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安史之乱?56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25 10:2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22:27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扩展资料: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22:26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发生的原因: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战争影响:
一、社会混乱。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
二、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摧毁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三、剥削加重。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
四、边疆不稳。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五、经济重心南移。安史之乱,促使中国历史上北民南迁,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
六、西域独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22:24
唐朝前期,军事方面上承隋及北周,实行府兵之制。为了保卫唐朝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长治久安,府兵的军府多数设于关中,“举天下兵不敌关中”,形成了居重驭轻的形势。府兵由百姓中简点,轮番服役,担任宿卫及征防。有事出兵则由朝廷命将统率征行,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这样,就不会有边将拥兵自重的情况。睿宗时期,始于边境设置节度使,统领边防军镇,逐渐成为常设的地方军事长官。玄宗时期,边烽日警,为控制和防御周边少数民族,节度使数目增加到十人。此时府兵制已逐渐瓦解,朝廷宿卫不给,用招募的“骑”(长从宿卫)以代替番上的府兵。边军也由自愿长留戍边的“长征健儿”充当,不再由内地调发。节度使统领“健儿”组成的长驻边军,对外作战,对内镇抚,军权越来越重。不仅如此,节度使还往往兼管区内的支度、营田等使,集军、政、财等大权于一身。此外,节度使最初的胡族将领来担任。天宝中,宰相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职权,“志欲杜出将入相之源”,进一步造成胡族武人长期专兵的情况。天宝后期,朝廷政治日益腐败,中央军备日益松弛,外重内轻、尾大不掉的局面也因此形成。安禄山便在这样的形势下起兵叛唐。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营州(治今辽宁朝阳)一带的杂种胡人。均通晓边境少数民族语言,而且骁勇多机智。做过互市牙郎,后都成为幽州节度张守张珪手下的捉生将。安禄山升任平卢兵马使时,以贿赂结交唐廷派往河北的使臣,博得玄宗的称许。以后又因善于谄媚逢迎,骗得玄宗和杨贵妃等人对他的信任支持。唐朝河朔一带由于贞观以后东突厥的败亡迁徙,在开元天宝年间逐渐成为一个诸种民族杂居的复杂“胡化”区域。出身胡人,熟悉民族风俗习惯而又多权术智计的安禄山,便被唐朝廷看作羁糜统治这一复杂地区和抚绥周围少数民族,安顿边境的最合适人选。为此安禄山于天宝元年(742年)从营州都督被升为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天宝三载,兼范阳(今北京)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十载,又兼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节度使。一人而身兼三镇,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天宝十一载,史思明也由于他的推荐被任命为平卢兵马使。
安禄山利用唐朝廷对他的信任,不断扩充实力。他曾利用征战和欺诈的手法镇压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并借北机会将同罗、奚、契丹降人八千收至麾下,养为假子,称“曳落河”(胡语,意为壮士),皆骁勇善战。又贮备战以数万匹,多聚兵仗,分遣胡商至各处经商致财。天宝十四载,又请以蕃将32人代汉将,组成一个以少数族武人为骨干有汉族失意文人参加,并为其出谋划策的武装军事集团。
安禄山在经过长期的准备之后,兵力雄厚。他深知长安朝廷腐朽、兵力虚弱的内情,又因与宰相杨国忠争权,于是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以讨杨国忠为借口,发所部兵汉、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众,号称20万人,在范阳起兵。
安禄山起兵后,河北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逃或降,或被擒杀,没有敢抵抗的。叛军军锋迅速指向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消息传到朝廷,唐玄宗相信杨国忠的话,以为叛乱很快就会平息。于是派大将封常清至洛阳,开府库募兵,旬日间即募得六万人。但常清所募兵皆市井白徒,没经过训练,在与安禄山的军队激战中,很快就被打败,洛阳失陷。安禄山纵兵杀掠,封常清与驻屯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的大将高仙芝一起退守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玄宗听信监军宦官边令诚的诬告,杀死高、封两人,起用病废在家的大将哥舒翰统兵赴潼关。第二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命令部将史思明经略河北。
洛阳失陷后,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与平原(今山东陵县)太守颜真卿起兵征讨安禄山,并号召诸郡响应。河北人民不堪忍受叛军的残暴行为。纷纷自发组织队伍,多则二万,少则万人,抗敌自保。这时玄宗已下诏欲亲征,令朔方、河西、陇石等镇节度使率兵勤王。于是唐朝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朔方军步骑一万东征河北。李光弼分兵先出井陉(今河北陉北),与史思明的军队在常山相持不下常山。后与郭子仪合兵,趁史思明军疲惫懈怠之机,大破之于嘉山(在常山郡东),斩首四万级,捕虏千余人,史思明狼狈逃奔于博陵(今河北高阳西南)。战争的胜利鼓舞了唐军的士气,河北民众也参加到郭、李军中,河北十余郡多杀叛军守将,重归朝廷,切断了安禄山军队前后方的联络,使家在范阳的叛军将士军心动摇,安禄山甚至想放弃洛阳逃还老巢,唐朝很有讨平叛乱的希望。但杨国忠疑心驻防潼关的哥舒翰,不采纳他据险坚守以待敌内变和由郭子仪、李光弼引兵北取范阳,覆敌巢穴的建议,怂恿玄宗促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是年六月,哥舒翰被迫出兵,与敌将崔乾佑战于灵宝(在今河南省西部)西原,结果被打得大败,唐20万大军一战覆没,潼关失守,哥舒翰也被擒,投降了安禄山。
潼关陷落后,长安震动,玄宗仓皇逃往成都,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军士兵变,杀杨国忠,玄宗被迫缢杀宠幸的杨贵妃。马嵬民众遮道留玄宗,玄宗不没答应。太子李亨留下,遂即奔往朔方节度使所在的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依倚朔方军。同年七月,太子即皇帝位于灵武,这就是灵宗,入元至德,遥遵在成都的玄宗为上皇天帝。
安禄山派部将孙孝哲进入长安自已仍留洛阳。叛军在长安,搜捕、屠杀皇亲国戚,百官扈从都的家属及安禄山的政敌等,对投降的官僚则授以官爵,送至洛阳。又大肆搜刮坊市民财,搞得民间怨愤不安。百姓日夜盼望唐军的到来。他们时常杀叛军官吏,使叛军穷于应付,连长安西门以外都控制不住。叛军此时声势虽炽,“西胁河陇,南侵江汉,北割河东这半”几乎占领了北半部中国。但安史将领都粗猛没有远略。只知道日夜饮酒,且专以声色财贿为事,已无再进取之意,使唐军得到了重新整备、调集兵力的机会。
在此前后,唐将领鲁炅守南阳,与叛军相持一年之久(至德元载五月到二载五月),后退守襄阳,阻挡了叛军向江汉地区侵扰的道路。填源(今河南鹿邑)县令张巡在吏民支持下,转到雍丘(今河南杞县)坚守十个月,最后到睢阳与太守许远合兵,在矢尽粮绝与朝廷音讯不通的情况下仍苦守十个月(至德元载十二月到二载十月),保卫了江淮地区。雎阳失陷后,张巡等壮烈牺牲。鲁炅、张巡等的抗敌斗争,牵制了安史的兵力,使他们无法向南方发展,也使唐军赢得了时间,并保障了江南财赋对唐朝廷的源源不断的补给。
长安失陷后,郭子仪、李光弼奉命率步骑五万自河北至灵武,壮大了朝廷的声势。河西、北庭、安西等道的兵也前来会合。唐廷又得到回纥、于阗及西域各族的援助。至德二载(757)正月,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李光弼坚守太原(今山西太原),史思明攻之不克,屡为所败。郭子仪也收复了河东(今山西记济蒲州镇)郡。这时大臣李泌提出了先取范阳,覆叛军巢穴,以免叛军势焰复帜的建议。但肃宗急于收复两京,未能接受他的意见。这年九月,肃宗使广平王李俶(后为唐代宗)与郭子仪统朔方军及借来的回纥、西域兵共十五万自凤翔(今陕西凤翔)出发,攻克长安,十月收复洛阳,安庆绪逃往邺郡(相州,今河南安阳)。留在范阳的史思明收复残兵,为安庆绪所忌,率领所统十三郡及兵八万降唐,唐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但唐廷对他不放心,策划消灭他。事泄,史思明遂反,与安庆绪遥相呼应,战事又起。
乾元元年(758年)九月,唐朝派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统兵20余万(后增至60万)讨伐安庆绪,声势虽大,但无统一指挥,肃宗以宦寂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以统辖之。初期还有进展,包围了邺城,次年三月,史思明率兵来援,焚夺唐军粮草,唐军缺乏粮草。不久接战,唐军60万众溃于城下,各归还本镇。史思明杀安庆绪,因到范阳,称大燕皇帝,九朋复攻占洛阳,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李光弼攻洛阳失败,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叛将士离心,多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使仆固怀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并乘胜追击。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次年正月,史朝义想亲自到幽州发兵救援,至范阳,为部下所拒,欲北奔奚、契丹,为部将李怀仙追及,穷迫自杀,历时七年零两个月的安史之乱,此时才宣告结束。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这次动乱中,中国北方地区的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社会经济也受到严重破坏。同时战乱虽然平定,但安史降将田承嗣、薛嵩、李怀仙等却均被朝廷安置于河朔一带任节度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形成。此后内地也相继设立节度使,与中央相抗衡,造成中央与藩镇及藩镇及藩镇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此外由于战乱中,朝廷曾内调河西、陇右的边防军队以讨安史,因此边备空虚,吐蕃趁机入侵,唐朝不仅丧失了西域的势力,连关中也不能保证安全,使唐朝中央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22:24
什么是安史之乱?
我来答有奖励
金牛座的性格
LV.2 2019-12-20聊聊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扩展资料: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22:24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