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怎样形成的?怎样给它起名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1:4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40
台风的形成机制
编辑
在热带海洋面上经常有许多弱小的热带涡旋,我们称它们为台风的“胚胎”,因为台风总是由这种弱的热带涡旋发展成长起来的。通过气象卫星已经查明,在洋面上出现的大量热带涡旋中,大约只有百分之十能够发展成台风。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起名: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
在西北太平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41
台风形成
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成水汽升空,而周围的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终必使整个气流不断扩大而形成“风”。由于海面之广阔,气流循环不断加大直径乃至有数公里。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以下为人教版高一地理书第一册的描述::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结构 台风结构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41
呃。怎么形成这一回事如果要解释清楚那是很麻烦的。 反正国外的给台风命名都是按“A~Z”的顺序来起的、比如第一场台风他的名字开头就是“A”,比如叫“Amy”或者“Alice”或者A开头的名字然后第二场台风的开头就是B,比如“Bill”什么的。第三场的开头就是C第四场就是D…… 好像是这样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42
据专家介绍,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台风(热带风暴)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每年登陆我国就有六、七个之多。多年来,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出没这里的热带风暴叫法不一,同一台风往往有几个称呼。我国按其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先后进行四码编号,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设在日本东京的世界气象组织属下的亚太区域专业气象台的台风中心,则以进入东经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后顺序编号。美国关岛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用英美国家的人名命名,国际传媒在报道中也常用关岛的命名。还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影响本区的台风自行取名。为了避免名称混乱,有关国家和地区举行专门会议决定,凡是活跃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热带风暴),从去年起一律使用亚太14个国家(地区)共同认可、具有亚太区域特色的一套新名称,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除了香港、澳门各有10个外,祖国*提出的10个是:龙王、(孙)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专家们介绍说,第5号台风威马逊,是泰国命名的,含义是“雷神”;第6号台风查特安是美国人给取的名,意思是“雨”;而今天登陆台湾的第8号热带风暴“娜基莉”,是柬埔寨一种花的名字。据悉,热带风暴加强后就会成为台风。
专家们说,早在18世纪,澳大利亚气象学家突发奇想,开始用女性名给台风起名,作为一种荣誉或纪念,赠予自己的女友、爱妻或是受冷遇的*家。这一做法在欧美各国迅速流行。1949年,大西洋第一个飓风被命名为“哈里”,因为飓风袭击佛罗里达州时,美国总统哈里斯·杜鲁门正在那里视察;不久,又一更疯狂的飓风扫荡了佛罗里达,人们便把她尊称为总统夫人“贝斯”。某年台风季节,墨西哥湾同时跳出两个台风,分别取名为“艾丽丝”和“巴巴拉”。这对小姊妹引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结果,反对用女性名给台风取名的运动风起云涌,信件和呼声几乎淹没了报界和天气局。尽管如此,但是固执的气象学家们仍坚持这一做法,许多国家一直沿用到70年代末。1979年的赛西尔飓风,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男姓名字命名的台风。
有趣的是,目前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依然很少有灾难的含义,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莲花、彩云等等,似乎与台风灾害不大协调。有关专家认为,台风不仅仅会带来狂风骤雨,有时也会造福人类。高温酷暑季节,台风的光临可解除干旱和酷热,因此起个文雅的名字也无妨。不过,台风委员会另有规定,如果某个台风确实犯下滔天大罪,有关成员可以提出换名申请,从而把这个恶魔永远钉在灾难史的耻辱架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42
fayu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