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2:2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12
1、积极与他人进行沟通,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小马接到妈妈的任务,驮着一袋面粉送到磨坊。途中,他遇到了一条小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得去,于是他问了身边的老牛、松鼠。从他们的口中得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这可犯了难,最终小马在妈妈的鼓励下,积极尝试,勇敢的成功过了河。
在我看来,虽然小马在询问了老牛和松鼠后疑惑了,但我仍然希望我的孩子,未来遇到问题后,不要闷头去做事,而是可以积极地去听取大家的意见,多方了解,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去看待问题。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领导交代完我工作后,我经常是闷头就做,虽然很刻苦努力,但很多时候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慢慢的,在经历了一次次“不那么满意的结果”后,我会积极地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咨询他们之前的经验,弄清楚有哪些问题需要避免的,后期在自己做工作规划时会有意识地避开雷区。
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这些经历让我知道与人沟通的重要性。因此,我希望我的孩子未来可以做一个积极与人沟通的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吸取成功经验,避免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巨人”的肩膀上会有更大的收获。
2、善于思维转换,从“我不会,我不行”转向“我试试,我可以”
《小马过河》故事中,当小马听了老牛和小松鼠的意见后,他不知道怎么办好,跑回家跟妈妈说的是“一条河挡住了,我……过不去。”最后在妈妈的鼓励下,重新跑到小河边,跟松鼠说“让我试试吧”。小马从“我过不去”,对自己的否定,到“我试试吧”勇于尝试,不仅完成了自我的挑战,同时也是让他体会到自信的力量。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要首先就说“我不会”、“我不行”进行自我否定。如果有这种思想的话,孩子没有尝试就已经失败了。
面对从没做过的事情,让孩子保持一种好奇心,勇敢的试一试,参与之后即使失败也没有关系。勇于尝试,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会慢慢体会到不给自己设定*,将会体会和领略到更多的丰富人生体验。
3、做一个自信的人,坚定自我的信心,不要被别人的言语打败
《小马过河》故事中,小马之所以在遇到河水不敢过河,是由于之前没有遇到过这条河,也可以说是没有过类似的经验。在听取了老牛和小松鼠的意见后,小马更是不知所措。其实这也是因为小马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与坚定的信念,容易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也会遇到很多评价。我希望他可以经历挫折,但是又不被挫折打败,在挫折中感受成长的不易,更能珍惜所得到的收获。
同时,当别人对他表扬的时候能够做到不自满,当别人不认可他的时候,他也不要因此而自卑。坚定自己的信念,认真做事,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不被别人的评价所*和束缚,更不被他人的评价所打败,做一个真正勇敢自信的人。
4、注重能力培养,要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马过河》故事中,小马最终认识到“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并成功地蹚过了河。“河水既不浅,也不深”,这就是小马对问题进行的分析,“成功蹚过了河”,这就是最终解决了问题。
我希望孩子在遇到问题要思考,不要盲目下论断。经过问题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最重要的。作为家长,我们要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引导他进行思考,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同时通过尝试和实践,最终解决问题。
我之前一直在跟孩子说“遇到问题后,不要怕,妈妈会帮助你”。但重读了《小马过河》,让我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谓的帮助孩子不是说帮助他做了什么,而是帮助他建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对他而言才是最大的收获。
5、家长要放手,不要过于干预孩子的行为
现在,在每个家庭中,孩子都是家长们的宝贝。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平时的照顾孩子过程中,担心孩子受伤有危险,一会这个不可以做,一会那个不可以做,无形当中就抹灭了孩子对于探索的渴望。
有的家长会担心孩子受伤,经常会主动去替孩子做一些事情。吃饭自己吃不好?那我就喂你。不会洗衣服,那我就帮你洗。家长的过于干预,主导孩子的行为与决策权,其实这也是对孩子能力培养的一种损失。
有的家长还会对孩子严格,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孩子一个事情没有做好,就会说“你怎么连这个都弄不好”,这也会打击孩子尝试的积极性,这些都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12
小马过河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做事不要光靠别人的意见来做决定,要经过自己的实践去做出决定。凡事要有实践的勇气。做事不要道听途说,因为仁者见仁,无论什么问题一定要亲自去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由于年龄、经历以及立场和高度的不同,会有各自不同的的判断结果。没有什么对与错 ,或者说 谁也没有错 ,只是 立场和高度的不同罢了。
《小马过河》创作背景:
彭文席的《小马过河》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担任代课老师的他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于是他用了一个晚上时间写出《小马过溪》,在寄给《新少年报》后被修改成《小马过河》。1957年,北京市将《小马过河》选入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继而各地的教材也陆续选用。
虽然《小马过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由于家庭原因,很少有人知道《小马过河》的作者是谁。组委会大费周折,才在瑞安的田间地头找到在农村当代课教师的作者彭文席。第二年彭文席的身份才从代课老师转为正式教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13
1、小马过河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光靠别人的意见来做决定,要经过自己的实践去做出决定。凡事要有实践的勇气。不要道听途说,因为仁者见仁,无论什么问题一定要亲自去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