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2:1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12
冬至和数九不是一回事。
冬至,不仅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古代人们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
冬至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过了这天,太阳逐渐北移,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的九个九天。
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其中“三九”时最为寒冷。
扩展资料:
九九节气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冻河开,*燕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解析:
1、一九二九不出手: 一九二九冬至后天气比较冷, 手放在外面会太冷, 难以承受, 甚至会产生冻伤, 所以忍不住在口袋里, 这是 "不出手"。
2、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河里有厚厚、坚固的冰, 行人可以安然无恙地在河上行走。
3、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在最寒冷的时候, 当五九六九天气开始逐渐升温, 柳枝种植的河流开始发芽, 一切逐渐恢复, 以消除冬季的抑郁症, 人们不*到柳树。
4、七九河开,*燕来:七九当冰雪开始融化, 冻结的河流将慢慢解冻, 并听到水的杂音, 到*温暖的天气, 燕子将从南方飞回筑巢, 开始新一轮的忙碌和无休止的循环。
5、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天气转暖,渐渐有了春水,天气一直比较暖和,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到处都是牛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而且还预示着一个新的希望和一个新的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冬至大如年 数九过寒冬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今日冬至 “数九寒天”开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13
冬至和数九不是一回事。
冬至是我国民间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而数九,则是在我国古代就已出现,从冬至过后开始计算的民间传统节气。
冬至是古时的一个大节日,在周朝,“冬至日”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之盛典,先民们把“冬至”视为一年之岁首,在《周礼》中定下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的祭祀仪式。汉代,冬至被列为令节。文学家蔡邕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唐宋时代,“冬至”与“岁首”并重,有冬至日更易新农、备办饮食、享祀先祖的习俗。
明清时代,冬至皆袭古俗,有“肥冬瘦年”之说,冬至日祭祠堂之风大盛。辛亥*后,为顺应民心,曾一度将冬至日定为“冬节”。随着时代的变革,冬至的传统习俗不断变异和淡化。但是,从冬至日起“数九”还在汉族民间影响深远。
而数九,则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九个九天,天气就由冬至的寒之至转为“春深日暖”了。因为数九的过程正是寒极转暖、寒消暖长的过程,所以人们常把这九九八十一天称作“九里天”。
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民间广为流传的“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13
冬至和数九不是一回事,冬至指具体的一天,而数九是指一长段时间。
但两者是有联系的。
从冬至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
天文专家介绍说,“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
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冬至(12月22日),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冬至过后,开始“进九”。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14
进入冬至后,气候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人们把这段时间每九天为一组,然后数着度过,也就是数九。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14
冬至是一天,这一天北半球黑夜最长,白天最短。过了这一天,白天开始开始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