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1: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1:40
地球的圆涌构造依超高能流体力学原理普遍存在从深部动力物流源向上部对称喷射的几何特征,在中心式布列的岩筒(管道)可按这一规律预测对应点的岩体、矿产和动力灾害点。其中孪生(Y形)岩体、通道经常出现。所谓孪生就是深部同源,浅部的岩性、含矿组合和动力时空特征完全一致。这是圆涌构造理论的创新发现,运用这一原理,在地质构造研究和地质调查中能够巧妙地收到预测事半功倍的效果(图版18-14,20-13,21-2,25-1,31-8,31-9,40-15,46-8,48-5,49-12)。
1.*玉龙铜矿
*玉龙铜矿是已知特大型铜矿,包括斑岩铜矿和矽卡岩铜矿等成矿类型。成矿的古新世花岗斑岩岩株为一对典型的孪生岩体,同一来源的铜矿对称地形成两个相同的含斑岩铜矿的岩体,其深部结构如图2-17所示。由于勘探程度和认识过程的差异,矽卡岩型铜矿目前只在西部岩体周缘发现,按理在东部岩体外缘的对应部位应该存在相应的矽卡岩矿床,这有待进一步探索。
2.新疆青河北塔山孪生岩体偶
孪生对偶岩体位于新疆青河北塔山地区,岩体的总体形态、大小、结构相似,边缘蚀变混杂带也大致相同。由于切割深度和地表干扰的影响,细微形态上略有差异(图2-18)。此外东部岩体存在两个后期寄生小岩株,西部岩体目前尚待深入探讨。这对岩体的矿产远景应该相同。
图2-17 *玉龙斑岩铜矿的孪生(Y形)岩体
图2-18 新疆香河北塔山地区的孪生对偶(Y形)岩体地质示意图
3.太湖-启东崇明对偶孪生圆涌构造
关于太湖的成因,历史上有两种假设,即潟湖说与长江注留说,不久前江苏地质遥感研究部门的严刚根据遥感图像和现场地质观察,提出了陨石撞击说的新推断。太湖地区矿产资源的前景良好,作者十几年前曾作过实地调研,认为除了苏州铌钽稀土外,还有很多中小型圆涌构造,存在发现更多矿产资源的潜力。太湖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历年的洪涝迭起,造成不少损失。太湖周边有一圈复杂强烈的冲击断裂破碎带,太湖湖盆基底作为一个圆涌杂岩体边的断裂带及次级侵入岩体的矿产远景有待开发。太湖基底在历史时期,有升有降,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是陆地,存在古文化遗迹,近2000年来多次升沉,近几年的洪涝灾害就是由于湖底轻度抬升所致。此外太湖地区近年来也发生过几次地震,地震活动与南黄海启东-崇明地区对应。根据地质结构的相似性,笔者提出太湖、启东-崇明孪生对应岩涌的推论(图2-19a、b)。启东-崇明岩块中新生代的地质作用相似,启东圆涌的上升,与太湖盆地的下沉正负对应,长江口的地质变迁与太湖北部苏州地区的地质结构也一一对应。启东圆涌的海边近年来出现了升沉变化的升沉岛,明代郑和的船队曾在启东海边的牡岈滩遇到大规模海难,至今仍有古船的残骸遗迹。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太湖与启东-崇明两个圆涌构造,有着相同的地质深部动力背景和中新生代以来的多种表现。从根基上讲,它们可能是一对矿产输送通道,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等气液矿产,内生金属、稀有稀土元素的成矿链,总出口。从地质环境、地质升降和深源地质灾害方面讲它们也是息息相关、彼此呼应的相关耦合,同时笔者还估测太湖、崇明地区近代地质历史时期,可能发生过一次重大的地内强爆型地质灾难,导致良诸文化的湮没。可以据此建立矿产、环境的探索监测工作,开展经济文化高度密集区的精细地质学研究,此事关系到长江口金三角地区亿万人的繁荣和持续发展,值得关注。
4.广西花山-姑婆山对应矿产区
广西花山-姑婆山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很有远景的以锡矿为主的内生金属成矿区,已证实锡矿储量大于13万t的孪生矿区,两个主岩体的有关矿产陆续扩大,外围还有卫星式的一系列物化探异常,勘探工作区在不断扩大中,这两个岩体的基本地质结构一样,岩体经历对偶侵入、后期爆裂破碎和热液聚矿的作用,形成以矽卡岩锡矿为主的孪生矿区(图2-20)。已有地质矿产资料显示,这两个对应的矿产输出管道还可能存在其他相关的矿产组合,圆涌构造的找矿实践证明,在这种高温高速高压的地区动力环境下,矿产往往由多矿种、多期次地叠加形成,深入探索下去,必有更大更广泛的找矿成果。
图2-19 太湖启东-崇明孪生对应圆涌构造
图2-20 广西花山-姑婆山对偶孪生(Y形)岩体及相关矿产
图2-21 新疆托克逊阿亚库克孪生Y形岩体
5.新疆托克逊、阿亚库克孪生岩体
新疆托克逊地区的尾亚华力西晚期花岗闪长岩体与天湖岩体岩性组合和产状形态相似,同含柯尔型膨润土矿,属于同源孪生的一对岩体。
此外阿亚库克地段也有孪生岩体对的显示,不过地表显示略有差异,深入研究下去,肯定能取得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图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