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碑店过去和现在的变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2: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03
高碑店村在辽金时曾作为漕运河码头、皇粮商品的集散地而盛极一时。但时过境迁,曾经的集散地早已不复存在,传统民俗文化——踩高跷、抖空竹、糊灯笼、扭秧歌、打腰鼓则成为高碑店村的名片。正是凭借这一特色,古村高碑店15户人家被北京奥组委认定为“奥运人家”。
走在村里的小路上,并没有感觉到它与以往去过的村子有何不同。但在拜访了一家家门口挂着“北京市民俗旅游接待户”牌子的农家后,才真切地体会到高碑店村“奥运人家”所独具的魅力。
家家有绝活
“咱村15个民俗旅游接待户这次能够顺利入选,除了基本条件符合《奥运人家标准》外,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老北京民俗文化。”高碑店村有关负责人自豪地说,“‘房东家的饺子好吃,街头的秧歌好玩,村里的中国文化项目耐看!’这几乎是所有投宿高碑店村民俗旅游接待户的老外的共同感受。”。
在“高跷世家”张大妈家里,靠墙的平台上摆满了她儿子林泽帅前往世界各地表演高跷的照片。“这是在伦敦的鸽子广场,那是在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旁边那张是在澳大利亚的悉尼。”谈起这些照片,张大妈如数家珍。
据张大妈介绍,高跷会是高碑店村的特色,起始于光绪十二年,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俺家为北京奥运会已经准备几年了,一定要通过奥运会,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现给外国游客,为祖国争光。”
而编号为0053的“奥运人家”女主人、60岁的康庆芳大妈则能够抖一手好空竹。“外宾来了之后,我一定会给他们露一手,让他们瞧瞧咱老北京的传统体育活动。”康大妈兴奋地说。
2006年,高碑店村以“国际民俗接待村”的身份迎来了第一批外国客人。康大妈的空竹抖得稳、花样多,曾使许多外国游客竖起大拇指,连连赞叹。康大妈兴致勃勃地说:“外宾看见我把空竹抛得那么高,却有惊无险地从头顶上又稳稳地接住,还想和我切磋一下呢。”
居家布置别具特色
康庆芳大妈的住所是一幢2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没有华美的雕梁画栋,显得简洁素雅。走上二层,温馨祥和的“家”的氛围便迎面扑来:3室1厅1厨1卫的规划格外规整,阳光透过天花板的玻璃射进客厅;为奥运游客准备的客房陈设简单却一应俱全——两张单人床一尘不染,大衣柜里备用床单、枕套叠得整整齐齐;纸巾、洗漱用品、日常用具分层摆在门口精致的小架子上……
而“高跷人家”林培家里的客厅布置则更是别具特色:大客厅足有四五十平方米,靠门的一侧是一张可以让十几个人环坐的大餐桌,里边有两把太师椅,四周是木制的沙发,所有家具均是明清风格的古典家具。更让人称奇的则是各式各样的花瓶瓷器都是成对摆设的,整个大厅显示出一种大气的对称美。“这种装修风格,在高碑店村算是独一无二的,所有来过的游客都对我们家这种客厅布置赞叹不已。”看来林培对自己的“杰作”相当满意。
4000余名外国游客恋上中国味道
自2005年4月至今,高碑店村已经接待了4000余名外国游客。“我们这里的客人不仅有英国、美国、韩国、新西兰的,有的甚至来自非洲马达加斯加。”高碑店村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两年多来,张大妈家已经接待了近百名外国游客,其中给她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菊地先生。菊地先生1984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后来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了汉语,中文水平在“老外”中算是比较高的了。他之所以喜欢高碑店,是因为这里安静,村里人也很热情,对他很友好。他喜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经常在古典家具街里“淘宝”。
在回国前,菊地先生动情地写下了一首《今昔高碑店》歌词:“像小船那样的夏天的月亮/朦胧地倒映在湖面上/微风吹来/平静的湖面荡起层层波浪/如同乘坐在摇荡的小船中/诉说往昔的故事/悲喜交替岁月的‘郊亭’已是遗忘了的旧名/远去了的光阴/到来了的时刻/反复地追思着/‘郊亭’往日身影萦绕在脑海里/当你站在湖畔时/都市的万象灯火/像百花盛开般的倒影在水面上/追忆往昔看看今朝/今天的时光/更换了昨日的身影/这就是现在的高碑店/”菊地先生请朋友作曲,制作成光盘,送给了村委会。
据张大妈介绍,菊地先生先后在他们家住了3次,总共有大半年的时间。“这次北京奥运会期间他说还要过来住上一段呢。”(供稿单位:朝阳区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