生的不要杀,当给的不要夺,当赏的不要罚,这样才能适应春生之气。春季养阳就是要使身体和精神充满生气,不要遏制它。
夏天阳气旺盛,阴气伏于地,天地之气相交,孕育的是“长气”。因此夏季养阳的要点是不要厌恶白天日长,要注重调养意志,不要轻易发怒或伤心,使自己神气充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伏于地下的阴气开始上升,秋风清凉有劲,孕育着收敛清肃的“收气”。所以秋季养阴也要顺应秋天的收敛之气,重在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凉肃杀之气的刑罚。
冬三月阴气盛极,万物潜伏,自然界呈现出闭藏的景象。因此冬季养阴之道是早睡晚起,精气内藏、避寒就温,以适应自然界的“闭藏”之气,总之:四时养生的要诀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
扩展资料: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应用了古汉语当中互辞的修辞方法,需“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即上下两句,看似各说两件事,互不相干,实则前后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理解其含义时,要综合双方,不能偏执一面,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2、这句话启示我们擅长养生之人,应当根据四时调理阴阳,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1:49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春夏
春夏阳令也,春时阳生,夏时阳盛。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民间谚语谓春季不宜过早减衣,亦即此理,以养人体之阳。夏时阳极盛,暑热邪盛,大热耗气,气者阳也,故大热亦伤人体之阳。
夏夜人们喜纳凉,易受寒湿之邪,寒湿伤阳。夏季炎热,人们喜冷饮,饮食太过则易伤阳,故夏时既要善处阴凉以避大热,又要避免过食冷饮以防伤阳;夏夜纳凉,当避湿露,适当盖覆,以避寒湿。
2、秋冬
秋冬阴令也,秋时阴收,冬时阴藏。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
秋时渐寒,冬时寒盛,人们喜食辛辣好饮酒以御寒。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因此,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扩展资料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据此,很多人认为,到了秋冬就该吃补阴的药了,这个理解只说对了一半。因为“秋冬养阴”除了要利用秋冬,这个四季中消化功能最好的季节来进补,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思,到了秋冬要延长睡眠时间。睡眠才是最好的养阴。
中医认为,秋冬是“封藏”的季节。所谓“封藏”就是减少消耗,给身体打基础。中医说的“阴”,是身体的固定资产,西医学中的细胞组织器官等都属于中医说的“阴”,只不过中医将它用“血”、“津”、“精”等来表述,而且都属于“阴”的范畴。
它们是身体功能产生的基础,因此也是生命的根基,补阴补的就是这里,类似于帮助身体蓄力储能,这也是中医的“封藏”之意。
秋冬养阴的另一层含义则是,秋冬季节日照时间短,而中医对睡眠的讲究,向来不提倡早睡早起,而是要求“以待日光”。意思是,在太阳升起之后再起床,夏天天亮得早,就要早起;秋冬太阳很晚才出来,自然就要晚起。
如果能按这个讲究去做,人们在秋冬就可以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因为只有在睡眠中,身体的细胞才能修复。这个修复就是中医说的“养阴”,就是秋冬补养的要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秋冬养阴”的另一层含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1:50
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春夏保养人体生长之阳气,秋冬保养人体秋冬收藏之阴气
自然界的阳气和阴气分别是指春夏的生长之气和秋冬的收藏之气,具体说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阳气上升,天地间孕育的是生发之气,因此当生的不要杀,当给的不要夺,当赏的不要罚,这样才能适应春生之气。春季养阳就是要使身体和精神充满生气,不要遏制它。
夏天阳气旺盛,阴气伏于地,天地之气相交,孕育的是“长气”。因此夏季养阳的要点是不要厌恶白天日长,要注重调养意志,不要轻易发怒或伤心,使自己神气充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伏于地下的阴气开始上升,秋风清凉有劲,孕育着收敛清肃的“收气”。所以秋季养阴也要顺应秋天的收敛之气,重在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凉肃杀之气的刑罚。
冬三月阴气盛极,万物潜伏,自然界呈现出闭藏的景象。因此冬季养阴之道是早睡晚起,精气内藏、避寒就温,以适应自然界的“闭藏”之气,总之:四时养生的要诀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
扩展资料: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应用了古汉语当中互辞的修辞方法,需“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即上下两句,看似各说两件事,互不相干,实则前后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理解其含义时,要综合双方,不能偏执一面,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2、这句话启示我们擅长养生之人,应当根据四时调理阴阳,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