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18 23: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9:26
有20年法庭经验的少年调查保护官吉静如,谈起少年犯是一个个精彩的生命故事。她聊起自己女儿也曾有过偏差行为,但是工作给她的最大学习就是要按耐住脾气,听孩子说话,不要预设立场,才能及时帮助到孩子,也做一个让孩子愿意和你谈话的父母。
「我一个学生(少年犯)前两天才因为吸食*过世,17岁,那么年轻…」,少年调查保护官吉静如说著说就流下眼泪,接过卫生纸后继续说,「所以我常向学生说,吸毒不好,但如果真的要吸,请吸传统*,比较安全;吸食新兴*,是拿自己的命在做实验」,可能是受不了太悲伤的气氛,吉静如用一种青少年才听得进去的戏谑道出她的心声。
吉静如,人称吉官,担任士林地方*少年调查保护官,相当于检察官的角色,主要处理18岁以下的儿少案件,她习惯称呼这些少年犯是她的「学生」。少年调查保护官的工作任务包括调查孩子为什么会犯罪,每接一个案子,他们都必须把少年犯的家庭、求学等历程调查清楚,细到出生时的体重、家里有没有兄弟姊妹、每天几点起床,都是调查重点。「过去我也常劝逃家的少女:『你快回家,不要和人同居,很危险!』但是当我去了她家发现,爸妈成天在吵架,整个家都是垃圾,她没有自己的房间,遑论隐私,难怪她会逃家。」了解了逃家少女背后的故事,吉官调整自己的做事方式,为逃家少女设下底线,帮她找工作、协助她有稳定生活,劝她「不要太早结婚、怀孕」。
担任少年调查保护官,是一连串阴错阳差的结果。父亲是*,充满正义感的吉官从小就想当*,考大学时自然就以*大学为志愿,但是她却「选错了科系」。「我看到犯罪防治系觉得充满抱负,后来才发现,这个系毕业不能当*!要到监狱、看守所服务」,在*大学不能转系的规定下,吉官毕业后就到女子监狱服务。
但是*罪犯的矫正,让吉官看不到未来,对自己的工作也缺乏热情。吉官谈到她在监狱里遇到一名贪污入罪的50多岁的校长,判刑30年不得假释,「她每天都在等待、混日子,人家当兵是数馒头,她呢?数不完啊!」眼看着受刑人在监狱里耗损生命,刚毕业的吉官也在监狱里枯等日出日落,每天6点上班,每两天轮一次夜班,「我觉得自己好像也被判了30年徒刑」,吉官自嘲。在监狱里看不到希望,她忍不住想着要脱离这个环境,「是不是有什么机会可以帮助这些人不要犯罪,不要进来这里(监狱),」这个想法,她重拾书本,投入司法特考,开始少年调查保护官的工作。
担任少年调查保护官,吉官手上平均有60至80个学生,她娓娓道来和学生的相处,吸毒、逃家、窃盗,每一个案件都可以讲半小时,吉官边聊边演,生动的像是一场场舞台剧。其中一个社会瞩目的大案子,最让她难忘。案由为一名身心障碍学生因为行动不便,需要同学协助上厕所或是到专科教室、体育馆等地上课。很不幸的是,某天在移动到体育馆的途中,意外跌倒身亡,协助他移动的同学也被告「过失致死」。「这名被告同学是自愿帮忙的,热心助人却出了差错。他在我面前,我感受到这个孩子从一个活力充沛的孩子,变成一个……自认是个罪犯,他说:『他死掉我也很难过,我不知道他们要我赔多少钱,听说我还要坐牢,我现在高三了,该怎么办?』」吉官至今回想仍充满了不忍心。「我们常说助人为快乐之本,这个案件受到社会瞩目,*压力很难不起诉;我请求法官做最轻微的处理,并且要考量他只是个高中生,要考量他的善意」,经过6年的司法诉讼后,被告同学获判无罪。
虽然是调查犯罪案件,但是很多时候吉官更像个辅导员,试图修复少年犯与家庭间的裂痕。像是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偏差行为都会说气话,「这么晚才回家,电话也不接,再不接电话就不要回来!」吉官感慨,这样都是把孩子愈推愈远。
「何不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们一个拥抱,闻闻他身上的味道就知道去哪了;学着说『你终于回来,妈妈好想你,快洗澡睡觉』,而不是『你知不知道我担心到没办法睡觉』」
她也说,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吸毒会说「吸毒吸成这样,死掉算了」,吉官也会反问他们「他死掉你真的开心吗?他死掉最伤心的是你吧?」她认为,事出必有因,父母如果可以先接纳孩子的行为,改用「协助者」的角色,「有没有什么是妈妈可以帮忙?」找到偏差行为背后原因,才有可能改变,「让孩子说话,不要再骂他没写功课又迟到说话态度又不好」,一连串的否认,往往也把亲子关心赔进去。
遇过各式各样的偏差少年与他们的父母,吉官从他们身上最大的学习是:「少说多听,不要有预设立场」。她谈到,不要有太多框架,孩子才会在遇到有问题时,主动找父母帮忙,「保留一些可能性,孩子就会愿意谈」,这也让吉官在教养小孩上,给孩子很大的空间和弹性。
她提及,女儿在小学曾有过偏差行为,和同学在下课时间闯入教室、窜改考试成绩,「事发后老师骂得很难听,我也可以跟着骂小孩:『你才小学三年级就这样,以后是不是要做什么更大的坏事?』但我想到我在工作上经常探究孩子犯罪的原因,不是打骂可以问出来的,只有明白犯罪的原因,才有可能对症下药。」基于此,吉官只问了孩子:「你今天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想不到小孩一秒落泪,恳求原谅,吉官再问:「你做了什么事情需要我原谅你?」透过谈话,小孩说出做坏事的原因,也引发了罪恶感,向吉官保证以后不再犯。
在*工作20年,问起吉官工作的动力,吉官聊起一次在洗车场巧遇之前的学生,曾进帮派,帮兄弟扛事、顶罪,关进感化院3年,「我以为他长大后也会跌跌撞撞,但他有了稳定工作,还准备当洗车场的店长!」吉官愈讲愈激动,也谈到学生顶罪进感化院以为是有义气的行为,在出狱后才发现帮派只是利用他未成年的现实,「我觉得很棒,至少他不是40岁才想要好好做人,他现在23岁,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谈到步入正轨的学生,吉官不再是那个在*监狱里被困的狱卒,她的眼神发亮,闪烁著一种救人、拉孩子一把的成就感,慢慢说出少年调查保护官的小确幸,「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该走的路,虽然我的学生通常没什么(世俗认定的)成就,但是只要能有稳定的生活,为自己争取幸福,我觉得就很足够。」
小档案|吉静如
人称吉官,*大学犯罪防治系毕业,目前在士林地方*担任少年调查保护官。出书《只是开玩笑,竟然变被告》以青少年生活中常见的故事作为素材,进行法治教育的「超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