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3: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6:52
山东高考网上填报志愿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http://www.jiaodong.net 2010-05-07 17:49 胶东在线 【大中小】 2010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将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及本科三批、专科批次网上分批征集志愿。考生志愿信息由过去考生填涂信息志愿卡再读卡变为考生通过网络方式实现。网上填报志愿模式与今年高考网上报名的模式一样,是信息采集手段的重大变革,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详细了解有关注意事项,认真做好网上填报志愿工作。 一、网上填报志愿的优势 1.速度快、准确性高。考生通过网络终端填报志愿,数据直接传送到省考试院信息中心,不再使用信息卡、志愿卡,避免了信息交换过程中的误差,节省人力,方便快捷。友好型的人机界面,能够最大程度确保考生不出现操作性失误。 2.信息量大,志愿可修改。网上填报志愿,占有信息量大,考生可以填报更多的院校及专业志愿。在规定时间和次数内,考生可按本人意愿修改志愿,更加人性化。 3.保密性好,排除干扰。考生凭本人密码登录系统,可随意在家庭、网吧、学校以及县级招办指定的场所上网填报志愿。系统使用了目前最先进的防火墙技术,能够确保网络安全。 4.针对性强,降低填报志愿的风险。本科三批、专科批次征集志愿,考生每个批次最多可填报三次志愿,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楚,思考更加成熟,针对性更强。征集志愿实行平行志愿,降低了填报志愿的博弈性。 5.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分批次征集志愿的实施,考生能及时了解招生计划余额信息,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高校,减少盲目性,增加招生过程的公开性,更加公平、公正。 二、提供信息的渠道 1.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 http://www.sdzk.gov.cn ):这是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招生*和信息、考生个人信息查询的唯一网站。考生可在网上查阅教育部和我省招生文件、*规定、招生计划(包括征求志愿的计划)、录取情况等。 2.《现代教育》专刊:可查询招生*规定和各招生院校分科类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及填报志愿须知等。 3. 各相关高校网站:可查询高校招生章程、有关录取信息和近几年院校录取分数线。 三、填报志愿时间 考生网上填报的志愿是投档录取的依据,志愿信息以考生网上填报为准,不进行现场确认。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必须按规定执行,到规定的截止时间,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自动关闭。 填报志愿时间: 时间 工作内容 6月27日8:00至当日22:00 填报艺术、体育、对口、实践生、高水平本科志愿 6月27日至29日每日8:00至22:00 填报普通本、专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第一志愿 7月26日8:00至18:00 本科三批第一次征集志愿 7月29日8:00至18:00 本科三批第二次征集志愿 8月3日8:00至18:00 填报专科一批第一志愿(含艺术、体育) 8月8日8:00至18:00 专科一批第一次征集志愿(含艺术、体育) 8月11日8:00至18:00 专科一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含艺术、体育) 8月15日8:00至18:00 填报专科二批第一志愿(含对口、实践生) 8月20日8:00至18:00 专科二批第一次征集志愿(含对口、实践生) 8月23日8:00至18:00 专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含对口、实践生) (注:特殊情况及提示,网站将以公告形式发布。) 四、网上填报志愿九大步骤 网上填报志愿主要有以下九个步骤:研读招生计划→填写志愿预填表→登录指定网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阅读考生须知→修改初始密码→填报志愿→检查核对→提交保存志愿信息→安全退出。 第一步:研读招生计划。招生计划刊登在《现代教育·山东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专刊上,计划变更及征求志愿计划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上公布。考生在填报前,应认真研读招生计划,了解招生*及规定。 要特别注意的是,招生计划首页的《招生计划阅读说明》,对填报志愿的要求以及一些有特殊规定的院校和专业进行了提示和说明,考生一定要全部阅读。 第二步:填写志愿预填表。将自己选择的院校及专业填写到相应的志愿预填表上,并认真进行核对,确保志愿信息准确无误。 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要先填写志愿预填表,根据本人的高考成绩和自身条件,分别选择拟定所报批次的志愿,并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预填表上。按照志愿预填表上的内容上网进行填报,可以减少在网上思考和反复修改的次数,降低出错的可能性。《现代教育·山东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专刊和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上都有志愿预填表,考生可以下载打印。 第三步:登录指定网页。打开浏览器,输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指定网址,进入登录界面。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也有相应的链接供考生点击使用。 第四步:阅读考生须知。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考生须知,了解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第五步:修改初始密码。考生在第一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时,一定要修改初始密码,如果不修改,无法继续操作。成功修改密码后,再开始填报志愿。考生要妥善保管好密码。若忘记了密码,本人须持准考证和身份证到县(市、区)招生办重新设置密码。 第七步:检查核对。院校、*号输入完毕后,系统自动将你填的代号转换成相对应的院校和专业名称,并在屏幕上显示你填报的院校名称和专业名称。这时,要阅读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仔细核对显示的学校和专业是不是你想要填报的,如果不是,或出现红色字体提示的“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就说明填错了代号,一定要按正确的代号更正,要不然就张冠李戴了。第六步:填报志愿。选择要填报的批次进入填报界面(例如,你要填报本科一批理工类志愿,就点击“本科一批理工类志愿”按钮,进入本科一批理科志愿界面)。按照志愿预填表上的院校、专业及相关代号填到对应的志愿栏内,每个志愿要与志愿栏一一对应,千万不要错栏错位。 第八步:提交保存志愿信息。检查无误后,点击“提交并保存志愿”按钮。只有点击了“提交并保存志愿”按钮后,填报的志愿信息才会存储到系统服务器中;不点击的话,志愿信息就保存不了,等于没有填报志愿。填好每一个批次的志愿后,都要点击“提交并保存志愿”按钮,保存这个批次的志愿信息。点击后,系统会提示:志愿信息已经提交保存成功。保存好以后,再从第六步开始填报其他批次志愿。 第九步:安全退出填报志愿系统。把需要填报的志愿全部填报完毕后,查看、检查志愿是否完整准确。如果没有问题了,点击页面右上角的“安全退出”按钮,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同时关闭浏览器。如果不点击“安全退出”按钮,别人将可以上来查看和修改你所填报的志愿。有打印条件的,建议考生在退出前打印本批次填报的志愿。 考生必须按照上述规定步骤,认真进行网上填报志愿的具体操作,确保个人志愿信息的安全、准确和及时填报。 五、网上填报志愿注意事项 1.签字领取《填报志愿告知书》,并认真阅读有关内容。《填报志愿告知书》的主要内容是每个批次、每个轮次填报志愿的时间,是通知考生按时填报志愿的重要文书,应与准考证一同发放,考生签字领取。 2.诚信填报。网上填报的志愿就是投档录取的依据,考生要对自己在网上填报的志愿负责,按照《山东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告知书》中的要求,诚信认真填报志愿。 3.在规定时间填报志愿。考生上网填报志愿有时间规定,不在规定时间上网填报视为放弃填报志愿。在规定时间和修改志愿次数内,考生可按本人意愿修改志愿。每个考生在第一次网上提交所填报志愿后,还可以修改志愿两次,每次修改志愿后均要重新提交。 网上填报志愿截止时间除了第一次填报提前批、本科一批、二批和本科三批第一志愿为当日22:00时外,其他截止时间均为当日18:00时,到时系统将关闭网上填报功能,也就不能再填报或修改。 4.首次登录后必须更改初始密码。考生在第一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时,一定要修改初始密码,如果不修改,无法继续操作。考生应对自己的密码负责,妥善保管好密码。若忘记密码,本人须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向县(市、区)招生办申请恢复初始密码,恢复初始密码后,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修改初始密码。 密码设置既要方便记忆又不能过于简单,不要用出生年月、身份证号、学号、考号、“1234”或“123456”之类的简单数字作为密码,也要避免用多个同样的数字或字母作为密码。 5.牢记“提交保存”和“安全退出”。每一批次的志愿填报完成、检查无误后,一定要点击“提交并保存志愿”按钮,将填报的志愿信息保存到系统服务器中。每次登录系统填报或查询信息完成后,或中途离开计算机时,一定要选择“安全退出”,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同时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避免密码或志愿被他人篡改。 6.检查志愿信息。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成功后,最好再次登录网报系统,检查志愿信息是否保存,检查所填各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如有差错,及时进行修改。 7.填好志愿预填表。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要先认真填写志愿预填表,对照填好的志愿预填表再在网上从容地填报,这样做不容易出现错漏。 8.考生要及早上网填报,不要在临近截止时间前集中填报志愿或修改志愿。避免因网络访问流量增大,造成网络不畅,网速缓慢,从而影响顺利填报志愿。如遇上停电等意外因素,更是得不偿失,务必要及早填报。 9.网上填报志愿,如遇填报高峰时间,网页打开缓慢属正常情况,请耐心等待,不要频繁“刷新”。建议考生选择网速较快的地方上网填报。 10.填报志愿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咨询填报志愿点管理人员或县(市、区)招生办工作人员。 11.考生志愿信息是保密信息,系统不提供统计分析功能。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志愿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也不得查询他人志愿信息,更不得修改他人志愿。 12.考生信息属于考生个人隐私。为保护考生利益,考生个人信息(含报名、成绩、体检、志愿、录取等信息)只能由考生本人凭准考证和密码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