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穴位治疗肠胃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3: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3:06
你买些艾条灸神阕穴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神阕穴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腹中部,脐*。 【取法】仰卧,于脐窝中点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功用】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主治病症】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 【刺灸法】禁刺;宜灸。 人在胎龄3个月时,脐带就形成了。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联结的纽带。各种营养物质和氧通过脐带源源不断地进入胎儿体内,同时胎儿代谢的废物又通过脐带运输出去,这就是胎盘循环。 胎盘循环保证了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经“十月怀胎”,胎儿体重达3~4公斤、身长50厘米。胎儿娩出之后,脐带就完成了输送营养的历史使命被结扎、剪断,待断端干燥之后,就是腹部的肚脐。 中医学十分重视肚脐部位,称它为“神阙”。《道藏》一书对此作如下解释:“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以示显贵。”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神仙居住的地方,故名“神阙”。 “神阙”又是一个穴位,将药物敷于此治疗疾病就是脐疗。中医脐疗治病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内经》、《难经》对脐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也有详尽的论述。这些奠定了脐疗的理论基础。 根据中医理论,神阙穴隶属任脉,与冲脉相交会、与督脉相表里。任脉、督脉、冲脉为“一源三歧”,三脉经气相通。同时,任脉与督脉周循全身,分别总督阳脉与阴脉,内联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内通外联,承上启下,在防治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脐疗”正是这一理论的根基。 脐疗用药很讲究。清代名医吴师机指出,“必得气味俱厚,药性走窜……可以通经走络,开窍透骨。” 从现代医学理论看,肚脐皮肤最薄,表皮角质也最薄,药物容易透入。同时,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并有动脉小分支,血管丰富,外用药物较易吸收,并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另外,脐部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敏锐,通过药熨、艾灸、电磁、激光等刺激,能通过神经调节以及神经—内分泌调节,改善各器官功能治疗疾病。
急性肠胃炎按哪个穴位
一、中脘穴的位置与功效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是连接脾胃的枢纽。按摩此穴位,可以有效地缓解胃部不适,如胃痛、胃胀等。对于急性肠胃炎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按摩中脘穴可以起到缓解作用。二、天枢穴的位置与功效 天枢穴位于腹部,是肠胃之气聚集的地方。按摩此穴位可以调理肠胃,改善消化功能,对急性肠...
肠胃不舒服按哪个穴位
1.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调理脾胃功能的重要穴位。它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三寸的位置。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有助于调整肠胃功能。2. 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按摩中脘穴有助于缓解胃痛、胃酸过多、腹胀等不适,能够改善肠胃的消化和循环功能。
胃不舒服推拿部位
1、足三里,这个位置位于膝盖下面的凹陷位置,肠胃出现不适的时候可以对足三里进行按摩,会感觉到有痛感,一直延伸到脚尖部位,患者可以在吃饭之后对其推拿按摩10分钟,达到缓解肠胃不适的情况,同时也可以配合按摩胃经的解溪穴。2、上腹部,对上腹部进行推拿也能够起到缓解肠胃不适的情况,在腹部的上方有上...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缓解胃痛
按摩足三里、合谷、内关,以及腹部的中脘、天枢、气海等穴位可以缓解胃痛。足三里是在外膝眼下方的三寸左右,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不仅可以缓解胃部疼痛,同时具有提高肠胃功能的作用。合谷穴是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对合谷穴进行按压,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都具有调节作用,并且还能够提高免疫力。内关是...
哪个穴位治肠胃
足三里穴是肠胃的重要穴位之一,常被用于治疗肠胃疾病。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三寸的位置。刺激足三里穴具有调和脾胃、通经活络、疏风化湿等功效。对于肠胃不适,如胃痛、胃胀、泄泻等症状,按揉足三里穴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缓解效果。同时,足三里穴对于改善肠胃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按摩那个部位会缓解胃病?
1. 按摩脘穴能够缓解胃病。脘穴是治疗肠胃疾病的重要穴位,也常用于辅助治疗其他问题。脘穴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位于肚脐上方约六指宽处、上脘穴下方两指的位置和肚脐上方三指中间位置。按摩时应由轻到重,从上到下按摩这三个穴位,每个穴位持续五分钟,对于胃痛、胃胀、呕吐或反酸等症状有...
肠胃消化不好按摩哪里
1. 当患者出现肠胃消化不佳、腹胀、腹痛或大便异常等症状时,可以通过按摩疗法进行辅助治疗。2. 常见的按摩方法包括对特定穴位进行按压以及对经络进行疏导。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按摩点:3. 首先,是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上方四寸处。按摩中脘穴可以促进和协调胃肠蠕动,对改善消化不良状况极为有益...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调整胃肠止泻通便类 天枢—足三里
"滑寿注云:"在脐旁天枢穴。"本穴位居天地二气之间,为人气所从,通于中焦,有斡旋上下、职司升降之功,为天地之气(中、下焦之气)升降出入的枢纽,故名天枢。本穴具有疏调大肠、调中和胃、理气健脾、扶土化湿之功。用于治疗呕吐、食不下、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绕脐痛、腹胀、肠鸣、水肿、...
肠胃不好按摩哪里图片 肠胃不好怎么按摩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手三里穴100-200次,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度。 2 按揉巨阙穴肠胃和安 巨阙穴属任脉,穴居中线而近心脏,此穴位具有理气和胃,安神宁心的功效,经常按揉此穴位,可以有效的缓解多种胃肠道疾病,如胃痛,反胃,胸痛,吐逆不食,腹胀,胃痉挛,膈肌痉挛等肠胃性疾病,此外还可辅助治疗惊悸,健忘,咳嗽...
经常发生胃痛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3、长按足三里穴 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胃痛吃什么食物?1、白开水 白开水,虽然不起眼,但是其对于冲淡胃酸,缓解胃痛确实有很好地效果。胃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