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中表现的后现代主义特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20: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7:15
注明:“白雪公主”是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本书中的白雪公主完全摆脱了童话的模式,成了一个普通的现代女性,有烦恼,有心事。会压抑,也会有妒忌心,还充满了女权意识。此书充满了一种黑色幽默,堪称荒诞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白雪公主后传》是美国文学大师巴塞尔姆最重要的作品。在大师的笔下,白雪公主已成为一个普通的现代女性,是个有七情六欲的真实人:有压抑感,落魄感和妒忌心,也仍然想入非非,做着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童话中的梦。她仍然希望像原来那样,成为关注的中心。她已经厌烦了这个“家”和自己的家庭角色,对歧视女性的社会忿忿不满,听厌了“矮人们”喋喋不休的陈问滥调,因此内心充满改变现状的渴求。绝望中,她甚至盼望着能有一次带性丑闻的冒险,能打破单凋乏味的生活……作家用貌似疯狂的叙述来表达一种玩世不恭的讥诮,以反映当代人滑稽无奈的众生相。
试析后现代主义技巧在《白雪公主》中的应用
作者:卢冰川
后现代主义小说与传统小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现实主义真实性的*和对现代主义主体性的解构。后现代主义小说在对传统小说形式与技巧不断消解的同时,也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戏仿、拼贴等表现手法。本文旨在探讨唐纳德·巴塞尔姆 (Dornald Barthelme) 的小说《白雪公主》(Snow White,1967) 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看他是如何彻底解构 (deconstruct) 了格林的《白雪公主》,把美丽的童话重构 (reconstruct) 成了丑陋的后现代寓言。
一、 元小说 (Metafiction)
现实主义历来标榜追求现实的真实性,客观地反映外在的物质世界,强调与外在物质世界的一一对应,以达到生活真实的*真效果。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则揭露现实主义小说真实性背后的虚构。元小说也称"超小说",指那些有关小说的小说,即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的小说。这类小说通常将小说的创作过程贯穿于叙事之间,甚至不惜向读者披露小说的故事编造、情节构置、结构安排等等“机关”,目的在于通过拉开读者与生活的距离,打破文本现实主义真实性的幻觉,以加速读者对于文本叙事过程本身的反应。在西方,较早采用这一方法的是英国小说家劳伦斯·斯特恩的《项狄传》(Laurence Sterne, “Tristram Shandy” 1761)。元小说目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段,在小说叙事领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以戏仿为主要范式,对小说这一形式和叙述本身进行反思、解构和*,在形式和语言上都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述方式的解体,在宣告传统叙事无效、非合法状态的同时,确定了自己的合法化方式。
小说《白雪公主》是巴塞尔姆对家喻户晓的德国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的戏仿。白雪公主厌倦了给七个侏儒男人当家庭主妇的生活,将黑发垂在窗外,期望一位王子来将她救出。这是一部明显的元虚构作品,它试图探索语言和文学的衰退。巴塞尔姆虽借用了白雪公主这一神话题材,但他认为以前的神话叙事结构再也不能作为有用的构造手法服务于作家了,相反,原始的神话结构在他的小说中被嘲弄、戏仿并转化。在小说第一部结束的时候,巴塞尔姆甚至插入了一份由15个有关或无关的问题构成的问卷,如:
2.这个白雪公主与你记忆中的白雪公主相象吗?是( )否( )
11.在你看来,作为个体,这七个男人刻画得是否充分?是( )否( )
14.你在阅读时,是站着( )?躺着?( )还是坐者?( )(P.78)①
这里,巴塞尔姆时刻提醒着读者,他在写作。小说通过作者的出场,由作者说明小说创作的意图和创作过程,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小说人物的杜撰、情节的编造,同时也取笑人们可能用来解释《白雪公主》的批评工具。
二、 戏仿 (Parody)
戏仿是模拟某位作家的严肃的题材与手法或是某位作家的创作风格,来表现浅显或风马牛不相及的主题。约翰·菲力蒲斯著《耀眼的先令》(John Phillips, “The Splendid Shilling”,1705) 就是对弥尔顿的《失乐园》(John Milton, “Paradise Lost”,1667)艺术风格的戏仿。它夸张地运用《失乐园》高雅的表现形式以描写一位衣衫褴褛的作者在四面透风的顶楼从事创作的情景。戏仿也是许多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一个常用技巧,他们在作品中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对古典文学名著的题材、内容和风格进行夸张的、嘲弄的模仿,使其变得荒唐可笑,从而达到对传统、对历史和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过去的文学范式进行批判、讽刺和否定的目的。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以格林的《白雪公主》为原型,情节却彻底*了格林的《白雪公主》,把美丽的童话变成了丑陋的后现代寓言。童话中纯洁美丽的白雪公主,在小说中仍然是头发黑如乌木,皮肤洁白如雪,但每天忙于打扫煤气灶和刷洗烤箱;她和七个男人住在一起,让人想到那七个可爱的小矮人,但他们却每天发着“嗨嗬”声到一家中国食品工厂装坛坛罐罐和洗刷楼房;简,一位年轻女子,是巫婆的形象;而王子保罗则是以一名自命高贵的失业者的面目出现的,本来他那王子式的使命是使白雪公主免受巫婆一般的简的蓄意谋害,但他不愿因接受白雪公主而增加自己的义务和负担,所以他逃离了,当他回到纽约,决心不再逃避作为王子的义务时,他也不是直接迎接挑战,而是踌躇地在白雪公主的房子外面挖了一个地穴,还安装了一套观察系统。当危机时刻到来时,笨拙的保罗误喝了简打算给白雪公主喝的毒酒,脸上冒着绿色的泡沫死去。故事以白雪公主伫立在保罗的墓前而结束。故事场景从华丽的宫殿和梦幻般的森林,转移到当代的城市生活中,汽车、商业、吸毒等构成了故事的氛围。
巴塞尔姆戏仿了著名的童话,通过挑战传统文字意义、哲学思想和心理观念来嘲笑现代社会的反童话本质。他用嘲讽的笔调,相当真实的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人们丧失自我,麻木无知,行为混乱的状况,反映了生活的丑陋乏味和人们精神的枯竭,美丽的童话和纯真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了。通过人人熟知的、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背景和共同记忆的故事,来表达新的主题,无疑如同黑白色调间的对比,会产生反差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三、 反讽 (Irony)
反讽是一种用来传达与文字表面意义迥然不同(而且通常相反)的内在含义的说话方式。在谈话时,我们可以通过语调暗示,在“他是个聪明的家伙”这句话中,“聪明”应被理解为“笨拙”。然而由于决不可能把这个含义说成是“聪明”一词固有意义,所以作家在写作时便只有通过迂回曲折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意思。反讽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分为两类:由情景而生的和由语言而生的反讽。巴塞尔姆故意安排与人物发展不协调的场景和情节而产生情景反讽的效果。当有王室血统的保罗坐在浴缸里,不知道历史需要他下一步干什么时;当保罗逃离纽约,扔下白雪公主出国巡游时,此情此景使人们很难将他的形象和童话中的王子联系起来。
故意不使用规范的句法或标准的表达语义的方式会导致语言反讽。理解这种反讽的能力则取决与是否能正确理解某一特定文章的上下文关系,及其社会和伦理的总的背景等。在小说一开始,白雪公主就写了一首有着“伟大主题”的四页长的污秽诗,白雪公主想用自己写的污秽诗反抗当时社会上的陈词滥调。巴塞尔姆恰恰想反讽的就是当时社会反抗陈词滥调的情绪,这种反抗不过是又制造了另一些语言垃圾。小说中还有这样的场景,白雪公主评论保罗的硬边绘画作品为“一个肮脏的了不起的平庸之作”,“越来越拙劣了”,(P.53) 保罗也高兴地自我评价那是他“最拙劣的东西之一”、“越来越拙劣,一直降到拙劣性尚未探测过的深度,人类的智慧从未触及到那里。” (P.53) 白雪公主认为保罗是“一个人格相当完整的人”,“一位出色的人物”,“在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能拥有他,算是运气。” (P.53) 硬边艺术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抽象艺术运动,巴塞尔姆借书中主人公的口巧妙地反讽了当代艺术和艺术家。这些反讽成为映现当代人生存图景的一面镜子,他们的趣味和美学,英勇或者怯懦,光荣或者困窘,一览无遗。