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4: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0:43
吉利新车上市的选址非常考究;6月份豪越在机关重重的杭州新天地太阳剧场上市,照应豪越主打的空间大而多变;8月7号晚,几何C在杭州西湖边上市,这一次,绿水青山的宜人自然环境恰好与几何C的新能源身份相称。
巧的是,当天正是立秋节气,杭州也下起了绵绵细雨,让人从酷暑里解脱,着实带来了一把久违的微凉;初见几何C,也有这种感觉。外观主打色是淡蓝,内饰是很自然的素雅风,几何C浑身内外带着清凉之意,能让人脉动回来。
几何C极具个性化的设计,很难说不喜欢
虽然宣称是SUV,但几何C更像是一款介于两厢轿车与SUV之间的跨界车。定睛一看,几何C的悬浮车顶像盖在跨界车体上,而且它的车尾微翘,给人一种灵动的即视感。鲜明的腰线从B柱处分了叉,在后门位置划出了一道弧线,像平直射出的水柱的运动轨迹,这是几何C细节的灵动表现。
环顾几何C,你会发现它的前脸和车尾都足够讨巧。和业界追求炫酷的贯穿式尾灯不同,几何C的贯穿式尾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营造的是简约时尚的气氛;它里面的一条细长的灯带贯通左右,是没那么炫酷,但胜在和谐。几何C的车厢在车尾是往里收的,形成了下宽上窄的结构;迎合这个结构的是仿似趴在车上的主灯,有一种向前冲的姿态。如果用更文艺的方式形容几何的车尾,可能女人的美背是合适的。
当然,几何C的前脸是有些似曾相似,因为几何A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比如,两车拥有相同的前脸大致轮廓。几何C的细节要胜过几何A,很明显的一点是,在左右两侧的出风口位置,几何C干练简约,几何A设计的就有些复杂多余了。
不必担心几何C的内饰过于冰凉,当坐进车内,素雅的材质带来的是恰到好处的清凉,不能仅仅只看图片,要去实际体验真车。抛开科技范这一整体风格,几何C的内饰用了大量悬浮的设计手法,整个*通道就像悬浮在车里,方向盘、仪表盘、中控屏也都是悬浮的,就连*出风口处的设计也是悬浮的。虽说各家的内饰普遍升级了,但几何C耳目一新,是一股清流,很难说不喜欢。
续航、动力和配置,几何C给你小惊喜
汇报一下几何C的整体重要参数。几何C长4432毫米、宽1833毫米、轴距为2700毫米,轴距与几何A相同,如果非要对比大家更熟悉的燃油车,可以参考日产轩逸,它的轴距也是2700毫米。几何C搭载的电机最大功率150千瓦,峰值扭矩310牛·米,百公里加速时间6.9秒,动力数据比一般的B级燃油车还要强一点,同时,也要比广汽Aion V和比亚迪宋Pro EV强劲。
续航方面,几何C分两个续航版本,分别是400公里和550公里;比亚迪宋Pro EV也分两个续航版本,分别是405公里和502公里;广汽Aion V有多达四个续航版本,分别是400、500、530、600公里,不过600公里版本起步价就要20万了。仅仅从续航这一项考虑,几何C相比竞品略微有些优势。
几何C搭载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比较全面,包括智能领航系统,它可实现0-150公里时速间自动跟车和自动转弯;还有全自动泊车系统、车道辅助系统、盲点监测系统、限速识别系统等。几何C还搭载了AR底盘*、HUD平显系统、Bose音响,当然还有吉利自家的GKUI车机系统,总体科技配置水准不低。
大家日益关注的OTA远程升级,几何C也是支持的。官方称,几何C全车有17个控制器支持OTA推送升级;结合出行大数据,吉利可对整车能量管理策略进行推送优化或推送新管理策略,还可进行续航里程算法升级,实现能量管理的进化。不过,最低配的几何C并不支持OTA。
5个版本的几何C,哪款更值得买?
几何C总共5个配置版本,取名比较有意思但也稍复杂,分别是C、C+、C+ Pro、C++、C++ Pro,前三个版本都是400公里续航,后两个则是550公里续航,补贴后售价区间是12.98-18.28万。C++版是吉利主推的,16.28万,而配置基本相同的C+ Pro版是14.98万,大体相当于1.3万买150公里续航。
其实,按照目前的充电基础设施状况,开电动车出远门的便利性还是远比不上燃油车。买电动车的消费者最好能够自己安装充电桩,用途则主要是日常在所在的城市活动,这样看,400公里的续航也是够用的。
C+ Pro版比C+版贵一万,你可以得到LED日间行车灯和流水转向灯、电动防夹天窗、电动防夹天窗、后雨刮、皮质座椅、E-Touch*超感触控区、前排座椅加热、后排可收藏式*扶手、倒车影像、空气净化系统等。
个人推荐14.98万的C+ Pro版。如果充电条件和日常用途都比较合适,14.98万你可以得到什么?极具差异化且老少皆宜的设计、不俗的动力、可玩性高的科技配置,还有燃油车无可比拟的用车成本。特斯拉Model 3和蔚来ES6确实很好,但售价并不适合多数人;而15万左右的几何C处处恰到好处,是更适合多数人的电动车选择,宛如生活。
- END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