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2:2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6
生活的苦,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回报,而学习的苦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出去打工,只要我们勤快,赚的就会多一些;只要我们聪明一点,也许就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或许就可以找到新的赚钱门道。每一步的行动,都会得到实质性的回报。而学习需要很长时间不懈努力,才会感受到精神上的回报。
2.生活的苦是自愿选择的,是主动的,而学习的苦是被动的。选择出去工作是自愿的,而且一旦选择,回头是很难的。而且选择什么要的工作也是自己乐意的,但是学习中的几门课程却由不得自己选择,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也必须要学。
3.生活的苦更多的是体力劳动,而学习的苦是脑力劳动。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而大部分人不是很感兴趣往往很难做到。生活的苦却不需要费很多的脑力,即使需要也是自己较感兴趣的。
4.生活的苦是有趣的,而学习的苦是枯燥的。在工作中,我们可能去和别人交流、沟通、谈判,接触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形式多样化。而学习却相对来说枯燥很多。
不得不说,能坚持下来吃学习苦的,留下来的都是精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7
人都有享乐的本能需要,然而有的人却习惯吃苦。似乎日子好过一点就会让他们变得不安。很多农村的老人,从小吃惯了苦,子女长大后有能力接他们去城里享福,他们反而适应不了那种享乐的生活,而更喜欢回到农村去吃苦。有的两口子,生活总不太平,似乎平静一段时间就要闹上一闹,好像在他们看来日子过得和谐、平静是危险,不踏实。可能中国人的骨子里早已被种下了一些谶言,比如“福兮,祸之所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使得国人对快乐有一种畏惧和禁忌,反之,他们更乐意吃苦。“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几千年来,文人推崇吃苦精神,统治者为了奴化人民更是大力讴歌。如鲁迅所知,国人因为奴性意识深重,最大的心愿莫过于能做“太平犬”了。事实上,心理学上把这种沉迷于痛苦的现象称之为“习得性无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7
只要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就不会是感觉在吃苦!
前提是,要先了解自己目前想要的是什么,给自己先树立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就可以!
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要想他人虚心的学习,或者仔细观察别人的工作方法!
不要埋怨自己!要有自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8
是因为没把你*到那个份上!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9
生活习惯 从小培养还有后天 习性把 入乡随俗 别人能干我也能干 就一个字 争 不争锅包子争锅气 再有就是 人家打心理认为没啥本事 只能吃苦 估计你在心理还有些其他念想 所以给自己留了退路。 苦不在乎吃多少 打个比方吃苦和吃饭其实一样有人1顿能吃一碗饭 有人就能吃两碗饭 所以这个不用去彪 关键在于自己去不去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