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2: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6:31
作为我国编年体史籍记述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所依据材料除前代17部正史外,还广泛采用家谱、正集、别集、墓志、碑碣、行状、别传、野史、笔记小说等300余种史籍资料。
这部巨著参与编纂的有刘攽(bān)、刘恕和范祖禹,检阅文字是司马光继子司马康。
1、司马光已完成战国至秦长编部分在编撰《资治通鉴》前,他独自撰修了一部战国至秦编年史书《通志》,共8卷,他把书呈进给宋英宗后,治平三年(1066)四月,英宗命他继续编撰,书名为《历代君臣事迹》,在崇文院设立修书局,自选助手,允许他借阅龙图阁、天章阁,三馆秘书阁图书。次年十月,宋神宗继位,对这部书很感兴趣,认为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为此书写了序文。
2、刘攽负责汉史长编的编纂工作。刘攽(1023—1089年),字贡父。宋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进士,为州县官20余年,迁国子监直讲,官至中书舍人。宋英宗治平年间,曾奉命校正《后汉书》。他在汉史方面有很深厚的基础,所以主要负责汉史长编部分。
3、刘恕负责三国魏晋南北朝及隋、五代十国史事的长编部分。刘恕(1032—1078年),字道原。宋筠州(今江西高安)人。进士,官至秘书丞。他主要负责撰写三国魏晋南北朝及隋、五代十国史事的长编,此外,他对于全书的体例、史事考订等,都有巨大贡献。
4、范祖禹负责唐史长编部分。范祖禹(1041—1098年),字梦得,成都华阳人。进士。宋熙宁三年(1070),经司马光奏调进修书局,负责唐史长编部分。书成后,司马光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后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司马康(1050—1090),字公休,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继子,进士。主要负责文字校对工作。
二、司马光负责全书的统稿司马光因王安石变法问题离开宫廷,先是出知永兴军(今西安),后改判西京御史台(在洛阳),他在洛阳居住15年,全力修撰《通鉴》。
刘攽等三位同修在完成各自负责的长编部分后,统稿就落在了司马光身上。因为编写长编的原则是“宁失于繁,毋失于略”。这就要求每部分内容都要详尽细致,最后每部分的内容会显得臃肿。相传范祖禹的《唐纪长编》,长达600卷,所以要进行“瘦身”。
司马光要对各部分长编进行删减,对材料的取舍、对有关的议论是否妥当等进行把关。所以,他的任务也是非常繁重的。到全书修成,费时达19年。
司马光的贡献是:一是完成了战国至秦长编部分,二是对全书进行了统稿修改。他没有把功劳都归结于自己身上也是令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