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23 13: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2 07:53
郑成功明末抗清名将,名族英雄,1662年,郑成功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击败荷兰殖民者军队,收复了台湾,郑成功抗击外来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土完整,鼓舞了众多人民,对后世中国人影响深远。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郑成功有个海盗父亲呢?
郑成功出生于日本,其母亲是日本人,父亲是中国人,六岁前郑成功跟随母亲居住在日本平户,关于郑成功的事迹还被日本人编成歌舞伎剧《国性爷合战》,在日本各大剧场演绎,想必在日本人的历史中,郑成功是属于日本的吧!这点日本人和韩国人还是比较相似的。郑成功的父亲叫郑芝龙,原名一官,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人,是一个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团的头目,主要活动在东南沿海台湾及日本等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海盗。
郑芝龙以台湾为基地,不断扩展贸易、劫掠货物,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郑芝龙的海盗抢夺使得福建一带人民叫苦连天,明朝政府无法抗击其行为,便通过招安任官归顺朝廷,父亲郑芝龙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后,从日本回到了福建,开始接触华夏思想。1646年,郑芝龙投清,郑成功看不惯父亲的这般行为,与父亲正式决裂。
一、郑芝龙早年亦盗亦商,晚期亦官亦商
要探究郑芝龙、郑成功事业的真相,须从海禁说起。明朝建立后,长期实行海禁,商人无法正常出海贸易,导致走私猖獗。这些走私商人往往自带武装,兼具海盗的性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解除海禁后,依旧严禁中日贸易。清军入关后,恢复海禁政策,加上葡萄牙、荷兰殖民者的侵入,中国外贸商人的处境更为艰难。
郑氏父子即崛起于明末清初这一时期。
郑芝龙1603年生于福建安平,18岁时投奔在澳门经商的舅舅黄程,开始接触外贸并学习葡萄牙语。后随黄程到日本做生意,加入了李旦领导的海商集团。当时李旦的走私生意遍及台湾、日本、菲律宾等地,和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有贸易往来。
依靠李旦的信任,郑芝龙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网络。1622年,郑芝龙奉李旦之命,到台湾给荷兰人做葡萄牙语翻译,同时监控荷兰人动向。期间,郑芝龙了解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营方式,参与了一系列对中国商船的勒索打劫活动。
1625年李旦去世,郑芝龙继承了他在日本、台湾的商贸基地,成为独立的海商集团领袖。
郑芝龙独立之后,大举骚扰福建沿海地区,波及浙江、广东等地,被明朝官方文件称为海盗、海贼或海寇,说他联 二百余艘,往来闽粤之间,劫掠商渔,时常掳船杀兵,焚毁官民房屋。
学者杨国桢认为,郑芝龙这种一反李旦时代的做法,与海商集团内部的权力变化有关:
李旦在官场上的保护伞是俞咨皋。俞咨皋系名将俞大猷之子,他在朝廷的靠山是魏忠贤的义子吴淳夫,双方有儿女婿的姻亲关系。俞咨皋袭泉州卫指挥佥事,天启初任南路参将,升副总兵管福建水军南路事,驻扎厦门(笔者注:当时称中左所)。天启四年,俞咨皋奉命出师澎湖时升福建总兵,建议福建巡抚南居益通过许心素请出李旦居间斡旋,使荷兰人撤出澎湖,可见他们关系非同一般。俞咨皋因而握有控制海峡两岸海洋商业的权力。李旦死后,俞咨皋起用许心素为把总,包揽与台湾荷兰人的贸易。郑芝龙据说是不能忍受许心素的敲诈揭竿而起的。
郑芝龙转行做海盗后,屡次击败福建水师与荷兰船队。1628年,郑芝龙攻入中左所,逼走了俞咨皋,不久又杀许心素。自此纵横东南,成为当地海洋贸易的主宰者。据崇祯元年两广总督上奏皇帝时的说法,郑芝龙所部武装力量相当强大:
其徒党皆内地恶少,杂以番倭骠悍,三万余人矣。其船器则皆制自外番,艨艟高大坚致,入水不没,遇礁不破,器械犀利,铳炮一发,数十里当之立碎。
不过,同热衷烧杀的普通海盗不同,郑芝龙的劫掠较为克制。据明朝官方的汇报,郑芝龙假仁假义,所到地方,但令报水,而未尝杀人、不许掳妇女,焚房屋,颇与他贼异、常念求抚,所过戢麾下禁侵掠,放还所获军将。每战胜,追奔,辄止兵。
郑芝龙的这种自我约束,与他出身于李旦海商集团有很大关系,他仍然希望回到官商合作互利的轨道上来。
二、明朝廷无力征剿郑芝龙,只能招抚
1628年,郑芝龙降明,被任命为海防游击(后升为总兵)。此后,他打着为朝廷剿灭海寇的旗号,相继消灭李魁奇、杨六、杨七、刘香等集团。在郑芝龙扫平竞争对手的过程中,原有的海盗、海商集团都被统一在郑氏旗下,中国东南部失控多年的海上秩序得到重建。从此,海上出现商舶出入诸国者,得芝龙令乃行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往来的大局面。
依靠官方合法身份,郑芝龙一方面向商船征税,每舶税三千金,岁入千万计,充当海上贸易的保护者;另一方面继续从事贸易活动,如将生丝、砂糖、鹿皮等走私到日本,大获其利。郑芝龙由亦盗亦商,蜕变为亦官亦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