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11:2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2:14
也熊是地方方言,意思是“拉倒吧”。
也熊是存在于江淮官话与皖北的中原官话中的用词,表示否定与嘲讽之意。它的意思是:
1、对人泼凉水劝放弃、或否定的意思。
2、比释义1更严重的讽刺语境,同“歇菜吧”:“拉倒吧”。
【例句】:
1、“可吃了?”“不吃也熊”
2、你也熊吧,我看她人品不照。
3、也熊吧,就你那怂样还想做生意?白逗我笑了。
扩展资料:
也熊也叫耶熊,它在商丘地区、利辛县、阜南县和宿州埇桥区、灵璧县、砀山、泗县、萧县、来安县人民日常生活交流中此词使用频度较高。
举例:
1、耶熊吧你。意思就是:得了吧你。
2、耶熊了吧你。意思就是:完蛋了吧你。
3、不吃耶熊。意思就是:不吃拉倒。
受发音影响,有些人也喜欢说成“yuěxióng”,其意思和耶熊一样。
4、你可耶熊吧。意思就是:你拉倒吧,意思某人做不成某事。
注:在滁州地区“耶”也可发一声。
像“也熊”这样的方言,还有:
1、我的个孩来(我的个乖来):语气助词,多表示感叹惊讶。
2、蚂虾:虾。
3、歪歪:河蚌。
4、也雄:说明事情黄了,或者我不干这个事情了。
5、拉呱:聊天。
6、可照:语气助词,询问事情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如果问行不行就说“照不照”。
7、不柔你:不理睬你,有鄙视的意思。
8、烘柿子:软柿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耶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2:14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有别于很多外地人的猜测,其实大体上东北地区越往南口音腔调越重、“东北味”越浓。黑龙江和吉林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的口音都比较轻,因为受到满语、俄语和日语等语种的影响,加之解放后戍边生产建设兵团(农、牧、渔场93个,5个师,辖58个团、3个独立团。)口音影响,更为接近普通话,城市人和兵团人的发音十分接近普通话[2] 。辽宁大部分地区受西、南部邻省影响,口音腔调比较重,部分方言有一定变音变声。【历史】
东北方言在古东北地理构成的三个时期
中国古代虽以汉语言汉字为主体,但汉语言的各地域的发音和称谓也不尽相同。按杨雄所著《方言》中划分十二大方言区,东北属于“燕代方言区”。“燕曰幽州”,燕早在周武王灭殷商之前就起源于东北,号属“东夷”,“秦统一中国后,九夷完全同化于华夏族”。古代北燕朝鲜方言是汉语的一种方言。燕人活动区域很广,从燕山以东到辽东半岛到朝鲜半岛北部、松花江南岸,都是燕人活动的区域。1983年,考古队在二龙湖北岸发现一座燕城,从出土的绳纹陶器,确认是燕城址。人是语言的载体,方言的形成在于人的流动。经过两千年的艰苦历程,燕人不断与逐渐流入东北的齐、赵人融合,不同地域的语言既有输出,也有接纳,逐渐形成东北稳固的汉语方言第一时期。
《后汉书东夷列传》称箕子朝鲜“其后四十余世,至朝鲜侯凖,自称王。汉初大乱,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口。而燕人卫满击破凖而自王朝鲜。”在朝鲜设汉四郡。实际早在秦汉时期,从陆上和海上到北燕朝鲜来的汉人相当多,其中燕人、赵人主要从陆路到辽东一带,齐人则乘船从海上前往,而且“八世而不改华风”,这样长期以来形成汉语方言。秦汉、魏晋、唐宋,也不断地有鲁、冀、豫、晋等南方各省人口流入东北。在黑龙江省三江地区近些年发现了多处汉城汉墓;在通化县境内发现秦汉长城的关堡一座、烽燧11处遗址,秦汉长城东端可能在通化;2011年又在通化县境内发现赤柏松汉城遗址,2011年又在大安附近后套木噶发现战国—西汉的墓葬遗址,以上史实也打破吉林省乃秦汉“辽东外徼”的说法,“是汉*政权经略东北的重要实证”,说明汉人民居及汉文化的影响已经覆盖整个东北,又经魏晋、隋唐几千年的叠压,形成第二个东北汉语方言时期。
元明清以来,汉民族及少数民族南北流动,特别明清以来关内失业的农民大量流入东北,又促成汉满融合的良好局面,形成东北第三个汉语方言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