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2: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58
吉安采茶戏传统剧目,1956年记录有149个,其中大戏占41种,分为单台戏有《扬州十杯酒》、《寡妇上坟》、《私怀胎》、《想郎》、《表天下图》、《打戒箍》、《拗茶兜》、《扬州十匹柳》、《望郎》、《十盏明灯》、《初怀胎》、《十带货》、《十绣鞋》、《十打》、《十字写》、《观音赞》、《十月怀胎》。
三角班戏《补背褡》、《秧麦》、《看相》、《七块柴》、《卖樱桃》、《打白米》、《三伢仔锄棉花》、《卖杂货》、《盘广货》、《王氏劝夫》、《姚伯伯招亲》、《磨镜子》、《看西洋镜》、《二妹子反情》、《浪子锄豆》、《大小争风》、《骂鸡》等共91个,多为一旦一丑或二旦二丑演出。
半班戏《落马桥收租》、《放羊记》、《蔡鸣凤别店》、《毛朋记》、《金钱记》、《丝带记》、《洗澡哭城》、《孟姜女》、《割肉救母》、《曹洪走雪》、《安安送米》、《采桑》、《金钗记》、《山伯访友》等共41个。
吉安采茶戏发展过程中受影响最深的是吉安戏,其次是花鼓班和宜黄戏,也受新余半班和湘剧的影响。至今还保留了宜黄戏和吉安戏的部分剧目.
如《打康王》、《活捉三郎》、《苏三起解》、《修书义子》、《宝莲灯》、《彩楼配》、《王公子嫖院》、《姜子牙试妻》、《庙会探监》、《上京下科》、《曹洪走雪》、《平贵回窑》、《四郎回国》、《五郎会兄》、《鬼打贼》、《小尼姑下山》、《天皇相会》以及所有《韩湘子》的戏等共22个。
花鼓班的剧目有:《大小争风》、《耍金扇》、《卖花线》、《外甥嫖姨娘》、《瞎子闹凉亭》、《邹皮匠打酒》(《孙成打酒》)、《小放牛》、《下象棋》、《九连杯》、《补碗》、《卖漂洋杂货》、《张三卖布》、《戒洋烟》、《王瞎子算命》等共14个。
《乌金记》、《丝带记》、《卖花记》则属于新余半班戏。唱腔方面大部分剧目用采茶调,小部分剧目用吉安戏的西皮二黄。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吉安地区的红色歌谣和红色戏剧大量涌现,如:《大放马》、《白军自叹》《工农兵团结》、《欢送红军家属》、《杨如轩带花》、《慰劳红军家属》和《志愿当红军》等。
新中国成立后,吉安采茶戏日臻繁荣,吉安地区采茶剧团及10多个县剧团相继成立,全区业余剧团有200多余个。
整理、改编上演的传统剧目有《补背褡》、《秧麦》、《看相》、《大小争风》、《安安送米》、《卖花线》、《放羊记》、《毛朋记》、《蔡鸣凤》、《孟姜女》和苏区现代戏《父与子》。创作上演了历史剧《魏宫秋》,现代戏《家庭夜战队》、《炉火长红》、《双喜临门》、《春风万里》、《血海深仇》、《两头肥猪》、《茶亭会》等。
其中《补背褡》、《家庭夜战队》、《两头肥猪》和《春风万里》均获省会演剧目奖。此外,吉安采茶戏还大量地移植了兄弟剧种的许多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武则天》、《刘三姐》、《志愿军的未婚妻》、《红霞》、《江姐》等。
吉安采茶戏在表演上最具特色的是矮桩戏和裙子戏。在剧中,丑角身穿齐膝短裙坐矮桩走矮子步。小生小旦则善于使用折扇作道具,称扇子花或扇子功。表演中,有时还插以杂耍吸引观众。载歌载舞,土色土香,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半班戏由于受吉安戏、湘剧、京剧大剧种影响,表演身段和台步都有仿效。剧种流派在师承上大致分为三派。
一是永丰派,以表演细腻,行当整齐,善于演半班剧目见长。主要艺人有:本法师又名天中师和杨万福、熊仔师等。
二是吉水派,以唱功见长,讲究嗓音圆润,委婉动听,特别是经久不瘖。主要艺人有:邓庆国和刘金生、罗日志等。
三是艺名麻子盖天的著名艺人罗五俚一派,他在吉安、吉水、高安授徒,既教采茶又教花鼓。善演丑行裙子戏,诙谐滑稽,技艺精湛。他演《顶烛怕妻》时,能顶着灯打拳、翻滚、钻矮凳。
吉安采茶戏的传统唱腔音乐,多是一出戏以一戏一曲,曲名即戏名,如“补背褡调”、“毛朋记调”等。有两个以上的曲调则分称为上下调,如“劝夫上调”、“劝夫下调”,还吸收了不少民间音乐中的山歌、小调。
吉安采茶戏曲调多为四韵和上下两韵,较为粗狂、朴实,易于表现现实生活,共有曲调11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